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并假借始皇的命令,命远在边疆防守的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并立胡亥为太子,等一切在自己的掌握之后,才宣布国丧。
接着,赵高又扶太子胡亥继承帝位,即秦二世,赵高自己则当了丞相。这时,秦二世胡亥的年龄还小,只不过是个幼稚的傀儡皇帝,丞相赵高实际上掌握了朝廷的实权。
即使是这样,赵高的野心依然没有满足。他想进一步登上王位,却恐臣子未必全都信服他,于是他想出了一条计策。
有一天早朝过后,赵高献一头鹿给秦二世。他指着鹿说:“陛下!这是臣搜寻了很久,才寻找到的千里马,臣现在将他献给陛下。”
“丞相为何给我开这样的玩笑呢?这明明是一只鹿呀,你是不是看错了呢?”秦二世笑着说。
赵高严肃地说:“臣怎么敢和陛下开这样的玩笑呢,这就是一匹马,你若不信,可以问一下其他的大臣。”
秦二世随即问左右臣子:“这究竟是鹿还是马?”
赵高的亲信和讨好赵高的一部分臣子都说是马,一部分臣子害怕赵高的威势,也说是马;只有一些正直的臣子,有的不做声,有几个说是鹿。
狡猾的赵高悄悄让人记下了说是鹿的大臣,后来不停地找这些说实话人的麻烦,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忠,是妨碍自己称帝的绊脚石,赵高找了很多借口把他们一一杀害了。
领导要授权,但不代表下级就可以越权,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旦下级发生越权行为,要积极慎重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纠正。当然,一般来讲,没有重大的突发事件,还是要把下级的越权消灭在萌芽状态。以越权的具体事实帮助其分析研究,找出不越权也能把事情办得很好的办法。
小权分散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人民纷纷揭竿而起,最有影响力的是项羽和刘邦的军队。韩信出身贫寒,但具有雄心大志,总想着称侯拜将,建立功名。
韩信一开始投奔项羽,可是在项羽帐下做事却被项羽不屑一顾。项羽只是给韩信派了一个小官,使得韩信郁郁不得志。
后来韩信只得投奔刘邦,可是在刘邦手下仍然不得志,还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偶有一次萧何和韩信谈话,发现韩信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萧何一再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本来也没放在心上,没觉得韩信是什么奇才。
无奈之下,韩信生了离开之心,却被萧何追了回来。同他逃走的人,本来很多,萧何偏偏追韩信。这引起了刘邦的注意。萧何一再举荐韩信,于是刘邦将韩信招了过来。
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马?”
韩信答道:“多多益善。”
刘邦就命人拿来一张纸,对韩信说:“你在上面能画多少士兵,我就派给你多少。”刘邦此举本想敷衍了事,但一看韩信递上来的画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韩信在刘邦给他的纸上,只画了一个城门,从城门里露出一面军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韩”字。
此时刘邦看出韩信并非一般之人,最终决定将其提升为大将军,授予军权,委以重任,而且建立拜将台,礼仪规格古来罕见,让很多将士意外的是:平平常常的韩信,会在一夜之间平步青云。
与刘邦的慷慨相比,项羽在授权上就显得有些优柔寡断。他把封赏的印鉴都刻好了,放在手上模弄得印角都磨没了,最后还是不舍得交给应封的人,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由于人才的大量远走,项羽在楚汉之争中吞下了失败的苦果。
集权与分权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敢于集权就应当敢于分权,分权是中国古代领导者常用的一个重要管理方法。
无为之治
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信奉“无为而治”,认为少管闲事的领导才是最好的领导,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正适应了当时自由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其任期内美国社会经济繁荣。
柯立芝认为,美国联邦政府事情管得越少越好。如果非管不可的话,只能通过数量尽量少而伸缩性尽量大的法案,提供最低限度的社会服务。他认为若把更多的权力和社会事业交给企业界,就可以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了。政府最明智的做法是尽可能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金钱留给地方当局,让它们负起责任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柯立芝提出了对大企业撒手不管的原则,强调联邦政府不要用政治来冲击经济,经济危机和劳资纠纷可以由经济规律和企业的自我调整来解决。
他主张政府不要大力反对托拉斯,同时,必须少征税和减少开支,以免损害个人的财富。说来也巧,连柯立芝的性格也像他的“无为而治”政治哲学。他沉着、泰然、安详、镇静,与其他总统不同的是,竞选期间他的话少得出奇。1924年大选时,热心的记者围住柯立芝,当面提问许多问题,他只回答“不”,或“无可奉告”。
美国甚至有人说,柯立芝确实做到了“无为而治”。柯立芝5年7个月任期的政绩就是比其他总统睡得多、说得少,他只爱打哈欠、伸懒腰。也有人认为柯立芝不具有杰出的才能,他的无所事事倾向发展到了很高傲的程度。
这绝不是懒散的无所事事,这是冷酷的、坚定的、机警的无所事事,它使柯立芝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虽然柯立芝沉默寡言、非常简朴,但他的观察非常直截了当、一针见血,他减了4次税,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繁荣。
在柯立芝的任期内美国处于“工业繁荣”时期,科技有不少发展,收音机、电话和汽车开始普及,电视首次在纽约试验成功,航空事业突飞猛进,为人类进入电器时代开启了大门。
其实“无为”,不是不为,而是“无不为”,政府“无为”——不直接干预经济,经济就能比较自由地发展,因而也就无不为了。管该管的事、管大事;有所不为——不管闲事和不该管的事。这一政治哲学比较适合美国自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在美国也能取得成效。企业管理也一样,企业领导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要干大事必须少管闲事。
授权之道
光大实业公司是香港一家企业,公司在总经理之下设置了很多项目经理,并让这些人放手去干,在不超越自己权力职责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智。有一次,一个企业想和实业公司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就打电话给该公司的一个项目经理,经过会谈以后光大公司这位年轻的项目经理认为会为自己的公司盈利,当即同意了合作的要求。
那个企业的业务代表吃惊地说:“要不要打电话问一下你们的总经理,这可是一个大的合作项目呀!”
“不用问了,这是在我的权力职责范围之内,我说了算。”那位项目经理说。
“这样最好,我想这件事很快就会办成的,说真的,你的办事效率真是高啊,如果换别的公司,也许会说这种大事情,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我应该向公司的总经理汇报,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会降低效率。”
“我们公司就是把目标与方针确立了,完成的方法则要由我们这样的下属去做。”年轻的项目经理说,“这就是我们公司的授权之道。”
信任是授权、用权的关键。不信任的授权,等于没授权。坚持信任原则,领导就要摒弃包办主义,就要彻底放权,真正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放手让人家去干。
把握尺寸
春秋时期,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力大增,齐桓公当上了霸主,齐桓公很高兴,尊称管仲为“仲父”,他想应该授予管仲更大的权力。
齐桓公把想法告诉了他的大臣:“管仲的才能你们也是知道的,他为我国的强大做出了很多贡献,我打算给他更大的权限,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
群臣没有一个人说话。
齐桓公又说:“我知道你们不好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不会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同意的站到左边,不同意的站到右边。”
这样一来,大臣有的站到了左边,有的站到了右边。只有东郭牙这位臣子站在中间,齐桓公觉得很奇怪,就问说:“你怎么站着不动呢?”
“那么大王感觉以管仲先生的才能和智慧能不能平定天下呀?”东郭牙说。
齐桓公想了一下说:“管仲具备雄才大略和成大事的决断力当然可以平定天下。”
“大王明白管仲具有这样的才能,您还不断增大他的权限,让管仲的欲望不断膨胀,日久天长您会不会感觉到管仲是一个危险的人物呢!”
齐桓公静静地思考了一会儿,最后承认了东郭牙的说法,可是齐桓公已决定了晋升管仲的官职,又不能无缘无故地取消。所以,他在晋升管仲的时候,又任用鲍叔牙等其他人与管仲同列,以此来牵制管仲的权力。
领导工作之成败,在于他是否善于分配权力和集中权力。领导若善于发现贤能之士而授之以权柄,使之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就会成就事业;反之,势必要严重影响事业。
诸葛亮的失误
三国时期,诸葛亮领兵攻打曹魏,曹魏派大将司马懿前去迎敌。司马懿熟读兵法,足智多谋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的厉害,他统兵到五丈原之后,坚守不出,无论诸葛亮派兵如何挑衅叫骂,都没有用。
弄得诸葛亮毫无办法,他甚至派人向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物,借此来羞辱司马懿应战。司马懿却把诸葛亮送给他的女人衣服穿在身上,并亲自款待了前来送衣物的蜀兵。
席间司马懿问起了诸葛亮的饮食及政务的繁简问题,士兵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者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司马懿对诸将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于是更加坚守不出。
没过多长时间,诸葛亮终于心力交瘁,星落五丈原。诸葛亮事无巨细,全都一个人包办,他认为“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只可惜,诸葛亮虽为智者却犯了管事与管人不加区别的错误。
早先杨颙就劝说过诸葛亮:在管理制度上,要有明确的分工,就像治理一家产业一样,一定要让奴仆们各司其职,主人才能从容自在。如果一家的主人亲自干所有的事,一定会形疲神困、终无一成。
诸葛亮仍是不放心,怕辜负了先帝的嘱托。
杨颙说的其实就是关于授权的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是不容易的。
适当地授权在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还具有不可替代的培养和发现人才的功能,这对一个企业的巩固和成长是最为重要的。授权的目的在于使自己由工作的实施者变成工作的控制者,只有完成这一角色转化,公司才能走上规范的运行轨道。
违背命令
小沃森是IBM公司的老板,罗杰斯是公司的经理,IBM公司一直是计算机界的龙头,这与该公司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
一次罗杰斯和一位顾客约好谈一些事情,等他快到顾客办公室的时候,接到了老板小沃森的电话通知,要他下午3点准时参加公司的高层会议。消息的突然来临,一时有点让罗杰斯进退两难,他思考了一下,最后决定还是去见顾客,把顾客的事情解决了,然后再回公司参加会议。不知不觉他和顾客谈了很久,才把事情处理好。
等罗杰斯回到公司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了。
罗杰斯刚走进会议室就见小沃森正在生气。原来,小沃森发现罗杰斯迟迟不来开会,非常气愤,决定停止开会,一定要等罗杰斯到来。就这样全公司的高级主管一直坐在那里等着罗杰斯来开会。
小沃森看见罗杰斯走了进来,面无表情地对罗杰斯说:“你是公司的高级管理者,深知追求卓越的绩效是公司的基本信念,你作为高级管理者连重要的会议都无法准时参加,怎么能追求最好的绩效呢?你竟然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罗杰斯不慌不忙地说:“那么公司的其他制度是不是同样重要呢?”
小沃森点了点头。
罗杰斯接着说:“当我接到你的通知的时候,事先已经与一个客户有约在先了,因此我还是决定去赴约,这才是正确的决定,公司有规定,顾客服务至上,我这样做难道错了吗?”
小沃森笑了一下说:“你没有错,你对事情的轻重缓急把握得非常准确,我支持你的行为。那事情应该办好了吧?”
“应该没有问题了。”
“那我们现在准备加班开会吧。”小沃森说。
擅长发掘人才,并凝聚他们的向心力,给他们分清轻重缓急的授权,是管理者应当明确的观念。
你不喜欢没关系
美国人十分愿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不会轻易找自己的上级帮忙处理自己工作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上级讲的,往往会成为框架,影响自己想象力的发挥。
一位长期在中国工作的经理,被调往美国化妆品公司工作。他长期在中国工作,对美国人的习惯了解不是很深。一天,他来到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问美国的一个调色师:“这种口红的颜色好看吗?为什么不换一种颜色呢?我感觉这种颜色不会受欢迎。”
调色师听完以后,站起身来直视着他,对他说道:“亲爱的黄副总,这个口红的颜色还没有完全定案,定案以后我会拿给你看,现在只是先上了一个大色,你大可不必那么担心。还有黄副总,我是一个专业的调色师,我做调色师已经很多年了,如果你觉得你调得比较好,从下次开始我可以让你调。再有,我这个口红是给女人擦的,而你是个男人。如果所有的女人都喜欢擦,而你不喜欢没有关系,如果你喜欢,别的女人却不喜欢,这个产品还是失败的。”
这位主管此刻才知道自己管得太宽了,自己虽然是管理人员,可是对于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欠缺,他不由得脸一红,连声向那位调色师道歉。那位调色师在接受了他的道歉后,又认真地工作起来。
如果一位主管太喜欢管事,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下属的创意,束缚他们的行动。这是大家应该吸取的一个教训。要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不是说说这么简单,因为这需要主管对员工进行放权、分权,并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
洒脱的总裁
IBM公司的前总裁托马斯·沃森,是一个拼命工作的人。后来在任职期间被诊断出罹患心脏病,他仍不知疲倦地坚持工作。
有一次在工作中旧病复发,被送往医院治疗,医生经过检查,认为沃森必须马上住院,如果再耽误,将会有生命危险,医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沃森一听,如晴天霹雳,他焦躁地说:“我怎么会有时间呢?”沃森一听说医生建议要他住院,立刻焦躁地回答:“我们公司可不是小公司啊,我每天要忙个不停,还有忙不完的工作等着我,我怎么能安心住院呢!”
一位名叫华尔许的医生并没有和他多说,只是邀请沃森一起出去走走,沃森不明白医生的意思,想了一下便接受了他的邀请。
他们开车来到郊区的一个墓地,沃森更不明白医生到底想做什么,困惑地看着医生。
医生也猜到了沃森的意思,他轻轻地指着坟墓说:“你我总有一天要永远躺在这儿。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会有人接手来做。即使你不幸离世了,公司仍然会照常运转,不会因此而关门大吉。你可以离得开公司,公司也可以离得开你。”
听完这番话后,沃森站在那儿沉默不语,豁然超脱。他在第二天便写好了辞职申请,这位在美国商场上呼风唤雨的总裁就这样洒脱地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并住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