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儿童家庭用药小百科
24790400000046

第46章 儿童传播效果研究(7)

5.大众传播让儿童患上媒介依存症

现今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但是人们越来越容易患上媒介依存症。这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其特点是:过度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等一切行动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社会性格孤独、自闭等。“沙发土豆”、“电视人”、“容器人”、“鼠标土豆”和“上网瘾”等现象都是媒介依存症的表现。日本学者提出了“电视人”、“容器人”等新词汇,就是指那些把闲暇时间都用在大众媒介上,却无法应付现实世界的人。这样的人由于接触电视过多,减少了与现实社会的交往,就像一个罐装的容器,封闭而孤独,但他们对于大众媒介却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大众传播媒介对他们来说就像“最高尚、最有效的一种社会麻醉品;中毒的人甚至都不了解自己的病端”。

一个人越是依赖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因此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这点反映在儿童传播中,也是一样,现在有许多的小孩子沉浸于数字传播中,享受着过度的娱乐刺激,醉生梦死,对现实生活不闻不问,失去热情。因为网络上有太多的信息,一有问题就可以上网问百度,所以这些孩子对上学的热情都减弱。孩子们满足于间接了解世界的方式,把积极参与事件变成了消极旁观,渐渐地不再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不再热心参与社会组织活动,同时,由于信息大量的涌入而造成的信息过量,使人们对信息产生了一种冷漠的态度。此外,儿童过多地依赖于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之后,人际间的社会交往、互动逐渐减少,社会性行动受到限制,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

6.大众传播使儿童步入大众社会

有学者指出,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大众社会”,大众社会是一种社会功能障碍,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非个人化特性而导致社会中的人个性的丧失。大众传播媒介横亘于人与人之间,减少了传播中人际交往的机会;而且大众传播媒介也减少了社会中亚文化群的多样性,使社会文化过分趋同,造成了大众社会。由于人们长时间接触媒介,造成了数百万人接受了媒介表达的角色模式,因而社会中人们说话、穿着、思考、行为以及反应的方式都逐渐变得一样。大众社会理论指责媒介造成了标准化趋势的产生,因而阻碍了文化的生长和多元化。这一点对于现在儿童,影响特别大。儿童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现在每天一睁开眼,就被媒介所包围着,在大量信息的轰炸下,儿童很容易失去理性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不假思索地跟随着媒介的信息潮流,通过媒介参与了社会问题,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差距在不断地变小,整个社会变成了同一的大众社会。

7.大众传播的泛娱乐化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会发现大众传播媒介有一种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泛娱乐化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对低俗化的娱乐文化的盲目追求,从而导致媒介过于强调娱乐的作用,而忽视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教育功能。

《娱乐至死》是波兹曼批判主义学术书籍,这本书阐述了传播媒介是如何对文化产生影响,而我们的文化又是如何向着浅薄无知堕落的。波兹曼指出,随着印刷术时代渐渐没落,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地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下面这个例子,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近日,一则来自邻国印度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家长和教育专家对儿童读物的关注。据印度媒体报道,中国教育专家呼吁对以儿童读物名义销售的书籍提高警惕和加强监管,因为它们当中包含着越来越多的暴力和色情内容。

《金陵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童书市场潜力巨大,很多出版商在出版童书时,会用一些低劣的内容来吸引孩子的眼球。而多数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童书时,并不会过多在意书中的具体内容。

少儿爱逗留********区

邵女士的儿子今年读3年级,前几天,儿子借回来一本儿童读物,邵女士随便翻翻后,感觉有些坐不住了。

“‘去死’、‘死走’等低劣的语言,在书中随处可见。”邵女士说,不仅如此,书中的插图也让人无法接受,“插图里的妈妈衣着暴露,搔首弄姿,让我们这些大人都不忍目睹。”

昨天,《金陵晚报》记者来到一家书店,在漫画区,有不少孩子认真地翻阅着手中的图书。六年级的小明靠着书架正在看一套名叫《疯了!桂宝》的漫画,不时发出笑声。

记者翻看了这本书,在书籍的封面广告上有不少名人和少儿电视频道的推荐。但该套书籍中有好几部的封面,都是主人公桂宝裸体的漫画形象,虽然是卡通造型但也让人觉得不够文雅,翻看漫画,其中不乏“大便”、“尿尿”、“风流”等字眼。另外,赤壁中借东风的典故,则变成了诸葛亮同周瑜在麻将桌上的“自摸东风”。

这样的漫画,小明却看得津津有味。“我挺喜欢这套漫画的,很好玩很搞笑,哈哈。”小明告诉记者,他只是随便看看,觉得这本书好玩,就看下去了。

记者问书店服务员,这套看起来更像********的图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孩子看?“这套漫画书是属于********,但主要也是搞笑的,小孩子看看也无所谓啊。”书店的工作人员一面整理书籍一面漫不经心地回答,他透露,书里确实有部分少儿不宜的内容,但小朋友都爱看这套书,好像也没听见家长有异议。

儿童读物成人化语言多

在另一家书店的少儿读物区域,虽然临近暑假尾声,但仍然有很多小朋友和家长。在书店展示的电视机上,动画片《熊出没了没》吸引了不少孩子。类似这样热播动画片,都出了系列图书,从各个方面进入孩子们的世界。

“许多孩子一进书店就找《熊出没了没》、《植物大战僵尸》这些书,我不是很了解,但在家里陪着女儿看过一点动画片,觉得里面的一些对话还是太过成人化了,并不是特别适合儿童去看。”正在给孩子挑书的于女士告诉记者。

“我有个小侄子,才一年级,就受这些动画片影响。”沈同学告诉记者,一次她去小侄子家做客,就看见小侄子学动画片里面角色的样子,一边打他的爸爸妈妈,嘴里嘟囔着:“惹我光头强,打你没商量”,惹得大家又笑又气。沈同学无奈地表示:“父母亲没有时间管孩子,孩子在家就是看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什么他们自然就学会了什么。”

《铠甲勇士》、《蓝猫虹兔历险记》、《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些热播动画片里面都包含许多打斗成分。

“我之前陪我妹妹看过一部叫《果宝特攻》的动画片,其实还挺好看,里面人物也很可爱,但是爱情因素很浓厚,对白都是成人风格的幽默,什么‘女人如衣服,定期换一件’、‘我不是随便的人,但我随便起来不是人’之类的,我觉得小孩子还是不适合接触。”王小姐虽然没孩子,但对这些成人化的对白,依然表示无法接受。

劣质读物为何充斥童书市场?

从事图书经销的金先生告诉记者,从传统角度来看,现在一切都是外求。人们都在追求急功近利吸引眼球的东西,不管是图书还是网络都是一样。出版商为了迎合读者的眼球,出版了大量充斥着低劣内容的图书。

有数据显示,2006年至今,少儿图书市场规模翻了好几番,达50多亿元之巨。2011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整体同比增长率为5.74%,而少儿图书同比增长达到了16.18%,涉黄涉暴力的儿童文学占少儿读物的比重多达40%左右,同比增幅更在20%以上。全国有570多家出版社,有530多家在出版儿童图书,原因就在于,出版社认为儿童读物投入少,销量高,家长给孩子买书,最舍得花钱,于是不论是否具备条件,都出版儿童图书,让现在的少儿读物市场既红火又混乱。

很多家长会觉得,只要孩子有读书习惯就好。只要孩子选择的那些图书是儿童读物,便不会过多干涉。对于书中内容,其实很少关注。

(资料来源:《金陵晚报》2013年8月27日)

大众传播中的娱乐化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政府的重视。美国国会通过《儿童电视法案》,要求电视台提供用来满足1~16岁儿童的教育及娱乐需求的节目;还将儿童节目中的商业广告时间限制在周末每小时10.5分钟之内、工作日每小时12分钟之内。这一时间限制适用于广播电台和有线电视台,违反这些标准会被处以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