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瓷器鉴赏及收藏
24735300000006

第6章 古瓷面面观(1)

一、鉴别古瓷要“四看”

鉴别古瓷的真伪,先要掌握瓷器鉴定的基本方法。不能对瓷器的时代作出准确的判断,找出各种瓷器之间的异同点,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加以甄别,就无法断定古瓷的真伪。

关于瓷器的鉴定方法,很多行家都有不少真知灼见,但归纳起来,无非有以下4点:

一是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风俗面貌和技术条件,因此产生出的瓷器也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一把“鸡头壶”,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壶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产物。假如是“宫式碗”,则应该知道这是明朝正德年间产品的一种造型。如是“观音尊”、“棒槌瓶”、“太白缸”、“柳叶瓶”等,这些应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器物。熟知各朝典型品种的各类器形,形成准确的“正宗”概念,对于帮助我们鉴别真伪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们头脑中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有如手里拿了一把尺子,有了准确的尺寸,就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将明代的器物看成了唐代产品。

二是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其质地与釉色各不相同。因此,细致地观察胎体和釉面,亦为断代辨伪的重要环节。例如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当时采用洒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再以明清两代瓷器为例。明朝永乐、宣德时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朝末年生产的青花瓷,釉色迥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明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而清康熙、雍正的仿宣德瓷器,却无此特征。此外,明朝胎体瓷泥陶炼的纯净度及烧结密度则远逊于清朝。如清代康熙瓷器胎质精纯、细腻、坚硬,居明清两代之首,有“似玉”之誉;而且与各代同一器皿相比,其胎体最重。

三是看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它好像是一个人人的衣冠,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鉴定古代瓷器,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譬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但到了明永乐年间,则趋于疏朗。纹饰的内容,各个时代也不尽相同。明代正德瓷器多回文箴言及仙人朝圣、八宝图等图案,因为那时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清代康熙瓷常有各样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的图案,以及用诗词文字作为装饰的图案,这是由于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就是同一种常用的装饰,各个时期亦各有变化。如龙纹,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是鉴定古瓷的参考因素。

四是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款识以纪年款居多,此外还有堂名。款(如“正和堂制”)、陶人款(如“某某造”)、赞颂款(如“美玉雅玩”)、吉言款(如“寿山福海”)、花样款(如双鱼、白兔等纹样图案)等。纪年款一般是在瓷器底部的中央、器皿的心里、身的中部或边缘,书写某某皇帝的年号。纪年款在明代以前较少,自明代开国至清末,共500多年,换了27个皇帝,这一时期的瓷器,大多书写皇帝的年号。对于这些年款,我们在鉴定时,要从中找出其规律性和特殊性。明清的款识很多,但也有不少是伪托假款。因此,在鉴定时应多加比较,掌握每个朝代的字体、风格及每一笔划的特征,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真伪。例如从明宣德至清康熙间的年号款,都是六字楷书款;但雍正一朝,则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和四字款(雍正年制)。乾隆时款识,篆书盛行,楷书渐少。嘉、道两朝以篆书款为主;但自咸丰至宣统三年,又回复了楷书写款,篆书款已不使用。这是明清款识的基本规律。另外,历朝年款的字体和风格及色泽深浅等也各有特点。把握了这些要素,便能逐步提高鉴别能力。比如,同治时的写款应是楷书,而当发现一件同治瓷器的写款是篆书,那就应该对这件瓷器的真伪打个问号。又如清末民初有不同仿清代康熙民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道这是后代的仿制品。”

造型、胎釉、纹饰和款识,是鉴定古瓷的基本要素。这4个方面缺一不可,不可偏执一方,因此鉴赏者不可仅据局部或偶然巧合而轻率地作出判断。我国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对这4个要素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作过精辟的概括,这就是:“造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辨时代,款识察真伪。”只有耳、目、手并用,细致观察,全面分析,慎重定论,才是正确的方法。当年琉璃厂虹光阁古玩店的张云岩对鉴定古瓷也有一套独特的看法。他的方法是先对胎、釉、色彩、款识各个单项仔细地看,再统观全部:其次是用手一拿,看手感和份量是否合度,另外还要用手指敲或弹,放在耳边听声,做到耳聪目明。他的经验告诉人们,鉴定古瓷,切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拿着条条框框去套,必须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联系实物,反复推敲,既注重普遍规律,又不忽视特殊情况。否则,即使某一方面能对上号,但本质的东西没有抓住,也会造成真假不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记取的。

二、古瓷的假冒

当你来到古物市场打算购买古瓷时,在你的心中一定要树立起一个“假冒”的概念,即市场上真正的古瓷早已是“风毛鳞角”,而绝大多数“古瓷”则是假冒之品,否则你非上当不可。

古瓷假冒,由来已久。《清稗类钞》里说:“乾隆时,直隶之磁州有人造瓷。其釉之晶莹腴润,极似宋物。收藏家得之,不能辨也。”又说:“京师有伪元瓷,其釉及棕眼、砂底、铁足,一一逼真,虽有识者,亦莫辨其为赝鼎也。盖九江关某监督之仆习其技,既归,以北方土烧之,不能工,而殊类元瓷。乃仿造之,遂大获利。收藏家所得,半是物也。”

古瓷的假冒以晚清及民国时最为甚,而且作伪手法诡诈多端,登峰造极,致使无以数计的仿制品流传于世。其中既有窳劣者,也有酷似者。收藏者若不能鉴别真伪,没有不上当的。

清光绪五年(1879年),河南省禹县西南的神垕镇有芦天恩、芦天福、芦天增三兄弟,因受古董商高价收买宋代钧瓷的利诱,从小型发掘中得到启发,经过日以继夜的反复试验,终于烧出了仿钧窑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雨过天晴器”。芦氏兄弟对自己艰苦实践得来的经验秘不外传,配釉、烧窑从不让外人观看。烧坏的产品统统打碎,偶尔烧好一件,就用红绸子包好,送到北京、上海或郑州、开封,或以此招徕古董商上门求货。芦氏曾烧了两个桃子,青绿挂红,形象逼真,便拿一个到开封群古斋古玩铺去卖,古玩商误认为宋钧真品,以400银元的重价买去。之后,他们又将第二个送去,古玩商方知买了假货,不过还是以400银元买下。从此,铺门前大都挂着“谨防芦瓷”的牌子。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人上当。可见芦氏仿制的宋钧确实达到了真假难分的程度。

据笔者观察,今人制假售假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古物市场公开销售带有官窑款识的新仿瓷器。这种假冒古瓷虽质量低劣,火气十足,但售价并不很高,极易欺骗那些初入此道的收藏者。

二是用小窑进行古瓷高仿。这种高仿在技术的每个环节上都尽可能做到分毫不差,故特别能迷惑人。笔者有位朋友以数十万元的代价买到一件高仿的元代青花缸,被行家断为假冒后,后悔不已。这种高仿古瓷,有不少是不法古董商在景德镇订做监制的。

三是两三个人躲在古物市场附近,待机而动。见有古瓷求购者,便说自己手里有古瓷珍品,说服对方随他去看。如对方有意,便带领其到一僻静处或旅店内,硬是以高价将假冒古瓷强迫卖给对方。笔者为摸清实情,曾壮着胆跟随两个南方人来到琉璃厂附近的一家小旅店,亲历了这样的事。所幸没买赝品而未遭暗算。

四是在旧瓷上挂新彩或是将破损的旧瓷器粘合加工,以新做旧,以次顶好。实际上,古瓷经多年炒作,真精之品已极难得见,即使有旧货也是属残次品或民国时的粗劣之物。在此,特别提醒那些古瓷爱好者,在你购买古瓷时千万不要存在太多的幻想,把事情想得太乐观了。真品精品不是一件没有,但一定要审慎购求。

三、推销假古瓷的伎俩

民国以来,不仅假冒古瓷充斥于市,而且一些不法古玩商还为兜售假冒古瓷设置种种圈套,令不明真相、涉世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济南有一位极喜鉴别瓷器的李某人。一日,李某在街上遇见一个人,此人乡间打扮,看起来很质朴。他向李某打听哪里收购古物。李某便问何事,乡人说有古瓷一件,欲与商洽。李某对那乡下人说:“如果东西好,我也能收,不用找古玩铺了。”乡人说:“您能出高价吗?那东西可贵重啊!”李说:“可以。”经过再三询问,乡人才说出事情原委:“有座古寺贮有乾隆官窑五彩巨鼎,用以焚香,只要以重金给寺内僧人即可得到,但要秘密进行,如果事情泄漏,必遭地方反对。我是听说近年来瓷器价高,才来兜揽,也图得点钱花。”李某听得此言,心中暗喜,当天便带着钱随乡人直奔寺院。来到寺院,天已傍晚,又遇风雪,便以此为由在寺院借宿。李某悄悄观察,只见确有一鼎陈列于佛案之前,残一耳,香薰尘封,灯下微窥,不敢移弄,恐怕僧人犯疑,灯下暗淡,亦莫能详审。惟此寺为敕建,其有官窑瓷鼎,在事理之中,色彩形制也一一符合;又验合以残污之情形,寺中陈列之状况,更没有什么疑问。

晚饭后,李某故意与僧人聊起寺院的事,僧人力诉寒苦。那乡人即从中指鼎言曰:“近来瓷器昂贵,何不以此出售?”僧人说:“这是乾隆皇帝御赐之物,我怎敢卖掉?”李某说:“没关系,可以用新鼎替换,我很喜欢这鼎,想买回去供在家里,我再将一件样式相同的鼎摆在这儿,同时还想接济寺里一些钱。”僧人有些动心,想了一会儿说:“这鼎很有名,远近都知道,新旧易辨,若被查出,必遭驱逐,如您能出重资,藉口为修理庙宇之用,或可通融,否则我是不敢的。”李某知僧意已动,进而论价。僧人提出要3000元,乡人从中说和,最后以800元成交,只是要求他当夜即交款取鼎,带之远离,不然早晨村里人知道了,消息一露,必生阻挠。李某觉得也是,当即如数交款,又谢乡人百元。而后以破衣裹鼎,外包麻袋,捆置肩上,冒雪秘行。途中也未解开看看,心中暗自庆幸,自认为准可以高出3倍的价钱出手。李某连夜赶到济南,打开破衣详细察看,方知此鼎乃新近的仿制。于是,剧怒掷地,竟一病不起。

以上是旧时好人兜售假冒古瓷的卑劣伎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古瓷的青睐,一些不法之徒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推销假古瓷更是新旧方法并用,买家购藏瓷器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圈套。

四、“老窑瓷器”精为贵

釉色纯正肥润,金丝铁线开片十分典型,制胎规整,足内六个支钉痕,胎为香灰色。此件已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审慎鉴定,确定为南宋修内司之器,为海内外珍品。

据说明代有位陶秀才,好读书,性喜藏。他有一只宋代的古瓷瓶,造型极美,古朴、隽雅,是他藏品中的佼佼者。有人曾出重金购买,他坚决不让。又有人愿用田庄相易,他仍然不同意。突然有一个夜晚,一个蒙面大汉闯进他的房内,胁迫他交出古瓶。这位陶秀才竟用双手抱住古瓶,立在墙根,厉声说道:“你若再逼进一步,我先把古瓶砸碎,再撞墙而死。古瓶就是我的性命,瓶在人在,瓶不在人亦不在!”那个强人被他震慑住了,虽然利刃在手,却不敢硬夺。两人相持良久,那个蒙面大汉只得悻悻而去。

陶秀才的这只宋代古瓶就是行里人所称的“老窑瓷器”。现今,“老窑瓷器”中的粗劣之晶,比如宋代定窑的粗瓷碗、龙泉窑的粗瓷碟等,在行里确实卖不上价。但大凡路份高的唐、宋、元古瓷,特别是那些观赏瓷之精品,其价却往往高得出奇,甚至价值连城。

唐、宋、元瓷器精品并不是现在价钱才高起来的。如前所述,早在明代,这类器物已被藏家视为稀世珍品。清代民国以来,宋、元古瓷精品,特别是宋代五大名。窑的代表作,其价亦是高得出奇。比如钧窑瓷器,《清稗类钞》中说:“钧窑价甚昂,即一洗一钵,价必巨万。”黄溶《花随人圣庵摭忆》里称:“近日欧人最尚之(指宋钧瓷),前两年见欧人精印《中国瓷器》一书,五彩灿烂,注释繁冗,知外人致力于华瓷至深。”此时,国外有人大量搜取,古玩商高价收购,宋代钧瓷精品之价更是一路飙升。

近年来,唐、宋、元古瓷精品的价钱也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明、清瓷器。1999年11月,天津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拍卖一件南宋修内司官窑葵口洗,标价12万元—120万元人民币。此洗釉色纯正肥润,金练铁线开片十分典型,制胎规整,足内六个支钉痕,胎为香灰色,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审慎鉴定,确定为南宋修内司之器。在这次拍卖会上,宋定窑白釉盘口瓶标价6万元-8万元,宋定窑官字款盘标价8万元-10万元,元钧窑天蓝釉碗标价1万元-1.8万元。除五大名。窑外,唐、宋瓷器中邢窑、越窑、龙泉窑、磁州窑、耀州窑、建窑瓷器也前两年的价格在几千元左右,1998年太平洋秋季拍卖中拍出了2.6万元的价格。建窑的油滴盏、兔毫盏,吉州窑的木叶纹釉碗等价格在前两年卖几千元,如今能卖到1万元以上。宋代龙泉窑中造型别致的荷叶、罐、琮式瓶、棱口盘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也在逐年上升。可见“老窑瓷器”只要是“有一眼的”均价值不菲,并且具有很大的投资升值潜力。

眼下,有些“老窑瓷器”尚不被人注意,你尽可从中寻找一两件路份高一些的,说不定这正是件了不起的东西,其中所蕴藏的升值潜力亦是难以估算。有眼光的收藏者和投资者大可在“老窑瓷器”上做些文章。

五、名。瓷多仿制

明朝曾发生一件真假定窑鼎的事,其情节颇为曲折。成化、弘治年间,今河北省曲阳县河庄一富家孙某收藏了一只定窑鼎。嘉靖年间,孙某家道中落,此鼎转落于江苏京口。毗陵人唐凝庵久慕此鼎,便用重金买得。唐家藏有不少古瓷器,但比起定窑鼎未免逊色。从此,就鉴赏瓷器的,都首推定窑鼎,唐凝庵心里十分高兴。当时,苏州有位叫周丹泉的人,极擅仿制古瓷器。他特意来到唐家,希望能叫他看一看这鼎。唐凝庵便将鼎拿给他看,他用手量量鼎的尺寸,摹画了鼎纹,便告辞了。可是,过了半年,周丹泉再次来访,竟拿出一只与定窑鼎一模一样的瓷鼎。原来是他那次鉴赏真鼎后,根据原物仿制的。唐凝庵对周的制瓷工艺非常佩服,当下便拿出40两银子将它买下,作为副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