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高血压病人食疗自疗
24745900000034

第34章 生活宜忌与饮食疗法(13)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能发展为全心衰竭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病人出现左心衰竭后,如高血压状态持续存在或血压进一步升高,左心衰竭不能得到及时相应的处理,则左心房内压力因左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受阻而升高,导致肺动脉高压,故右心室逐渐肥厚、扩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最终发展为全心衰竭。当发生全心衰竭时,病人逐渐出现水肿,一般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延伸严重者除皮下水肿外,还可出现胸水和腹水,尿量减少,紫绀加重,病人除具有左心衰竭期明显的自觉症状外,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格检查可见病人皮肤黏膜明显紫绀,颈静脉怒张,胸腔下部叩诊可呈实音,双肺湿啰音较左心衰竭期有所减少,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增快可达100次/分以上,心尖部第一心音低弱,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胸骨下缘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由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腹部因腹腔积液可以隆起,可有腹壁静脉曲张,肝脏肿大,有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骶尾部、阴囊、下肢均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方面,血常规可因长期疾病出现血红蛋白降低,亦可因肺部感染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尿常规可有轻度蛋白尿、少量透明或颗粒管型和少量红细胞,可有轻度氮质血症;肝脏方面可有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胆红质增高;心脏X线检查示心影向两侧增大,上腔静脉阴影增宽,胸腔内有弧形密度增高影(提示胸腔积液)和横膈抬高(提示腹腔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脏各腔增大,心肌活动减弱,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均可有舒张期返流。

高血压心力衰竭病人尿液检查可有异常变化

高血压心力衰竭病人虽然病变主要在心脏,然而南于引起该病的因素——高血压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对心脏产生损害,而且对全身多个脏器亦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在由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而导致的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由于其原发病尿液检查有特征性改变,因而其尿液检查随原发病的不同而不同。而由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病人,虽然在起病时多无肾脏疾患,但随着病情发展,其高血压常可引起肾脏的一系列变化,如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变性、心功能失代偿期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肾脏供血减少等。因此,病人尿液检查往往可以出现异常表现,如夜尿增多或尿量减少,尿比重减低,少量蛋白、透明或颗粒管型,少量红细胞,轻度氮质血症等。疾病晚期肾功能受损较重时可出现大量尿蛋白、红细胞和管型,酚红排泄试验异常。这些变化尤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明显,而随着心功能改善,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胸部X线特点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是在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心脏逐渐受到损害而后发生的。其病变过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动态过程,胸腔内病变由单纯的主动脉高血压性改变逐渐累及心脏,最后又导致肺部一系列改变。因此,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胸部X线检查亦具有阶段性特点。

在早期心肌呈向心性肥厚而心脏未增大前,胸部X线检查仅可见主动脉纡曲、延长,其弓或降部扩张,主动脉钙化等。在心脏增大后,可有左心室扩大,整个心脏呈靴形;发生心力衰竭后,心脏可明显扩大(全心衰竭时,左右心室均增大或扩大),肺上部静脉扩张,肺纹理加深,肺小叶间隔由于肺问质水肿形成间隔线;发生急性肺水肿时(肺泡性肺水肿),可见肺门显着充血,呈蝴蝶形模糊阴影;在全心衰竭时,除心影向两侧扩大外,尚可见上腔静脉阴影增宽,单侧或双侧胸腔内出现弧形密度增高阴影(提示胸腔积液的发生),可有横膈抬高(表示腹腔内出现积液)。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心病人的心电图、心向量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变化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心脏负荷增大,由此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而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因此该病病人心电图、心向量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必然出现相应的异常变化。

在心电图方面,可出现单纯左心室肥大及(或)劳损,也可有双侧心室肥大及(或)劳损,并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房性或室性早搏、各种传导阻滞,有时还可见P波增宽或出现切迹,V1导联中P波终末电势(PTF-V1)增大。

在心向量图方面,单纯左心室肥大阶段,主要表现为水平面QRS环初起向量明显增大且偏向右方,整个环体更偏向左后方。QRS环的终末向量不回归零点而直接与T环连接,使QRS向量环不能正常闭合而出现ST向量,T环的方向与QRS环方向相反,使平均QRS环向量与平均T向量间角度增大,QRS-T夹角因之增大。在双侧心室肥大时,心电向量表现在额面上,QRS环呈顺时针向运行,环偏向右下方,因而呈现QRS环电轴右偏;在水平面上,呈逆时针向运行。初起向量指向右前或左前方,且较正常增大,最大向量指向后方,亦较正常增大。由于向前及向后的向量异常增大,使QRS环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饼盘状。

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方面,可见主动脉扩张,左右心室壁肥厚和各心腔扩大;发生心力衰竭时,可见心肌运动减弱,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有舒张期返流,射血分数减低等。

走出降压药不合理应用的误区

既然降压药物不少,病人都在服用,为什么脑卒中等并发症依旧很多,发生率下降不十分明显呢?其中原因不少,但降压药应用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合理应用降压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把降压药与非降压药区别开来:高血压病的特征是血压升高,用降压药才能把血压降下来。有的病人,甚至还有些医务人员,分不清降压药与非降压药。听信一些非降压药不正确的宣传,认为可以“软化血管”,对心脏疾病有利,对降低血黏度有好处,可以治疗高血压病。其实这些药物没有降压作用,长期服用,结果是血压仍处在高水平,导致发生脑卒中等并发症。

(2)服用降压药的剂量不足:高血压病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并长期保持,才能算达标;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不少病人服用降压药剂量太低,结果血压仍高于正常。一般说,高血压病人约60%~70%用一种降压药可以使血压降到正常;另外约20%需两种降压药合用,才能使血压达到正常;另有10%左右需3种降压药合用。还有<10%的病人属顽固性高血压;有的是继发性高血压,没有被诊断出来;有的是病情已属晚期,肾脏已严重损害,出现尿毒症。如果需要服用两种降压药才能使血压正常,而你只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是高于正常。同样道理,如需同时服用3种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而你只服两种或一种,则血压自然也就不会降到正常范围。这种情况很常见。临床上常遇到有病人问,我在服××药,但血压仍高,怎么办?其实很简单,你的降压药剂量不够。就像糖尿病人一样,如果每天注射胰岛素8单位,血糖仍高,就要逐渐增加胰岛素的剂量,直至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高血压也是一样,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控制高血压病的目的。

(3)药物配伍不恰当:两种降压药合用,配伍恰当会加强作用;不能合用的药物合用,会产生不良反应,有些甚至会很严重;有些非降压药与降压药合用会削弱降压药的作用。一般说同一类或作用相同的两种降压药不宜合用。这方面必须由诊病的医生来决定。

(4)服用的药物太多:所有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中药也有不良反应。中医有句话“是药三分毒”,所谓“毒”就是不良反应。服药太多,进入身体后会互相产生反应,即药物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产生以下几种结果:①治疗作用加强;②治疗作用削弱;③对治疗作用没有影响;④使不良反应减轻;⑤使不良反应增加;⑥产生不良的中间产物,危害身体健康等。所以说,有病服药要有针对性,愈少愈好。能用一种药治好病的话,就不要用两种药;能用两种药治好病的话,就不要用三种药。同样治好病,用药愈少的医生最高明。

所有药物一般都经肝脏代谢,从肾脏排泄。所以如果有肝、肾疾病,肝肾功能已不正常的病人,更要尽可能减少服用药物,以减轻肝肾负担,让肝肾有较好的休息。

(5)自己随意服药。不遵照医生的医嘱:降压药在发达国家都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看病后开给处方,药房根据处方卖给药,按医生处方的服用方法,按时按量服用。使用正确,剂量足够,才能治病;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使用不当或过量服用会引起不良反应,有的甚至会很严重。我国尚未实行该制度。病人只要出钱,随处可买到降压药。看病也比较随便。不少病人去过很多医院,即使在一个医院看病,药未服完又去看病开药,有的经常换药。有的病人家中往往有多种降压药。遇到不舒服时,也不测血压,就随意挑几种服用,感觉好一些后就不服药了。结果是治疗达不到目的,有时还会因为用错药而造成不良反应。不能合用的两药一起服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去看急症。还认为这些药都是医院医生给的,说这些药不好。

(6)听信虚假宣传:有些病人不听国家正规医院医生的意见,喜欢道听途说。去打听是否有根治的特效药,或能治他的病的高明医生,为了迎合这种心理状态,骗人的虚假宣传就应运而生,造成病人损失很大。如有这样一名病人,年龄较轻,血压很高,没有经过正规治疗,用了一些所谓的“特效药”,结果发生脑出血,造成偏瘫,在急救时已用去医药费数万元。有些人不很好坚持服用降压药,而喜欢应用一种所谓的“特效药”或“特效方法”,结果自然是血压没有达标。

究竟应该怎样应用降压药呢?首先必须去看医生,由医生根据病情,给予合适的降压药。一般的1、2级(轻、中度)慢性高血压病人,降压药都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至达到控制高血压为目的。如果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能达到正常,服药后感觉很好,没有不舒服感觉,也没有实验室检查盼不良后果,那么就要坚持下去,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所以要因人而异,并定期列门诊去检查。

走出治疗高血压病的心理误区

(1)不重视:由于高血压病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不易发觉,虽有头晕等症状,但一经休息即可缓解,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数病人还都抱有“年岁大,血压自然有点高”的错误认识,更易忽视血压高带给自己的警告信号。

(2)不懂“文武之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高血压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有高血压的人尤其要懂得张弛有度的道理。而根据对北京24所高校的调查,发现中年知识分子患高血压病的占60%,而工人组只有16%。中年知识分子患病率高的一个因素,就是工作的持续紧张。

(3)治病就得靠药:不少人知道自己有了高血压病。也知道服药治疗,但却又陷入单纯依赖药物的误区。我们说,降压药确实可以使血压下降,可它是通过改变体内的生物化学活动来使血压下降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药物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了,而且这种被动的治疗还受机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情绪激动时所伴随的血压升高,单用降压药效果很差,这时,若控制情绪,甚至不用药,就可使血压明显下降。现在对高血压的治疗,已非常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指导病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应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明显地减少药物的用量,有的人还可以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