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经历历史——克林顿权力与生活
2482200000011

第11章 可遇不可求的爱情(3)

因此,1974年初,克林顿从法学院毕业仅仅6个月就决定竞选国会议员。对手是著名共和党人约翰·哈默施密特,此时担任第三国会选区议员。克林顿明白此次竞选十分艰苦,人选希望不大。克林顿说:“我竞选国会议员的惟一原因是没有其他人竞选。”克林顿说:“……我没想这么早就步入政界。我需要生活,人生何必苦匆匆?再说我喜欢法耶特镇。”克林顿和阿肯色法学院达成协议,他不准备辞去职务,但学院只需按实际授课时数支付工资。

在老家阿肯色州法耶特镇,比尔·克林顿的许多朋友与同事都参加了竞选活动。戴维·马修斯在报纸上读到克林顿的政治抱负,马上投入比尔的竞选活动。他对人们讲道:

“我立刻赶到比尔在法学院的办公室,主动要求在竞选中助他一臂之力。最终我当上他的司机,常和他共同外出。在那次竞选中当候选人司机的惟一条件就是要拥有自己的汽车和一箱汽油。”

安·瑞沃特·亨利,法耶特镇的一位大学教授,民主党政治活动积极分子,和她丈夫、州参议员莫里斯·亨利一起热情参与了比尔的竞选活动。她对人们讲道:

“1974年比尔竞选国会议员时,精力充沛、情绪高涨,非常大地影响和鼓舞着我们每一个参与竞选活动的人。我们到处筹措资金,打电话进行联络,在竞选总部运筹帷幄。大家都尽心竭力,干好本职工作。比尔对我们十分客气,‘谢谢’不离口,更为重要的是他干劲十足,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了竞选工作者极大的工作热情……我们志同道合,都愿意做竞选工作,建立了友谊的纽带,一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友谊。每次回忆起比尔第一次国会议员竞选,驱车数千里跑遍第三选区的种种情景,脸上自然而然会泛起欣慰。”

有几个组织是克林顿竞选的强大后盾,对他获胜尤为重要。阿肯色劳联——产联下属政治、教育委员会首先表态支持克林顿。工会领导人乔治·埃利森发表评论,评价克林顿是“长期以来民主党代表大会确定的候选人中最有前途的一位”。阿肯色州教育协会也支持克林顿,高度评价他的观点:联邦政府资助阿肯色州的教育经费由当地校区自行决定怎样使用,同时还赞扬他为提高教学质量所实施的教师进修培训规划。

在国会议员竞选期间,克林顿提出的几项计划,体现出他在早期政治生涯中对经济和社会公正的关心。这些计划包括:更公正的税收制度、全国医疗保险方案、总统竞选公共基金、反通货膨胀保障措施、征收石油工业超利润税,以及针对石油行业的强化反托拉斯法。

克林顿毫不畏惧地抨击尼克松:“我认为国会软弱无能为时已远。”克林顿对《阿肯色报》记者说:“他们没能看好自己的宅院,也没有密切注意别人的行动。”克林顿所指的“别人”就是行政部门官员,尤其是卷入水门丑闻的尼克松总统。

克林顿说:“美国人民普遍认为联邦政府官僚机构僵化固执、态度冷漠、不负责任,已经达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他批评共和党竞选对手哈默施密特支持尼克松,说道:“在我看来,事情很明显,尼克松应该辞职,这样国家可避免受弹劾和免职总统的痛苦。”

一天晚上,阿肯色州全体民主党候选人在拉赛尔维尔召开晚餐会。克林顿能够即席讲演3分钟,排在最后一名,11点钟开始。到那时人们又困又乏,急着回家。等到克林顿登台讲话时已经很晚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克林顿短短3分钟的演讲极大提高了他的声誉,3分钟的精彩政治讲演让数百名与会者如痴如醉,听得着了迷。他赢得了听众,使许多老牌政治家也对他刮目相看。

竞选活动快要结束时,克林顿竞选基金已经不多了,当时完全能够搞到钱,但是对方提出了许多附加条件,克林顿没有答应,竞选结束后,克林顿亏空45000美元,但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大压力。

约翰·保罗·哈默施密特,共赢得了48.2%的选票,在21个县的13个县取胜。克林顿尽管失利,但改善全国委员会称克林顿的竞选:“在基层中做得最为出色。”他虽然落选了,却给很多选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克林顿在这次阿肯色州的政治活动中,了解到阿肯色州的政坛势态与格局。在这次竞选活动中,有21个县,他因此结交了无数新朋友,在当地的知名度大为提高。

赋有诗意的婚礼

当克林顿参加竞选参议员的那年夏天,尼克松政府由于白宫精心掩盖水门事件而被迫垮台,并面临弹劾、判罪,尼克松本人在1974年8月9日正式辞职,副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宣誓就任第38届总统。一个月以后,即9月8日,福特宣布无条件赦免尼克松担任总统期间曾可能犯有的联邦政府罪行。这时,希拉里在国会弹劾委员会的工作即告一段落。她准备回到克林顿的家乡阿肯色州和克林顿在一起,并决定在法耶特镇找一份教学的工作。

最初希拉里对于夹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感到左右为难。她如果留在华盛顿特区工作前途是无量的。但所担心的是阿肯色州因为是全国的贫困州,那里的工作环境会不尽人意。但希拉里一想起克林顿是一位非常讲究实际的人,在面临着这种选择时,希拉里选择了和克林顿在一起。

希拉里的一位好友萨拉·厄曼在她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当时希拉里做出决定时的情形。她写道:

“那是1974年8月的一天,希拉里突然对我说她要去法耶特镇阿肯色大学学院当法律助教,这个消息让我大吃一惊,我知道,凭希拉里本人的才华,她在东北部法律界前途无量,肯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可希拉里却说出了她要去这个贫困的地区的想法,首先是想体验一下是否能和克林顿在人生道路上携手并进白头偕老。希拉里的房间里堆了许多自己的东西,如书籍、衣服,还有一辆女式轻便自行车。她一时不知道如何把这些东西运到那个贫困的小镇上去。

“我知道了她的想法后,便提出帮她把这些东西开车送到法耶特镇。她听后非常高兴,然后我们就动手打包、装车,我计算了一下,从华盛顿特区出发到达阿肯色州的法耶特镇需要三天时间,我们买了些食品,就开车上路了。一路上我们俩有说有笑。大约我们离开华盛顿特区20英里时,我停下车问希拉里,我说:‘希拉里,你是不是疯了,你一定要到那穷地方去吗?’她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我又开车前行了,汽车穿过蓝岭山、大雾山,进入田纳西州;又穿过密西西比河,到达阿肯色州。一路上我们谈了许多家常话,对一些问题互相交换看法和观点,十分愉快。

“当我们的汽车到达法耶特镇那天,正是得克萨斯州和阿肯色州在进行橄榄球比赛,小镇上到处都听到大学生的叫喊声。还有大喊:笨蛋,真是笨蛋!我听后感到很刺耳,就对希拉里说:‘天哪!希拉里,你莫不是真的疯了,你听听这个嘈杂的小镇,你要在这里过一辈子,我真是不明白,你为什么非要到这里来不可呢?’希拉里这时用很坚定的语气告诉我:‘因为我爱他。’我听后顿时恍然大悟,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全明白了。”

克林顿得知希拉里来之后高兴万分,这时他已从竞选的失败中回到了法学院继续教授法律。有关这段秘史,《时代》周刊曾载文说,克林顿把希拉里安排好住所和工作之后,他便驱车带着希拉里观赏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他带着希拉里东游西逛,看过美丽的风光之后,便到餐馆品尝阿肯色特产,一种油炸馅饼。

克林顿还和希拉里一起应邀出席各种聚会,很快希拉里就喜欢上了这个小镇,她还交了许多朋友,希拉里在法学院讲授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指导儿童权利问题讨论会。她被校长称为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教授,对刑法了如指掌。

对于克林顿和希拉里那赋予诗意的婚礼,希拉里在《亲历历史》一书中描写道:

“学年结束,我决定飞到芝加哥与东岸探亲访友,拜会曾赐我工作的上司。那时我对于未来仍不能确定。比尔开车送我到机场途中,看到大学附近一间红砖房子竖着‘出售’的招牌,我不经意地说道,这是一栋可爱的小房子,然后就忘了。经过数周的旅行与思考,我决定回到阿肯色与比尔一起生活。比尔来接我,他说:‘你记得那间你喜欢的房子吗?我已经买下了,现在你最好嫁给我,因为我不想一个人住过去。’

“比尔骄傲地开进房子前的车道,拉我进去参观。房子前面有一个露台,起居室的屋顶架高且装了大凸窗、壁炉,卧室够大,另外有一间浴室,厨房则需要大修。比尔在当地古董店挑了一张锻铁床,还到沃尔玛买了床单与浴巾。

这次我回答:‘好的。’

“1975年10月11日,我们在自家的起居室结婚,由当地卫理公会的牧师维克·尼克松证婚。维克的夫人费雷迪曾是比尔竞选团队的一员。参加婚礼者还有我的双亲与弟弟;弗吉妮亚与罗杰;约翰娜·布兰森;贝演·约翰逊·埃贝林,她现已嫁给我们的中学同学汤姆;F.H.马丁,他是比尔1974年竞选团队的财务长,他太太米尔纳;玛丽·克林顿,比尔的堂妹;迪克·阿特金森,耶鲁法学院同学,后来也担任教职;贝丝·奥森堡,以及和比尔一起在温泉城长大的好友帕蒂·豪。我穿了一身镶花边的维多利亚式套装,那是我在婚礼前夕与母亲上街选购的。父亲挽着我走进屋,牧师说道:‘谁将这位女士交给新郎?’我们都充满希望地望着父亲,可他却没有松手。最终,牧师只好说:‘罗德姆先生,现在请你往后退一步。’

“婚礼结束后,安与莫里斯在他们家后院举办婚宴派对,结果有数百位宾客前来庆祝。

“婚后历经这么多风雨,不断有人问我:为何还和比尔在一起?我不喜欢被问及这个问题,但身为公众人物,我知道这事一定会被一提再提。我们两人相爱了数十年,生下一女,经历父母亡故,都得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共有一群终身至交,加上信仰相同,一心想为国家尽心尽力——我究竟怎么说才能解释这些?此外,没有人比比尔更了解我,也没有人能像比尔那样让我开怀大笑。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他仍旧是我见过最风趣、最有干劲、最富生气的一个人。1971年春,比尔·克林顿和我开始交谈,三十多年后,我们仍无话不谈。”

希拉里的一位好友名叫安·亨利,她曾被希拉里安排布置婚礼的接待工作。安·亨利见证了那富于诗意的婚庆场面,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希拉里的母亲陶乐赛·罗德姆在1975年国际劳动节前来到法耶特镇并在我们家中吃了午饭。比尔和希拉里的婚期订在10月11日。他们商定先在加利福尼亚大街新买的房子里举行家庭婚礼,其后再举行较大规模的庆祝活动。这种大规模非正式的招待会在家中进行最为适宜。

“希拉里委托我做总管。我洗刷窗户,收拾院子,预订食品,这一切都为了结婚宴会。记得面包房还特地制作了一个漂亮的、用冰激淋和浅黄色玫瑰花点缀装饰的三层大蛋糕,上面没有新郎新娘的名字,但有几枝鲜花。我从我妈妈那儿借来一块白色手绣花台布,宴会时仅在招待会的主桌上使用。屋外走廊上放着香滨酒罐,屋檐下挂着花盆和吊兰,为结婚招待会增添光彩,似乎还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小块熏肉、奶酪、三明治和其他手抓食品供屋里屋外几百名前来庆贺的客人自己享用。整晚上都有人在弹我们的大钢琴,但我记不清是谁了。

“所有客人中有法学院教员、大学领导、当地政府和州政府的要员、政治方面活跃的商人以及他们的配偶,还有法学院的学生。那天是星期六,晚上7点招待会开始,天公作美,温度适宜,清风徐徐吹来,人们进进出出,客人走掉了一批又进来一批,好不热闹。我们之中有谁想到自己正在参加未来总统候选人的婚礼晚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