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中的污染
食品原料污染包括种植中农药、化肥的残留,种植环境中的污染蓄积,养殖中的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以及不法商贩为牟取更多利益而人为地加入有毒物质,如用甲醛浸泡水发食品、注水肉等。
食品保鲜产生的污染。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保鲜方法是在食品中加入防腐剂以杀灭和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并且能降低食品氧化作用和减缓新陈代谢过程,但某些防腐剂添加过量或不当会对健康不利;山梨酸既有防腐作用,其本身也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较理想的防腐剂。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如使用过多的色素会引起食用者神经系统的冲动,一些儿童脾气暴躁、厌食与此有关,同时还会导致一些儿童肌肉组织脆弱、脑质衰减,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食欲减退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染色食品综合征”。各种发酵剂、食用色素、甜味剂中有些是具有毒性和致癌性的,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如胭脂红、日落黄、靛蓝等毒性较大,甚至具有致癌作用。我国规定可以使用的食品色素只有四种。
食品中衍生污染物的污染。这类污染物包括N-亚硝基化合物,主要为亚硝胺类化合物,现已证实八千多种有强致癌性;多环芳烃是另一类可治癌的污染物,现已发现有二百多种具有四、五、六个芳香环的烃类化合物,如烧烤含油脂食品或直接用煤或木柴熏制食品,都可生成这类物质。
生物性污染。长期放置在冰箱或货架上的食品污染,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等引起的。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经常会被一些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容易导致使用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作为食品包装和容器的塑料很容易污染食品,有些塑料本身并无毒,但合成它的材料有毒。有些塑料在加工中需要加入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抗紫外线剂等,其中有些对人体有害,与食品接触就会引起食品的污染。
二、了解三绿工程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浪费资源现象严重,大量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等,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案件时有发生,作案手法日趋隐蔽;有害投入品的功能花样翻新,危害面较大;不法分子不断变换有害投入品的投入手法,给检测工作带来了难度;打着金字招牌制售污染食品,具有欺骗性;以低营养食品原料替代生产假冒高营养食品,销售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永恒的主题,为此,由商务部、科技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十一个部门联合实施“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系统工程——“三绿工程”。“三绿工程”以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和畜禽屠宰加工行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目的,以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为核心。实施三绿工程,是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项政治任务。三绿工程是治理食品污染的一种创新方法。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实行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品牌化、包装化经营,产业化程度比较高,从生产、运输、销售直至到消费者手里都能找到责任人。但在我国,农产品是千家万户生产,产业化程度很低,再加上品牌化经营刚刚开始,从生产环节监管难度非常大。发现了污染超标食品,很难找到直接责任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源头治理非常重要,但是很难操作。为此,三绿工程运用现代流通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的理论,实行了“反弹琵琶”的思路,先从提倡绿色消费抓起,然后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从而引导绿色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实践证明,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方法创新。
三绿工程是促进可持续消费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能源消耗量非常大,1亿美元GDP消耗能源11.6万吨左右标准煤,分别是美国、日本的3.65倍和6.58倍。其中大量未充分利用的能源被作为废弃物排放到空气中,严重污染环境,这不仅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也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其关键是推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消费,以科学的消费方式保护自然环境,最终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提倡绿色消费,既包括保障食品安全,也包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因此,实施三绿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促进可持续消费的有效方式,对我国社会经济全面谐调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探访一瓶饮料的碳足迹
我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会在地球上留下或轻或重的碳足迹。如果中午在麦当劳吃了一个汉堡包,就等于你为地球留下3100克的碳足迹,也就是制造这个汉堡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那么,我们喝一瓶饮料会留下多少碳足迹?
根据调查,制造一公升塑料瓶的瓶身,就须耗费掉0.16千克的石油及7.4千克的水,并排放出93克的温室气体。再加上瓶装水出了生产线还要运送、上架、冷藏等一系列流通环节,换句话说,如果今天你到超市买了一瓶矿泉水,它的制造与运输的碳足迹至少就已经排放了100克温室气体,这几乎与使用5小时笔记本电脑所排放的碳一样多!除了制造、运送过程会造成污染外,后继的空瓶处理也是一大问题,使用过的塑料瓶只有2成被回收,最后多半成为垃圾被掩埋,成为千年不坏的现代化石。
根据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CIVB)2008年11月公布的“碳倡议”报告,波尔多葡萄酒制造行业每年会产生2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波尔多2007年的葡萄酒总产量7.56亿瓶平均,意味着一瓶葡萄酒的碳足迹约为265克。
“碳倡议”是CIVB委托法国气象专家让马可冉科维奇用6个月时间调研完成的。在这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45%来自玻璃瓶和瓶塞等包装材料;18%来自葡萄酒的陆路运输;12%来自市场行销差旅和观光游客的活动;10%来自酿造过程。
CIVB倡议通过减轻酒瓶重量、坚持使用软木塞(有研究表明,螺旋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软木塞的22倍)、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等低碳生产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时任CIVB主席阿兰威宏诺表示:“我们计划在今后5年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万吨,并力争到2050年减少75%。”
中国饮料行业经过20多年的年均增幅超20%的快速发展,到2009年年底,产量已经突破8000万吨。同时,中国饮料企业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恶化等问题,因而绿色生产逐步成为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
近日,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饮料业巨头,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牵线搭桥下,开始与沃尔玛等零售商探索一条从生产到消费的绿色产业链。
巨头联手的绿色探索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销量与产量不再是衡量国内饮料业商业价值的唯一标准,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将对国内饮料生产与销售体系增加一项新的考核。该协会将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对饮料企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审查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原辅材料的利用率,单位产品的取水量、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水资源利用、废水处理及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设备节能环保的水平,以及通过改变生产工艺等清洁生产措施,生产节约成本、降低能耗的产品。
目前国家正在加紧起草《清洁生产标准——饮料制造业》,但从2007年开始,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就着手在全行业开展了一次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普查。普查结果显示,从全行业来看,每吨玻璃瓶装碳酸饮料的耗水已从20年前的10吨以上降低到目前的4吨以下;近几年企业耗水达到取水定额一级标准而成为“节水优秀企业”的数量逐年递增:2007年9个,2008年25个,2009年达到41个。
在重庆召开的“2010中国饮料行业绿色峰会”上,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说,饮料业的节能减排不仅是修建绿色工厂,在原料采购、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节水节能措施、资源循环使用、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与产业链下游的零售商合作,将绿色的概念延伸到产品的物流、采购、销售和消费,从而摸索一条“建设饮料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绿色链条”的新途径。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峰会期间举办了一场“饮料行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高级研修班”,来自汇源、娃哈哈、统一、农夫山泉、雀巢、乐百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华润怡宝、维他奶、椰树、福建仙洋洋、康师傅、佳美、中梁山、蓝剑、加多宝、达能益力泉、崂山矿泉水、上海紫泉、江西润田、山东兔八哥等60多家饮料企业的企业高管、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了研修,一场绿色革命正在饮料行业轰轰烈烈地开展。一瓶饮料的碳足迹正演变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大效应。作为这个生产销售链的最终端,我们普通消费者也可以从少买瓶装水、袋泡茶、各式饮料做起。一瓶550毫升瓶装水的产生伴随着44克二氧化碳的排放。生产相同质量的瓶装饮用水、桶装饮用水及普通白开水的能耗比为1500∶500∶1,也就是说生产瓶装水、桶装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是普通白开水的1500倍和500倍。
四、健康低碳食品大排行
低碳食品指的是在生产、运输、消费的生命周期中有较低的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较少的食品。比如,应季的蔬菜,不需要提供温室大棚等特殊条件;本地产的作物,省去了运输过程消耗的能源;较少使用化肥的绿色食品;不过度包装的食品等。反之就是高碳食物。低碳饮食的概念是由阿特金斯医生在1972年撰写的《阿特金斯医生的新饮食革命》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低碳饮食被人们提出来是一种倡导人们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达到瘦身目的的减肥方式。时至今日,低碳饮食已经从以往单纯的减肥方法变成了环保主张。
低碳饮食究竟该吃什么呢?
粗粮谷类
五谷为养,多吃粗粮。谷物类食物中由于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纤维素和一些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因而能减少和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癌症等病变。我国的传统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养生之道也要求人们“五谷为养,五菜为充”,要节制饮食,清淡为主。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进食250~400克谷类、薯类及杂豆,就是既安全又营养的选择。这个建议也与低碳饮食不谋而合。一亩耕地用来种植大豆,可获得60千克蛋白质,可满足一个人85天的蛋白质需要;如果用来种粮食配成饲料养猪后再食用猪肉,仅能产蛋白质12千克,满足一个人17天的需要。因此,用全谷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无疑会大大减少自然环境的负担。而且,粗粮未经精细加工,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是精米白面的3~5倍,对预防糖尿病、高血脂更有很好的效果。
时令果蔬
果蔬,应该吃本地的、应季的。首先,本地的蔬菜水果味道更好,因为本地产品可以做到九成熟采摘,而长途运输的产品必须在六七成熟时采摘;其次,经过长途运输,果蔬中的营养物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不及本地产品营养价值高;第三,为了使长途运输的果蔬保持新鲜,难免要用些保鲜剂。
营养专家认为,时令果蔬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于环保有益,是最典型的低碳食品。时令果蔬中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纤维素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比较高,而且易被人体吸收,多食用时令果蔬不仅可以控制体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三高”病症的发生。
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消费当地的食物还可以间接减少运输能耗,减少碳排放量。现在有个新名词叫“食物里程”,就是指食物从产地送到嘴里的距离,距离越远,消耗能源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也就越会给地球带来更大负担。
除了选择本地食物,环保人士还提倡吃应季食物。这些食物在正常节令产出,能得到足够的阳光和热量,含有正常的营养保健成分。而非当季蔬果多以大棚栽培为主,难以达到最佳品质,叶绿素、维生素C、矿物质等含量偏低,特别是抗氧化物质等保健成分会大大下降。同时,非当季的水果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消耗更多的能源,给环境带来更大负担。
谷类乳制品
目前许多乳饮品也开始注意到低碳市场,开始推出相对应的五谷乳饮品。粗粮的概念目前在乳饮市场十分风行,因粗粮乳饮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其中的五谷成分还可以增强肠胃吸收能力,所以较受消费者的欢迎。
据悉,目前各大乳制品公司皆已推出了五谷粗粮乳饮,其中包括伊利旗下的谷粒多谷物奶,小洋人妙恋五谷奶昔,以及维他奶旗下的纤益系列豆奶等。通过走访市场了解到,这些乳饮单位价格多在3~4.5元,比其他牛奶饮品价格高出1~2元,但因打着五谷概念宣扬健康理念,所以仍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白肉
鸡肉、鸭肉、鱼虾和蛋等,俗称“白肉”,是相对于猪肉、牛肉、羊肉和狗肉等营养学上的“红肉”而言的。
鱼和家禽肉里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够帮助降低身体内的胆固醇水平,鱼肉里的欧米伽脂肪酸则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相比红肉对人体更有好处。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崇尚低碳饮食的人其实并不明白其概念,往往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碳生活主张下的饮食混为一谈,认为如今热门的低碳饮食就是少吃肉甚至不吃肉。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选择肉类时要因人而异,要多吃白肉少吃红肉,这才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饮食方式。
五、食物中的高碳食品
我们消费的食物需要通过人类的各种劳动和资源的消耗来生产。调查和研究发现,生产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类,比生产谷物类食物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所以高碳食物和低碳食物的概念是以单位粮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高低和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的。
因此,低碳食物就是在食品的生产过程和人们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包括加工和运输)耗能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食物,反之即是高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