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24832800000012

第12章 告诉男孩,世上没有“不可能”(1)

在漫漫人生路上,男孩难免会有胆怯的时候,当他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会退缩性地回答:不可能。虽然这句“不可能”有时候确实是客观的表述,但是对于不服输的男孩来说,“不可能”更是懦弱、逃避的表现,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与培养中,应该让孩子少说“不可能”。

当孩子想要退缩或害怕的时候,父母应该在背后给予支持,告诉他:世上没有不可能。当孩子经历挫折的时候,要让他学会坚持,并在挫折中越挫越勇;当他畏缩不前、想要放弃的时候,要让他勇敢尝试。父母应该呵护孩子的梦想,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学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告诉孩子:没有不可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平庸者占了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呢?你如果仔细地观察一下生活,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平庸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总是习惯说:“我不行,这是不可能的。”现在,“不可能”仿佛已经成了一句时尚语。虽然此话有的时候是客观的表述,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应该明白,这句话更多的时候是懦弱、逃避的表现,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也许面对生活,你有太多的无奈,无数的现实让你没办法不抱怨。可是,当你总是不停地说不可能的时候,是否会想到这些话对于孩子的影响呢?当你的孩子回答不可能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他的未来呢?因此,不要总是说“不可能”,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面对孩子,父母应该告诉他:没有不可能。在男孩不假思索的回答“不可能”之前,让他先问一下自己:是真的做不到,还是习惯性地逃避呢?

事实上,“不可能”不仅是一种逃避,更是一把枷锁,它能够给人的潜能套上枷锁,封杀一个人的能力。

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据科学研究证明,世界上的跳高冠军是跳蚤。跳蚤可以跳到的高度超过了它身高的100倍以上,是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而,在挫折面前,这个冠军却难以维持。

科学家罩上一个玻璃罩,让跳蚤跳动。跳蚤一跳起来就会碰到玻璃罩。连续多次以后,跳蚤调整了自己跳起的高度。科学家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经过数次碰壁之后继续调整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跳蚤无法再跳了,只好在桌子上爬行。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当玻璃罩被拿走之后,跳蚤不会跳了,它成了一只“爬虫”!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玻璃罩的限制已经深深地刻在它那十分有限的潜意识里,它认为不可能跳得更高。跳蚤不跳,不是因为它已经失去了跳跃的能力,而是因为它已经为自己设限了。

人被“不可能”封杀能力,和“跳蚤”的遭遇极为类似。当一个人说出“不可能”时,他就已经为自己带上了枷锁,为自己设置了限制。

因此,不要总是说“不可能”,更不要让孩子习惯于说“不可能”,应该告诉你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以前人们认为“水不可能倒流”,现在有了抽水机,水一样能倒着流;以前人们以为“飞翔只是人类的梦想”,如今人类不仅飞向了天空,还登上了月球,把“嫦娥奔月”的传说变成了现实。因此,不是“不可能”,只是有些事情存在困难,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家长要教育你的孩子,不要让他限制自己的能力,你应该明确地告诉他:“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努力,坚持到底,就一定可以做到。”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得者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残疾,他的妈妈对此十分伤心,别人都劝她放弃对巴雷尼的培养,就让他放任自流,但是巴雷尼的妈妈并没有因为别人的话而放弃巴雷尼,而是忍住悲伤鼓励自己的孩子,而且一有时间,巴雷尼的妈妈就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或做体操,她坚信自己的孩子能够重新面对生活。

巴雷尼回忆说:“母亲曾在病床前对我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妈妈的话让巴雷尼燃起斗志,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弥补了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在妈妈的帮助下,巴雷尼经受住了生活对他的考验。有了妈妈的标榜力量,他开始更刻苦地学习知识,面对困难时从不退缩,他依靠自己的能力考进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在大学毕业后,巴雷尼开始全心从事耳科神经学的研究,几年后,他在耳科神经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最终,他登上了诺贝尔的领奖台。

在成长过程中,男孩难免遭遇困难和挫折,不仅他们如此,每个人都一样,但是作为男孩,在困难面前,应该表现得更加英勇无畏才对。

人生中没有过不去的沟坎,当然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能面对。抱怨各种不如意,随便说“不可能”,这不是男孩该有的言行,也不符合男子汉的性格与气概。男孩就应该学会勇敢面对艰难,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才不负男儿本色。当孩子退缩、逃避、说“不可能”的时候,你要告诉他:“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让孩子愈挫愈勇

人不能屈服于命运,因为人生不会处处尽如人意,人也不可能一直处于顺境,生活少不了挫折、失败和逆境,如果不能从挫折中振作,从失败中醒来,在逆境中拼搏,那么就不可能成就未来的精彩。只有愈挫愈勇的人,才能做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因此,在生活中,父母应该让孩子去经历一些挫折,锻炼一下他的抗挫能力。

可是,有父母认为,幼小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挫折面前会感到痛苦和紧张,产生逃避、退缩心理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这话没错,然而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经历一些磨炼,你又如何确知他未来能够突然拥有经受挫折的能力呢?事实证明,不让孩子遭受挫折的观念是极其错误的。

父母不仅不能阻止孩子经历挫折,相反,还应该支持孩子面对挫折,甚至制造一些挫折,让孩子在挫折面前愈挫愈勇。一个愈挫愈勇的男孩,肯定不惧失败,能够迎难而上,创造无限可能。

有个男孩读五年级了,特别喜欢打羽毛球,经常吹嘘他在学校没有对手。爸爸听到他自吹自擂,心想:不杀杀他的锐气,他可能会骄傲。

于是,一天下午放学,爸爸就把儿子叫住了,递给他一个球拍,说:“我们来打一场。”男孩的爷爷做了裁判。比赛开始,爸爸三下五除二就赢了三局。这时,眼看败局已定的男孩有些着急了,怕输的他便耍起了小聪明,时不时使坏犯规,好不容易扳回一局。不过,最终爸爸还是赢了儿子。

当作为裁判的爷爷宣布男孩失败时,男孩扔下球拍,坐在地上大哭大闹起来。爷爷连忙过去,把他从地上拉了起来,开始哄他,逗他乐,用最好听的话维护他的自尊。

男孩的爸爸此时走了过来,摸了摸他的头说:“虽然爸爸赢了你,可是你敢于和爸爸这样的大人争胜负,即使是输了也输得光荣啊!”

男孩听了,停止了哭泣。这时,爸爸又说:“你既然都敢于和爸爸比赛,为什么不敢继续挑战爸爸呢?一次打输了就哭,这是男子汉吗?更何况跟高手过招,有利于锻炼你的球艺,难道你不想成为真正的高手吗?”

男孩听完这番话,擦干了眼泪,看着爸爸的眼睛,说道:“那么,爸爸,你是否接受我的挑战呢?”

爸爸微微一笑,说:“当然,尽管放马过来!”

男孩听了,一下子就笑了,说:“好,你等着吧,过不了多久,我就不会输给你了,等我再长大些,刻苦练习打球,向我们学校的教练学习,肯定能超过你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放学,男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去学校打球。他一次又一次地找爸爸比试,当然,也输了一次又一次,不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已经能够静下心来总结经验,分析自己的弱点了。他的技术也越来越好,后来还拿到了当地中学羽毛球联赛的冠军。

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男孩不但要能够面对鲜花和掌声,还要能够从容面对来自生活、学习上的挫折和打击,并不断想办法克服,愈挫愈勇。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男孩有越压越强的精神,就一定能够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到达他们心中的终点。

当孩子在逆境中垂头丧气,心生退意,逃避困难时,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用你的鼓励让男孩走出逆境,重拾信心与勇气。

例如,当孩子爬山怕高或者怕摔跤的时候,你可以鼓励他:“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这样,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就会增添勇气,激起战胜困难的愿望,消除害怕的心理,因此他的想法也会转变过来,由“我不行”变成“我能行”,自然能够愈挫愈勇了。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行,他就能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倘若他认为自己不行,那才是真的不行,因为他根本没有勇气面对问题,因此也就没有前进的可能,更不可能创造成功。所以,人生的可能与不可能,不在于外部困难的程度如何,而在于内心的态度如何。

著名英语教学专家俞敏洪回忆自己当年考北大的事情,深有感触地说:“那些夏天,我连续高考3年,终于梦想成真了。很多人认为我耗时3年为了高考很亏,但是我觉得我不亏。虽然我多花了两年,但是我收获到两种东西,第一,3年之内我饱尝了失败的滋味,但是我有了坚忍不拔的精神;第二,我毕竟进了北京大学,这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试问,一个拥有如此刚毅精神和态度的人,又有什么不可能做成的呢?

作为男孩的父母,想要孩子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要锻炼孩子的抗挫能力,让他变得勇敢坚强,能够愈挫愈勇。我们知道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征伐太平军,曾经屡战屡败,但是他凭着一股愈挫愈勇的精神,最终赢得了胜利,笑到了最后。若是你的孩子具备“屡败屡战”的品质,那么获得成就只是迟早的事情。

让男孩在挫折中迎接希望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一遇到一些小风小浪就大惊小怪,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有的人低头了,有的人退缩了,为了掩饰自己的胆怯,便找借口,大呼“不可能”,最后只能畏首畏尾、庸庸碌碌地过日子。很显然,这样的人不值得效法,更不是男孩的榜样。男孩应该成为面对挫折毫不退缩,敢于把困难踩在脚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

当然,遇到挫折,每个人都会沮丧,这是难免的,但是这样做不可太久,必须迅速振作,只有如此,才能从挫折中看到希望的曙光。要知道,一次失败不代表次次失败,一次挫折也并不意味着一切就不可能。在人生旅途上,只有能够从挫折中抬起头的人,才能找到希望,等到最后的胜利。想一想,你的孩子是否有这样的忍耐力和气魄?

我们都知道爱迪生的故事,他为了研制白炽灯,先后试用了六千多种材料。光在这一试验当中,就可以想象他经历的失败有多少次。

曾经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目前的发明曾失败过一万次,你对此有何感想?”爱迪生微笑地回答说:“年轻人,因为你人生的旅程才刚起步,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你未来非常有帮助的启示。我并没有失败过一万次,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爱迪生号称发明大王,一生当中经历的失败一次又一次,可是他没有放弃继续研究,正因为这样,他才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多少有成就之士都是在挫折中做出非凡的业绩的。司马迁遭受宫刑,经历了男子汉的大耻辱,但他没有因此低头,而是发愤著书,写下了历史巨著《史记》;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挫折不断,他17岁失去母亲,32岁耳聋,一生陷于失恋的痛苦之中,可贝多芬并没有消沉、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把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真正的男子汉不会在挫折中沉沦,也不会在失败面前低头,而是在窘境中寻找希望,把挫折和失败踩在脚下。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要教育他不要逃避或退缩,为他点一盏灯,让他尽快从挫折的阴影中觉醒。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无法摆脱的困境,那种无助的感觉就像黑暗中孤独的旅人,需要有人在黑暗中为孩子点一盏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成长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叫“失败”,长大之后便能正确地看待失败;孩子从小就在困难中摸爬滚打,长大之后,他才不会惧怕困难;孩子从小便与挫折“较量”,不管结果如何,这种“较量”会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应变更灵活、行动更敏捷……

当然,父母不能一味地把挫折、失败压在孩子身上,毕竟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有限,因此,在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你有必要对他进行开导和鼓励,让他看到希望。

有个男孩,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可是在他考上重点中学之后,他的情绪变得低落起来,学习成绩一天不如一天。

他的妈妈看到这个情况,便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心事。他没有即刻回答,而是反问道:“妈妈,你说,我是不是很笨啊?”

妈妈微笑着说:“怎么了,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入学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做了一套智商测试题,结果同学们的分数都很高,我的分数却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