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经历历史——克林顿权力与生活
2482200000028

第28章 聪明绝顶的克林顿夫人希拉里(1)

今生有缘

1947年10月26日,在芝加哥市城北的爱济华德医院有位产妇生下一个8磅8盎司重的女婴。女婴五官端正,皮肤白净,长得十分可爱,这就是希拉里·德罗姆(Hillary Rodham)。希拉里的母亲叫多萝西,虽然是位家庭妇女,但聪明贤慧;父亲叫休·罗丹,曾在美国海军当教官,现是一家纺织品公司的经理。父母把希拉里当成宝贝,整天守护在她的身边。

20世纪40年代末的芝加哥市,随着战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大量迁入,变得越来越拥挤和嘈杂,许多有钱的中产阶级家庭纷纷迁往城市附近的郊区,买地造屋,重筑新巢。

希拉里一家也加入了迁移的潮流,在希拉里三岁时搬到位于芝加哥西北郊的派克瑞吉城,并在派克瑞吉城维斯勒路买下了一栋宽敞的具有乔治亚时代风格的二层楼房。房前植有挺拔的树木和维护得很好的草坪与庭院。

希拉里家搬到派克瑞吉城后,家中又添了两个小弟弟——大弟休与小弟托尼。希拉里的父亲像许多家住派克瑞吉城、工作地点在芝加哥市的人一样,常常往返奔波于派克瑞吉城与芝加哥市之间,处理他的生意业务。当时,美国的高速公路已经很发达,两地来回奔波也十分便捷。希拉里的母亲则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以主要精力培养教育孩子。

母亲家教很严,很少让年幼的子女看电视,而是教他们玩既动脑筋又带有竞争性的填字游戏与扑克牌。

希拉里的父母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拉里的父母当初之所以要迁移到派克瑞吉城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给孩子找个好学区,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派克瑞吉城的社区环境好,它的公立中小学教育条件也不错,有利于学童的教育与发展。

母亲在希拉里很小的时候就向她灌输上学读书的重要性,向她说明上学有很多好处,在学校可以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并鼓励她热爱学习,认真读书,只有读好书才有出息,只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有成功的未来与前途。

希拉里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她从小就喜欢上学,在学校学习认真,勤奋用功,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是优秀。每次她从学校带着优异的成绩回家时,父母总是鼓励她说:“你学得很好,成绩不错,但你可以学得更好。”她的父亲甚至说:你的成绩都不错,是不是你们学校的功课太简单了?他们鼓励她发挥潜力,勇于竞争,不断进取。

希拉里的母亲不但关心希拉里的学业,还注意培养和发挥女儿在其他方面的才能,养成她多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在母亲的鼓励下,希拉里课余时间还学习音乐与舞蹈。

希拉里的父母虽然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但从不以家长的权威逼迫子女做这干那,对子女的正常活动与爱好从不加限制与干涉。他们鼓励孩子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爱好,自己则在一旁指导,提供帮助。这种开明的家庭生活气氛使希拉里从小就可以干她喜欢做的事情,也养成她无拘无束的独立个性。

尽管希拉里小时候家庭经济境况不错,但她的父母却有意培养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希拉里的父亲休·罗丹在这方面对孩子要求尤其严格,他年轻时经历过美国大萧条时的恐慌日子,吃过很多苦,他经常给子女讲他年轻时所过的艰难日子,要孩子们从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庭院、清除杂草、铲雪、洗车等等。

希拉里的母亲鼓励她从小就学会自己挣零花钱,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她常常对希拉里说,你会长大成人的,你长大以后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不能够依靠别人。她上中学时,就在一个日间照料中心当幼儿看护,为那些白天外出工作或办事的父母照看小孩。她还到一家商店做售货员,售卖东西。通过这些校外工作,希拉里不仅挣到了自己的一些零花钱,还培养了自食其力的习惯与能力。

希拉里的少年时代,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与美国为争霸世界而在军事、科技方面激烈竞争的冷战初期。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希拉里10岁,正在小学读书,当她听到这一消息时,睁大着双眼,又惊奇又兴奋,在她的小脑袋中浮现出许多奇妙的想法,她想当一名科学家,乘火箭或飞船到太空去遨游探险。

希拉里上中学后,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希拉里这时决心要做一名宇航飞行员。她甚至迫不及待地给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写信,她在信中详细写明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并告诉他们,她想当宇航员,希望他们能够接受她的申请,并要求马上接受宇航飞行培训。

少年时代的希拉里,性格开朗,十分活跃。她喜欢参加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唱歌、跳舞、表演节目、溜冰、滑雪。她尤其喜欢参加竞争性很强的体育比赛。虽然她的比赛成绩不是很佳,但却从中受益无穷。这不仅在于她比当时许多不爱活动的女同学在体能上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且在意志力与拼搏精神上也经受了磨练。她并从中悟出人生的一个真谛:人生就像一个竞技场,有赢有输,有起有伏,“今天你赢了,明天你又输了。你不要为此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而应该振作精神,再接再厉干下去”。这也成了她日后的生活信条。

高中时,曾有人问希拉里的理想与抱负是什么,希拉里回答说:“嫁给一位参议员,在乔治城安一个家。”乔治城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是美国政界名流云集的社区。

这个要嫁个议员的女孩子,后来成了比尔·克林顿总统夫人。他们的传奇故事本书第三章已有完整介绍。

1975年10月11日,这对有情人终于在阿肯色州他们自己的居室喜结良缘。

结婚对这对夫妻来说,只是他们缘份的起步,以后经历州长竞选、尤其是总统竞选,他们那种珠联璧合、同心协力,才真正说明他们是一对缘份夫妻。

民主党的死对头共和党始终认为,没有希拉里的帮助和支持,克林顿问鼎白宫只是黄粱美梦。我们姑且不管这话的可信度有多高,希拉里在克林顿的总统竞选中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竞选之时共和党始终把希拉里作为攻击目标,谁知希拉里天生就是个“不信邪”的女强人,她不断改变战略,愈战愈勇,最后终于赢得大众的支持,为克林顿的竞选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克林顿从1991年lO月3日在阿肯色州小石城宣布参加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到1992年7月中旬在纽约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提名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其间经历了8个多月的艰辛选战。

在8个多月紧张激烈的初选之战中,希拉里放弃她原来高薪的全职律师工作,离开她热爱并干出卓越成就的法律事业,全力以赴地投入克林顿的竞选,帮助他拟定和修改讲稿,制订竞选政纲与政策,联袂奔赴各地演说拉票,连对克林顿在电视辩论中的措辞与风度等细节都提出建议。希拉里忘我地投入丈夫的竞选之战,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支持与帮助他进入白宫。

在克林顿的初选活动中,希拉里精明干练、能言善辩、敢说敢为的女强人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陪同克林顿前往一些地方竞选时,希拉里通常作为他的介绍人首先发言。在向听众介绍她丈夫的生平经历与竞选主张时,她除了介绍她丈夫,还向选民演说她本人对国内时局以及种种社会问题的看法,意在更好的帮助丈夫。

这时就有一些政治观察家评论说:“这不仅仅是一次介绍发言,这是克林顿夫人的一次竞选演说。”甚至有新闻记者问:谁是竞选人?”“为什么希拉里不出来竞选总统?”

希拉里生性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十分自重自爱,注重个人隐私的人。右翼党人就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这可谓一箭双雕,既打击克林顿又伤害希拉里,这真是厉害的一招,

在1992年初,当阿肯色州小石城一家夜总会的歌女弗劳尔斯公开指控克林顿州长与她有长达12年的婚外恋情时,希拉里也立即被卷入这一轰动全美的桃色绯闻之中。她不得不亲自出面陪同丈夫上电视反击这一指控,向美国人民说明她与克林顿的爱情与婚姻生活,并对她丈夫表示真诚的爱、理解与支持。

这对希拉里是个严峻的考验。尽管她在表面上力持镇静,反过来还安慰丈夫,替他打气助阵,在私底下,希拉里承认新闻界毫不留情的做法给她以很大的伤害。

希拉里对新闻界不停地报道弗劳尔斯的故事十分不满。她向采访她的《新闻周刊》的记者抱怨说,她与她丈夫是新闻界“双重标准”的受害人。她说:“如果比尔与我已经离婚3—4年了,他竞选总统就不会有人问他任何问题。因此,依我的观察,许多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

希拉里不仅公开抱怨新闻界对她们夫妇实行“双重标准”,还指责新闻界不去揭露布什总统的婚外恋情。在与《浮华世家》的记者的一次访谈中,她根据流传在华盛顿政治圈中的小道消息,说布什总统与国务院某位女雇员之间长期以来就有婚外情,在华盛顿虽然人们都知道,但新闻界却故意不闻不问,只抓住她丈夫不放。

关于布什总统与国务院一位女雇员之间有婚外情的小道消息,在华盛顿的政治圈中确实曾有流传。但新闻界找不出任何证据,没有哪位记者敢公开报道这个谣言。但希拉里却在愤愤不平中毫无顾忌地说了出来。

一些右翼新闻媒体很快就抓住这个问题猛烈轰击希拉里,并纷纷把它作为头条新闻予以报道。有的报纸以显赫的标题说“这是希拉里的复仇”,有的在头条新闻中说“希拉里造成轰动”,有的甚至挖苦说:“比尔的太太提供秘密情报。”

敦厚善良、满头银发、一副可亲的老祖母形象的布什总统的夫人芭芭拉·布什这时也出来发布一条公开声明,驳斥她丈夫与别的女人有婚外情的指控。

希拉里意识到自己发火发过了头。她没有其他选择,不得不为此向布什夫妇公开道歉说:“这是一个错误。”希拉里为自己的直言不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3月间,在伊利诺斯州与密歇根州初选前夕,克林顿的竞争对手、前加州州长布朗在与克林顿的一次电视辩论中,指责他涉嫌把阿肯色州政府的生意业务交给妻子希拉里所属的罗斯法律事务所,并说这是以权谋私,搞利益输送,完全是“腐败行为”。布朗不仅攻击了克林顿,同时也把矛头对准他的太太希拉里。

事实上,攻击政治人物给自己的配偶进行利益输送,在美国政治竞选中是司空见惯的事。

但是,向来自信独立的希拉里却不信这个邪。在丈夫担任阿肯色州州长期间,她一方面鼎力支持克林顿的政治事业,一方面自己也努力向“名律师”的道路发展。她作为罗斯法律事务所的主要合伙人和5家企业董事会的董事,不仅在阿肯色州法律界异常活跃,而且在全美法律界都十分引人注目。然而,她事业上的成功却在支持丈夫问鼎白宫的竞选中再一次给她带来麻烦,她同样也逃脱不了被怀疑为利益输送的得利人这种不幸的命运。

与众不同的是,希拉里是个从来不隐瞒自己政治观点的女强人,对于对手的无理攻击,她总是敢于展开针锋相对的反击,公开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就在布朗攻击她涉嫌从她担任州长的丈夫那里接受利益输送后不久,希拉里在一次公开演说中情绪激动地说,自己在克林顿当选州长后没有选择“留在家里烤点心与饮茶”。希拉里是想表明,在丈夫担任州政府的公职后,自己不想做一个花瓶,当陪衬者的角色,而是要继续追求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事业的发展。

但希拉里万万没有料想到的是,此语一出,立即招致莫大的非议。一些新闻媒体断章取义地报道她这句话,许多家庭妇女认为希拉里的这番话严重地伤害了她们。在这些传统的家庭妇女的心目中,第一夫人的性格应该是温顺随和,而不是像希拉里这样盛气凌人,过分泼辣。一时间,克林顿竞选总部收到如潮水般涌来的抗议信件。有的家庭主妇在抗议信中说: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她们将不投克林顿的票,因为她们呆在家里烤点心,她们的女儿也在家烤点心,因为她们害怕他的妻子希拉里。还有的妇女说:“我感到她在王位后面玩弄权力”;“我认为她是一个很放肆的女人,她太具野心”;“她对我们没有用处,我们对她也没有用处。”

在整个3月间,希拉里的这句话成为新闻媒体的头条新闻与封面故事。

面对舆论界与公众铺天盖地而来的批评与抗议,希拉里被逼得多次出来解释,拼命澄清对家庭主妇或烤点心做家务事毫无成见,更没有轻视家庭妇女的意思。在接受《浮华世家》杂志记者的采访时,希拉里无奈地说:

“我不知道怎样解释它……我只是应该在表达我的感情时要更小心谨慎。我并非故意要伤害什么人。”“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我在批评那些与我做出不同选择的妇女——实际上我母亲与我许多亲爱的朋友都做出这种不同的选择。我相信,今后不会再有这种误解情况发生。”

这次风波给希拉里以深刻的教训,并震撼了她的自信心。

希拉里的“烤点心”风波不仅给她带来许多麻烦,而且还给克林顿及其竞选阵营造成巨大困扰,以致克林顿的高级助手与竞选策略顾问纷纷要求独立敢言的希拉里尽量少抛头露面,说话要更加小心谨慎。

克林顿竞选总部的民意测验专家斯坦·格林伯格,竞选策略顾问杰姆士·卡维尔,以及新闻媒体顾问福兰克·格里尔都竭力建议克林顿夫妇重塑他们在竞选中的形象。他们特别要求希拉里在公开场合要放低姿态,尽量表现得更温和、更纯朴、更可爱些。

希拉里本来就是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在克林顿的竞选策士提出进言后,她立即采纳他们的建议,适时地调整自己,努力改善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

从4月下旬开始,希拉里在公开场合尽量采取低姿态。在陪同克林顿奔赴各地竞选时,她不再急匆匆地走在他的前面,而是与他携手并肩地走在一起。在向选民介绍她的丈夫时,她力求简短扼要。当克林顿在前台发表竞选演说时,她在一旁用含情脉脉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着他。她还频繁上电视大谈养育独生女儿切尔西的“妈妈经”,讲她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以树立克林顿贤内助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希拉里也开始向历届第一夫人看齐,刻意回避政治性浓厚的问题,尽量淡化自己在丈夫政治决定中的影响,把关心的焦点转向儿童与教育问题。

在一次采访中,希拉里表示说,假若她丈夫问鼎白宫成功,她将来在白宫不会有任何特殊的影响,她将只做一些不拿薪水的工作。她并发誓说,我不会参加总统召开的内阁会议,“我过去在阿肯色州从未参加州内阁会议,以后也不会参加白宫的内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