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508篇经典管理故事
24552300000016

第16章 用人篇(2)

晋朝的傅玄说:“听其言不如观其事,观其事不如观其行。”管理者用人也应遵循这句话。有的员工总是夸夸其谈,却没有真才实学,领导者不要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蒙蔽。所以,识人成为领导者必须掌握的本领。

眼睛的欺骗

孔子喜欢周游各国,到处参观。有一次,孔子在外出的时候,战事连连,无奈被困在陈蔡两国之间。

孔子苦苦熬了七天,每天只吃点野菜充饥,到了第八天的时候,颜回从外面讨来一些大米,急忙为老师煮饭。

等孔子闻到饭香出来时,正好看到颜回抓了一口饭塞到嘴里,待到颜回给孔子上饭的时候,孔子起身,背对颜回说:“我昨夜梦见先师了,他说这饭并不干净。你就当是祭祀了吧。”

颜回解释道:“这饭很干净的,刚才掉了些烟灰,我已经把它都吃掉了。”

孔子一听,心里觉得很惭愧,是自己冤枉了颜回。他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猜测了,差点酿成大错。

董事长如果总是怀疑经理人怀有二心,那他就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所以,与其“观人”,不如先“观己”。只有内心平和澄净,才能客观地看待别人。

用人之道

唐朝大臣韩晃有一次在家中接待一位前来求职的年轻人,此君在韩大人面前表现得不善言谈,不懂世故,脾气古怪。

介绍人在边上很是着急,认为肯定无录用希望,不料韩大人却留下了这位年轻人。

因为韩晃从这位年轻人不通人情世故的短处之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监库门”。年轻人上任以后,恪尽职守,库亏之事极少发生。

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能扬长避短,天下便无不可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的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

错综应对

处于沿海城市的一家外贸公司由于受到美国开放市场的压力,急需大批谈判人才。可是公司里面没有大将,仅有的几个公关部人员都出差还未回来。

情急之下,该公司经理大胆起用推销科及秘书科的人员,让他们尝试着在谈判桌上办公。

虽然是大胆,可是一回生,两回熟。不久,这班人马就如鱼得水,应付自如,有些甚至超过公关部成员,公司的利益也得以保全。

该公司经理决定以后要更加注重人员的多方面培训。

做主管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推销科的人一样也可以担当谈判大任,秘书科的人也未必只会倒茶打字。人的潜力是惊人的,只要你敢于去挖掘,那么其效力也会大得惊人。

盘点人才

转眼间又到了聚会的日子。这是工商界的老板们自发组织的,其目的就是在宴会上交流一些心得体会,共同进步。

老板们时常穿插些笑话,让会场的气氛活跃起来。

有位老板想到自己公司的心事,悄悄起身来到洗手间,点起一根烟默默地抽了起来。

在旁的一位老板看出了他的心事,尾随而来。

“老兄,有什么想不开的吗?”朋友说。

老板叹了口气:“唉,你是不知道啊。”

“说来听听,说不定能帮帮忙。”朋友说。

老板忧心忡忡地说道:“虽然看起来我的公司运营不错,但是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一个整天就知道吹毛求疵;一个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还有一个经常浑水摸鱼不上班,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

朋友想了想回答道:“要不你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舍得吗?”

老板说道:“那又什么舍不得的,还让老兄你费心了。”

然后两人笑呵呵地出去了。

第二天,这三个人到新公司去报到。老板根据他们的性格分配工作:喜欢吹毛求疵的人负责管理产品质量;害怕出事的人,让他负责安全保卫及保安系统管理;喜欢浑水摸鱼的人,让他负责商品宣传。

这三个人一听,满心欢喜,兴冲冲地开始干起本职工作。

一年以后,工商界再次聚会,老板们都夸那个朋友找了三个得力助手,使生意越做越大。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如何使人本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企业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名出色的企业家扮演着乐队指挥的角色,他们会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让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

施展的能力

李新和张华在同一家公司做事,由于李新所做的事和自己的专业并不对口,时间长了,便产生了反感。

李新找到张华去倾诉:“在这太没有意思了,整天这样我头都大了。我准备辞职了。”

张华关心地问道:“你真的想好了吗?”

李新果断地回答:“是的,没错。”

张华悄悄地对李新说:“我有一个好主意,可以让你更好地报复这个公司。”

李新一听,问道:“说来听听。”

张华回道:“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公司给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

李新觉得张华说得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

半年以后,张华主动来找李新说:“你现在做到了,可以离开了。”

李新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我快要升总经理助理了,现在也没有以前那么厌烦了,所以还会继续做下去。”

张华笑呵呵地拍着他的肩膀:“以后合作愉快。”

一个人的工作经历,永远只会成为自己的简历。聪明的领导者一定会让员工懂得付出大于得到,为那些有能力的优秀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无价的草编

为了放松一下心情,一位法国商人跟随着观光旅行团来到非洲的一个部落里。

在这个叫亚米亚尼的部落里,法国商人眼前一亮,寻找到了新的商机。

他看到菩提树下摆放着的草编非常精致,于是他想:“要是我能成批地把这些美丽的草编运回去,在巴黎那样的都市中,很快会流行起来的。那么不久以后,在全世界也将会有更好的商机。”

商人看着美丽的草编在穿白袍的老人手中显得活灵活现,就愈发激动:“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很便宜呢,10块钱。”老者微笑着回答道。

“天啊!这么低的成本会让我赚到很多的钱。”商人惊喜若狂。于是他在心里盘算着: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不禁笑出声来。

他高兴地问道:“假如这一样我买很多的话,你能再便宜点吗?”

“哦,那就20元一件吧。”老者懒懒地回答。

“什么,20元。”法国商人误以为自己听错,反问道:“怎么这样呢?”

老人生气了:“做那么多一摸一样的,你以为我是机器吗?”

法国商人笑道:“这会让你赚到很多钱的。”

老人厉声回道:“那样会让我无聊死的,我宁愿像现在这样。”

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就是那些不考虑薪水因素仍然在为兴趣而劳作的人。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选到这样的人。

且慢下手

某一公司的业绩老是提不上去,于是上级便派来一位新的主管。

大家都在议论纷纷,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人物。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能管理好这里的业务。

新主管比大家期待的要年轻很多。

当他来到这家公司以后,每天都只是和员工一样上下班,躲进办公室,一天都很难露面。

公司里紧张的涣散分子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心中暗喜:从哪里找的老好人,没能力还来冒充,也不知道去照照镜子。

四个月以后,新主管开始进行人事上的调动。

那些涣散、不务正业的人一律被开除了,平时努力工作的得到了提拔与肯定。

谁都没有想到主管还有这一手,在年终聚餐的时候,新主管解开了大家的疑问:

“我原来有位朋友,买了栋带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进行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当原先的房主回访时,他才知道把名贵的牡丹当成杂草除掉了。”

主管喝了口酒,继续说道:“于是他吸取了教训,在后来买的房子里,按兵不动,得到了很多收获。直到暮秋,他才将无用的植物铲除,这样珍贵的草木就得以保存了。”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要真正了解一个员工,需要长时间的持续观察。只有通过细致彻底的观察,才能正确评估出他们的价值,予以安排合适的工作。

拨云见山

东汉末年,汉皇叔刘备被曹操几番追杀,走投无路,手下只有不到2000士兵,将帅也只有关、张、赵三人,可谓势单力薄。被曹操追的已经无计可施,刘备绝望地想自杀。

谋士孙乾说道:“主公怎么能够这样轻生呢?属下听说荆州刘表礼贤下士,而且与主公同是汉室宗亲,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呢?”

于是刘备便投奔刘表,在新野屯兵。他成天闷闷不乐,虽想逐鹿中原,又苦于势单力薄,身边没有谋士良臣。徐庶拜见刘备,同他畅谈形势,头头是道。刘备十分器重他,将他待为上宾。

“我不过是一介凡夫,”徐庶说,“我有个朋友,主公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辅佐,天下恐怕不难得。”

刘备惊奇地问道:“天下有这样的人吗?他是谁?叫什么名字?”

徐庶说:“这个人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字孔明,因为他的才华出众,所以人们都称呼他为‘卧龙先生’,主公为什么不去求他出山来辅佐您呢?”

“好极了!”刘备高兴地说,“先生快去请他来吧。”

“怎能如此随便呢?”徐庶说,“孔明乃天下高士,将军果真有心,应该屈驾前去拜望才是。”

刘备连连称是。结果,他“三顾茅庐”,好不容易才见到诸葛亮。两人在茅屋中促膝长谈。诸葛亮议论精辟,提出先占据荆、益两州并以此为基础,然后安抚西南各族,整顿内政,联合孙权,伺机从荆、益两路北伐曹操的策略,以图统一中国,恢复刘家帝业。

一席谈话,使刘备好似拨云见日,眼前豁然开朗,从此便拜诸葛亮为军师。两人常常夙夜谈心,亲密无间。

刘备的结义弟弟关羽、张飞见了大为不满,便在刘备面前发泄怨气:“他诸葛亮年纪轻轻有何大才,大哥待他如此之好,把他奉为上宾,这却是为什么呢?我们不服。”

刘备诚恳地对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了水。希望你们深明大义,不要再多讲了。”关羽和张飞听了很惭愧,就不再作声。

要成就大事业,就必须懂得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人才是事业能否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追逐贵人

大贺典雄是继盛田昭夫后又一段SONY传奇。从音乐家成为经理人的大贺典雄,1930年生于日本。1953年从东京国立艺术和音乐大学毕业后,大贺进入慕尼黑音乐学院深造,随即开始从事歌唱事业。

有一次,SONY公司将刚刚研制好的新式录音机寄给大贺典雄,他在一群技师及专家面前,针对产品缺陷侃侃而谈,然后还拿出亲手绘制的录音机内部构造精密设计图进行讲解。他的所作所为镇住了通信工厂的厂长,厂长没想到一个艺术大学毕业的学生具备了专业工程师的知识。

从那时开始,大贺典雄就与SONY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9年,深谋远虑的盛田昭夫邀请大贺典雄一起去欧洲旅行,并想借机邀请大贺参加到公司的管理中,但却遭到了拒绝。盛田昭夫对他的才华十分欣赏,花了近10年时间才将其网罗到SONY公司。

大贺典雄是一个善于将技术和市场结合起来的领导者,他亲自把SONY带进了数字化时代。

大贺典雄是CD与MD光碟之父,也是决定SONY公司开展PS事业的人物之一。

在有度量、有气魄、有远见的企业家看来,“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英才,还是值得他们放下身段纳至麾下的贵人。

提高水位

公司在外扩建工厂的进程很顺利,三洋公司前任总裁井植薰这天闲来无事,便到工地上去视察。

下车以后,他发现有位老大娘正对着一棵茶树自言自语。

他便过来询问,才得知这位老人已经在茶树前待了一天了。

他怀着好奇心走到老人身后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呢?”

老大娘回答:“我嫁到这里的时候,从娘家带过来的种子,这么多年,都长成大树了。可是现在因为工厂扩建,我就得和它说再见了。”

井植薰不解地问道:“那您可以把它带回自己的家里啊。”

老大娘伤心地说:“我们乡下人称茶树为‘连根树’,它换了地方就会死的。”

这件事使井植薰很受感动,从此他开始喜欢植树养花,并由此联想到公司的经营就是一种“养花植树”的活动,人才的培养就像剪枝、插条和栽培。

三洋公司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的是“水涨船高”的方式。

他觉得,“水”就是公司的全体职工,首先要把“水位”提高,让全体职工都有一个提高能力的机会,“船”是浮在水面上的出色人才,“水”涨高了,“船”才能浮得更高。

一家企业想要保持长久的繁荣。就得注重培养造就员工,但员工的培养不是在理想实验室“真空”条件下创造培养出来的,而是靠经营者天长日久的熏陶培养出来的,让全体员工有学习提高的机会和“自我培养”的意识。

打破常规

乔家在包头的复盛西字号有一个下属的粮店,被人称为西店。与乔家的钱庄、票号和当铺相比,这里的伙计们多是干些粗活儿、累活儿,所以掌柜的多把文化低的人安置在这个粮店。

这个粮店属复盛西管辖下的小号,并没有独立的账务,经营这个粮店的小掌柜马荀只顶着复盛西的二三厘生意。这小掌柜马荀也和这个小号的大多数伙计一样不识字,但他精明,也很吃苦,多年从事粮店生意也有些道行,把个粮店经营得生意兴隆,为复盛西赚了不少钱。

相反,复盛西总号的一班人虽有些文化,却好吃懒做,吃不得苦,受不了累,因此连续两三个账期都是赔钱,反倒得拿粮店赚的钱给他们补窟窿。这样,总号的人虽然赔钱,却待遇好、地位高,而粮店的伙计们虽然比总号赚钱多,却反而不如他们待遇好。于是,粮店的伙计们颇有怨言,对马荀发牢骚:“马头儿,我们跟上你尽是白受苦给人家补黑窟窿呢!人家赚不上钱也要分红,咱们赚了钱倒让人家去分。咋啦?咱们是小婆姨养的?”

事情不公平,众人有眼,马荀心里也有本账。他虽不识字,但算账却是一把好手,口算心算,有时比算盘还算得准。他也早有怨气,经伙计们这么一说,心里的怨气更大了。

但他究竟是个小头头,不能发牢骚,得想办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马荀下了决心:“伙计们,我今年该回家探亲了,我要乘这机会去见乔东家说明情况。要能说成,我就回来把粮店和总号分开,咱们单独干,要说不成,这个饭碗也就砸了,我就不回包头来了。”

谁不知道老东家乔致庸雄才大略,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威望,连三大老字号的大掌柜都怕见他,生怕说漏了嘴,办错了事,丢了饭碗。马荀一个文盲,只是个粮店小掌柜,能在老东家跟前说上话吗?他如果去老东家面前一说粮店的事,必然得罪复盛西总号的掌柜们,如果说得不好再得罪了乔老东家,他马荀还能在复字号干吗?所以,马荀也有顾虑,伙计们也替他捏一把汗。

马荀是祁县姜堡人,离乔家堡不过五六里的路程。但他求见乔老东家心切,所以没有先回家,径直去了乔家堡。这时正是寒冬腊月,马荀又不讲究穿着打扮,他身披一件白羊皮袄,浑身满是尘土,到了乔家大院的门前被当做乞丐拦住了。

马荀无奈,便来了个应急法子,他告诉门房:“快去禀报老东家,就说一个马大掌柜从包头回来了,有急事要报!”

门房一听“包头来的”,还是“马大掌柜”,不敢无礼,急忙进去禀报。乔致庸一听“马大掌柜”,笑了,还没人敢在他面前称“大掌柜”呢,看看到底是谁?于是叫人放进了马荀。

乔致庸一见马荀披一件白羊皮袄,浑身是土,又想刚才自称“马大掌柜”,便知此人非比寻常:不是无赖,便是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