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24832800000013

第13章 告诉男孩,世上没有“不可能”(2)

妈妈摸了摸他的头,说:“可是考大学不是按智商分,而是按成绩来分的,而且智商和能力是不相等的,聪明和笨也不能用智商来判定。”

“可是,我总觉得自己很笨,我和大家一样学习、复习,我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那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没有信心,不敢和别人比赛。从现在开始,你就应该这样对自己说,‘我只要努力、认真,就一定比别人学习好’。”

男孩半信半疑,但他还是接受了妈妈的建议,更加勤奋、更加认真了。一个月后,全校统考,他一下子就进入了班上的前三名。

他把喜讯告诉了妈妈,妈妈又对他说:“你看看吧,现在知道自己的能力了吧,其实你应该高兴的不是这次取得了好成绩,而是你能够战胜心里的失望。儿子,你要记住,什么时候都别放弃努力,因为生活始终都存在着希望。”

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接受挫折的锻炼,更要帮助他正确地面对挫折,鼓励他,让他在挫折中不放弃希望,让他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是的,人生不尽如人意之事十有八九,没有淋过雨的孩子,怎么经受得住人生的狂风巨浪?相信孩子童年时代对“挫折”的感受和领悟,必定会成为他健康成长的“防弹衣”。当然,这还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培养和教育。

告诉他:坚持就是胜利

在生活中,总是觉得“不可能”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一些缺乏毅力,不能坚持的人,而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很显然,一个有毅力,能够坚持的人,绝不会轻易放弃努力,正因为如此,他能够成就“可能”。因此,培养男孩,就应该让他学会坚持。

人之所以有强弱之分,事之所以有成与不成,不是因为强者实力有多强、弱者实力何其弱,而是强者会在接受命运挑战的时候说:“我会坚持下去。”弱者则总是沉浸于失落中,懦弱地说:“算了,我承受不住。”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差别,也是“可能”与“不可能”的差别。

林肯生下来就一贫如洗,还曾被赶出家园。他第一次经商就失败了,第二次经商败得更惨,以致用去十几年的时间他才还清了债务。

经商失败之后,他转而从政。

然而,他的从政之路同样坎坷。他第一次竞选州议员就遭遇失败,并丢掉了工作。幸运的是,他第二次竞选成功了。

但是,一次幸运并不代表厄运已经终结。不久,初尝成功的林肯丧失了亲人,这让林肯备受打击,结果,竞选州参议员发言人失败了。

在以后竞选中他竟然曾六度失败,挫折不断地袭击他,似乎不想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然而,强大的林肯并没有因此倒下,他没有灰心。每次失败过后他还是积极力争上游,每次竞选失败过后,林肯都会激励自己:“这不过是滑了一跤而已,并不是死了爬不起来了。”

当孩子说“不可能”的时候,把林肯的故事告诉他,当孩子遭遇失败或挫折时,告诉他:“这不过是滑了一跤而已。”当他想要退缩或放弃的时候,请你鼓励他,让他学会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著名的富豪洛克菲勒说:“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不利。”这是很实在的话。

人类所犯的最危险的错误之一,就是常常容易忘记自己努力的目标,或者放弃目标,这也是人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个人要成功地办成、办好一件事,只有坚定志向,坚持于目标,不放弃努力。生活并不简单,每时每刻都会有考验;人生并不平坦,每时每刻都会遇到诱惑。如果不能锲而不舍地努力,那么任何事情都无法成功。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能否坚持学习是最令父母殚精竭虑的。孩子学某项才艺,往往一段时间后他就没兴趣了,他或者被困难吓退,或者因为枯燥而厌烦,或者因为没有进步而缺乏成就感,或者因为不习惯教学方法而放弃。这样一次次地放弃,孩子又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呢?如果没有坚持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又怎么能够有好成绩呢?

有个男孩放寒假,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写日记,每天一篇。这让他很烦。开始的时候,他还能仔细完成,可过了几天,妈妈就发现他开始三言两语草草了事,于是,便生气地对他说:“你别以为这个作业好做,不认真想,你怎么能够写好呢?”

男孩听了,果然认真了许多。可是,这样才持续了几天,他又开始敷衍了事了。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心想:“看来光发火也不行啊!”于是,便想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晚上,妈妈故意在孩子面前写东西,男孩蹭在边上,想看。妈妈便说:“这是秘密,不能看。”

男孩一听,嘴就撅了起来。妈妈笑了一下,说:“你也可以写啊,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可以交换秘密。”

“真的?那我写。”

“写得不精彩,我可不和你交换。”

男孩点了点头,说:“我写得一定精彩。”

于是,母子二人开始天天写日记,还找孩子的爸爸做评判,看谁写得精彩。寒假过去了,男孩不仅把作业完成了,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毅力培养,父母应该重视,不能让孩子轻言放弃,而应该想办法维持和重新激发他的兴趣。或者调整一下进度,或者换一种练习方式,或者让孩子体验到一次成功,这都是很好的办法。

当然,让孩子学会坚持,不仅仅为了学习,还是为了他以后的人生。坚持,不只是一种好习惯,更是男子汉必备的品质。

不断挑战,才能更强

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从不接受挑战,就感受不到胜利的刺激。学会在挫折和磨难中挑战自我,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对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挑战人生,是引导孩子从未来竞争中胜出的前提和准备。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1972年的一次车祸中双腿致残,这样的遭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史铁生很悲观,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意志消沉。

然而,他的母亲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最终让他重新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他开始提起笔来,用文字描绘自己的心声,成为杰出的作家。史铁生后来回忆起自己那段悲观的时期,对于妈妈的默默教导尤为感动。

挫折是人生的必然经历,在挫折中学会挑战才是人生的真谛。对男孩来说,敢于挑战,才能够让生命得到提升。事实上,古今中外,在失败之后继续挑战,并将挑战作为人生的一种经历去自我磨砺的人有很多。爱因斯坦曾经为了寻求一份工作写过无数封求职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一生退稿无数,尽管如此,他们都凭着自己不断挑战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面对挑战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让孩子去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挑战人生,才能激发他的能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有一个音乐系的学生,跟随一位教授学琴,但是他很苦恼,也很困惑: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折磨他?

在授课的第一天,教授拿来了一份乐谱。

“试试看吧!”教授对他说。

乐谱的难度很高,他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你的指法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一段时间吧!”

下课时,教授如此叮嘱学生。

那份乐谱他整整练习了一个星期,终于弹顺畅了。他准备第二周上课时让教授验收,可是没想到,上课时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

“你试试看吧!”

教授根本就没有提上星期的作业。

于是,他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接着,第四周、第五周……他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对更高难度的乐谱。

每次他去见教授,在钢琴上,都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每次,他拿起那份全新的乐谱,都会喃喃自语:“又是超高难度……”

没办法,他只好勉强打起精神,开始对付这些高难度的“作业”。他用自己的十指不断地奋战、奋战……一遍又一遍,他陷入了疯狂的练习中,琴音迷漫。

三个月就这样过去了,他始终都没有找到驾轻就熟的感觉,而且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无法追上进度。他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沮丧,越来越气馁了。

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他不断地问自己,可就是不敢问教授。终于,这一天,教授走进练习室时,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向教授提出质疑:这三个月来为什么不断折磨自己?

教授没开口解释,只是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他。

“你弹弹看!”教授以坚定的目光望着他。

他充满疑惑地坐到了钢琴边,开始弹奏起来。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美妙音符如同流水般的流敞开来。

这次的弹奏与第一次弹奏时的感受迥然不同,他感到自己是那么的轻松。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

一曲终了,他有些发愣,怔怔地看着教授,喃喃地说:“怎么可能?”

教授还是没有多说什么,拿出了第二堂课的乐谱,让他弹奏。他没有令人失望,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

所有的演奏结束后,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教授缓缓地说:“如果你只去练习自己熟悉而擅长的部分,可能你依然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而不会有现在的水平了……”

能力是磨炼出来的,超常的能力是挑战出来的。事情可不可能,就要看做事的人是否能够接受磨炼,迎接挑战。

每个人往往都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当你的孩子说“不可能”的时候,让他去挑战一下,其实,看似紧锣密鼓的挑战、永无遏止的难度,会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一个人的能力。挑战才能提高能力,实现“不可能”。

为孩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他进行锻炼。即便是他认为根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也应该让他去尝试一下,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能力得到锻炼。

让男孩勇敢去尝试

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办不成,重要的是尝试。在孩子说“不可能”之前,你应该鼓励他去尝试一下,让他知道,有些事情必须试过之后才有发言权,有些事情只有试过之后,才能知道成与不成。

有个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寒,年仅20岁就辍学踏入社会。当时恰逢经济萧条之时,要想找份工作非常艰难。作为一名刚辍学的年轻人,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找工作就更加困难了。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未能如愿以偿。

这时,有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刚刚贴出招聘科员的告示,就引来了数十名应聘者,他也知道了这个招聘消息,于是也加入了这个岗位的竞争。

招聘者被一一编了号,他排在了三十多号。求职者相继沮丧地从招聘室走出来,说:“条件很苛刻,没有大学文凭,没有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一概不收!”

门外的应聘者一听,呼啦一下走了不少人。

显然,这个年轻人也不符合应聘条件,然而,他没走。

不久,又有几名应聘者走出办公室,说:“年龄要25周岁以上!”

听了这话,余下的一些人又散去了不少,但那个年轻人还是没走,他继续耐心地排队等待。

有应聘者便对他说:“瞧你25不到吧?”他点头。那人又说:“那肯定也会被淘汰的,不如走掉算了!”年轻人笑着说:“机会难得,即便是不符合条件,也应该试一试!”

没想到的是,他的人生就因为“试一试”的勇气而改观了。各方面都不符合条件的他,虽然未被招聘为科员,但是招聘主管因他形象不错、口齿伶俐,破格录用他作了一名药品推销员。

参加工作以后,这位没有社会背景和学历的青年,凭借着这份敢于尝试的勇气,一边卖药一边考公务员,短短10年,就从普通的卖药者,一路飙升为中国香港的政要。他就是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后来,有人问他:“成功是不是靠的运气?”他说:“从前人们都说从尖沙咀坐船到中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水流湍急,会把你带向大海。我不相信,试过一次,意外地发现,虽然坐船到不了中环,但却可以到湾仔或西环,同样是很好的落脚点啊。凡事不要先断定结果,只要你有心尝试,不管是否如你所愿,生活总会给你惊喜!”

“可能”与“不可能”,靠嘴巴说是不行的,靠想象也是不行的,还得去试一下。在机遇的门前,有人想着自己各种不足,想着可能的失败,望而却步,转身走掉;而有人却勇敢地推门而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培养男孩,就要让他拥有尝试的勇气。当他不相信自己,认为“不可能”的时候,你应该鼓励他、支持他,让他勇敢地去尝试。

有个人失业在家,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一些小文章。

一天,他的父亲指着一则招聘启事对他说:“你看,这家报社需要工作人员,你快去试试看!”

“我一定不行。”这位青年答道。

“为什么?”父亲问。

“我没有学历。”青年回答说。

“但是或许你发表的作品能打动报社的总编辑?”父亲说。

“有那么多大学生去应聘,怎么会看上我呢?”青年非常不自信地说。

“你见过总编了吗?”父亲问。

“不了解。”青年回答说。

“那你了解全部竞争对手吗?”父亲又问。

“没有。”青年说。

父亲最后说:“那你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父亲转身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簿,上面剪贴的都是儿子发表的小文章。青年拿着这本厚厚的作品集去了报社,出乎青年的意料,他顺利地被录用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创造奇迹的能力,只是有的人缺乏尝试的勇气,所以始终都对成功不得其门而入,而有的人能够鼓起勇气去尝试,因而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