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更年期健康生活指南
24799800000009

第9章 疾病防治47问(2)

(1)调节绝经前期紊乱的月经周期。

(2)减轻或根除因雌激素低落引起的各种更年期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等表现,减轻泌尿生殖道萎缩,增强局部抵抗力,降低感染的几率,避免性生活困难,提高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3)避免绝经后近期及远期由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引起的骨量过度丢失,防止或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进而降低发生骨折的危险性。

(4)刺激皮肤的胶原合成,增加皮肤真皮层的厚度及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肌肤的美容。

(5)对更年期女性,特别是因其他疾病切除卵巢的女性,长期适量使用激素,可预防绝经后症状的发生和发展。

(6)适当补充雌激素可改善绝经后女性的大脑功能,减少或推迟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率。雌激素在稳定血管舒缩功能的同时,还可改善大脑及睡眠状态,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使人心情愉快,充满活力,与人和谐相处,提高工作效率。

(7)改善血浆脂蛋白成分,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避免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或减小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增加血管活性物质的生成,抑制平滑肌的增殖及收缩,从而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给功能。因此,它可以降低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亚健康与雌激素有什么关系

更年期女性经常出现疲乏无力、情绪不稳、烦躁失眠、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症状,经检查却无器质性病变,经过治疗后这些症状可消失,这就是所说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人和病人之间的“半健康人”特有的状态,如果重视预防则可以恢复健康,如果听任发展则有可能发展成病人的状态。

更年期女性“亚健康”的“病因”虽然很多,但随着卵巢功能日渐衰退,雌激素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为,雌激素分泌不足可促发动脉硬化、心脏病、心脑供血不足和形成血栓及骨质疏松等多系统疾病,甚至能使更年期妇女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容颜苍老。

适当补充雌激素可减轻上述症状和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但雌激素的补充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在科学、适时、适量地补充雌激素的情况下,作为药物的补偿措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多吃含植物激素的食物,如大豆、豆芽、豆制品等补充雌激素;二是加强身体锻炼,借以激发体内雌激素分泌活力,使分泌尽可能多的雌激素作为补偿。

为什么更年期服止痛药要谨慎

进入更年期后,有些女性会出现腰痛、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因此,有些人可能常在家中备一些镇痛药,身上疼的时候就吃上1片。她们却不知,这种长期滥服镇痛药的做法,对身体极其不利。

(1)许多病症都会出现疼痛的症状。不论何种镇痛药,如不经医生指导,长期随意服用,都有可能掩盖身体已有疾病,贻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杜冷丁(哌替啶)、吗啡类镇痛药虽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却有严重的成瘾性。一旦成瘾,必须长期服用,停药则易产生一些戒断症状,如精神不振、流泪流涕、全身不适、呕吐腹泻,甚则虚脱。因此,更年期的一般疼痛,不可使用此类镇痛药。

(3)解热镇痛药物对更年期疼痛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结果表明,解热镇痛药也并非绝对安全。几乎所有的解热镇痛药都有毒副作用,如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造血功能障碍、变态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所以,当身体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疼痛时,切莫着急吃药止痛,应及时去正规的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对症下药,以免贻误病情。

为什么女性更年期要“护心”

进入更年期的女性都可能有过这些方面的忧虑,“我会不会得子宫颈癌或乳癌?”但是女性朋友却忽略了自己的心,事实上,女性朋友最重要的死亡原因还是心血管疾病与中风。很多人误以为心脏病患者大部分是男性,但事实上,女性罹患心脏病的几率并不低于男性。在国外,冠状动脉心脏病被称为女性的头号杀手。每2个女性之中,就有1人是死于冠状动脉心脏病或是中风,而死于乳癌的几率只有40%左右。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表明,如此一个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却只有很少的女性朋友了解心脏病的相关知识。

美国的心脏专科医生指出,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对医生来说相对比较困难,因为她们心绞痛的表现可能不像教科书上说的那样典型。在没有适当处理下,病情可能就变得更严重。不过,国内的许多医生却表示,心脏病本来就有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并非是性别的差异。

典型的心脏病发作表现为胸口有压迫感,疼痛持续超过15分钟。疼痛放射到肩膀、颈部、手臂、胸部等,同时伴有轻微头痛、流冷汗、晕厥、恶心、呼吸急促等症状。

非典型症状表现为感觉胃或腹部稍稍疼痛,有头昏或恶心感,无法解释的焦虑、虚弱或疲倦,伴有心悸、流冷汗或苍白,上颚感觉紧紧的或是下排的两边牙齿有疼痛感,或是喉咙觉得紧紧的。

对于非典型症状,如果医生稍微不察,则很容易误诊。另一方面即使女性没有心脏病,不论在休息状态或是动态心电图也可能出现异常,从而增加对医生诊断的困扰。

即使冠状动脉已经阻塞了,还是约有33%的女性没有症状。根据国外的统计显示,当心脏已经开始缺氧时,仍然有34%的女性不觉得疼痛,男性则低于女性,约为27%。同时糖尿病患者会因为神经退化,痛觉较差,有时也会不感觉到痛。此外,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感觉的精神病病人也容易被误诊。

更年期女性和男性患心脏病的原因一样吗

女性在未进入更年期之前,体内分泌的雌刺激具有保护心脏的功能,因此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心脏病。但是,在进入更年期之后,女性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就追上男性了。

女性和男性大致上都有相同的致病因素,即:

(1)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高。

(2)高血压。

(3)吸烟。

(4)肥胖。

(5)糖尿病。

(6)缺乏运动。

但是,有些相同的致病因素在女性和男性当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同。例如,同男性相比糖尿病可以使女性患者体内的血脂和血胆固醇含量增加得较多。

因此,女糖尿病患者得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就会比男患者高。此外,吸烟也会导致60岁以下的妇女血胆固醇含量比男吸烟者增加得更多。

女性和男性患冠心病有哪些不同症状

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胸骨后压榨样的疼痛。这个症状在男性患者当中比较普遍,而女性患者所显示的症状,大多数没有这么明显。因此,女性患者一般都是在病情比较严重时,才会被诊断出来。

女性患者可能出现下面一些与男性不同的症状:

(1)极度的疲劳——使她无法正常完成工作。

(2)晕眩。

(3)恶心——特别是用力之后。

(4)经常感到心怦怦跳或急跳。

(5)晕倒。

(6)呼吸急促——尤其在起身之后。

(7)胸疼或背部上半身感觉压力。

千万不可忽视这些症状,如果你是一名女性,或是有家族病历(特别是在55岁之前)、身体超重、吸烟、患有糖尿病、高血脂或高血压或高血胆固醇,你应该及时找医生检查身体。

为什么女性若发现冠心病就到了严重地步

荷兰一个医学研究中心通过对冠心病病人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是男人的病。研究同时显示,虽然明显是冠心病症状,但女性的警觉性却普遍不高,通常不会从这些症状联想到自己可能是得了心脏疾病,从而延误救治时间。

英国医疗机构通过针对冠心病病人所做的调查发现,女性在冠心病发作后,到医院的时间通常比男性晚,因为女性常常不会认为自己是冠心病发作。

加上女性的冠心病诊断十分困难,因此,如果一旦冠心病发作,女性往往比男性严重。而女性一旦罹患冠心病,死亡率要高于男性,原因可能是,女性通常得冠心病时年龄比较大,复元能力比较差,55岁以后为得冠心病的高峰期;另外,也是因为女性往往错误地以为冠心病是男性的专利,等到症状明显而寻求治疗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也有观点认为,女性血管脆弱、容易受损、修复功能比较差,这些可能是女性冠心病比男性严重的原因之一;最可怕的是,更年期以后,很多人把一些冠心病的症状当作更年期的正常现象,得了冠心病也不知道。

为什么绝经后应及时取出宫内节育器

女性在绝经后半年,最迟不超过1年应将宫内环取出。此时绝经妇女的卵巢功能已衰退,不再有生育能力,无须避孕,而宫内环是一种避孕工具,如仍留在子宫,就没有作用而仅是一个异物了,它在女性绝经后有加速子宫退化的不良作用。再者绝经后子宫体积变小,宫内环却不会变化,很容易发生嵌顿,引起腹痛,甚或穿出子宫外,刺激腹腔而产生严重反应,此时则需手术开腹取出。对年龄较大抵抗力弱者,宫内环长期在子宫腔内,则可能造成宫腔感染或积脓。如绝经后出现异常排液、****出血、腰酸腹痛等妇科肿瘤,会误认为是宫内环所致而增加诊断难度或贻误治疗时机。一些妇女因担心绝经后子宫萎缩或其他原因会导致取环失败,而不愿再次忍受取环的手术痛苦,其实,你可以在取环手术前服用一些合适的药物以改善子宫的条件,使取环手术顺利进行而减轻痛苦。

脊柱痛时应排除哪些疾病

脊柱广泛性疼痛是指脊柱及两旁范围较广的疼痛,触摸时无固定压痛点。疼痛可急性发作,亦可缓慢发作。急性时,疼痛十分剧烈,短期内无法忍受,慢性疼痛可持续很长时间,各种治疗常不能奏效。更年期妇女发病率较高,显然与骨质疏松有关。在确诊前,应先排除下列疾病:

(1)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表现为全身不适、低热,晚期症状为受累的关节(如指间关节)肿大、变形、僵硬。X射线片显示脊柱骨质疏松且关节间隙变得狭窄,甚至消失,前后纵韧带钙化,呈竹节状。

(2)转移性癌肿:多为一个椎体压缩和破坏,有时可见原发癌肿。若有疑问,做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有助于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

(3)骨软化症:骨软化症常与骨质疏松同时存在,因此诊断较难。做骨穿刺活检时可以看出区别,骨软化症的表现为钙盐减少,骨基质增厚。

(4)骨髓瘤:症状为疼痛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贫血、高钙血症、蛋白尿等表现,想确诊可做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查骨髓象。

怎样自我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叫“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

肩周炎的致病因素可以是肩部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对各种外伤的承受能力大为降低,使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变小,或因肩关节长期活动过度、姿势不良等所致的慢性损伤而诱发。此外,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时间过久,肩周围组织发生继发性萎缩、粘连,及肩部急性外伤、牵拉伤后治疗不当等均可成为肩周炎的局部致病因素。

肩周炎发病初期为炎症期,患者常感肩部疼痛难忍,特别是夜间疼痛最为严重。睡觉时常因惧怕肩部疼痛而成固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剧烈,辗转难眠。这时如果因害怕疼痛而减少活动,将逐渐发展为患侧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冻结期),影响日常生活,如用筷端碗、穿脱衣服及洗脸、梳头、洗澡等动作都感到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久而久之使肌肉萎缩,患者非常痛苦。这里介绍肩周炎患者在家中的自我锻炼疗法:

(1)甩手屈肘:背部靠墙站立或平躺于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圆心进行外旋活动。

(2)展翅:站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渐渐向下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秒钟左右,然后回到原处,重复进行。

(3)手指爬墙: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慢慢向上爬动,使双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后再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4)体后拉手:站立,患侧上肢内旋并做后伸姿势,用健侧手拉住患肢手或腕部,逐渐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5)后伸摸棘:自然站立,患侧上肢内旋并做后伸姿势,屈腕、屈肘,以中指指腹触摸棘突,由下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停留,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6)梳头:以站立或仰卧位均可,屈患侧肘,前臂向前向上,掌心向下,患侧的手经额前、对侧耳部、枕部绕头一圈,即梳头动作。

(7)擦汗:体位同梳头,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转,掌心向上,尽量使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8)头枕双手:取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于头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旋,然后尽量外展。

(9)旋肩: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逐渐加大,重复进行。

注意事项:

(1)以上动作可多次进行,也可交替进行锻炼,以关节活动受限最大、疼痛最重的方向为要点。每个动作都要认真,动作频率不宜过快,做时以感到肩部发热但疼痛尚可忍受为度。

(2)动作活动范围应以患侧活动度为标准,循序渐进,最后达到与健侧活动范围相同的程度。

(3)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地进行功能锻炼。每天3~5次,每个动作做30~50下(多者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