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降血压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24809700000003

第3章 生活起居的细节(2)

泡脚要运用正确的方式。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水温越高,把脚泡得越红,效果越好。实际上,水温太高会使脚部的血管过度扩张,体内血液过度流向下肢,并会引起心、脑、肾脏等器官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对高血压患者尤其危险,事实上泡脚水一般在40℃左右即可,既可起到舒筋活血的目的,又不会造成大脑缺血的现象。

另外,有人认为泡脚对降压有好处,于是长时间泡脚。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泡脚过程中,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心率也比平时快,时间太长,容易增加心脏负担。高血压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甚至昏厥现象。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泡脚时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即可起到活血降压的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高血压患者在采用中药泡脚时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因为如果用金属盆,盆中一些不稳定的化学成分容易和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的疗效打折扣,甚至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降压效果。

高血压患者洗冷水澡要注意

有些高血压患者喜欢通过洗冷水澡来锻炼身体,冷水澡可以对血管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因为在开始洗澡的前一两分钟,由于水温低,导致血管收缩,血液流向内脏;两三分钟后随着身体逐渐适应了凉水的温度,血液又重新流回了血管中,这样一缩一伸就像是做“体操”一样,增加了血管的弹性,还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血压升高。

同时,洗冷水澡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促进血液循环,这对缓解高血压症状也很有好处。

但并不是每个高血压患者都适合洗冷水澡,因为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各异,体质也不一样。有些体质弱、高血压严重的病人不适合洗冷水澡,因为身体承受不了冷水的刺激,稍有不慎还会造成脑血管破裂、中风、昏迷等严重后果。事实上,即使是体质好、患有轻度高血压的人在洗冷水澡时也要讲求科学的方法。洗冷水澡不是盲目地往身上浇冷水,感受冷水的刺激。一般在洗冷水澡之前最好做一下热身运动,先用双手揉搓皮肤,至皮肤发热为止;不要急于往身上浇凉水,用手蘸着凉水先淋湿四肢,等慢慢适应后再用毛巾蘸些冷水湿润前胸、后背,摩擦片刻后再将冷水淋遍全身,但是要很快拭干,注意不要让冷水在身体上滞留很久;然后再淋一遍,这样一遍一遍地进行,直至皮肤发红。

另外,要提醒的是水温不要过低,一般在5℃~25℃为佳;淋浴的时间也不要太长,10~15分钟即可,最长别超过半小时。如果一旦在洗澡过程中出现皮肤持续变白、头昏或寒战,应升高水温或立即停止,以免发生意外。

饭后洗澡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有些高血压患者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吃完饭后马上就去洗澡,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一般人在吃完饭后会感觉有些犯困,想睡觉。这是因为在吃完饭后,大量的血液集中在胃部,这样才便于胃部食物的消化,而大脑等其他部位的血液相对减少,所以才会导致困倦。如果饭后就去洗澡,在温热的水中,皮肤里的血管会受热扩张,血液会向皮肤涌入,这样大脑和心脏部位的血液会进一步减少,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另外,在浴室中,氧气含量较低,使得人体血液中含氧量相应减少,可能会导致身体缺氧等症状,轻者会感到头晕、头痛,严重者会出现昏迷,高血压患者可能引发心绞痛等严重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在饭后立即洗澡。

饭后洗澡要掌握好时间。一般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在1~5小时,在吃完饭后等一个多小时,可以使食物得到一定的消化,血液会分散到身体各部位,不会大量集中在胃部,这时可以去洗澡。饭后一小时后洗澡既能使胃部的食物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又不会加重大脑和心脏的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冬季高血压患者不宜到公共浴室洗澡

冬季天气比较寒冷,有些人为了能够洗得舒服,就喜欢去公共浴室。在公共浴室里洗澡虽然舒服,却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公共浴室一般水温都比较高,明显地超过体温。水温过热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引起血压骤然下降,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并且一般的公共浴室通风设备都比较差,使人感到闷热,呼吸不畅,这样会使血压明显上升,特别是中、重度的高血压患者更不宜去这种场所。有的患者洗澡时间过长也会对血压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在水中久泡,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引起大脑暂时性缺血,严重时会晕倒,甚至引发中风。此外,公共浴室中比较嘈杂,容易使人感到烦躁、焦虑,也会导致血压上升。

因此,高血压患者不宜去公共浴室洗澡,最好在家中或设备条件比较好的浴室中洗浴,要控制适当的水温,而且泡澡时间不要太长,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洗澡后还应休息半小时左右。

经常梳头可以降血压

经常梳头可以使头部经络气血保持通畅,改善大脑营养供给,加速新陈代谢,这样可以加强头部和全身脉络之间的沟通,使血压平稳下降。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用梳子随便梳几下就能起到降压的作用,梳头也有正确的姿势。首先用梳子紧贴着头皮,从额头发际向后梳,一直梳到发根部,力度要适中,梳到头皮发热为好。要记住一定要全头梳,不要只梳一部分,否则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梳头最好的时间是在早晨阳气升发的时候,也可以分为早、中、晚3次。如果觉得效果不是很好,也可以在梳头后用梳齿轻轻叩打头皮3~5分钟,然后再梳一遍,这样会增加梳头效果。

此外,在梳子的选择上也有一些讲究,不同质地的梳子有不同的效果。一般以牛角梳、玉梳、木梳为好,拿牛角梳来说,不仅可以清热解毒,还有凉血、除湿的功效。

老年人后仰洗头不可取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理发店在给顾客洗头时会采用后仰的方式。有人认为这种洗头的方式可以让人感到放松,但是后仰方式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

大部分老人行动迟缓,血液流通也不顺畅,在后仰洗头时,颈部过度弯曲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出血,甚至引发脑卒中。现实生活中出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位年过半百的妇女在一家理发店洗头,刚从洗发椅上下来就晕倒了。被送往医院后经医生检查发现,该病人头部有大量淤血,血压较高,是中风前兆。这名妇女出现的情况就是因为后仰洗头,给颈椎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血液流通不顺畅,淤滞于大脑,突然改变姿势导致血管扭曲引起的。

由此可见,老年人后仰洗头危险很大,因此最好不采用后仰洗头的方式,采用传统的低头洗法更安全。如果去理发店后仰洗头时要注意一些细节以减少危害的产生。在后仰洗头时,最好在脖子下面垫一块毛巾,这样使头不至于仰得太过;在洗完起身时动作不要太猛,先慢慢地转一下身体,接着把头慢慢抬起,然后慢慢坐起来,轻轻地转动一下脖子,等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再下地活动。

高血压患者也可以工作

有人认为高血压患者需要休息治疗,不能再参加工作。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从医学角度看,除非高血压患者病情非常严重或患上心、脑、肾等严重的并发症,那么才不能再参加工作,而一般的高血压患者能够保持劳动能力,不影响平时的工作。

但如果从事的是较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就不能再继续工作了,最好先去进行治疗,在血压下降后按照医生的嘱托看是否能再参加工作。

可以参加工作的高血压患者也需要加倍小心,在工作中要防止血压再次升高,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严重后果。高血压患者工作时要避免环境过于嘈杂或有严重的噪声,否则不利于高血压的治疗,甚至还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患者在工作时最好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因为恶劣的情绪也可能使患者血压升高。

另外,高血压患者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如果出现头晕、头痛、眼花等症状,最好先停止工作,让大脑休息一会儿,可以闭目养神片刻或者走动一下,喝杯水看看窗外的风景,这对缓解疲劳和预防血压升高有好处。

高血压患者乘坐飞机应谨慎

在飞机起飞时,由于地球引力会使全身的血液涌向下肢,导致患者大脑和心脏缺血,促使血压升高。同时,高空中含氧量比较少,加上时差作用,还可能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虽然高血压患者坐飞机的危险系数比较高,但是每个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不一样,轻度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乘坐飞机。

如果近期内高血压患者有乘坐飞机的计划,可以先测量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血压指数,如果血压波动较大,就不宜乘坐,最好先进行治疗,等血压降下来再考虑。如果患者血压不是很高,但是经常有头晕、胸闷等症状发生,也不要乘坐飞机,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另外,如果有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要乘坐飞机。

高血压患者在乘坐飞机时最好选择大中型客机,因为大中型客机舱内宽敞舒适,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同时噪声也小,起降平稳,能减轻大脑缺血症状。此外,高血压患者乘坐飞机时最好身边带一些必备的降压药,以备不时之需。

高血压患者要合理地看电视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看电视是很好的娱乐方式,因为不需要担心活动过量对血压产生影响。看电视确实是高血压患者不错的娱乐方式,但是如果看电视不得当,也会对血压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看电视时,电视的显像管会发出一种较强的电子束,如果长时间在电子束的辐射下,会引起人体耗氧量的增加和神经系统的疲劳,一般正常人在连续看电视5个小时以上就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而人体有很强的恢复功能,一般在看完电视后,血压会很快恢复。但是,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本来就不正常,所以会使这种血压升高的现象持续10~15个小时,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或脑卒中,后果非常严重。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看电视时,要掌握合理的方式,避免产生不良后果。首先,高血压患者在看电视时要控制好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小时。同时,高血压患者千万别因为怕错过自己喜欢的节目而连续地看电视,最好中途休息一下,或到室外活动一下四肢,呼吸新鲜空气,或眺望一下远方,这些都可以缓解疲劳,避免血压升高。如果实在不想错过一些电视节目,可以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活动一下颈部,再用双手按摩一下面部和眼睛,这样也可以暂缓眼部的疲劳。

另外,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身体与电视之间的距离,既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一般在1.5米左右为宜。此外,在观看节目时应避免一些过于刺激的影片,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看一些情节缓和的节目。

使用空调要得当

夏季气温比较高,人体血液流通顺畅,血压稳定,高血压患者不仅可以减少用药,有的甚至还出现高血压症状消失的情况。但也有些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但没降,反而升高了。

造成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地使用空调。由于夏天比较炎热,有些人在外面活动完后,满头大汗地进入房间,希望很快凉快下来,于是就把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这样做很不好,因为血管在气温高时是舒张状态,气温突然降下来会导致血管的骤然收缩,血压升高。或者有的人从低温的房间里一下子走到外面,血管由收缩状态进入舒张状态,这样很容易引起血压的上下波动,出现上面说的不降反升的现象,严重者还会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应尽量少用空调,如果天气非常炎热,在使用空调时就要掌握合理的方式,不要把温度调得过低,一般保持在27℃左右为宜。

开会时不要让血压上升

在高血压患者中,有些人会在开会的时候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因为会议中可能有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或是对某事有分歧,使得人们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尤其是在会议高潮的时候,人们激情亢奋很容易引发血压升高。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开会时注意不要让情绪过于激动或紧张,以避免血压升高。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可以去一下洗手间,借此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在洗手间内活动一下四肢,用凉水洗一下脸都可以使高涨的情绪降下来,或者可以趁机去阳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补足大脑的氧气,这样也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血压的调节。

另外,如果会议上的讨论使人忍不住要发火,就要学会抑制自己的火气,可以先离开座位,在他人议论完后再回来,或是坐在那里想一些其他事情,不要让愤怒的情绪占满内心。保持轻松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才不会在开会时使血压升高。

挤车时要预防血压升高

有些高血压患者在上班或出行时,经常会遇到坐车的高峰期,需要精神紧张地抢车、挤车。长期挤车的正常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头昏、头痛、消化不良、肩周酸痛不适、疲倦等症状,更何况血压不稳的高血压患者,严重者会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急症。

因此,高血压患者无论上下班或外出,最好采用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既避免了挤公共汽车,又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时间安排得很紧凑,最好留出宽裕的时间,以免为了赶时间使情绪紧张、焦虑而促使血压升高。

如果高血压患者确实需要乘坐公共汽车时,应尽量避开高峰时间,以减少拥挤。上车后一定要抓住坐椅扶手,减少身体晃动。在出门前最好服用一些降压药,可以起到平稳血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