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胃病防治101个小窍门
24811200000010

第10章 按摩护胃小窍门(1)

人的手足穴位和脉络是连系周身各个重大器官的一个重要的位置,所以对于传统的按摩和针灸可以很好的治疗的胃部各种疾病。按摩穴位其实是一种健康体操,按摩能够充实身心,保持健康,将容易出现的疾病防患于未然这点,并且缓解病患者的病情。它能够活络经脉,刺激周身的血液循环和各器官的活动,有效的活动经脉起到止痛的功效。通过活动“指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给经络和穴位以刺激,这样又可以改善内脏功能,消除压力,消淤止痛。同时使不常活跃的肌肉和经脉得到充分的锻炼,给沉睡的体内组织以活力,对其他的器官也会起到刺激作用。同时针灸也能起到同样的功效,调中和胃,补肾纳气。按摩和针灸的过程,可以改善身体的各种不适,同时起到调节其他器官的作用。

足部按摩治疗急性胃病

采用足部按摩诊断急性胃炎,以下几项征象可供参考。

足内侧面即拇趾至足弓区域局部有灼热感,或反射性疼痛,用手搓揉之后减轻,不久又疼痛如初,这是急性胃炎发病的先兆;足背高点(楔状骨)至拇趾边际内侧,短期内出现一条暗红色斜线(足背静脉充血发炎),是患有急性胃炎的征象,提示近期会发作。如果平日消化不良,近日拇趾趾腹及第二、三、四、五趾出现硬结,或有卧蚕状皮下肿块,或见于足跟处,近日可能有急性胃炎发作;如果足背第二、三趾之间的足背动脉处脉浮大而数,表明此人患急性胃炎。根据以上情况,结合临床症状,便可作出正确诊断。

按摩下列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颈项,腹腔神经丛,胃,小肠,升、横、降结肠,上、下身淋巴腺,内耳迷路。

操作方法:以轻手法按摩肾、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上下身淋巴腺、颈项反射区各1分钟。以中度手法刺激胃、脾、小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肝、内耳迷路反射区各3~5分钟。每天按摩1~2次,每次 45分钟,5天为1个疗程。

手足按摩治疗慢性胃病

慢性胃炎,多由急性胃炎未彻底治愈转变而来,是继发性胃黏膜病变。表现胃脘痛,纳差,嗳气,返酸,口苦,便秘。采用足部反射区疗法,下列征象可供参考。

足底皮肤粗糙,或皮肤脱屑、色泽暗红者,易患胃炎。若胃反射区有刺痛酸楚的感觉,表明易患慢性胃炎;如果胃、十二指肠反射区隆起,该区有较硬的感觉,压痛明显也表明可能会有慢性胃炎;如果患者双足肤色苍白、冰冷,足背动脉搏动细而涩者,表明此人出现胃寒;如果患者近期出现足中趾麻木冷痛,表明胃病已发作;患者睡卧或站立时,双足10趾喜向足掌心不自觉地弯曲,睡卧时必须以被褥盖压双足方能入睡,则提示此人患有慢性胃炎;患者足部拇趾趾甲变为黄色,甲弧消失,且在甲板根部可见不规则的螺状纹路,提示已患慢性胃炎。根据上述征象,结合临床症状,便可作出正确诊断。

治疗方案:

按摩足部

足部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肠,大脑,心、肝,胆囊,甲状旁腺,脾,腹腔神经丛,膈(横膈膜)。

操作方法:以轻、中度手法按摩腹腔神经丛、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 3分钟。

以中度手法刺激胃、十二指肠、内耳迷路、大脑、膈(横膈膜)反射区各3~5分钟。

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10天为一个疗程。

手部按摩

点按手部掌侧胃肠痛点,大陵穴;手背侧全息穴胃点;亦可点掐手掌侧脾点;推按手掌中心线;按胃区、脾区及消化系;双手摩擦掌心直至发热为止。

足浴

原料:苦参60克,玄参60克,胆草30克,大黄15克

用法:上述药材取水1000毫升煎熬至500毫升,将渣液分离,渣入包置液中,加热水即可泡脚。

主治:慢性胃炎。

足部按摩治疗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主要症状为腹泻、肠鸣、腹痛,大便如蛋花水样,混有少量黏液,腹胀乏力。望诊:患者脚掌瘦长,多见骨骼少见肌肉,趾甲苍白、薄脆易断;胃、十二指肠、脾反射区稍肿胀,皮肤出现弧状纹路。触诊:足底肌肉缺乏弹性,温度偏低;触摸胃、十二指肠、小肠反射区有气泡感,按压疼痛明显;触摸脾反射区有结节状物,按压疼痛。根据上述征象结合临床症状,便可作出正确诊断。

按摩下列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胃,胰,十二指肠,小肠,肝,胆囊,上、下身淋巴腺。

操作方法:

以轻、中度手法按摩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反射区,每区按摩18~36次。

以中、重度手法按摩胃、胰、十二指肠、小肠、肝、胆囊、脾、腹腔神经丛反射区,每区按摩18~36次。

以轻、中度手法按摩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甲状旁腺反射区,每区按摩18~36次。

每天按摩1~2次,每次30~45分钟(小儿10~15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用手掌心摩揉肚脐,顺、逆时针方向各18~36次,每天2次。

对于出现脱水、酸中毒者,采用中西医治疗。

婴儿轻症者应减少喂奶量,代以米汤、盐水等流质;重症患儿禁食8~24小时。

足部按摩缓解胃痛

引起胃痛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反酸,嗳气,有的患者进食后30~60分钟出现上腹部疼痛;也有的空腹时疼痛。如果患者足底皮肤偏暗紫色可能会出现胃痛的现象;如果患者胃反射区肿胀明显,皮肤出现“十”字形纹路,就可能会胃痛;如果用手触摸足部胃反射区有颗粒状或结节状物,按压痛觉敏感,近期可能会胃痛。根据上述征象,结合临床症状,便可作出正确诊断。

按摩下列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胃 ,十二指肠,升、横、降结肠,小肠,腹腔神经丛,胰,上、下身淋巴腺,胸部淋巴腺。

操作方法:

以轻度手法按摩肾、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各3分钟。以中度手法按摩胃、十二指肠、胰、小肠、胸部淋巴腺、上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各3~5分钟。每天按摩1次,每次45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足部按摩胃酸的防治

胃酸过多症状表现为酸性嗳气、吞酸,还会伴有痉挛性便秘,多由慢性胃炎引起。通过查看脚部,如果发现第二、第三脚趾隆起;脚部胃反射区出现“十”字形纹路;胃反射区稍肿胀,就有可能是长期胃酸过多者,还会脚趾根偏细,趾甲偏薄、偏脆且易断裂;趾甲上有纵纹形成,也属于慢性胃炎,容易胃酸。用手触摸患者的脚部胃反射区,如果能够触摸到颗粒状或结节状物,按压有明显痛感,则患者常会胃酸。根据这些征象,结合临床症状,便可作出正确诊断。患者可以在家按摩脚部的下列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肠,小肠,腹腔神经丛,膈(横膈膜)。

操作方法:以中等力度按摩上述反射区,每区3~5分钟。每天按摩1次,每次30~45分钟。

注意事项:

按摩治疗期间一定要饮食有节,忌食红薯、韭菜及辛辣、 生冷之品。还要通过药物积极治疗引起胃酸过多的原发病。

胃溃疡的手足按摩疗法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又称为消化性溃疡,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性上腹部疼痛,一般,多在饭后0.5~2小时出现胃溃疡的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饭后3~4小时出现疼痛症状,持续至下次进餐,通过进食可缓解疼痛;疼痛部位大多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还伴有恶心、呕吐、嗳气、反酸、两肋胀痛、食欲减退、贫血等症状,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通过脚部的征象,有助于诊断是否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症。首先患者通过观察自己的脚部是否有紫色瘀斑,如果有则说明已经有溃疡的表征了;如果患者足部第二趾关节一直僵直,弯曲困难,并有疼痛,表明胃及十二指肠可能已经出现溃疡;而且易患溃疡的人一般足背会有动脉跳动,若脉细而涩,提示患者应该去医院检查看是否已经有溃疡;患者通过触摸自己双足胃及十二指肠反射区,如果按压时有疼痛感表明已经有溃疡出现;而且患者胃痛发作时,有气泡感也可能是胃部有溃疡。

根据上述征象,患者可以随时监控自己的病情,发现有病症就及早去医院治疗,通过以下按摩也可以辅助治疗。

按摩下列足部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小肠 ,甲状旁腺,胸部淋巴腺,上、下身淋巴腺,胰,颈项。

操作方法:

用力按压胃、十二指肠、小肠、腹腔神经丛、胰、颈项、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各3~5分钟。推按足部二趾、三趾背面各2~3分钟。每日按摩1~2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个疗程。

注意事项: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一定要饮食有节,少食多餐,以软食、流食、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生冷、辛辣、过酸之饮食。每年冬春季节交替之际,采用以上自我按摩预防措施。

手部按摩:

1.点按手部掌侧胃肠痛点,手背侧面全息穴胃点,十二指肠点。

2.摩推手掌中心线及掌心;按压手掌反应区,胃区、肠系、肾区。

足浴治疗消化性溃疡:

处方:苦参60克,玄参60克,胆草30克,大黄15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用1000毫升的水共煎至500毫升,去渣取液,渣入沙包置于液中,加热水泡脚即可。

主治:消化性溃疡。

胃下垂的足部保健

胃下垂是指因胃壁肌肉无力,引起胃的位置下降至髂脊连线以下,以致整个胃部低于正常的解剖位置,同时常伴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症状性疾病。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患者食欲减退,顽固性腹胀,食后经常嗳气不止,左下腹有下坠感和压迫感,且于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平卧时减轻。有时还会有便秘,或者出现腹泻以及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胃部隐痛、闷痛,也有的患者伴有眩 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