半年后,公司决定撤销策划和总监的职位,只设一个企宣经理,人选就在苏学哲与池天元之间产生。苏学哲是池天元的直接领导,比池天元有优势,但是想到池天元在老总那里得宠,苏学哲便感到心里没底。恰逢公司与广州的天翔企业在谈一项很大的合作项目,苏学哲便点名让池天元接下这个项目。
苏学哲与天翔企业有过业务往来,而且一直与天翔的总经理保持着联系。于是,苏学哲便动了歪心思,在池天元抵达广州洽谈业务时,苏学哲便给天翔的总经理打了一个电话,许诺如果换做自己谈判的话,将给天翔最高的产品价格。当天翔的总经理答应后,苏学哲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天翔必须制造一个假象,即口头许诺池天元比较低的产品价格,当池天元凯旋后,便指责池天元吃回扣的恶劣行径,最终迫使公司这边“换帅”。
事情按照苏学哲的意愿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当池天元回到公司后,老总为他庆功,此时,天翔的总经理打来了电话,老总当即变了脸色,立即宣布解聘苏学哲。原来,天翔的总经理信不过苏学哲这类“龌龊小人”,在老总面前将苏学哲的阴谋揭了底。
苏学哲被逼无奈,只得走人。
在与下属竞争经理的过程中,苏学哲联合外单位给下属设圈套,企图将下属踩下去,并拿下属的失败为自己将来的成功垫脚,结果被外单位倒打一耙,砸掉了自己的饭碗。作为领导者,看到下属得势的时候千万不要眼红,也许那只是上司故意设置的一个假象,目的是在催生我们的潜能,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这个时候就要配合上司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千方百计地踩着下属的肩膀往上爬,因为踩下属的同时,不仅下属会反戈一击,而且上司也容不下我们。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拿下属垫脚顺势往上爬的领导者,总有一天会被下属们孤立,断了自己的职场之路。
适时就要装糊涂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游莱州云峰山时,在山间茅屋为一儒雅老翁写了一幅字——难得糊涂。哪料郑板桥的大笔一落,竞在其后两百多年间,为人们的交际增添了一条座右铭。任何领导者都不可能将所有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在职场中与人交往,揣着明白不妨适时装些糊涂,如若不然,不但会给我们的交际设置障碍,而且会滋生不必要的人际隔阂。
从古代一场政治风波里,我们便可以捕捉“难得糊涂”的成功之道:
在永嘉四年,即公元310年,匈奴汉国开国国君刘渊死后,本应由太子刘和继住,但是刘聪杀掉了刘和自立为君,改元光兴。刘聪因有僭越之嫌,故而在取得政权后,信誓旦旦地表示待皇弟刘义成年后,便将皇位禅让给刘义。刘聪为了取信于民,便将刘义封为皇太弟,而封自己的儿子刘粲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刘聪登基后,封其弟刘义为储君,这个行为看似糊涂,然而刘聪心里却很明白。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刘聪杀掉合法继承人刘和,实属法理不容,他唯恐人心不和,自己江上也坐不稳,就不得不装糊涂,封自己的弟弟为储君。这样一来,上下就没了怨言,至少拉拢了可能犯上作乱的宗室;其二,刘聪封自己的儿子为大将军,总领军务,执掌兵权,无储君之名却有储君之实,既然能封弟弟为储君,就不能给儿子兵权吗?自然,他这一装糊涂的前提就是揣着明白。
随着刘聪登基日久,政权相对稳固,他便将自己当初说过的话忘到九霄云外了,从此再也不提起当初的誓言,反而委任刘粲为相国,执掌军政大权,作为真正的后继之君精心栽培。然其弟刘义只是徒有储君之名,而无权力之实。这个时候,刘义手下的谋士卢志等人,审时度势后深感危急,力劝刘义起事,但是刘义不允许手下的人造次,于是,谋士们只得含泪作罢。可没想到,众谋士劝刘义起事之事被小人告发,刘聪闻言大怒,下令查处,但也深感当年刘义的拥立之功,不忍加害,让刘义在自己的府上闭门思过。
当有人状告刘义试图谋反后,刘聪没有冲动,而是装糊涂,大事化小,将刘义软禁在王府里。试想,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刘义谋反的前提下,倘若刘聪冲冠一怒,派兵剿灭刘义,不仅刘义不服、宗室不服,而且也会被天下臣民非议。这一点,刘聪自然明白。
刘粲却不这么想,他觉得皇叔刘义一日不除,自己将永远得不到安宁,于是,刘粲与手下精心安排了一条狠毒的恶计。一天,在刘义府上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向刘义报告说:“奉皇帝诏,城内有人造反作乱,诸王室宗亲需裹甲执兵,以备不测。”刘义闻报,不敢怠慢,于是赶紧命令府臣卫士披甲执戟,整队集结,准备誓死保卫京城与皇上。不速之客赶紧回头飞奔禀报刘粲,刘粲见刘义中了自己的圈套,于是派心腹驰报父皇。
刘聪听到后大惊失色,说:“怎么会有这种事呢?”刘聪觉得自己的皇弟纵使浑身是胆,但无权无兵,绝不敢在皇城内造次。这时,早已被刘粲买通的太监,赶紧落井下石道:“臣等久闻刘义谋反,恐您不信,因此一直不敢讲。”这个时候,刘聪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赶紧命令自己的精锐卫队直扑刘义王府,如情况属实,便准备立即包围并一举剿灭。
刘义身披锐甲,手持兵器,傻乎乎地严阵以待,忽闻御前卫队到来,便束手就擒了。事后,刘聪却对刘义十分宽宥,没有当即砍下刘义的头,但剥夺了刘义的封号,发配出京城。等到刘义等人出了京城后,刘粲就暗中派人干净利索地将他们杀了。
刘义有两重身份,一是皇弟,二是储君。刘聪不可能不知道刘粲内心的小九九,但他为什么任由刘粲加害自己的弟弟呢?其一,刘粲除掉刘义,要比刘聪除掉自己的弟弟更合适,他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任由其子胡作非为,假借儿子之手除掉弟弟;其二,亲骨肉与自己血脉相连,自然比弟弟要亲,虽然弟弟这个储君有名无实,但也终归是钦定的储君,倘使自己遭遇不测,第一合法继承人便是弟弟,而非自己的儿子;其三,刘聪在查到刘义确有谋反行径后,不但没有除掉异己,反而宽宥刘义,逐出京城,在刘义被暗杀后,也没有追究凶手,自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弟弟已除,从此天下就是刘聪自己的了。
领导者在不关原则、无关痛痒的名利面前,糊涂一些,定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从而赢得人心,走上职场成功之路。
下面,我们看一则领导者该糊涂时没有装糊涂的失败例子:
某局机关的副书记柳向前为人正直且平易近人,深得机关上下的交口称赞。有一次,单位的司机小赵因幼女过生日,在市里的大酒店摆了酒宴,专门请了柳向前和一位科长出席宴会。饭局进行到一半,柳向前接到了党委书记的电话,问其在什么地方。柳向前不好直接说小赵请客吃饭。便撒谎说自己在丈母娘家。电话那头便疾言厉色呵斥道:“你别瞒我了,你在酒店喝酒,碰巧我也在!这样,你们吃完饭后,到我包房来搓牌。”
书记在得知下属参加酒宴时,理应说一番旁敲侧击的话,但是他却直言不讳地戳开“你在酒店喝酒”这个下属不愿说的秘密,结果只能让下属难堪失色,对他心生不满。
柳向前听出了书记的口气,不敢怠慢,便立即拉上科长向小赵辞行,来到了书记的包房。两人一进门,书记劈头盖脸地问:“谁请你们吃饭?”柳向前心想,想必书记目睹了酒宴的场面,不能再隐瞒了,于是将小赵请客吃饭的事和盘托出。没想到书记冷嘲热讽道:“这么说,你们是代表单位领导列席酒宴的喽?”然后,书记问科长:“你与小赵什么关系?亲戚关系吗?那么老柳你呢,也是亲戚关系?怎么小赵的孩子过生日,他居然没跟我提过这事?”柳向前只得打圆场道:“小赵大概担心书记你没时间吧。”书记一听,气得火冒三丈,吼道:“请不请,是他的事;去不去,是我的事。他孩子生日宴,也不想到我,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领导,多少人想来我们单位开车,我都咬着牙硬是没答应,看来这次让他卷铺盖走好了!”此时恰好小赵借故脱身前来书记这边问候,没想到听了这一番话,从此便十分嫉恨柳向前。
在柳向前的难堪曝露在书记面前后,书记却打破沙锅问到底,非得搞清楚请客吃饭的来龙去脉,这是书记不装糊涂的一次失败。后来,柳向前照顾书记的面子,打起圆场,书记却借故说了一番“很明白”的糊涂话,袒露了自己想更换司机的心声,这是书记不得人心的又一次失败。
领导者要懂得糊涂之处必须糊涂的职场交际方略,遇到一些不关原则的事情,能放下属一马,就一定要给下属一个台阶,这样不但能照顾下属的面子,也能赢得下属的拥护。倘若凡事较真,非得分个青红皂白,那就会伤害彼此之间的和气,反而在下属心目中留下苛刻、不留情面的坏印象。
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作为领导者,更要懂得装糊涂的职场智慧,遇事不斤斤计较、针锋相对,适时糊涂一点,既能让他人高兴,又能让自己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更多的机会。
做好“和事老”
“和事老”指的是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孰是孰非,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两边都不得罪,充当“好先生”。表面看来,和事老确实是个贬义词,但某些时候,它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领导者敢于当“和事老”,不仅需要勇气,而且更要审时度势,因为一旦有失偏颇,就会让人觉得自己和稀泥,落得一个缺乏主见、毫无魄力的恶名。然而,当部门之间存在矛盾,当内部员工出现分歧,为了不戳伤任何一方,又要使大家精诚团结,便需要领导者充当“和事老”,真正做到平息矛盾,让双方化敌为友,将重心落到工作上,从而提高部门的绩效。
贺敦是北周的有功之臣,为人耿直,心里藏不住话,曾多次当众给权臣宇文护提出批评意见,结果“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之前,贺敦壮志难酬,悔不当初。他把儿子贺若弼叫到跟前,让他拿来一只锥子,郑重地对他说:“现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说着,又命贺若弼张开嘴,用锥子刺破了他的舌头,“诫以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