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经历历史——克林顿权力与生活
2482200000027

第27章 克林顿绯闻及弹劾案真相(5)

前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的电视采访时向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及克林顿夫妇的爱女切尔西表示道歉。

莱温斯基说:“我对曾经发生的一切以及她们所遭受的痛苦深感抱歉。”她还谴责特里普滥用自己对她的信任竟然将她俩之间有关克林顿绯闻的谈话偷偷录音,然后去讨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

美国总统克林顿也通过律师代表他本人向莱温斯基就因弹劾调查中给莱温斯基带来的“麻烦”进行了道歉。

美国白宫绯闻案的女主角莫妮卡·莱温斯基的自传《莫妮卡的故事》将公开发行。

莱温斯基因总统绯闻案要支付的律师费、咨询费等各种花销却超过了七位数。为了赚钱弥补亏空,她选择了出书这条路。她为自己的书精心谋划:以黛安娜为参照,将自己制造成一名受害者,以博得众人的同情。至于代笔者,安德鲁·莫顿自然成为最合适的人选。莫顿因替黛妃写了自传《黛安娜的真实故事》而名噪一时。

“亚马逊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网络书商,在“最畅销书排行榜上”,《莫妮卡的故事》已名列前茅,位居第五。但“亚马逊公司”拒绝透露具体的销售额。《莫妮卡的故事》的出版商圣马丁出版公司已将首次印刷的45万册图书发往各地的图书零售商。

至于自己的将来,莱温斯基表示:“首先,我必须找一伤工作。然后寻一名男子去结婚。我也很想生几个孩子。”当被问及“一名男子”会不会是克林顿时,她对《星期日镜报》说,如果克林顿愿意,她没意见;但《新闻周刊》记者问她此问题时,她却神情有点紧张,没做任何回答。

不辞职的理由

美国参议院于1998年2月12日分别以45票赞成、55票反对和50票赞成、5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否决了对克林顿总统的两项弹劾条款,从而使克林顿成为美国历史上虽遭众议院弹劾但未遭参议院定罪和罢免的第二位总统。至此,参院为期36天对克林顿弹劾案的审理宣告结束。一年多来闹得沸沸扬扬的白宫绯闻风波也终于得到平息。

美参议院从1998年1月7日开始审理众议院1997年通过的对克林顿的两项弹劾条款,即指控克林顿在与白宫前实习生莱温斯基的关系问题上“作伪证和妨碍司法”。在整个审理过程中,以众院委派的公诉人和共和党参议员为一方,以白宫辩护律师和民主党参议员为另一方进行了长达20多天的陈述、辩护和辩论。控方坚持认为,克林顿在绯闻案中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应对他定罪并将其罢免。而辩方则强调说,克林顿虽“不道德”,但对他的指控够不上宪法规定的对总统的罢免标准。舆论认为,对弹劾案的审理看似司法问题,但实际上是共和、民主两党之间的一场大较量,参院审理变成了两党争斗的舞台。

分析家们认为,克林顿免遭参院定罪和罢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共和党实力不足。按照宪法规定,参院如要将总统定罪和罢免,至少需要获得参院2/3的议员赞同,即67票。从目前参院席位的分配来看,共和党55席,民主党占45席,即使共和党议员全部投赞成票,也还差12票,况且共有15名共和党议员在两项表决中倒戈,投了反对票。而民主党却是“铁板一块”,没有一名参议员加入共和党阵营。

其次,公众反对罢免克林顿。近几年来,美国经济状况一直较好。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9%,失业率降到二战以来的最低点,工资增长为通货膨胀的2倍,30多年来首次实现政府预算平衡。虽然不少人对克林顿的品德颇有微词,但绝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形势不错是克林顿的最大功绩。因此,公众对他的执政支持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

第三,共和党没有赢得人心。公众对党派斗争非常厌烦,特别是对共和党借克林顿绯闻案大做文章极为不满。据《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进行的民意调查,一年前,支持共和党和反对共和党的民众比例分别为46%和32%,而目前则为38%和55%。共和党的声望跌至14年来的最低点。

在1992年克林顿竞选获胜之前,民主党已连续12年无缘入主白宫,并已在6次总统竞选中输掉了5次。这使民主党处于某种危机之中。当时美国的蓝领阶层和城市中产阶级对民主党在犯罪、社会福利、外交政策和价值观等问题上的过分自由主义立场深感不满,因而纷纷抛弃民主党。如何使民主党走出传统路子的死胡同,在总统竞选中重新获得竞争力,是民主党面临的大课题。

克林顿在1992年提出的竞选纲领使得中间道路派和传统主义派都认为他是自己阵营中的一员,因而都支持他出马竞逐总统。虽然在他第一任的头两年内,党内中间派对他的医疗保健规划和增税主张不满,认为他的政策立场在向左转;而在后两年中,党内自由派对他接受平衡预算主张和福利改革政策不满,认为他右倾。但在第一任结束时,他基本上使民主党凝聚成为一个共同对共和党作战的同盟。

然而,与其说斯塔尔这个关键人物的作用证明了克林顿政治命运的偶然性,倒不如说恰恰是证明了它的必然性。

这场弹劾斗争有着深刻的背景。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把所有调查材料一古脑儿地往外抛,让美国总统在全世界出丑,把两党斗争的手法降到了空前庸俗的水平,反映出美国保守势力不惜一切手段要把克林顿拉下马的深仇大恨。

公众对这件事的反应也显示,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弹劾标准和要不要把总统撵下台的法律之争,也不仅仅是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党派之争,同时也是自1960年代开始的关于美国基本价值观的辩论的继续。

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相互制约,使美国成为近代以来政治连续性较长的国家,但三权之间也是斗争不断,19世纪中叶的内战期间,以削弱司法和国会权力为代价,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罗斯福新政时期,又以减弱司法和国会权力为代价,加强了总统的权力;而水门危机是周而复始的三权争风的又一个战役。

美国总统的权力形势的变化而经历消长变化,当国家处在战争或经济危机中时,公众希望有一个强势总统,因而便有内战时期的林肯,大移民和工业化时期的老罗斯福和威尔逊,大萧条时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等。当形势稳定,公众对强势总统的期盼减低,国会的权力趋势膨胀,于是出现若干弱势总统,历史上,曾发生国会弹劾约翰逊行动;在罗斯福和威尔逊之后,接连出了哈丁、柯立芝和胡佛等几位无所作为的总统。

这一年多来,对媒体肆无忌惮地报道总统的性丑闻,公众虽然感到厌烦,但电视台的收视率却一直很高;高等法院也数度裁决支持斯塔尔深挖总统婚外情。分析家认为,这是因为冷战结束,一超独强,经济连年繁荣,美国人踌躇满志,视一切为理所当然,不大在乎总统的作用了,如果美国现在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法院可能就会责令将此案搁置,待克林顿卸任之后再行计较。

美国200年的历史表明,当总统一职的权力被削弱时,与它作对的那些部门的权力就上升。

有观察家认为,如果国会以在男女关系上撒谎为由弹劾总统,那将开启一个先例,未来国会想要把总统赶出白宫可能更加容易,如果政客为了打垮自己的政敌,可以置公职人物的隐私权于不顾,那还有多少能人敢出来竞选?

这种为党派利益而置全民福祉于不顾的所谓民主,如果听任其为所欲为,将使美国陷入泥淖。

一些媒体分析:

一般认为,在这次政治较量中共和党失分较多。“保克林顿”和“倒克林顿”是两党斗争的目标,其态势是共和党攻,民主党守。结果进攻者没占着便宜,反而吃了亏:克林顿没被扳倒,自己一方反倒损失了众院议长金里奇和当选院长利文斯顿两员大将,共和党在民众中的支持率明显下降。这可能对共和党试图赢得2000年大选不利。民主党将在2000年夺回众院多数党地位的说法,已开始在华盛顿的政界流传。

对表决结果,民主党没有表现得喜出望外,共和党也没有显露出沮丧失望。因为双方都明白,实际上各自都为此付出了政治代价。在表决前后,双方已经在进行或明或暗的努力,以修补自己的政治形象。共和党有3个证人没到参院现场作证,没有传唤更多的证人,这主要是慑于公众越来越不满的压力。民主党明知克林顿不可能被弹劾,许多议员却不顾共和党的反对,坚持要在国会通过一个对克林顿措辞严厉的斥责案。被否决后,仍执意起草一份斥责声明,征集议员签名,把它放进国会档案,以“立此存照”。民主党这种做法看似反常,其实用心良苦,是为了表明自己不徇私护短,借以抚慰党心和笼络民意,挽回一些面子和影响。共和党当然知其用意,哪肯帮着它卸下这个政治包袱。民主党的斥责提议没被参院通过是毫不足怪的。

世界上的事都有两面性。持续一年的两党斗争,让人们开了眼界,对美国的政治和社会长了见识,其中三点值得一提。第一,经济是决定政治斗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一年来,克林顿在政治风暴中有惊无险,主要得益于他上任以来美国经济状况好,老百姓普遍受益。因此,尽管他私德欠佳,大多数美国人还是不希望他下台。第二,美国的党派斗争不断加码,已到了老百姓难以容忍的地步。为了党派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并且打着“公正”、“民主”和“法制”的旗号。第三,民意不可违,这是从大处说,从长远看,实际上在美国民意左右不了政治。克林顿在民众中的支持率一直高于60%,但共和党把持的参众两院对他照“弹”不误。人们有理由发问,如果共和党在参院拥有2/3的多数,克林顿还不早被罢免了。

围绕绯闻案的两党争斗,使美国人民心目中原以为“崇高神圣”的东西受到损害。总统作为国家的代表,位高权重,理应是民众榜样。绯闻案表明,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弹劾总统问题上背道而驰,但都声称是根据宪法行事,“维护宪法尊严”。在这里,宪法成了他们搞党派斗争的一张牌。国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本来是议论朝纲国政的地方,但是一年来,国会变成热衷于大谈绯闻和进行党派斗争的场所。因此,《华盛顿邮报》的评论认为,“美国人对于国家机构的信任度降到了危险的地步,对于已经成为华盛顿行为规范的党派斗争感到愤怒。这个国家的政治领导者——总统和国会,面临重建信任的艰巨任务”。应该说,这番话是相当有见地的。

围绕绯闻案的两党争斗,使美国人民产生了自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以来最广泛的分歧。两党尖锐对立,党同伐异,无疑在民众中造成思想混乱、歧见加深和政治隔阂。这种裂痕短期内难以弥合。一位社会学家对此深表悲观:“我认为这是另一场越战和另一桩水门丑闻。在未来几年内,它将政治堕落,民众分化。”

围绕绯闻案的两党争斗,使人们对美国式的民主提出了质疑。譬如,独立检察官权力过大,不受制约,为所欲为,老百姓对此相当不满。美国律师协会建议取消独立检察官制度,司法部提出要对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在绯闻案中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又如,这一年多,美国新闻媒体对绯闻案恣意爆炒,推波助澜,引起受众的很大反感。据当地一家报纸报道,在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中,社会学者们对一些政治、社会现象大加抨击,他们“把美国民主的画面描绘得非常暗淡”。

一家媒体曾披露克林顿不辞职的25条理由以供参考,全文如下:

前国会议员本·琼斯在国会的报纸上发表了一封给比尔·克林顿的公开信,要求总统体面辞职。现在要求克林顿辞职的人中包括一些认为总统向美国人民说了谎的民主党人。

遗憾的是克林顿没有辞职,下面是他不辞职的25条理由:

1、他对自己愚弄希拉里使她处于尴尬境地确实并不在乎,我们最后发现莱温斯基案是整个大阴谋的一部分。

2、他对自己给女儿切尔西造成的羞辱确实并不在乎。

3、他对许多相信他,并在电视上为他辩护的人难堪并不在乎。

4、他对民主党及其领导人更不在乎。民主党领导人非常担心这一切对1998年选举的影响,而克林顿为的只是他自己。

5、如果他辞职,就不能一直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而他很看重这一点。

6、如果他辞职,他就失去了唯一的政治基础。只要克林顿在台上,这批人会继续支持他。

7、如果他辞职,谁来付他的辩护费?他还需筹集400万美元,而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8、如果他不当总统了,他以后怎么交女朋友?有一种喜欢权力和地位。

9、只要他呆在椭圆形办公室,他大概不会再面临葆拉·琼斯那一类的案子。如果他离职,那很可能还会出现别的案子。

10、谁会雇一个名誉扫地的前总统?当然,他可以写一两本书,他年纪才50出头。

11、如果他以辞职的形式离开白宫,他就不能对我们说他如何道德、如何超群出众。他看重这一点。

12、他不会辞职,因为他知道,即使他受到众议院的弹劾,参议院也不会得到给他定罪所需要的2/3的多数。

13、克林顿将继续任职,因为他知道公众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很容易被分散。只要他咬咬牙坚持下去,六个月后人们差不多会把它忘光。

14、他将继续任职,因为他知道斯塔尔不大可能起诉一位在职总统。如果他离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15、克林顿不会辞职,因为如果事情在公众中造成强烈反应的话,白宫是最好的躲避场所。

16、克林顿将继续任职,因为在这个职务上他可以和共和党人采取焦土政策。如果他们要弹劾他,他可以开始传出一些对他们不利的消息,以讹诈的手法使他们不敢乱说乱动。

17、克林顿不会辞职,因为他现在不能辨明是非。

18、克林顿将继续任职,因为他不怕最终判决。

19、克林顿将继续任职,因为除非他坐在总统的位置上,否则他不能对世界的遥远地区进行干预。

20、克林顿不会辞职,因为不管他干了什么,新闻界不少人仍然会同情他。

21、克林顿不会辞职,因为戈尔担心出现福特总统宽恕尼克松的后果,不会同意宽恕他。

22、总统将继续任职,因为有一个人公开原谅他所做的事情。

23、克林顿不会辞职,因为有一个让他过关的反对党。他们希望他留任,差不多是明确地对他说,他只要轻描淡写地承认一下错误就行了。

24、克林顿将继续任职,因为他不当总统就不能做交易,而这些交易有一部分可能会使他离职后得到关照。

25、最后一个原因:克林顿将继续任职,因为辞职意味着他永远不可能当联合国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