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故乡的路
24546600000059

第59章 忆吕植长

吕植长系湖北武昌县人,l939年9月生,1956年毕业于湖北省咸宁高级中学,同年参加小学教育工作,他身高刚过一米六,穿着不入时,以保温为原则。于1984年调石灰窑区教研室工作,因是教研室负责人又兼语文教研员,大家称他“教官”,他对这一“雅称”似乎很满意,声叫声应,后广为流传。

吕植长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始终耕耘在小教这块园地上。他为人随和,不论年龄长幼都可共事,特别是与年轻教师相处时,话语特多,多谈教学研究方面的话题,也涉及人生。

吕植长生活清苦,我认识他的那几年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与爱人(后妻)不睦,时有争吵,爱人常住她原来儿子家里,不经常过来,养女也住校读书,家里便只有他一人,冷冷清清。走进他的家里,几件不太像样的家什零乱摆放,且经常错位。卧室既像厨房,常有碗筷放在那里,又是书房。满目是书和文稿摊放在床上、柜上和桌子上。他认为这样很好,坐哪、躺哪、睡哪、随手拾起,便可读书。

吕植长一生两大嗜好,一是烟,不择好坏,一天下来两包挂零。每当思索时,便眯着眼,叼着烟,那长长的一截白烟灰也不肯弹去。有人劝他戒烟,他说:“这个我至死不改”。二是酒,喝得不多,但每天要喝。他的饮食几乎不成规律,可以说饱一餐,饿一顿,唯酒不可少,喝酒不择菜的好坏,他自己不大会烧菜,但每天必须烧,经常是鱼、肉、豆腐、白菜、萝卜、茄子、辣椒一锅煮,开水煮萝卜,有盐没有油的,只要熟,不谈味,坐上桌便津津有味地喝,仿佛一切欢乐都在杯盏之中。他写了一幅对联自嘲,写好了挂在靠餐桌的壁上:“一碗一杯一筷,独斟独饮独乐”,还有一横批为“乐在其中”。谁家请他喝酒他从不推辞,故常到我家做客,杯盏之间他又喜欢劝酒、闹酒,往往是惹火烧身,搞得自己酩酊大醉。每当醉酒醒来便为自己开脱:“醉卧沙场君莫笑,能够举酒便英雄”。

吕植长在料理生活方面的智商也许比别人低,但工作起来,做起学问来却一丝不苟,三十多年来剔除其中任过几年体育老师外,他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他治学严谨,潜心研究,为我市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呕心沥血。

参加工作后的前十年,吕植长以年轻人的满腔热情,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让孩子知情明理,此间,他先后循环执教了三届学生,每届都有不少学生升省市重点中学,那时吕植长吃住在学校(市一门小学),无上下班,无节假日,以校为家,自己坚持学习时事政治和业务,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教师手记,他的论文《加强学生阶段教育的一些体验》就于六四年发表在《湖北人民教育》刊物上。

文革十年中,吕植长由于出身所累,没少受打击和排挤。工作变动频繁,但他热爱教育工作的心始终没有变动过,他担任体育教师时,成天和学生一道摸爬滚打,小篮球、小排球队多次在市级比赛中夺魁,田径、乒乓球、游泳等也在市里风云一时,荣获各种奖旗、奖状多达四十九面,其间他还认真研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和全部诗词并写了三十多万字的读书心得和笔记。七二年秋,他代表黄石小语界参加省教研室主持的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和审订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学校转入正轨抓教学,这十几年是吕植长教育生涯中的鼎盛时期,黄金季节,七九年调入市教学研究室任小语教研员,他深入调查研究,常到各校与教师们共同备课,搓商教法,组织各种语文专题辅导讲座和经验交流会。晚上,便将经验和教训写于纸上,常常工作到深夜,编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教学资料,如《小学语文升学指南》、《儿童习作选评》上下集,《小学语文复习资料》、《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七本书供教师们参考。

吕植长八四年调石灰窑区教研室工作,石灰窑教研活动便有了起色,如品德、语文、数学、自然、体育五个学科的“优质课”评比活动;“萌芽杯”作文竞赛;数学过三关竞赛;作文教例、数学教例征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现代数学同步实验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这期间吕植长先后在《湖北教育》、《福建教育》、《山东教育》、《安徽教育》、《教学月刊》、《教学参考资料》、《小学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其中《诱发学生胸中的积蓄》一文获八六年湖北省论文评比二等奖;《改革作文指导课的尝试》一文入选《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研究与实践》专著;《怎样指导学生写日记》一文选入《小学作文教学的时代特征》专著;《顺应儿童心理,培养作文兴趣》一文选入《小学作文心理研究新探》专著。

八四年吕植长参加张开勤主编的《五年制小学语文备课手册》丛书第六册、第十册的编写工作(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八五年再次参加张开勤主编的《五年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丛书的第二册、第四册的编写工作(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他自己主编的《全国小学生获奖作文选评》一书,八六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与史世秀老师合作撰写的《小学作文训练教学参考》一书(单双册),八五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八八年主编《小学语文一课多式教例》丛书,一百五十万字,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吕植长还经常参加全国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并作学术专题报告。如在蚌埠召开的“全国第六次小学语文研讨会”作了《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的发言,受到专家张田若同志赞赏,并选入《小学作文教学新探》一书。在昆明“部分省市自治区小学教研协作”研讨会所作的《一条培养小学生自能读书的路》的专题报告,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上。

吕植长没有其他娱乐爱好,不打牌,不走棋,每天晚上共明灯从事教研,常常通宵达旦。多少个严冬深夜,寒意难耐,吕植长用棉被捂着膝盖写呀写,多少个盛夏之晚,蚊虫成群,吕植长把双脚浸在水桶里防止蚊虫叮咬写呀写。同事们多次劝他,提醒他注意身体,他却说:“时间紧呀,不够用,再说我后面的日子不多了,能写时便多写点”,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默默劳作,辛勤耕耘,吕植长便是园丁;有人将老师喻作春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吕植长便是春蚕;有人将教师当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吕植长便是蜡烛。由于吕植长努力学习,潜心治学,在黄石教育界享有盛名,被推选为黄石市小语教研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市教育学会会员,省小语教研会会员,儿童作文研究社研究员,部分省市自治区教研工作协作会理事长和近十家刊物特约通讯员,社外编辑。一九八七年又担任石灰窑区第一届政协委员。《黄石日报》、黄石电台,《湖北日报》、《中国教育报》先后报道过他的教研成果,《教学月刊》、《儿童作文研究社》刊载过他的教研业绩,全国小学语文教研会会刊在“人物专访”栏目中登载过他的教研近况。

劲风摧折良才,一九八九年,春节刚过,病魔夺去了吕植长的生命,终年仅五十二岁。在病中,看望的领导们来了,校长们来了,教师们来了,同事们来了,植长君没有了过去的风趣,再也不和任何人取乐了。不少人流下了眼泪,不少人留下了遗憾!

根据吕植长生前的遗言,没有举行追悼会,骨灰送到他家时,人们看到的还是那几件破旧的简单家俱,一桌一柜,翻开他的床单还是那床破旧的棉絮,柜里没有一件像样的衣物。

吕植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对社会没有任何苛求,唯有潜心教研,奋笔疾书的奉献。

吕植长君,永远让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