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508篇经典管理故事
24552300000014

第14章 授权篇(5)

企业管理者不可能事必躬亲,对下属进行授权是必要的。首要的一条就是将权力授给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其次是对接受授权员工进行监督和控制。没有制约的权力是不可想象的。仅有授权而不实施反馈控制会招致许多麻烦,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下属会滥用他获得的权力。因此,在进行任务分派时就应当明确控制机制。首先要对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达成一致,而后确定进度日期,在这些时间里下属要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控制机制还可以通过定期抽查得以补充,以确保下属没有滥用权力。但是要注意物极必反,如果控制过度,则等于剥夺了下属的权力,授权所带来的许多激励作用就会丧失。

宽松的管理

孔子的学生子贱当上了一个地方的官吏,他上任以后,经常弹琴自娱,饮酒游玩,很少过问政事。

偏偏子贱管辖的地域却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百姓赞不绝口。

这让很多官吏想不明白,自己治理的地方,起早摸黑地忙于政务,可是也没有把自己管辖的地方整理好。

于是,很多官吏带着讨教的心理来找子贱。有的官吏问道:“为什么你整天自娱自乐,还能把属于自己管理的地方治理得井然有序呢?为什么我们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却没有治理好呢?”

“你只靠自己的身体力行去管理就可以,不必每事亲自过问,我是靠别人的力量来管理地方的。我是管人,你是管事,这就是我们的区别。”

那些官吏都不停地点头称赞。

现代企业中的领导人,喜欢把一切事揽在身上,事必躬亲,管这管那,从来不放心把一件事交给手下人去做。这样,使得他整天忙忙碌碌不说,还会被公司的大小事务搞得焦头烂额。其实,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应该是子贱二世,正确地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能使团队很快成熟起来,同时,也能减轻管理者的负担。在公司的管理方面,要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获就多了。管理者,要管头管脚,但不能从头管到脚。

错杀好人

曹操是三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但为人猜疑心很重。也许是处于变化不定、波谲云诡的政治军事环境使然吧,他特别防范有人暗害他。

他刺杀董卓未遂,逃出京城。董卓大怒,立即在全国大举捉拿曹操,四处张贴告示,画影图形,到处设下捉拿曹操的罗网,情势十分险恶。曹操四处躲藏,经历了不少困难。

曹操和救他脱险的陈宫逃到曹操父亲的老友吕伯奢家,吕伯奢热情款待,因家中无酒,便急忙出去买。曹操和陈宫坐在前堂,忽听后面有磨刀声,曹操顿起疑心。

他俩悄悄走到后窗,听里面说:“绑起来,杀吧!”立时大惊失色,没等再认真观察,就决定先下手。曹操和陈宫提剑闯入内宅,见一人杀一人,吕家老少八口全倒在血泊之中。杀到厨房,他们却见一只猪刚被捆上四蹄待宰。

他们这时才明白是因误会而错杀了真诚待客的主人一家。曹操和陈宫只好匆匆逃离吕家,但在半路上又和兴冲冲、喜滋滋沽酒而归的老翁吕伯奢碰上了。陈宫满面愧疚,抬不起头。曹操却在两马相错之际,一挥剑,又把慈祥的老翁杀死了!

陈宫大惊:“前面杀人,是由于误会;现在明知是恩人,却还要虐杀,太不像话了。”

曹操道:“伯奢到家,一见被杀之人,必定告官,追杀我们,那时候我们想跑都跑不掉了。”

“你这样做,也太不仁义了,”陈宫说,“没有仁义何以打天下?你我还是分道扬镳吧,道不同不相为谋。”

曹操冷笑:“宁可我对不起天下人,但绝不能让天下人对不起我!”

就这样曹操和陈宫分道扬镳了,陈宫后来投奔了吕布,曹操回到家中,联合军马,打起了义军的旗号。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道理也过于太自私。一些领导之所以紧抓住权力不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信任下属,怕下属把事情办砸了。因此,领导放权的一个前提就是信任。

宽松

参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卸下了军装,走马上任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上任后,副校长特意给他安排了其他部门对他的工作汇报,但是考虑到全校系主任人员实在太多,最后只安排他会见各学院的院长及联合部门的主任。

由于汇报工作是单个谈话,艾森豪威尔听了不到20位教师的汇报后,把副校长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他有点不耐烦地问:“像这样的汇报我大概要听多少呢?”

“不多,把有些系主任排除在外的话,还有63位。怎么了?”副校长说。

艾森豪威尔大惊:“天啊,太多了吧!先生,你知道我从前做盟军总司令,那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军队,而我只需接见三位直接指挥的将军,他们的手下我完全不用过问,更不需要接见。想不到,做大学校长竟要接见63位院长。他们谈的,我大部分不懂,又不能不细心地听他们说下去,这实在是糟蹋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对学校也没有什么好处。你的那张日程表,是不是可以取消了呢?”

副校长无奈,只好把后面要准备汇报的事情取消了。

艾森豪威尔当上总统之后,有一次,他正和朋友打高尔夫球,白宫人员送来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拟好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表决一个,签上名字就可以。

谁知艾森豪威尔一时不能决定,便在两个批示后各签了个名,说道:“请狄克帮我做出一个选择吧。”

然后,他若无其事地去打球了。这让在场的很多人不理解:白宫来的文件,他也轻易交给下属处理,这也太草率了吧。不过,他大胆放权的魄力,却令人暗中折服。

艾森豪威尔大胆放权的行为告诉我们,不放权,事必躬亲的领导往往吃力不讨好。

住持的徒弟

在一个寺庙里面,住持新收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到寺院后,住持不是让他劈柴担水就是让他干一些很辛苦的活。没几天小和尚就被累得腰酸背痛,住持的分工很快就让他不满起来,他决定用行动来对抗住持的分工。这一天的早晨,小和尚照例又来到柴房,抡起斧头去劈那些需要劈开的柴禾,劈着劈着,腰酸背痛的感觉又来了,他见四处无人,就扔掉斧头,躺在柴堆上打起盹来。

柔软的晨风阵阵从他身上吹过,小鸟儿也唧唧喳喳地在头顶的枝头上跳来跳去,他感到一切舒服极了。

朦胧中,他感觉到有一个人坐在他的身旁。他睁眼一看,竟然是寺院的住持,他手足无措地呆呆地看着住持,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说起。住持对他微笑了一下,抚摸着他的头说:“晨风阵阵吹过,在这种环境下睡觉是很舒服的事情,若再能听听有趣的故事,那不是更惬意了吗?”

小和尚不好意思地点了一下头。

住持又说:“狐狸一家住在森林里面,它们养了很多小狐狸,一家人过着很幸福的日子,等小狐狸长到能独自捕食的时候,母狐狸就把它们毫不留情统统赶了出去。小狐狸很不情愿地离开了家,没多久又回到了家里,谁知母狐狸又咬又追,把它们赶出了很远,无论小狐狸如何哀求,母狐狸依旧无动于衷。

小狐狸中有一只是瞎眼的,但是母狐狸也没有给它特殊照顾,照样把它赶得远远的,因为母狐狸知道,没有谁能养它一辈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是自己立足的长久之计。

小狐狸们从这一天开始真正地独立了,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食物,天长日久小狐狸终于能独立觅食了,那只瞎了眼睛的小狐狸也终于学会靠嗅觉来觅食。

它们这才明白母狐狸的良苦用心,并非是母狐狸狠心,只是母狐狸想让它们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养活它们一生一世的,孩子早晚都会离开自己,走向独立。”

故事讲完了,住持用手抚摸着小和尚的头说道:“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寓意吗?”

“师傅,我明白您是让我也像故事中的那个小狐狸一样,从小就体味生活的道理和生存的意义吧?”小和尚回答道,“您是让我去体验真正的生活。”

住持满脸严肃地对小和尚说:“是啊,你说的没错。生活处处充满了禅机,而这些只有你真正参与到生活中时,才有机会悟得到的。”

小和尚重重地点了点头,并很快做完了住持交给自己的活,以后住持交代的工作,他都会认真地做完,再也不懒散了。

管理者培养业务骨干时,也应在适当的培训之后及时放手。很多管理者总是在对核心人员培训之后仍旧放心不下,似乎感觉他们总是还差那么一点点经验。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没有谁可以把自己全部的经验告诉给他的受训者,即使毫无保留地对受训者再三叮嘱,他仍会在实际工作中犯错误。独立承担责任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蜗牛

蜗牛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爬行的,它的体积也十分庞大,蜗牛和黄牛差不多,也有四条健壮的腿、两个尖尖的角和一条粗大的尾巴。但不同的是它比黄牛更温驯,温驯到百依百顺。

有一次蜗牛在山上帮主人看苹果园,有一条狗跑来偷吃苹果,被蜗牛发现了,蜗牛制止狗的行为,可是狗根本不听蜗牛的言语,还故意挑衅闹事。蜗牛只好和狗动起手来,最后蜗牛用角撞断了狗的一条腿,这时主人来了,他看见狗被弄成这个样子,于是责怪蜗牛说:“它不就吃了个苹果嘛,你也不必如此呀,长了一对犄角就会乱闯祸,你没有犄角该有多好啊,那时你就老实多了,我也就放心了。”

蜗牛听了主人的话,就不用头顶上的犄角了,无论狗如何挑衅,它都忍气吞声。

夏天来的时候,蜗牛个头太大,常常遭受到苍蝇的骚扰,蜗牛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用自己长长的尾巴,把趴在它屁股上的苍蝇打落在地。

主人看见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苍蝇,大声地呵斥蜗牛说:“苍蝇不就是骚扰了你一下,你轻轻地把它们赶走也就完了,怎么就忍心将它打死呢!你的心肠真是太狠了。”

蜗牛听了主人的话之后,无论多少苍蝇来偷袭,它都默默忍受着不动一下尾巴,忍到无法忍受的时候,它就找来一个硬壳把自己藏在里面。

有一次主人乘车去串亲戚,让蜗牛在前面拉车,蜗牛毫无怨言的努力拉着,后来为了不耽误主人的时间,它便加快了速度,撒开四蹄飞奔起来,没多久却把主人和车拉得人仰马翻,还把主人的新衣服弄得满是泥土。

主人气得直跳,把手中的鞭子扬得高高地打在蜗牛身上,并大声骂道:“你真是个不争气的东西,往后再这样没有脑子地跑,瞧我不打断你的腿。”

蜗牛很难过,它还是听从了主人的话,从此走起路来,慢慢悠悠、小心翼翼、看见蚂蚁都会慢慢地躲开。

慢慢地,它的身体缩小了一点点,小得不如黄牛的一个眼珠大;犄角变成了两根肉棍儿,一触到异物,立即自动收缩;四条腿蜕化得没有一点痕迹,走路全靠身体蠕动。蜗牛的缺点没有了,它也完全失去了牛的功能,再也不能拉车,不能犁地,不能干牛能干的任何事。

主人看着蜗牛什么也干不了,于是将它扫地出门。

蜗牛挪动着身躯,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可它想不明白的是自己老老实实按主人的话做事,对主人的吩咐绝无二言,可是主人为什么会这样狠心对自己呢?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啊?

合理的授权是培养下级的最佳方法。管理者合理授权,有助于锻炼和提高下级的才干,提高领导体系的总体水平,从而提高领导效率。管理者的合理授权使下级获得了实践机会和提高的条件。随着下级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真知,管理者可根据工作的需要授予他们更多的权力和责任。

承诺

战国时期有一年,秦武王命令大将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

甘茂在息壤时对秦武王说:“大王,宜阳是韩国的大城,离我国又十分遥远,加上艰难险峻,势必十分麻烦,此去我想应该会用很久的时间,可是我不在朝中,再加上日久在外,我很是担心其他大臣会诽谤我,这样就会动摇大王的决定。”于是他又讲了古时候的一些故事给武王。

甘茂讲道:“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消息很快传到曾参的母亲那里,但是曾参的母亲相信自己儿子的品行,所以不为所动,可是又有很多人把消息传给她,曾母就相信了,害怕曾参的恶性会为自己遭来横祸,就躲避了起来。大王你明白,我的品行不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可能也会随着恶语的增加而不信任,再说我久攻不下,一定会有很多人诽谤我的用兵,如果大王半途退兵,会让一切的努力变得功亏一篑。”

武王听了甘茂说的话,斩钉截铁地安慰道:“我是不会听信谗言的,我愿意与你订下盟誓。”

武王的一席话,让甘茂放下心来,于是发兵攻打宜阳。

和甘茂先前预见的一样,用了半年的时间,仍没有把宜阳攻打下来,这时朝中很多人就像事先商量好的一样,开始中伤甘茂。开始的时候,武王不为所动,可是事情的发展让武王不得不相信,于是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把甘茂召了回来。

甘茂愤怒地质问秦武王说:“大王难道真的怀疑我会叛变吗?您忘记了你的承诺了吗?这样会动摇军心,让我军处于不利地位呀!”

武王恍然大悟,马上改变态度,动员全部军队支持甘茂,如再有诽谤甘茂的一律问罪。

甘茂经过正确部署终于攻破宜阳,秦武王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值得称道。如果武王不兑现承诺,听信谗言,真的就会把原来的用兵毁于一旦,无功而果,这样不仅把甘茂害了,也会失去民心。再换其他人攻打宜阳会更加艰难,攻打别的地方也同样如此。

授权需要信任。没有信任,不能授权;缺乏信任,授权失败。领导者之所以授予某人权力,是因为领导者信任他,因此,授权是信任的结果,而一旦授权,就要信任下属,所以,信任又是授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