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巧教妙养
24836600000034

第34章 有效沟通,蹲下来教育孩子(2)

爸爸的表情让小叶和爸爸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鸿沟。平常日子里,如果爸爸不在家,吃饭时小叶就会高兴地和妈妈说很多话。如果爸爸在的话,小叶总是匆匆吃完饭,就回自己的房间里了。妈妈曾经问过小叶:“你是不是很怕你爸爸啊?”

小叶摇着头说:“也不是,只是有他在的时候,我不知道说什么。有时候,我甚至感觉他像一个陌生人似的。”

一个父亲,在女儿的心里竟然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想想看,全天下的父亲大概都觉得这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就是因为父亲那个永远不变的表情,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

孩子面对这样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和他相处,不知道怎么和他说话。因为孩子担心可能一句话说错了,父亲就会更加生气。所以,孩子选择了不相处、不说话。这也就意味着不沟通,而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使父亲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有一个位军人父亲,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也总是这样的一副表情,大人们说是严肃,但是在孩子的眼里,父亲这副表情就是生气,每天都好像气呼呼的。而且因为工作繁忙,这个军人父亲不怎么待在家里,和孩子相处的机会非常少,这个孩子后来和自己的母亲说他在12岁以前都没有怎么叫过“爸爸”。亲子关系淡漠疏离到这个程度,是哪个父亲都不想看到的。

和孩子相处,是一门艺术。孩子的灵魂是纯洁的,但是孩子的心是脆弱的。面对着表情严肃的家长,孩子会变得无所适从,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心。尤其是对还不太懂事的孩子来说,他们不能明确地从大人的语言中判断出大人的意思,但是表情却可以让他们很好地领会大人的心意。所以,希望用严肃或是生气的表情建立自己威信的家长一定要知道,这个方法只可以偶尔使用,不能变成常用表情,否则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将无法弥补。

不要讥讽、嘲笑孩子

父亲问儿子:“儿子,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孩子认真地回答道:“我想要当中国最好大学的校长!”

这时,站在一边的母亲听到儿子这样说,不禁冷笑一声说:“就你还想当大学校长呢,你看看你自己的成绩吧!五门功课就有三门不及格,你能把这些不及格的成绩变成及格,我就谢天谢地了,也没有指望你当上大学校长。”

妈妈的话让孩子备受打击,以后有人问他理想的时候,他总是默默不语,要不然他就跟别人说:“我没有理想。”因为心中的理想遭到了母亲的无情打击,让孩子自暴自弃。一想到母亲那声冷冷的笑,孩子就很伤心。

一个人在成功之前总是要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无论他们成绩好坏,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父母在面对孩子梦想的时候,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梦想,鼓励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跟他们说,父母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信任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获得信任的人,总是全身充满着一股力量。所以,很多聪明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信任的眼光,微笑看着自己的孩子,点头表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父母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能行。”那么孩子心里也总会充满自信。如果家长总是怀疑孩子的能力,嘲讽孩子的理想,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还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自信。

晓军的爸爸总是不喜欢听晓军说自己的理想,只要晓军一说:“将来我要做什么”,或者是“将来我要变成什么样的人”这些话的时候,爸爸总是站在一边嘲讽道:“你能变成那样吗?我看还是算了吧,你把你现在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要整天有那么多宏愿了,你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实现。”

一次,晓军回家和妈妈说:“妈妈,老师让我做我们班的体育课代表。”妈妈还没来得及夸晓军,一边的爸爸就赶紧说:“老师选你做,你能做好吗?你和同学相处的时候能搞好关系吗?做不好的话,不要逞强。”

本来自信满满的晓军听见爸爸的话,不禁有点烦躁,他说:“是老师觉得我体育成绩很突出,希望我可以带领大家在体育课上多做活动。”

爸爸说:“你体育出众,我怎么没看出来啊?你们班上就没有人比你体育成绩好了?我看你马阿姨家的儿子篮球就比你打得好啊。再说了,人家同学成绩比你好的话,能听你的指挥?别回头没有指挥好别人,还碰了一鼻子灰。”

晓军听见爸爸的话十分泄气,他大声地对父亲说:“爸爸,怎么我还没做事情呢,你就在这里给我念‘丧门经’了。”

父亲在一边慢慢地说:“我这样说,都是因为你平时的表现啊。你的表现让我对你没有信心,我看谁家的孩子都比我家的这个孩子好。你说,你怎么就不能表现得好一点呢?”

这个时候,晓军气呼呼地和爸爸说:“您看谁家的孩子表现都比我好,那就别要我这个儿子了。”

爸爸说:“是啊,我也不想要来着,但是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又不能把你给扔了。”

晓军流着眼泪,看着父亲,然后一声不响地走进了自己的屋子,关上了门。

父亲希望儿子优秀,希望儿子出类拔萃,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用错了方法。有些家长和晓军的爸爸想法相同,觉得用这种讽刺或是嘲笑的方法就可以激起孩子的斗志,让孩子拼命学习。用这种方法的家长有没有想过,这种方法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一个人如果整天生活在打击之下,他是根本不可能有奋斗的动力的,更不要说这个讽刺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家长们怀着不切实际的希望,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和衡量孩子的感受,就会引起孩子心里失衡,导致孩子走向极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信心,让孩子受到鼓励和尊重。父母的鼓励和信任是对孩子能力的最好肯定,因为家长的信任和肯定,表达了对孩子的重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重视,孩子也是。

讽刺和嘲笑只能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坏,同时也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感觉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而信任和鼓励,则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同时也会让孩子充满自信。

很多中国的父母都喜欢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爱,觉得如果信任和鼓励孩子的话,可能会让孩子变得骄傲或是把孩子宠坏了。挫折教育非常重要,但是鼓励教育一样重要。什么都要讲究度。挫折教育过度了,总是讽刺孩子,挖苦孩子,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

孩子有些骄傲了,适当地打击一下孩子对孩子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千万不能让这种打击过度,变成嘲笑和讽刺。

四年级的建乐数学成绩一向很差。这几天,老师开始教大家如何解应用题,可是建乐一看见应用题就头疼。他不会解,也听不懂。一天晚上,建乐在做数学卷子的时候,遇到了三道应用题。这三道题建乐统统不会解。于是,建乐就把卷子拿给爸爸,让父亲教她。爸爸看了一会儿,对建乐说:“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不好啊?”接着就开始给建乐讲解这几道题,但是建乐就是听不懂。爸爸又让妈妈来给建乐讲解,妈妈也讲了几遍,但是建乐仍然不会解答。

爸爸在一边说:“我看你数学是没有办法学好了,这么简单的应用题你都不会做。”

建乐沮丧地低下头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会解应用题。”

爸爸说:“你哪里是应用题解答不好啊,你什么数学题都解答不好。你就是太笨了,头脑笨的人数学都不好。”

建乐听见爸爸的话,低着头没有说话,但是眼泪已经悄悄地流出来了。

睡觉之前,建乐终于忍不住问妈妈:“妈妈,你说我是个笨孩子吗?”

建乐的妈妈轻轻地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建乐看见妈妈这样,心里更加难过了。从此以后,建乐就认定自己是个笨孩子。尤其是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建乐就像被施了咒语一般,总是想起爸爸的话,总是在心里暗示自己:“我学不好数学,我很笨。”就这样,建乐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好,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建乐的数学拉了他的后腿,让他没有考上市重点中学。

父母的讽刺和挖苦会直接导致孩子对自己失去自信,即使能做好的事情,他也会觉得自己做不好。

父母在讽刺嘲笑孩子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愿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单位里的领导用讽刺嘲笑的语言批评自己的时候,自己愿意接受吗?你不愿意接受,孩子也是一样。何况孩子的自尊心比大人要脆弱得多。大人用讽刺和嘲笑的语言朝孩子的心上捅了一刀,不仅伤害了孩子,还可能会让一个本来很有自信或者有作为的孩子变得一事无成。

忘记那些旧账,不要抱怨孩子

场景一:嘟嘟和妈妈去药店买药,经过超市的时候,嘟嘟告诉妈妈自己想喝牛奶,于是母子俩进入超市,买了牛奶。谁知道一出超市的门,嘟嘟就要把牛奶打开喝掉。妈妈立即阻止道:“牛奶这么凉,你怎么能就这么喝了。你不记得自己的肠胃不好吗?上次去医院打针的事情这么快就忘记了,那次也是喝凉饮料造成的,还有那次去奶奶家吃凉的东西,你这个孩子怎么不长记性呢!总是要我给你重复说这种事情。”

嘟嘟一路哭着回家,到了家里爸爸问:“为什么好好的出去买药,回家却哭了呢?”嘟嘟哽咽着和爸爸说:“妈妈又批评我,又翻旧账。”爸爸问明嘟嘟被批评的原因,然后和他说:“妈妈说你是因为关心你,不想看见你生病。要不然我们都会担心的,知道吗?妈妈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用错了方法。嘟嘟可以原谅妈妈吗?”

听了爸爸的话,孩子平静下来点点头。

场景二:赵豆是一个很调皮的小男孩,经常在学校里和同学因为玩游戏弄得一身泥。妈妈就经常批评赵豆说:“你是怎么回事情啊,说过你多少次,让你注意一点,不要把衣服弄脏了,你怎么就是不听呢?你怎么总是这么不省心啊!”

在赵豆还小的时候,妈妈这样的批评并没有让他多么在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赵豆越来越烦妈妈这样不断的用小时候的事情来批评自己。有一次,赵豆因为下雨天踢足球把鞋子和裤子都弄得很脏,妈妈没完没了唠叨了半个小时,从赵豆小时候就喜欢把衣服弄脏开始,一件一件的事情妈妈好像电脑一样记得特别清楚。

赵豆实在不能忍受妈妈的唠叨,回了妈妈一句说:“您为什么一说我,就要提起小时候犯过的类似错误啊,您能不能别提我小时候了。”

妈妈气呼呼地说:“我不提你过去的事情,你倒是把你现在的毛病改了啊,小时候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一点没有改,你叫我怎么能不提?我经常提你还这样,我要是不提,你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赵豆说,妈妈总是提自己小时候的错误,让自己不但腻烦而且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报复的心理,妈妈越是频繁提起旧错误,他犯得越厉害。有时候就像是搞恶作剧似的,存心想要气气妈妈。

场景三:小左总是喜欢丢三落四,丢作业、丢钥匙之类的事很平常,所以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难。小时候,受到批评,小左并没有太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左也渐渐改掉了丢三落四的毛病。但是,有时候难免还会丢东西。每当这个时候,父母总是会数落小左,连带着以前的事情,有时甚至连三四岁时候的事情也拿出来说一说。

每当这个时候,小左总是感到很烦躁,他和父母说:“你们就说今天的事情,不要连我小时候也一起说。”

父母总是说:“你这样没有记性,就是这样说你还会犯错误,如果不说的话,那还了得?”

但是说得越多,小左就越烦。最终演变成了,父母虽然在喋喋不休地说,小左却一点也没有听进去,始终都是在想别的事情。不仅如此,他和父母的鸿沟也越来越大。

场景四:萱萱的妈妈总是和她说,聪明的孩子从来不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当萱萱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还会耐心地和她讲道理。但是,如果出现第二次错误,妈妈就会骂她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老是犯类似的错误,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

这个时候,萱萱会和妈妈说:“妈妈,这次我只不过忘记了而已。”

妈妈说道:“你还狡辩,我跟你说过无数次了。聪明的人,不会犯两次相同的错误。你看看你,老是这样。”说完这样的一番话以后,妈妈必定会再发一番火,然后再对萱萱说教一番。

从上面的这些场景中可以看出,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能用翻旧账的方法。翻旧账会让孩子产生厌恶感和腻烦感。家长反反复复地说孩子以前的错误,只能让孩子总是在旧错误里打转,不能进步,甚至会越做越错。

孩子犯错误,家长教育孩子,目的是让孩子改正错误。孩子犯错误是很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可能会反复犯同一个错误。这个时候,需要家长的耐心,而不应该反复提起他们当初的错误。

当孩子犯同样错误的时候,家长首先不要“炒冷饭”、“翻旧账”,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以及这个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能对年纪稍小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分析是无效的。但是,对已经有了错误意识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分析是积极的,并且是有效的。这样做不但能和孩子很好地沟通,而且可以让孩子真正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对错误做出正确的判断。结果就是,孩子真正改掉了自己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