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降血糖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24808700000028

第28章 护理保健的细节(4)

(2)血糖是否得到良好控制。了解目前血糖控制水平,如果血糖超过10.0毫摩尔/升时,应首先控制好血糖。做创伤性较小的检查可用口服药控制血糖;做创伤性较大的检查,如进入胸腹腔的各种检查,事先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因为人在应激状态下,血糖会急剧升高,严重的高血糖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注意创面感染和愈合的问题。应该避免引起抵抗力下降的其他因素,比如感冒、厌食、疲劳、营养不良等,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预防感染的药物。

夏日蹚水当心腿染“毒”

夏天是雨水季节,高温潮湿的环境易于细菌生长繁殖。如果皮肤有伤口,或有湿疹、脚癣等病都会成为细菌入侵人体的途径。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差,脚部血液循环和皮肤的抵抗能力也较差,常伴有神经病变,稍不注意就会患上脚气。脚气会使足部皮肤出现小裂口,如果在下雨天蹚水,就容易使细菌入侵诱发丹毒。

丹毒并不是毒,它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感染,主要致病原因是B型溶解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黏膜的细小破损处,侵入淋巴管所引起的弥漫性炎症,多发于面部和下肢。

丹毒的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到5天,在发病前数小时内,病人会出现头痛、寒战、体温升高、乏力等。同时,病人皮肤会出现红肿并向周围扩散,感觉局部会有烧灼样的疼痛,或出现区域淋巴结肿大。如果患上丹毒却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而且容易反复发作。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在雨天出行一定要加倍小心,在蹚水后要及时用清水将腿和足部冲洗干净以防感染。另外,脚气患者也要多加注意,防患于未然。

冬季测血糖应勤快一些

经常监测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发现,过了农历的“大寒”节气以后,血糖指数会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而且冬天的血糖值要比春秋两个季节高。这是因为在冬季,人们为了驱寒每天都吃很多油腻重味的食物,同时,冬天的户外运动明显减少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在冬季,为了能及时发现血糖的波动,糖尿病患者测血糖应该比其他季节更勤快一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至少半个月就应去医院检查一次血糖;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因为血糖突然升高而出现并发症,最好能每天都检测血糖,并经常与医生沟通,积极配合治疗。

冬春生疖子,要查查血糖

在夏秋季节人们身上生疖子(毛囊炎)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有些人在冬春季节也会生出疖子来。对于这一情况,有人认为是“上火”了,还有的人认为是没有洗澡,皮肤不洁净的缘故,其实并非完全如此。

如果一个人反复生疖子,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就应该到医院查查血糖和尿糖,因为糖尿病患者易患疖子。

胰岛素有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作用,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蛋白质的合成代谢进而减弱,但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强,尿液中会排出大量的氨基酸,排出量比正常人高出4~10倍。此时会出现负氮平衡,使病人的抵抗力降低,易患细菌和真菌感染,这就是糖尿病患者容易生疖子的原因。

所以,如果确诊是患了糖尿病,就要及时进行诊治,只有把糖尿病控制好,皮肤的感染才能得到控制和治愈。

冬季当心“冻”出病

天寒地冻的时候,医院往往会接诊许多冻疮患者,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末梢循环不好,寒冷的刺激容易造成血管麻痹扩张,影响血液循环,引发冻疮,多发生于面颊、耳朵、手指。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要特别注意保暖,平时吃些丹参,以便促进血液循环,还要注意不能穿过紧的鞋袜,适当运动。

在冬天,因为穿裙子、穿靴子被冻出寒冷性脂膜炎的年轻女性屡见不鲜。

患上脂膜炎的病人只要注意保暖,适量服用一些维生素,数周后因脂膜炎形成的斑块就会自行消失。

有些妇女的手指间和手掌皮肤明显干燥,在指尖部位还有很深的裂口,而经常做家务,手部几乎每天都沾水,导致裂口总也不好,有灼烧般的疼痛感。

患上“主妇手”之后,应该在温水中浸泡15分钟,外涂防裂膏、油脂型护肤剂或护肤膏,皲裂处搽涂10%尿素脂。裂口深的患者要贴胶布,也可以适当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等药物,防止感染。

缓解糖尿病的日常保健按摩

通过自我按摩,能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益肾补虚、滋阴健脾的功效,对身体大有益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按摩应以胸腹部、腰背部、上下肢等部位的经络、穴位为主。

按摩肾区:清晨起床后及临睡前,坐位,双足下垂,腰背挺直,以双手掌心置于腰部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半),上下加压摩擦肾区各36次,再用顺时针、逆时针旋转摩擦各36次。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准。

按摩腹部:清晨起床后及临睡前,取卧位或坐位,双手叠掌,掌心置于下腹部,以脐为中心,手掌绕脐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36圈。按摩的范围由小到大,由内到外,可上至肋弓,下至耻骨联合。按摩的力量应由轻到重,以感觉舒适为宜。

按摩上肢:按摩部位以上肠经、心经为主,手以直线做上下或来回擦法为主,可在手三里(肘部横纹中点下2寸处)、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区肌腱之间)、合谷(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等穴位上各按压、揉动3分钟。

按摩下肢:按摩部位以脾经、肾经为主,手以直线做上下或来回擦法,可在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等穴位上各按压、揉动3分钟。

对付糖尿病的“四级防护”

糖尿病的四级防护也叫做糖尿病的四级预防。

一级预防

也称初级预防,这是最重要的环节,目的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措施有:①改变人群中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因素,比如营养过剩、肥胖、久坐、缺少体力活动等;②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和监护。通过这两方面的预防,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二级预防

目的是及早发现糖尿病并且进行有效地治疗。主要措施有:①通过健康检查尽早发现糖尿病;②对尚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③葡萄糖耐受不良人群进行运动和饮食治疗,并定期复查血糖、追踪观察。

三级预防

目的是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措施有:①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和糖尿病知道教育来治疗疾病;②减少有害因素如吸烟、饮酒,纠正高血压和高血脂。

四级预防

目的是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恶化,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残和死亡。主要措施有:①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查眼底、尿微量蛋白、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的状态,及早发现并有效治疗并发症;②已经确诊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防糖尿病从保护儿童胰腺做起

糖尿病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对人们健康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要想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发生,就需要人们对胰腺功能有正确的认识,并培养保护儿童胰腺的意识。

胰腺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消化腺,能分泌很多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胰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就是胰岛,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对调节血糖起主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当血糖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就多一些;血糖较低时,胰岛素分泌就少一些,这样能确保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酒精、药物、病毒感染以及持续的高血脂、高血糖,都会对胰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胰岛功能异常。所以,从儿童期开始保护胰腺组织,对预防糖尿病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注意合理饮食。儿童如果长期吃得过饱、饮食中脂肪和糖的含量过高,胰岛就需要超负荷工作,可能导致胰岛功能衰竭。家长应该注意,饮食量只要足够孩子生长发育所需即可,多吃无益。同时,家长应对孩子的饮食习惯加以正确指导:少吃高脂高糖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新鲜瓜果、蔬菜。

其次,预防各种病毒感染。很多病毒如腮腺炎病毒、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会通过各种途径破坏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致使血糖升高。家长应让孩子按时接种各类疫苗以防病毒感染,一旦孩子感染上腮腺炎或病毒性肝炎,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最后,家长要注意避免儿童接触汞、苯、砷及其他各种化学毒物,避免儿童误食各种药物。因为毒物及部分药物进入儿童体内后,会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

糖尿病妈妈哺乳应注意

一般情况下,能够分娩的妈妈就能进行哺乳,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虽然不是很稳定,但乳汁的甜度不足以导致婴幼儿患上糖尿病,因此不要轻易停止哺乳。

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会影响正常哺乳,因为胰岛素的分子较大,婴幼儿在食用含有胰岛素的母乳后,胰岛素会在消化道里被破坏,不容易被吸收,所以不会影响乳汁质量。因此,糖尿病妈妈可以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

如果患者平时用口服降糖药,在哺乳期间就应该注意了,因为磺脲类药物很可能会导致婴幼儿胰岛β细胞增生,使宝宝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磺脲类药物还会影响婴幼儿发育。所以不主张哺乳期的母亲用口服降糖药,也不要用动物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最好选用正规的人工胰岛素。

此外,为了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哺乳期的母亲应该定时定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在哺乳之前适量进食,能有效预防低血糖。

更年期血糖波动是“难关”

女性更年期会出现潮热、出汗、睡眠不好、情绪不佳等症状,如果是患糖尿病的女性,更年期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血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

随着女性月经周期的停止,性激素水平大起大落,不可避免地引起血糖波动,使血糖控制的难度增加。同时,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胰岛素的敏感性会相应增强,有些妇女会发生严重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更年期激素升降引起的记忆力下降、潮热、忧郁等和低血糖症状有相似之处,有可能被误认为是低血糖。患糖尿病的女性感觉自己要发生低血糖时,最好检查一下血糖,不要贸然吃太多高热量的食物。

更年期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减少还会引起身体发生某些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有可能加重糖尿病并发症。比如,雌激素能预防心血管病变,当雌激素减少时,发生心血管病变及中风的危险会上升。对于这些危险,也要有一些应对措施,如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可以采用低脂饮食配合规律的体育运动来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

患糖尿病的妇女进入更年期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将血糖控制稳定。除了更年期的一般保健外,还应尽量去除可能影响血糖水平的因素,如肥胖、情绪不好等,更要注意监测血糖、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睡眠。在饮食中,尤其要补充钙剂,补钙可以减轻绝经引起的头痛、消沉、易怒和乏力等症状。

看病尽量选择固定医生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许多患者不堪其苦,有病乱投医,频繁更换医生,希望能“根治”糖尿病。其实,这样做的弊端很多。糖尿病患者看病要尽可能选择固定医生。

患者选择固定医生的优势

(1)防止误诊。比如有些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或服用某种药物时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而必须配合其他治疗。此时如果医生熟悉患者的病史和体质,就能找到最佳治疗方案,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2)节省就诊时间。有的医生很有名,门诊量很大,不可能给患者太多自由问诊时间,这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是很不方便的。如果是固定的医生,对患者的日常情况较熟悉,在咨询时就能直奔主题,往往会事半功倍。

(3)有助于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固定医生会和患者形成一对一的服务方式,时间久了,医生就会很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不仅患者可以从医生那里得到健康指导,医生也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提供建议,让病人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患者怎样“固定”医生

(1)尽量选择离自己住址较近的医院。生病的人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和体力坐车去看病,会因为嫌医院远而延误诊治,从而使病情加重。因此,选择较近的医院有利于从客观上实现固定医生的做法。

(2)尽量选择专业医生。选择一个好医生是固定医生的前提,如果有一个理想的全科医生最好,如果不能实现,选一个对自己主要疾病较专业的医生作为固定医生也不错。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无论治疗效果如何,病人都应该一直在同一个医院或医生那里就诊。如果是急性病,短期内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可找资深医生会诊;如果是慢性病,经过长期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可到专科医院或找知名专家诊治。

糖尿病患者的家属应配合治疗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而且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中进行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一定要积极配合。

第一,家属要学习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协助患者做好自我管理,并同医生一起努力,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第二,要认识到糖尿病不能治愈,并对此不要感到失望,如果漠不关心,任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是很不利的。

第三,应该掌握患者能吃什么食物,喝什么饮料,留意起居规律和学习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过分限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和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