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是一种影响到数百万人健康的一种疾病,许多人对他都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学会不单纯只依靠药物来降低血压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依靠药物降压长期服用药物难免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莫不如使用一些简易的自然疗法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俗话说,“药是纸包枪,杀人不见伤”,所以,不吃药的治病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高血压患者的欢迎。如气功疗法是通过增强和调节人体内脏生理功能,而发挥降血压的作用。另外,我国传统医学中利用穴位按摩来降低血压,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也可以通过听轻柔的音乐来消除紧张的情绪,可以让血压降下来。因此,在患有高血压后可以通过自然疗法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气功疗法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练气功,可以通过促使紊乱的大脑皮层功能的改善,增强和调节人体内脏生理功能而发挥降血压的作用,在经过大量的实验时呼吸、肌肉、听觉、心电图和脑电图等测试,也证实了练气功可以降低血压、稳定血压和巩固降压的疗效。
意识
{1}放松法;患者应集中精神,自然呼吸,排除杂念。然后有意识地放松身体各部位,从头部开始向四肢循序放松,如按头部→颈部→肩部→双上肢→手掌手指→胸部→腹部→大小腿→足趾顺序,在呼气时配合下述默念法。
{2}默念法:患者在呼气时要默念“我要放松”或者是“我要入静:这样可以使精神集中,排除杂念,从而使全身关节肌肉松弛,心情轻松愉快。
{3}随息法:患者先使全身骨骼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并有意识的随着呼吸起伏,意识要与呼吸运动相结合,通过自然的、舒缓和均匀的意识呼吸调整来排除杂念,从而达到身心合一。
{4}意守法:意守即是有意识地把精神全部集中于丹田,丹田位于小腹正中,这种集中意识于丹田,被称为“意守丹田”。通过腹式呼吸,使“气”下沉到“丹田”被称为“气沉丹田”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更可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
姿势
{1}卧式:如果患者是采取卧式则要仰卧位,头部垫上枕头,头部较躯体高15度左右,以使身体舒适,呼吸自然通畅为好。双眼闭合,使四肢自然伸展开,使全身的骨骼和肌肉自然放松。此种方式对年老体弱者、或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和习惯睡前练功者较为适宜。
{2}坐式:如果是坐式患者要端坐于椅子上,头部与上身要保持端正,头颈不要后仰或前俯。胸部自然垂直,腰部不弯不挺,沉肩垂肘,双手掌分放于大腿上,肘关节自然弯曲,以感到舒适为宜。双下肢自然分开,膝关节自然屈曲成90度。双脚平行轻踏地面,与双肩距离相等。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可采用坐式。坐式对身体虚弱者比较适宜。
{3}立式:站立式患者头部和上半部姿势与坐式相同,双臂向前伸展,肘部弯成环抱树干状,要略比肩部低,肩关节自然外展,微垂肩但不要耸肩。双手掌相对,距离与肩宽相等,高低与****同平,手掌微弯曲成半握球状。双腿要自然分开,距离与肩宽相等,足尖稍内收,站成一圆形,并使双膝关节向前微弯曲。身体自然垂直下沉,仿似欲坐凳上。站立式对体型肥胖或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比较适宜。
呼吸
调整呼吸是气功治疗高血压病最为关键的一步。呼吸能否调整好,对治疗是否有效、或疗效的高低起到关键的作用,其中“意守丹田”或“气沉丹田”步骤应做好。而要做好这一关键步骤,则在于使意识诱导与呼吸运动完美结合。其要点是:呼吸时舌尖略贴上颚,用鼻呼吸,并有意识地使呼气过程渐渐减慢、延长,直至有“气”沉“丹田”之感。患者初练时不可急于求成,而应顺其自然,以免适得其反,使降压效果事倍功半。
简易按摩辅助治疗高血压
我们国家的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现在很多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在服用降压药物已达到控制血压的目地,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按摩穴位降压的方法,来辅助药物治疗高血压会更有效果。
一些重要穴位或部位的按摩,可以起到调节神经血管和运动中枢的功能,从而改善周身血液循环,促使小动脉、微血管扩张,循环阻力减小,从而使血压降低。
按揉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耳廓前面,前额的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的说法。
太阳穴在我国传统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在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打击太阳穴,重则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轻则可使人意识丧失。太阳穴为人体头部的重要穴位,中医药学书籍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清醒。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的脑力劳动时,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对太阳穴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的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可以继续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同时按摩双侧太阳穴,以顺时针旋转20圈,再逆时针旋转20圈。有清脑明目、疏风解表、降压止痛并能预防中风发生。。
按摩百会穴
定位百会穴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的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得此穴位。或者以两眉的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百会穴位居颠顶,与脑部相联系:百会穴位居颠顶部,其深处即为脑的所在;且百会又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与脑。此外,根据中医的“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即经气到头部的(手、足三阳)都联系于脑。根据“四海”中的理论,“脑为髓海”。中医理论中 “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是肾所生,其气上输脑盖百会穴,下输风府也”。可见,百会穴与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重要穴位。百会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晕、痔疮、高血压、低血压、目眩失眠、焦躁等。百会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位,具有很高的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按摩百会穴:按摩位于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首先用右手掌紧贴百会穴顺时针旋转按摩,按摩20圈左右;换左手以逆时针的方向在按摩20圈左右。此种方法可以起到宁神清脑,降低血压的作用。
温灸百会穴:温灸就是人们常说的拔罐,持扶阳罐温灸百会穴位,温灸的时间为三到五分钟左右,让罐体的温热、红外线及磁场刺激百会穴位,可以起到预防头晕、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等功效。
按摩风池穴
风池最早见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取穴方法: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三指按在颈椎两侧的凹陷处,从上向下搓摩81次左右,有防治失眠、颈椎痛、高血压、感冒、落枕之功效,并能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
按摩桥弓穴
桥弓穴位于人体脖子两侧的大筋上,左右转动头部的时候都能感觉到。桥弓穴具有降压的作用,其实从现代医学来讲,它这儿有个颈动脉窦,通过颈动脉窦的刺激可
以反射引起血压降低,然后双手交替。左手推右侧的桥弓穴。
高血压患者可不可以对桥弓穴进行按摩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讲究方式以及方法。临床上对高血压的治疗,主张将多种治疗方法搭配起来使用。因此,高血压患者除了遵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以外,还可以配合使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按摩疗法等进行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使用按摩桥弓穴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因为桥弓穴正好位于人体颈动脉窦的部位。颈动脉窦起着调节人体血压的作用。所以按摩桥弓穴位,可以使人的心率减慢、血管扩张,以使人体的血压下降。
正确的按摩桥弓穴的方法是:患者取坐位,自己或他人用大拇指的指腹、指尖或拇指外侧,自上而下地用推拿法推按位于耳后翳风到缺盆(锁骨上窝处)成一条线的桥弓穴。先推左侧的桥弓穴,再推右侧的桥弓穴,两侧交替进行,每次可推按1--2分钟。然后分别对左右两侧的桥弓穴进行揉、拿,操作时间为4--6分钟。操作时,患者会感到此处有胀硬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按摩桥弓穴时只能一侧一侧地进行,切不可两侧同时按摩,以免使血压降得太快而发生意外。按摩的手法要求尽量柔和、均匀、有力、深透。手指要温暖,不要留长指甲。
另外,按摩桥弓穴只能起到辅助降压治疗的作用,不能用它完全代替降压药。患者在进行这样的治疗时还要配合使用其他疗法,如在饮食中要遵循低盐、低脂肪的原则,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和尽量不喝酒等。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脑缺血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按摩桥弓穴和停用降压药,并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一般来说,每一侧推按20次交替,每天两次为好。推按时,会感到穴位处有胀硬的感觉,这说明穴位准确。
按摩涌泉穴
涌泉穴又叫做地冲穴,是位于人体的足底部的穴位,涌泉穴在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摩涌泉穴主治疾病有: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此穴道用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每晚用温水泡脚后,坐于床上,常用左手心按摩右足心、用右手心按摩左足心各做100次,可以起到降血压以及强身健体之功效。
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用40度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后,如果在泡脚的过程中水温降低,中间可以适量再加一次开水,让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双脚泡好擦干后,按搓涌泉穴和全脚掌。这样可以促使气血畅通,养肝明目,温补肾经,滋润肾水,并且有防治失眠以及高血压的效果。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在传统中医学中的术语,是“足阳明胃经”中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能够起到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学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疏风化湿、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等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的边缘上。从古至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了,足三里是一个能够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之一,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益处。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坐在沙发上,膝屈曲90 度,分别用左右手的中指端,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旋转按摩30次左右。按摩此穴除了有引血下行、血压降低外,还有调理胃肠功能,健脾养胃的功效。
按摩搓劳宫与大鱼际二穴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上,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即是劳宫穴的穴位。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劳宫还具有治疗手掌多汗症的作用,汗为心之液,而在手掌心主要有两个穴位,一个是少府穴,握拳时,小指指尖处,属于手少阴心经,五行也属于火,另一个就是劳宫穴,这两个穴位分属心经和心包经,而心包经的症状其实也是心经的症状,心脏一共有两条经脉可能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有关。汗液为心火动心阴,在手掌蒸腾而出,人在紧张、焦虑时,手心出汗明显,在中医属于心神不安,心火妄动,因此劳宫和少府穴具有缓解出汗症,刺激时以拇指按压与劳宫穴,其余四指置于手背处,拇指用力按压揉动,约30秒~1分钟即可,少府穴操作方式相同
劳宫穴定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日2-3次,一天中任何时间段均可进行按摩。也可借助木棒、笔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
大鱼际位于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在医学上被称其为大鱼际。
大鱼际处的肌肉丰富,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大鱼际与呼吸器官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