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裁员先裁什么人
24848100000022

第22章 居功自傲、满足现状的员工(1)

公司前进路上的“挡路石”对“功臣”、“老臣”,尤其是居功自傲者,老板宁愿弃之不用,也不会容忍其阻碍公司的发展。

2005年6月13日,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裴熙亮宣布退休,这位老臣黯然而伤感地离开了工作8年的职位。在8位前高管向董事会提交3封“弹劾信”的压力之下,61岁的裴熙亮不得不惨淡收场,解甲归田。曾有媒体对此发表评论称:在华尔街历史上,一个大公司领导人受到此等待遇,简直就是一种羞辱。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裴熙亮非常肯定地说:“我热爱并且忠诚于摩根士丹利。我们所做的一切对股东、客户、员工都是最有利的。”

尽管裴熙亮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是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职位的不二人选,但他还是不得不离开。的确,裴熙亮是个忠诚者,他在这家公司工作已经超过了20年。不仅如此,裴熙亮任首席执行官期间,他还为摩根士丹利创造了骄人业绩:摩根士丹利的股票上涨了69%,比********、美林同期内的表现都强劲。既然如此,作为忠臣、功臣的裴熙亮为什么还是落得如此下场?

裴熙亮落得如此惨淡的下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居功自傲的功臣心态。尽管裴熙亮对公司充满热爱,但是其自以为是的形象让别人记忆犹新。他认为只要公司运作良好,其他一切应该不成问题。因此,裴熙亮曾多次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公司的领导人。这些自以为是的行为首先遭到众多公司高层的不满,一些重要高管纷纷离职,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人心的裴熙亮不得不离职。

事实上,职场旧人都容易产生自傲情绪,往往还以“爱公司”为掩护。在平时聊天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我每年为老板赚了多少多少钱,如果不是我顶着,企业早就垮了。”类似的话语把取得的一切业绩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尽管在这些发牢骚的人当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是企业功臣,但是他们都不免会犯独断专横、自以为是的错误,因而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难点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对待这种“功臣”式的职场人士企业的确比较为难。对员工来说,进企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感激老板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可几年以后,由于他们完全能够独当一面甚至手握大权,心中就会觉得不平衡,认为自己将毕生所学和青春年华都倾注给了企业,企业就应该有所表示。大量的案例表明,员工有“故步自封,居功自傲”的意识是企业经过初创期并取得一定成功后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之一。现在有很多企业对“老臣”都实行退养,不让其干预企业的任何事务,也有被削弱职权,调级使用的。尽管这些企业管理方法很简单,且有有失偏颇之处,却能有效避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障碍。

对这些“功臣”、“老臣”尤其是居功自傲者,老板宁愿弃之不用,也不会容忍其阻碍公司的发展。老板会认为,出钱请员工做事,同时也花钱培养了他,已经不错了。目前职场人士所存在的以功臣自居的现象多数以员工被辞退为结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员工在企业就职时过分追求有形收入,如工资、奖金、提成、红利等,而忽视了企业赋予自己的隐形收入,诸如前途导向、社会资源、成长教育、发展平台、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员工就会产生一种不平衡心理,过高地估计自己以至于居功自傲、自以为是。而老员工一旦有这种心态,那么最终失掉的将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无论你是不是公司的顶梁柱,都应该时刻防止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出现,千万不能居功自傲,以免成为企业的绊脚石而被扫地出门。在工作过程中,不要总是对他人指手画脚,更不要越权处理工作,对于非权责范围的工作一律不过问,以免给人造成自以为是的印象。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的资历老就越级汇报。居功自傲的员工即使对企业再忠诚,明智的老板也会选择放弃他,因为这是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做人要低调,不要倚老卖老对企业来说,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是自己的职员,谁有能力、谁有价值,那么谁就有说话的权利。

很多有职场阅历的人都应该明白,在老板用人的原则中有一条:用新不用旧。有人认为这对旧人不公平,其原因正是旧人仗着对公司了解得多,处处以“元老”自居,以“功臣”自居,根本不把新进员工包括新上司放在眼里,往往到处指手画脚,时常干涉别人和其他部门的工作。这不仅会让老板反感,同时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也不利。更重要的是,旧人尽管在过去做了贡献,有了经验,但是那些经验对新形势、新局面未必适用,还可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障碍。

事实上,面对很多老员工的倚老卖老,新员工往往无言以对,包括很多新领导也敢怒而不敢言。在老总的眼中,这样的问题是不能容忍的。如果要选择的话,所有明智的领导都会选择把“新鲜的血液”留下,替换掉那些不自重的“旧臣”。

其实,世间的道理是相通的,企业与老员工走过的路程就如同夫妻从爱情走向婚姻的历程一样。恋人在初期接触都会尽力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结婚后单纯浪漫的理想就会被繁琐疲乏的现实所取代。当激情归于平淡,双方正视对方与现实之时,彼此的缺点就会浮出水面,于是争吵日渐升级,严重者则会走向离婚。企业与员工何尝不是这样,最初职场的双向选择就如同爱情中的两情相悦,后来的裁员则与分手或离婚如出一辙。无论是忍痛分离的“挥泪斩马谡”,还是毫不留情的大裁员,都是发展遭遇阻碍、关系无法维持时的必然选择。

几年前,上海元望公司把某部门的老员工集体裁员,这些老员工中还有很多是创业老总的亲戚。尽管公司表示这些员工都是立下汗马功劳、忠于公司的人,但是为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只好实行“一刀切”。元望公司解释原因时提到,这些老员工在公司里长期以“老同志”自居,甚至还组建了某种联盟,不仅对新来的员工进行排挤,甚至还对领导特别是“空降”的领导采取不支持、不反对、不执行的态度,给公司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最终把老总惹火了。

在“要人情还是要生存”的选择中,几乎所有的老总都会痛下决心进行裁员,把那些“倚老卖老”的员工辞退。事实上,很多被辞退的员工都还没有搞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就失去了自己的工作。

在职场中,常常听到一些老员工说话不忘提“咱们公司”,但是在工作中往往把新员工排挤出公司之外,这种行为对公司的损害是巨大的。有些老员工往往会走入“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状态,他们惧怕公司改革,惧怕有能力的人进入公司,只想着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种人其实是投机分子,是一股靠不住的力量,企业自然不敢要了。

你可能是当年同老板一起打天下的元老,也可能是曾经的业绩精英,但无论你是哪一种人,都一定要保持低调的心态。当然,你做出了成绩和贡献公司还把你放在与新人一样的位置,你的内心也许会感觉不平衡。其实,任何人在此时都会产生心理不平衡,然而,你是否想过,你的成绩与贡献已经成为历史,而任何企业考虑的都是未来的发展。如果你执着于自己的那些成绩、贡献,那你也只能成为历史,被企业的新生力量所淘汰。

对个人来说,不论是新人还是旧人,都要有一种“归零心态”。无论是面对新人还是面对新环境,你都要将自己的辉煌进行“清零处理”。不管你取得了多大的成绩、做出了多么了不起的贡献或者从前在多么强的企业工作,在新环境或者新变化下都要从零开始。这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自我成长。倚老卖老,自以为是,沉迷于过去的成就和骄傲就永远成就不了自己的未来。企业需要的员工是适应新环境,紧跟新变化,因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绝不会因为某些员工的居功自傲而影响业绩的增长。

老员工不要认为自己曾经劳苦过,就可以依靠功劳吃一辈子。对企业来说,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是自己的职员,谁有能力、谁有价值,那么谁就有说话的权利。员工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是靠学历,也不是靠资历,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岗位业绩。

尽管老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面对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则必然要求员工对过去的成绩进行清零处理。因此,老员工千万不能以“功臣”自居,即便你有极大的功劳或者资历高,也不能居功自傲、倚老卖老,而应该保持低调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勇于超越自我,成就新的事业,这样才能得到更丰厚的回报,赢得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一旦自满,就无法进步对你过去的业绩、贡献与能力,企业会一直都看在眼中,包括你骄傲自满的情绪。

大多数员工往往都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忽略他人的长处。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们强的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只记住自己的好成绩,往往就会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进而生出自满之心,自身的能力就难以取得突破与发展。如果你陷入自满情绪,缺乏前进的努力,就无法在企业中继续生存。一个员工如果不能取得进步,就没有办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的员工对企业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自然会被企业裁掉。

当获知钱大群即将成为IBM大中华区的CEO时,媒体采访他:“当你得到这个职位时,你最担心的是什么?”钱大群回答说:“我最怕的是骄傲和自满,那样很危险。我的任务是如何让IBM中国在庆祝第一的同时仍能提升自己,使我们更成功。上世纪80年代的IBM曾经很骄傲,认为自己很棒,但份额第一并不能代表什么。”一家公司要继续发展就不能自满,而一名员工要想生存,就更不能自满。

事实上,有些员工尤其是老员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就很容易产生自满心理,甚至有的时候老员工连自己的领导都不当一回事。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不论是对和领导的关系,还是和同事的关系或是对工作环境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老员工看到企业内部人事的变动,尤其是领导频换,而自己却始终站稳脚跟,他们就会认为上司没什么了不起,往往会抱着“看谁笑到最后”的心态去工作。长期处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必然会导致自满情绪,从而充满惰性,最终影响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裁去自满的员工也就成为一项不得不实行的管理策略了。

身在职场,不可自满,否则不仅会失去进步的机会,还会失去你所拥有的才能。一个人若不致力于成长,便会趋于死亡;若不往上攀升,便会往下滑落。有一次,有人请麦当劳公司创办人克罗克先生发表一下维持长久成功的秘诀,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若青涩,便还能成长,你若熟透,便将腐烂。”如果你不自满,你就能不断成长、进步。而自满是腐烂的开始,安于既有成就,往往会使成就保有的时间不会太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满情绪,尤其是在取得一些成绩、做出一些贡献之后,但是作为一名员工,应该有意识地克服自满的情绪,不能执迷于过去的业绩。当你做出了成绩或贡献,得到了荣誉与赞赏之时,不能因此而自满,而应该想到如果继续努力还可以做得更好。对于你过去的业绩、贡献与能力,企业一直都看在眼中,但是它更看重你现在的努力。如果你因为过去的功劳而志得意满、不思进取的话,那么企业就会放弃对你的关注,甚至请你离开。

在事业前进的道路上对比是必要的,但不能以好胜之心与他人比,而应该与自己比,如果只想跟别人比,世界上永远有人比你强,也永远有人比你差,那么你永远都没有突破、没有进步,唯有拿自己的努力程度相比才有意义。

自满的人让人厌恶,难以得到他人的支持,谦逊者则能从一开始就赢得人们的好感。企业新人会对谦逊者表示支持,而领导会对谦逊者表示感谢,这对他以后开展工作无疑是有好处的。因为谦逊,很多人与他人相处融洽,工作中的问题迎刃而解,事业蒸蒸日上。谦逊让人免却嫉妒与憎恶,从而使人获得更大的成绩与荣誉,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如果你希望自己不流于俗,而且不想被狼狈而不体面地辞退,那就向自己挑战,考验自己,给自己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不要挑战

老板忍耐力的极限老板只是平凡人、正常人,不是圣人,也许他的成功与自身的忍耐力有关,但是并不代表他能够一直容忍你的狂妄行为。

无论你为企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有多大的功劳,都不能居功自傲,尤其要照顾到老板的心理。有人认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定会有良好的修养、广阔的胸襟,基本不会与员工计较,这是错误的看法。所有的老板都是平常人,而任何人的容忍都是有限度的,你不要期望老板有圣人的胸怀,也许他的成功与自身的忍耐力有关,但是并不代表他能够一直容忍你的狂妄行为。当你触到他的心理底线时,你很可能就成了“出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