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降血压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24809700000026

第26章 日常用药的细节(5)

人的体质不一样,出现的药物反应也不一样。有的病人在第一次服用降压药物后可能会出现眩晕、心悸、出汗、虚弱、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反应严重的病人会出现血压迅速下降、意识丧失、行动过缓、心力衰竭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选用药物时,一定要看清楚或听从医生的嘱托,了解哪些药物有不良反应,服用时应注意什么,以免引发严重后果。一般能引起首剂反应的降压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和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倍他乐克、氨酰心安、噻吗心安等。还有钙拮抗剂种的硝苯吡啶(心痛定)等。尤其是当α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合用时更易发生。

除了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还需要注意在首服降压药时剂量要小,一般为常用剂量的1/4~1/2,如果没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便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逐渐增加剂量。另外,高血压患者服药,首次最好在医生的监护下服用。一旦发生了首剂反应,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停药,如果症状不严重,休息一段时间就可使症状消失,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小心常用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会出现不良反应。由于每种药物的药性不同,加上每个患者的反应性不同,因此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各异。

但是,经过大量长时间的临床验证表明,现在普遍应用的各种降压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只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分析,合理用药,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般情况下,服用利尿剂会出现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不良反应,而且对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会有不利影响。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主要会出现心动过缓、诱发支气管哮喘、高血糖、高血脂等不良反应,而且大剂量服用还会引发急性心力衰竭。

此外,服用钙拮抗剂会使患者产生面部潮红、头痛、心率加快、踝部水肿的现象。

终身服药的高血压患者要认识到降压药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在医生的叮嘱下服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雷米普利可防止高血压的血管并发症

据报道,雷米普利可有效治疗高血压的外周血管并发症。

雷米普利是用来治疗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药物。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的前几天出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以用雷米普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雷米普利及其赋形剂过敏,有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肾肾动脉狭窄,血流减低性左心室流入流出障碍的患者不能服用雷米普利。如果是严重高血压、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已有或可能发展为体液或盐缺乏、已使用利尿剂的高血压患者,不要自己服用雷米普利,最好经过医师诊断后再考虑是否服用。

尽管雷米普利的应用并不能改善微血管对缺血的反应,可是却能够促进血液动力学的恢复。因为高血压会削弱机体对缺血损伤的恢复性反应。经过雷米普利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

降血压治疗宜个体化

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还带有多种并发症。而且每个人的年龄、体质及对药物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宜选择适合个人的治疗方式。

治疗遵循个人化原则,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一般轻度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可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一般在开始阶段不需要服用降压药物,如果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血压仍是高居不下,再进行药物治疗。

中度高血压患者一般采取生活调节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一般用药先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压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如果单一的降压药物没能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可以采用联合用药。

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必须采用直接用药方式,而且服药剂量要能够控制血压的波动。同时,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一般重度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血管病,因此要注意病情发展,坚持综合治疗的方法。

总之,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坚持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达到降压的目的,千万不能千篇一律的按照一种方法治疗。

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更危险

一般老年高血压患者认为判断高血压的标准是舒张压(低压)是否升高,而忽视收缩压(高压)的作用。其实,收缩压的升高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往往比舒张压升高更大,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

一般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明显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且预后比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差。而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高血压类型。

另外,如果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上升会增加左室射血的负荷,继而导致左室肥厚、左心衰竭和猝死的危险性增加,而舒张压下降会引起心肌缺血和脑卒中。

因此,老年人要积极预防收缩期高血压。除一般的药物预防外,还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戒烟限酒、经常运动、控制体重、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来预防。另外,还要消除可能引起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选对降压药,防止引起性功能减退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如果不慎错用药物,会引起性功能减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想要预防降压药物对性功能减退的影响,先要了解哪些降压药能够降低性功能。如果长期应用利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等,会引起男性****障碍、****下降、****障碍;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卡维洛尔等主要影响****;钙拮抗剂类降压药,如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则主要引起****下降,****障碍。

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贝那普利等对性功能没有明显影响。α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如哌唑嗪等不影响****和****,对****障碍反而有改善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在降压的同时可以从****、****、****3个方面改善性功能障碍。

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在选用降压药物时要了解药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及副作用,尽量避免对性功能有影响的降压药合用。本来就有性功能减退的高血压患者,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对性功能影响较小或有促进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服药同时配以耳部穴位疗法效果好

随着人们对高血压的不断认识,治疗手法也不断增多,耳穴按摩疗法对治疗高血压也有一定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郭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郭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为“降压沟”。

耳穴按摩法取穴部位有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按摩手法简单易学,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指腹由上而下按摩)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要注意不要按摩耳背下耳根,否则会使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运用耳穴按摩法可起到意想不到的降压效果。

中年人低压稍高应及时治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中年人由于工作紧张或是年龄的增长出现舒张压升高的现象。有的中年人对此没有加以重视,认为对身体不会造成危害。这种看法需要纠正。

中年人舒张压的升高,在短期内虽然不会造成大的危害,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血压不断地升高,会引发动脉硬化、增加中风发病率。因此,如果中年人的舒张压呈现升高的趋势,一定要及早服用降压药。否则等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时为时已晚。

一般舒张压高的病人在选择用药时,最好采用利尿剂加其他降压药的联合用药,具体应该选用哪种药物最好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在血压接近正常后,降压药物可以逐渐停用,如果担心血压还会升高,可以用一些中药进行巩固。

中药降压要谨防误区

很多高血压患者选择中药治疗,认为中药可以根治疾病。这种看法不科学,治疗高血压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即使在服用中药后,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也不能停药。否则会使血压反弹,上下频繁波动会加重病情。中药治疗高血压,更大的作用是对血压进行调节,使其稳定,并不能根治,因此,是否停药需要由医生做出决定,绝不可自行停药。

有的患者选用中药,是认为其没有副作用,这也是错误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一般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药性温热,服用后可能会产生咽痛、口渴、热疮、便秘、鼻出血等现象。而且有些中药成分还会对肾脏产生损害,因此,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有些患者听说他人服用中药降压效果不错,就自行买来服用。但不知,中药处方也不能千篇一律,不是每个药方都适合所有的人。因为高血压的病因不同,用药也不同,所以千万不能轻信经验,一定要对症下药,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

中药也不是万能的,很多患者认为,中医博大精深,可以治疗任何疾病;再加上一些药品广告大肆宣扬中药的药用价值,使很多人对中药产生误解。虽然中药在治疗高血压上有一定作用,但还没能达到想象中的效果,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谨慎对待中药。

夏天学会合理用药

一个人的血压水平,一般夏季较其他季节要低,因为夏天气温较高,血管扩张,使血流阻力减少。夏天血压降低是正常的,但不代表高血压病症就彻底没有了。有些患者血压降至正常后就自行停药或减药,结果在不久后血压反弹升高,又要再继续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一来,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地波动,反而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夏季也是高血压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较多的季节,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服用药物方面千万要注意。如果血压稳定下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服药剂量,在血压平稳后,也不要停止用药。最好采用少量维持用药,这时的降压药物最好选择长期、缓慢的。在夏季治疗高血压合理选择用药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证良好的睡眠、多喝水、适当运动。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总之,夏季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好时机,合理地调整用药可以使高血压病得到很好的治疗,还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血压要达标,药量要用足

一般来说,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使血压达到正常范围。要想取得治疗的最终效果,降压药就要达到降血压最终的药量。

在治疗高血压时,大多数降压药物的使用都是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药后血压水平的实际情况加大用药剂量,直到血压达标。而不是直接服用大量降压药物,在几天内就将血压降下来。

一般降压药物有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小复方制剂等。利尿降压药是长效降压药物,每天不能服用过多,一般每天一片的量为适量。在开始时可以先服用半片,如果降压效果不明显或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可以每天吃一片。但是如果每天吃一片还不能使血压达标,就不能再增加剂量,应考虑选用其他降压药。

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也要先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剂量。在应用这种降压药物时,要注意必须先进行心电图检查。因为这种降压药会影响人的心率,如果在服药期间心率低于60次/分,要减少用量,并定期做心电图检查,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在服用小复方制剂时一定要注意,一般小复方制剂所含降压药量小,降压效果也不明显,如果高血压比较严重,最好不要选择此药,可以选用其他药效大的降压药,而且小复方制剂也不适合与其他降压药合用。

除了服用降压药需要注意外,如果高血压患者在增加药剂时出现不良反应,也要及时停止用药,或改用其他降压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别让血压随着年纪而增长

一般情况下,血压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与人体血管外周阻力的变大、动脉壁弹性的减弱及肾小球过滤率上升等有密切关系。

人体血液在心输出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外周阻力过大,会减缓血液外周流动速度,导致存留在动脉中的血液增多,促使血压上升。一般造成外周阻力过大主要是由于骨骼肌和腹腔脏器的阻力,血管口径变小及血液的黏滞度变大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出现老化,脏器官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运行,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