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低碳消费:我的命运我做主
24706200000007

第7章 饮食消费我低碳(2)

德国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生产各种农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差异极大,生产1千克农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小而大,依次为冬小麦、牛乳、猪肉、乳牛肉、奶酪、公牛肉。

高碳食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红肉类

红肉(牛、猪、羊肉等)即高碳食物,其不利于健康的原因在于,红肉含有大量容易引起乳腺癌和肠癌的饱和脂肪;红肉的铁含量过高会导致其他癌症;人们多吃红肉极易造成身体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进而引发心脏病;红肉中含有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化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亚硝胺等致癌物;红肉里含有较多的雌激素,会增大女性乳腺癌的风险;红肉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较少,会使肠蠕动减弱,会使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增长,增大患直肠癌的风险;另外,饲料里面的农药残留等长时间在动物体内积蓄,形成危害极大的毒素,摄食红肉过多也对健康不利。从总体上来看,肉类食物由于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会导致许多人体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癌症等。例如,肉类和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及低密度脂蛋白较多,可导致心脑血管病和癌症。

《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中指出,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更有数据表明,吃1千克牛肉等于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吃同等分量的果蔬,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该数值的1/9。所以多吃素少吃肉,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减少碳排放量。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从1995年开始对54.5万名50岁至71的岁老人进行膳食和营养的调查,并持续了10年。结果发现,过量食用红肉(如猪、牛、羊肉等)和加工过的肉(如汉堡、热狗、培根、冷盘等),如每天吃90克(1.8两)红肉,与每天只吃20克(0.4两)红肉的人群相比,10年后,因为心脏病导致死亡的风险,男性增加27%,女性增加50%;因为癌症导致死亡的风险,男性增加22%,女性增加20%。膳食中白肉(如鸡肉和鱼肉)比重多者,死亡风险低。每天食用红肉超过160克的人与那些尽可能少吃红肉的人相比,患结肠癌的风险高出30%,患直肠癌的风险高出40%。那些爱吃禽类和鱼类的人与少吃这些食物的人相比患盲肠癌的可能性要降低30%。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少吃肉同样重要。动物食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过量,会招来高血脂、高血压等许多富贵病,同时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此外,动物食品容易被多重污染,大鱼大肉的饮食会给人体带来更多污染物质。

加工类食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超市商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形成了在超市和商场购买食品的习惯,品种多样、环境舒适、卫生、便捷让市民感受到了超市的便利,可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便利埋下了对健康和环保不利的隐患。

以氢化植物油为例,可以让食物酥脆又耐久放,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炸鸡、炸薯条、盐酥鸡、油条、经油炸处理的方便面食品或烘焙小西点、饼干、派、甜甜圈等,都经常使用这种油脂。这类食品经过油炸或酥化后,改变了食物本身的色、香、味,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食欲,成为饭店、餐厅,甚至家庭餐桌上的常备菜。但是,不仅油炸过程可能产生毒性物质,而且氢化植物油本身就有害健康。

据有关专家介绍,超市80%~90%的加工类食品都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腌制类食品、油炸类食物和可乐类食物等。这些食品加工时耗能、耗电,加工过程中要添加许多食品添加剂,食用后会产生塑料垃圾,不仅营养价值低,甚至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添加物。

多选完整食物,少选加工食物。完整食物,即少加工、少人工添加物、无化学肥料、无农药、天然形态的天然食物,例如吃一个苹果,而不是喝一杯苹果汁;吃一个马铃薯,而不是吃一包薯片。摄取完整无害的食物,可获取直接而大量的营养成分,又减少了加工、包装和储藏过程中的巨大能耗,不仅收获健康,还能低碳环保。

回归天然,坚持购买天然食品,抵制加工类食物,才是真正符合健康低碳要求的。

六、拒绝食用野生动植物及相关食品

食用野生动物不一定安全和健康。野生动物体内一般都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容易诱发一些寄生虫疾病,如鹦鹉热、兔热病、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病等。蛙肉中常常寄生一种曼氏裂头绦虫,其幼虫可以随着人们食用蛙肉而进入人体的软组织和内脏,三周后便能发育成一米左右的成虫,使寄主腹痛、呕吐,软组织发炎、溶解、坏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瘫痪或失明。吃野生动物也有可能把野生动物携带的疾病传染给人类,比如肺结核、狂犬病、鼠疫等。在众多的野味中,人们吃蛇吃得最多,而蛇的患病率很高,癌症、肝炎等几乎什么病都有,寄生虫更多。人们常喝蛇血和蛇胆酒,而蛇体毒素很多,神经毒会导致人四肢麻痹,血液毒能使人出血不止。吃野生动物还能给人类带来不少瘟疫。

吃野生动物还会导致生态失衡。很多野生动物,像猫头鹰、娃娃鱼、熊、穿山甲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食用他们是违法的。非法食用野生动物已经使很多动物濒临灭绝。近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50倍,现在每天都有一百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已经有十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二十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因此,我们应拒绝去野味店。

近年来,人们在追求绿色食品的时候,对一些不受任何农药、化肥污染的野菜、野花、野果等自然生长的野生植物情有独钟。山野菜营养价值高,有的还具保健功能和防癌作用,一时兴起吃“天然”热,如松茸、地衣、竹笋等,被大肆采掘。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植物在保护森林、植被、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在食用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对生态的破坏?草原植被中有一种发菜,本来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野菜,因为天然食品的流行和与“发”字谐音被大肆挖掘食用或加工成食品,造成植被严重破坏,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发出禁止采挖发菜的通知。天然食品,可能保障了食用者的安全和健康,但却对生态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过失。因此,应适当食用或在进行人工栽培后再推广食用,以此来保证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七、拒绝以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的制品

传统中医药学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医中药在我国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药用野生动物被大量猎杀,其器官及产品如麝香、犀角、虎骨、羚羊角等被大量走私贩卖,使这些物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悲惨的处境。药用植物资源中甘草、光果甘草、羌活、单叶蔓荆、黄皮树、肉苁蓉、银柴胡、紫草等一百多种中药材的资源量普遍下降,八角莲、杜仲、见血封喉、野山参、黑节草、小勾儿茶、凹叶厚朴等三十多种药材野生资源量越来越稀少,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而且,很多药品使用珍贵野生动植物为原料是完全不必要或可替代的,如熊胆、虎骨、海狗鞭等。中医药中对虎的利用主要为虎骨,但其肉、膏、肾、睛、牙、皮、胆、血、须、尿、肚等皆可入药,可是直至今天,虎骨等入药的机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确证,反而招致了许多质疑。同时,利用濒危野生动物入药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在国际上的声誉。许多中医药专家致力于虎骨代用品的研究,虎骨和狗骨的有效成分均为骨胶,而虎骨、狗骨的无机成分亦颇相近。熊胆自古在中医里就是不常用的中药,其功效无论是清热、凉血、明目,都有相应的植物药可以替代。而海狗鞭(药名:腽肭脐)的温补肾阳之功“大抵与苁蓉、锁阳之功相近”(《本草纲目》语),现代临床应用认为其功效犹不及淫羊藿,可见腽肭脐并非不可或缺,反因自身货稀价高,明显不经济。很多中医大夫其实非常反感现在一些所谓的保健品,这些东西名为增强人的体质,实则损害人的身体。

因此,我们要认清一些使用濒危动植物为原料的药品和保健品的实质,如果不必要或存在替代品不选择使用濒危动植物为原料,这样既保护了动植物又节约了资金,一举两得。

八、遗传基因工程的发展和转基因食品

所谓遗传基因工程,是指在遗传基因细胞这个层次上进行各种人为的操作,将至今为止必须在自然界经过很长时间或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短时间里促成的特殊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的极大成果。在这项技术中,可以分析预知和诊断疾病,并且开发出新的预防技术、医药生产技术、医疗技术;通过操作遗传基因,打破种子之壁,按照人类的意志创造出从未有过的人工生物,包括作为人类食物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学术界意见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转基因食品有六个方面的优点:①改善食品营养成分含量;②改善粮油食品的品质和加工特性;③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④提高果蔬产品的耐储存性和保鲜期;⑤改善发酵食品的品质和风味;⑥改良动物性食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