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奇怪的现象,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研究,终于得出了答案:一旦整个蚂蚁王国遭遇危机或者别的蚁群的入侵,这些平日懒散的蚂蚁,就会挺身而出,带领全体蚂蚁寻找出路,渡过难关。
事实上,这些懒蚂蚁之所以四处闲逛,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干,它们是在搜集生存信息,以便指挥其他勤蚂蚁更快捷准确地寻求生机,这只是它们在分工上的不同而已。
做企业,不能每个人都埋头做事,总要有人抬起头来环顾四周,决定方向,防范风险,发现机会。作为领导,不能事必躬亲而被琐碎的日常事务所缠绕,而应当好领导的最重要角色——舵手。
过度的自信
1994年才进入市场的“三株口服液”,到1996年的销售额就不可思议地飙升至806亿元。1995年和1996年,它的发展速度分别高达2000%和400%,很快成长为横跨全国十几个省、拥有600多家子公司、2000多个办事处、15万员工的大集团公司,并在中国范围内建起了最大的市场营销网络,人称“三株速度”,创立了营销的一个奇迹。
进入1998年之后,一个事件偶然阻止了三株公司的强劲势头,“三株大厦”在瞬间就坍塌了。
事件的直接“肇事者”,仅是湖南常德一位已77岁高龄、身患多种严重疾病的“过世者”。其子声称他父亲在1996年6月服用三株口服液后引起高蛋白反应而于两个月后死亡,因此向三株索赔300万元。当“常德命案”发生后,三株在常德的分公司将此事上报总部,并派了一名副经理去死者家中探望。
当三株认为对方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却坚持要求三株承担死因实难接受时,他们放弃了“花钱消灾”方式,而轻率地选择了法庭。事后三株员工在反省时承认,事发伊始,公司对这件事的严重程度重视不够。
当与对方的调解陷入僵局时,三株没有及时请公安部门介入,进行严格的司法调查,从而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后患,也能为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搜集证据。当后来出现法律纠纷而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时,案情便出现了“谁都说不清”的复杂局面,这对三株来说无疑是大大的不利。即使事件演变为法律纠纷时,三株对案情的复杂程度依然认识不足。
他们坚信自己的产品,因而从来就没想到过败诉的可能。直到宣判当天,1998年3月31日,当三株发现法庭里挤得密密麻麻全是媒体记者时,三株人才意识到形势的严峻。
很快,三株做梦都想不到的结果发生了:常德法院居然判三株败诉,一纸判决就将自信的三株人彻底打入了深渊,从此,形势急转直下,媒体对此大肆渲染,几乎不可收拾。更不可思议的是,地方法院居然主动将判决结果寄送给媒体。而当满腹委屈的三株意欲通过“组织”讨个清白时,一些权威部门的“鉴定结果”却是雪上加霜!
三株董事长吴炳新痛心疾首地说:“这次事件使我们的销售额从70多亿元一下就跌到10多亿,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达40亿元,损失了7亿元银行存款。”更致命的还不是这些看得见的经济损失,而是企业社会形象的崩溃和整个营销体系的瓦解。这两方面直接导致了产品滞销和大量退货带来的产品积压,甚至经销商这时也“趁火打劫”拒绝回款。于是工厂全面停产,15万员工竟下岗了13万,而留守骨干也因为士气低迷而流失严重。
社会上关于三株的流言更使身心俱疲的吴炳新有口难辩,三株公司陷入绝境。
随后的一年,经过三株人的不懈努力,法院通过再一次的复审,终于还三株公司一个迟到的清白。但一切都晚了,原来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滑,失去了往日的雄风,很难再恢复到先前的水平。
是什么导致三株溃败?三株人说:“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太自信了。”而这正是危机意识不强的表现。因此,对产品有自信是一回事,对市场的残酷做好多手准备则是另一回事。要知道,危机管理是不能指望靠实践来摸索的,因为你摸索不起。不管企业近况如何,都要清醒地明白:坐一辈子飞机都可能平安无恙,但危机却迟早会光顾你的企业。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下面你该为企业做些什么了。
千钧一发
若是以貌取人,谁都不会相信,默多克竟然是拥资25亿美元的大富豪。若走在大街上,人家只会认为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者而已。
默多克不像麦克斯韦尔是个白手起家的暴发户,他从事的新闻出版业庇荫于父亲。老默多克在墨尔本创办了导报公司,取得成功。在儿子继承父业时,年收入已达400万美元了。
默多克经营导报公司以后,筹划经营,多有建树,最终建成了一个每年营业收入达60亿美元的报业王国。它控制了澳大利亚70%的新闻业,45%的英国报业,又把美国相当一部分电视网络置于他的王国统治之下。1988年,他施展铁腕,一举集资20多亿美元,把美国极有影响的一座电视网买到了手。默多克和他的家族对他们的报业王国有绝对控制权,掌握了全部股份的45%。
据说西方的商界大亨无不举债立业,向资金市场融资。像滚雪球一样,债务越做越大,事业也越滚越大。默多克报业也不例外,他们背负了24亿美元的债务。这些债务遍布全世界,美国、英国、瑞士、荷兰,连印度和中国香港的钱他都借去花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银行也乐于给他贷款。
他的报业王国的财务机构里共有146家债主。正因为债务大,债主多,默多克对付起来也实在不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投资风险特高。如果碰到一个财务管理上的失误,或是一种始料未及的灾难,就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把整个事业搞垮。但多年来默多克经营得法,一路顺风。
1990年西方经济衰退刚露苗头,默多克报业王国就像中了邪似的,几乎在阴沟里翻船。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仅仅为1000万美元的一笔小债务,竟然弄得他焦头烂额,结果应了“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这句古话。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美国匹兹堡有家小银行,勉强贷款给默多克1000万美元。原以为这笔短期贷款到期可以付息转期,延长贷款期限。也不知哪里听来的风言风语,这家银行认为默多克的支付能力不佳,通知默多克这笔贷款到期必须收回,而且规定必须全额偿付现金。
默多克毫不在意,筹集1000万美元现款轻而易举。他在澳大利亚资金市场上享有短期融资的特权,期限一周到一个月,金额可以高达上亿美元。
他派代表去融资,对方却说默多克的特权已冻结了。为什么?对方说日本大银行在澳大利亚资金市场上投入的资金抽了回去。
默多克得知被拒绝融资后很不愉快,东边不亮西边亮,他亲自带了财务顾问飞往美国去贷款。到了美国,却始料不及,那些跟他打过半辈子交道的银行家,这回像是联手存心跟他过不去,都婉言推辞,一个子儿都不贷。默多克又气恼又焦急,悔不当初也去当个大银行家,免得受这份罪。
他和财务顾问在美洲大陆兜来兜去,弄到了求爷爷告奶奶的程度,还是没有借到1000万美元。而还贷期一天近似一天,商业信誉可开不得玩笑。若是还不了这笔债,那么引起连锁反应,就不是匹兹堡一家银行闹到法庭,还将有145家银行都会像狼群一般,成群结队而来索还贷款。
具有最佳能力的大企业都经受不了债权人联手要钱。这样一来,默多克的报业王国就得清盘,被24亿美元债券压垮,而默多克也就完了。
默多克有点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但他毕竟是个大企业家,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他强自镇定下来思考,豁然开朗,一个主意出来了,他决定去找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是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最大债主,投入资金最多,如果默多克完蛋,花旗银行的损失最高。债主与债户原本同乘一条船,只可相帮不能拆台。
花旗银行权衡利弊,同意对他的报业王国进行一番财务调查,将资产负债状况作出全面评估,取得结论后采取对策行动。花旗派了一位女副经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出身的女专家带了一个班子前往着手调查。
花旗银行的调查工作班子每天工作20小时,通宵达旦,把100多家默多克企业一个个拿来评估,一家也不放掉,最后完成了一份调查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的篇幅竟有电话簿那么厚。
报告递交给花旗银行总部,花期银行女副经理最后决定支持默多克!原来这位女银行专家观察默多克报业王国的全盘状况后,对默多克的雄才大略,对他发展事业的企业家精神由衷敬佩,决心要帮助他渡过难关。
她向总部提出一个解救方案:由花旗银行牵头,所有贷款银行都必须待在原地不动,谁也不许退出贷款团。以免一家银行退出,采取收回贷款的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匹兹堡那家小银行,由花旗出面,对它施加影响和压力,要它到期续贷,不得收回贷款。
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报告提交到花旗总部时距离还贷最后时限只剩下10个小时。默多克带着助手飞到伦敦,花旗银行的女副经理也在伦敦等候纽约总部进一步的指示。真是千钧一发,默多克报业王国的安危命运此时取决于花旗银行的一项裁决了。
女副经理所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她所做出的结论关系到一个报业王国的存亡,关系到24亿贷款的安全,也关系到她自身的命运。
她所提出的对策,要对花旗银行总部直接承担责任。如果146家银行中任何一家或几家不接受原地不动这项对策的约束,那么花旗银行在财务与信誉上都会蒙受严重损失,而她个人的前程也要受到重大挫折。她虽然感到风险很大,内心忐忑不安,可她保持镇静,谈笑自若,她的模样使屋子里的所有人都能够放松一些。
时间在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最后的10小时已所剩无几,到了读秒的关头了!
花旗银行纽约总部的电话终于在最后时刻以前来了:同意女副经理的建议,已经与匹兹堡银行谈过了,现在应由默多克自己与对方经理直接接触。默多克松了一口气,迫不及待地拨通越洋电话到匹兹堡,不料对方经理避而不接电话,空气一下子紧张起来。
默多克再挂电话,电话在银行里转来转去,最终落到贷款部主任那里。默多克听到匹兹堡银行贷款部主任的话音,他发觉这位先生一变先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口气,忽而和悦客气起来:“你是默多克先生啊,我很高兴听到你的声音呀,我们已决定向你继续贷款……”
一屋子的人都变得轻松,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只有默多克搁下电话后像是要瘫了,他招了一下手,说道:“我已经精疲力竭了!”侍者递给他一杯香槟,他一饮而尽。
默多克渡过了这一关,但他在支付能力上的弱点已暴露在资金市场上。此后半年,他仍然处在生死攸关的困境之中。由于得到了花旗银行牵头146家银行一齐都不退出贷款团的保证,他有了充分时间调整与改善报业集团的支付能力,半年后,他终于摆脱了财务上的困境。
亿万富豪和一文不名的穷人,同样都有穷困和危难的时候,但其产生的原因与解困的途径截然不同。渡过难关以后,默多克又恢复最佳状态,进一步开拓他的报业王国的领地。这位有成就的企业家最了解开拓是保护事业特别有效的手段。
1992年,他打通好莱坞,买下地皮盖起摄影棚,拍成第一部影片——惊险科幻片《孤家寡人》,上映后大获成功,票房很高,接着又拍了第二部,同样大受观众的欢迎。
已有192年历史的《纽约邮报》因财政问题严重,面临倒闭危险。《纽约邮报》曾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10家报纸之一,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每年亏损1200万~1500万美元,在美国破产法保护下勉强维持。像当年收购垂危的伦敦《泰晤士报》一样,默多克下达指示给他的美国新闻出版公司总裁珀塞尔,向美国破产法庭申请收购《纽约邮报》,法庭准许并授权默多克控制邮报。珀塞尔接任邮报出版人,与工会谈判希望取得雇用与解雇人员的权力,改组班子,减少600万美元的亏损,一度谈判破裂,后经纽约州州长斡旋而最终完成收购。默多克报业王国的旗帜上又多了一颗星。
如今默多克报业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全世界报业的发展。
很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要借助外力的帮助,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债务问题。债务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前途与命运。公司在扩张的时候,举债是不可避免的,但应注意合理的债务结构,否则,将有不可避免的危机出现。在危急关头,默多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找到了最不希望他垮台的花旗银行。毕竟,企业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共同的利益。
轻视危机的后果
日本着名的乳品制造企业雪印公司,拥有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信誉。但是,一场失败的危机管理使该公司的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公司也陷入了举步维艰的时刻。
2000年,日本关西地区相继有上万人饮用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雪印低脂牛奶后出现腹泻、呕吐和头晕等中毒症状。
由于雪印公司深信自己生产宇航食品洁净的生产工艺不会有问题,因此没有马上采取补救措施,而是在事情暴露两天之后才公开承认自己有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工人的劳动失误,他错把没有清洗消毒的器皿放入了工艺流程。雪印公司在将近一个月后才在报纸上刊登了整版广告向公众道歉,而且对事故的原因始终不敢说清楚,引起公众的强烈反感,认为雪印缺乏诚意。
最后,这起事件导致公司总经理被迫引咎辞职,大阪等地的20多家工厂被勒令停产,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10亿日元,雪印品牌的信誉更受到了严重损害。有专家认为,如果雪印公司想要恢复自己的形象,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面对危机,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坦诚、如实地把事实真相在第一时间公之于众,还是竭尽全力地掩盖事实,直到藏不住为止?答案只能是前者,因为假象只能瞒一时,不能瞒一世。切记,不管拥有多么先进的工艺技术,操作者都是人,如果人出了问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可能引发大危机。
狡猾的狐狸
在森林里面,一只狐狸在外出游玩时不慎落入井里,正为无法爬到地面而冥思苦想时,一只口渴的小白兔正好经过,想喝井里的水。
它看见井里有一只狐狸,以为狐狸是在井里喝水呢!它就问:“狐狸大哥,井里的水好喝吗?”
狐狸装作很高兴的样子说:“白兔老弟,这井里的水可甜了,快下来吧!否则这里的水就都被我喝光了。到那个时候你恐怕就喝不着了。”
口干舌燥的小白兔想也没想就不顾一切地跳到了井里,非常痛快地喝了个够。小白兔刚要向狐狸表示感谢,狐狸说:“你不要客气,谁让我们是好朋友呢,当然有好事我会先想着你了,我先站在你肩膀上,上去后,再把你拉上去。你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