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高血压病人食疗自疗
24745900000033

第33章 生活宜忌与饮食疗法(12)

简言之降压目标就是无论青年、中年、老年血压均应控制在18.7/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病人<17.96/11.3千帕(130/85毫米汞柱),肾脏损害病人<17.3/10.0千帕(125/75毫米汞柱)。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低,否则会影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当病情稳定后,可逐步使血压平稳下降至理想水平。

高血压危象患者的自救方法

当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且血压明显升高,应立即卧床休息、吸氧,服用心痛定、降压乐、利血平等快速降压药,并采取安定镇静的措施。严禁服用氨茶碱、麻黄素等兴奋剂或血管扩张剂。同时呼叫救护车,尽快送就近医院诊治。

降压药物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

性功能障碍是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是抗高血压治疗患者依从性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病人就诊时不愿提及或医生不主动追问病情,因此降压药物对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很难加以评价,在大多数的临床研究中被忽略。而事实上,性功能障碍问题在男性高血压患者中很常见。

某些抗高血压药如利尿药、甲基多巴、可乐安和β-受体阻滞剂对性功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非选择性β口-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对性功能的影响较大,而钙通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则对性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曾经在新近诊断的、从未接受过治疗的、性生活活跃的男性高血压患者中进行过一项研究,评估两种广泛用于抗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和ACEI类药物赖诺普利对性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阿替洛尔导致性功能减退,而赖诺普利仅仅引起性活动短暂的减少。

高血压治疗的药物经济学问题

高血压治疗的药物经济学问题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即使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什么是药物经济学呢?药物经济学就是药物的费用与药物效果的比值。

对于广大的患者和医师而言,共同的目的就是找到价廉物美的药物,即既能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同时其费用也是相对较为低廉的,只有这样对于患者而言才算达到了最好的效果。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患者为了图省钱而不吃药或者吃一点价格低而作用也差的药物。殊不知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因为如果现在舍不得花钱有效治疗高血压的话,将来出现脑卒中、心梗等并发症时,治疗的费用反而会更高。

其实,控制高血压很简单,一天一次药,就可以降低血压、减少脑溢血多好啊!如果真的发展到脑溢血,需要开颅打洞抽血,就算抢救过来也很可能会半身不遂,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有的病人,血压高到26.6/17.96干帕(200/130毫米汞柱),他说不难受,医生怎么劝也不愿意吃药。结果10年后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尿毒症,只能透析治疗,一个星期要换3次血才能排尿,把身体内的毒素排泄出去,每年需要花费9万元,真是后悔莫及。这就告诉我们要重视高血压的治疗,千万不要图一时省钱而放弃治疗。

医学专家对五类一线降压药物治疗单纯性高血压作了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其中起始的治疗费用占21%,维持治疗及随访费用占48%,药物的中断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占31%。由此可见,药物中断由于增加了患者的随访和实验室的检测次数,因而也在医疗费用的增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联合用药或用复方制剂已经成为降压治疗的主要趋势。由于这种用药方式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也就是说可以防止患者因药物的副作用进行换药或检查(有时也需要对一些副作用进行治疗),而且对高血压的控制也更好、更快、更平稳,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有时一种药物对血压的控制不够好,如果使用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就可以使药物相互之间能够补充,对于患者而言具有很大的益处,而且总体讲也节省了一定的费用。

高血压病人要查血钾

临床发现病人血压高于正常人的血压值时,要进一步查明病因,是属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而血钾是鉴别高血压病因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尤其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临床特点就是高血压和低血钾两大症群。因醛固酮分泌过多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尿中长期大量丢失钾、氯化物、镁,排钠减少,引起血清钾、镁及氯化物下降及钠、二氧化碳结合力、pH升高,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一般血钾在3毫摩/升(3毫克当量/升)以下。在长期大量醛固酮作用下,此种失钾与其他原因引起者不同,表现顽固而不易纠正。由于钾大量丢失,细胞内、外液钾浓度均下降,特别是细胞外液钾浓度更低,神经、肌肉应激功能发生抑制,以致表现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出现阵发性肌肉软弱和麻痹。血钾越低,肌病越重。当心肌受累则发生低钾心电图异常改变,出现心律失常。在长期大量失钾等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严重紊乱,发生失钾性肾病及肾盂肾炎等并发症。而高血压病人临床上经常应用利尿剂降压治疗,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造成失钾。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及时查血钾,若血钾偏低,应及时补钾,避免引起更多的并发症。

腹膜后充气造影的原因

腹膜后为一疏松的组织间隙,在此间隙充盈气体,能清晰显示出位于腹膜后的脏器及占位性病变,应摄取所需要的X线平片。根据X线平片来分析、鉴别肾上腺肿瘤、肾肿瘤、腹膜后肿瘤(如腹膜后嗜铬细胞瘤、神经纤维肉瘤)等。

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腹膜后肿瘤、肾及肾上腺肿瘤有良好的对比效果,方法简单易行。

做腹膜后充气造影,一般无并发症,但病人常感腹胀、不适,有颈部皮下气肿等,有时病人感到呼吸困难。对年老体弱、严重心血管疾患、高血压及呼吸功能不全者须禁用这种检查方法。近几年多用B型超声和计算机辅助的X线断层扫描代替此种检查方法。

肾上腺放射性核素照像的用途

肾上腺放射性核素照像是应用能被肾脏选择性分泌、浓缩和排泄的放射性药物,通过扫描或闪烁照像使肾脏显影,根据肾脏大小、位置、形态和功能情况来鉴别肾脏疾患。适用于肾占位性病变、异位肾、先天性畸形、肾结核以及了解肾移植后肾功能及排异情况。

本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①正常肾:俯卧位呈椭圆形,内外侧显影清晰,内侧中间稍凹陷。左肾略高于右肾,肾门相当于第1、2腰椎水平。放射性分布均匀、肾门区略稀疏。②占位性病变:肾外形扩大或失去正常形态,可见放射性缺损或密度减低区。见于肾肿瘤、肾脓肿及多囊肾。③肾位置异常或畸形肾:如马蹄肾、游走肾、盆腔肾等。④肾结核:可显示放射性缺损或整个肾脏不显影。⑤其他:可鉴别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

肾动脉血管造影的意义

肾动脉造影分为导管法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两种,方法与步骤如下。

(1)导管法肾动脉造影:作股动脉直接穿刺或切开,将导管插入股动脉内,使其尖端达第12胸椎、第1腰椎平面。以高速度注人造影剂30~40毫升,并摄片,至少每秒摄1张,连续摄3~4张,于注射后15秒作肾实质摄片。徐徐拔出导管,同时压迫穿刺点并缝合动脉及皮肤切口。

(2)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与上法相同,但根据需要可将导管分别送入左、右肾动脉(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并做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每侧注射60%~70%泛影葡胺5~12毫升;欲显示肾静脉时应注射造影剂20~25毫升,连续摄片要求同上。本法优点是病人反应较少,较安全,避免了主动脉其他分支与肾动脉的相互重叠,对侧肾也不受造影剂的影响;缺点为迷走血管及多源性动脉病变不易发现。

注意事项:

(1)穿刺、插管应防止产生血肿、动脉炎及栓塞。造影后局部加压24/小时。

(2)如已有广泛动脉硬化、糖尿病或过去有过血栓和二尖瓣病变者,插管时间不宜过长,手术后可静脉滴注肝素100~150毫克。

(3)造影剂浓度不可过浓,以免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横断性脊髓损害和低血压等并发症。

(4)选择性造影不能作高压注射,以免引起血管破裂。

(5)造影后应密切观察24小时,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禁忌证与并发症:碘过敏,肝、肾功能明显损害,主动脉高度硬化等,均为禁忌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①大出血,见于动脉瘤和高血压等。②肾功能损害或暂时性抑制。③下肢截瘫。④造影剂注入动脉外,引起疼痛。

临床意义:

(1)有助于不明原因的血尿、肾血管疾病、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的诊断和定位。

(2)有助于肾肿瘤与肾囊肿或肾上腺肿瘤与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和鉴别诊断。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高血压病如何鉴别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鉴别较难。两者也可同时存在,原有高血压病的病人,怀孕后约30%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哪几种症状性高血压可行手术治疗

症状性高血压的防治主要应针对原发病。单侧肾脏病变、肾脏肿瘤、肾动脉狭窄、泌尿道阻塞、嗜铬细胞瘤、脑部肿瘤、脑部外伤、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主动脉缩窄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可实行手术治疗。及时而成功的手术治疗可使血压下降。

什么情况下症状性高血压不宜手术治疗

下列情况的症状性高血压不宜手术治疗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性高血压。

(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性高血压。

预防重点在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处理。高血压病如血压能经常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21.3/13.3千帕(160/100毫米汞柱)以下,则高血压性心力衰竭不易发生,病人可长期保持一定的劳动力;如血压呈进行性升高,则心脏受损越来越重,最终将会发生心力衰竭,丧失劳动力或死亡。

(第八节)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凡伴有长期血压升高的疾病均能引起高血压性心力衰竭,如原发性高血压和各种继发性高血压。但由于高血压中以原发性高血压多见,故临床上所见本病多由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应当指出的是,对继发性高血压引起者,其心脏病不能视为单纯的高血压心力衰竭,因为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发病也可引起心脏病变,如肾小球肾炎既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也能引起肾脏病性心脏病变,即使在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心力衰竭中,也有其他因素参与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特别是长期的血压升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这必然会影响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

随着血压升高,必然导致循环阻力逐渐增加,而左心室要维持正常的心搏出量,就必须克服比正常血压要大很多的后负荷。长此下去,一般在血压升高数年至十数年后,左心室必然逐渐发生代偿性向心性肥厚以克服增大的后负荷,心肌纤维肥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随着病程进展,左心室逐渐扩张,左心室舒张期压力逐渐增加,心脏功能逐渐失去代偿而出现左心衰竭。左心衰竭后,舒张期左心房血液向左心室灌注受阻,左心房压力增高进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因而亦逐渐肥厚并扩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而导致全心衰竭。

由此可见,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最主要原因是长期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因此,要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最重要的是尽早控制高血压。避免长期持续性高血压状态。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表现

本病的早期表现一般均不典型,临床上以体格检查所见较为重要,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如心悸、头痛等,而且这些症状主要是高血压的一般症状,无特殊性。随着高血压病程的进展,病人逐渐出现以下体征:早期在左心室向心性肥厚而无扩大阶段,除血压升高外,体格检查可发现脉搏洪大,心尖搏动增强,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在左心室扩大阶段,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样心尖搏动,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第一心音增强,可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乳头肌功能失调所致),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呈高亢金属调,并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由相对性主动脉瓣狭窄所致);病程进一步发展,当左心室明显扩大,主动脉瓣亦发生粥样硬化病变时,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水波样杂音(由功能性或器质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并可闻及第四心音及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早搏等。尽管此期体格检查可以发现上述异常体征,但病人心功能一般均处于代偿期,无心力衰竭的表现。

在本病的早期阶段。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需借助一系列辅助检查才能发现。故容易被忽视,使高血压性心脏病不能被及早发现和治疗,结果病变继续发展,心脏受损越来越重,终至心力衰竭。因此,在高血压病或继发性高血压病一旦被确诊,即应尽早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脏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等,在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同时,对心脏病变做到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防止或减轻心脏病变。

高血压性左心衰竭的表现

代偿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如果血压升高的因素不能除去,病情进一步发展,心脏功能则必然受影响,导致左心衰竭。左心衰竭期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相对晚期阶段,病人除有体格检查所见的明显异常体征外,还会出现明显的自觉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发生心悸、气短、咳嗽(咳嗽为刺激性,无痰或少量白痰),随着病情进展,上述症状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亦可阵发性发作。常在夜间发生,病人在午夜睡眠中因呼吸困难而憋醒,被迫坐起一段时间后呼吸困难逐渐平息,此种情况被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发生上述情况的原因,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夜间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强,冠状动脉收缩使心脏供血减少。②平卧位后横膈上升,双肺受压,影响呼吸。③平卧位时心脏血液回流增加,心搏出量增加,使肺部淤血加重而影响呼吸。病情进一步发展,病人在平卧休息时亦可发生呼吸困难,病人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咳嗽、咯痰,痰中可带血丝;严重情况下可发生急性肺水肿,这时病人呼吸极度困难,剧烈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体格检查见病人呈端坐位,呼吸急促、费力,口唇紫绀,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肺水肿时全肺均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心尖搏动减弱,心界向左下扩大移位,心率增快,可有心律失常,心尖区可闻及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脉搏细速,可有交替脉。

发生左心衰竭后,如不能对血压升高和左心衰竭进行有效的处理,左心衰竭不能及时纠正,心脏负担必将越来越重,最后右心室亦受累而导致全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