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聪明孩子的8堂口才课
24525800000025

第25章 多读好书,为孩子说话积累素材(4)

这方面,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杨女士在利用图画书对孩子进行口才的训练时,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吧。

杨女士的孩子平时最喜欢看图画书,但他只会大概地翻翻,并没有做仔细的分析。为了能让孩子在看图书时,很好地训练语言,杨女士在给孩子看图画书《狼外婆》时,首先引导孩子看的是图片的整体轮廓,这就要对画面的整体有一个囫囵的综合,然后再看细节,画面上的狼挎了一个篮子,头上围着一条头巾,身上还围着一个围裙,很像外婆的样子,可是嘴里却露着凶恶的牙齿,围裙底下还露着长长的尾巴,这是画面的一个情节。再看画面上的房屋、树林、花草等次要环节,这实际上就是孩子在分析的过程。当孩子把这些分析融成一个整体,就提炼出了主要环节,概括出一个总的思想:凶恶的狼装成狼外婆欺骗小红帽。

就这样,杨女士的宝贝在观察图片、说出图的内容时,逐渐锻炼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从而训练了孩子的内部语言。

怎么样,父母一定没想到,图画书有这么好的效果吧?因此,在孩子小时,父母应多买一些《看图说话》及图文并茂的小图书等给孩子看。孩子好奇心强,这些有着鲜艳颜色、形形色色的图画,形象生动,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便于他接受。

与此同时,父母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图片、画册,让孩子根据画面编故事,或者让孩子口述介绍画面的内容,孩子可以边看画册边自言自语地编故事情节,时间长了,他就不再满足于只看画了,他会对画下的文字感兴趣,于是看图说话就可转为看图识字。

一天,李明的爸爸给他买了一本《想摘苹果的鼠小弟》。李明看着这本书,笑得非常畅快,并且,还不断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比如,中间有几幅画是这样的:鼠小弟够不到高高树上的苹果,他看见别的动物各显其能摘到了苹果:小鸟飞上树,猴子爬上树,袋鼠跳高够,大象用鼻子够,犀牛用身体撞,他着急地一一模仿,却屡不成功。

这个时候,李明把自己幻想成了鼠小弟,对着走来的海狮问:“你会飞吗?能爬树吗?会跳高吗?有长鼻子吗?力气大吗?”

其实,书上的话也是如此,但是李明没有看明白,却自己体会出了这个意思。接下来,小老鼠爬上了树,两个合作,摘到了苹果。不怎么识汉字的李明,看到小老鼠徒劳地摆臂要飞,团身要爬,跳不丁丁点儿高,拼命揪自己的鼻子,就开始笑,待到心急如焚的鼠小弟眼看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少,竟学犀牛一头撞上了树,孩子更是乐翻了天!

“你看,老鼠弟弟往树上爬得多费劲,尾巴都抽抽起来了!”

“哈哈,撞树的时候,尾巴也使劲呢!”

“脸都撞破了吧,贴了创可贴吧!”

一本书下来,李明笑得前仰后合,而那些不经意的话语,也在不断地向外冒。

所以,面对幼小的孩子,图画书是非常良好的口才培养书籍。当然,在利用图画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孩子的语言环境。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好学,口齿伶俐,因而对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格外重视。

其实,孩子的语言来自父母,但语言环境对孩子语言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懂得教育方法的父母总是会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语言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这样孩子才会乐于与你交往,并接受你的语言训练。

2规范化地使用语言。

学龄前儿童的模仿力是极强的,作为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说话时一定要为孩子作出表率。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语言。

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时,父母可适当地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对孩子说话,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这对孩子早期的语言发展很有好处。

父母说话时务必做到发音准确、清楚,因为孩子从小养成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以后是很难改正的,要让他们从小就规范化地使用语言,父母就要首先要求自己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这会为孩子将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3善于变换语言表述方式。

父母在教孩子看图书时,最好不要照本宣科,而要一边看画一边讲,把画页上的内容概括成一两句简洁、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口语特点的语言讲出来,这样会使孩子感到亲切,也便于他们记忆和复述。

4利用图画书中的角色来设计表演。

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表演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能使孩子进入角色情境,如设计《有礼貌》这一角色表演时,可假设几种情况,让孩子分别扮演各种角色进行礼貌用语的对话练习,还可以让孩子在表演打电话中进行交际。孩子的表演过程,既是创作过程,又是交际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口才的过程。

对于较大一些的孩子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可让孩子自己对照着图画练习说话,父母只是适当地加以指导,这对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很有帮助。

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孩子不爱读书,不喜欢从书籍上获得丰富的词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里没有读书的环境。

父母千万不要以为,读书只是孩子的事情,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其实,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从阅读中受益,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纵观那些喜欢读书的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拥有一个有阅读习惯的家庭,这样的家庭藏书丰富,大人们经常看书,孩子也会受到影响,自然而然就捧起了书本。这样,孩子就会重视阅读,从中汲取大量的营养。

波普尔是世界着名的哲学家、口才家,在他看来,自己能有如此好的成就,这和父母打造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波普尔的父母明白,书籍对孩子非常有益,同时,他们还懂得,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更加能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真是有这些认识,波普尔的父母对环境非常注意。在波普尔的家里,除了餐厅外,其他地方几乎全是书。家里有一个特大的藏书室,里面放满了培根、弗洛伊德、笛卡儿、柏拉图、斯宾诺莎、康德和叔本华等名家的着作。父母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够让波普尔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轻松拿到书籍。

成功后的波普尔回忆起这些,不禁感慨万千,他说,虽然小时候自己未能读懂父亲的这些藏书,但是书籍早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波普尔回忆到,给他童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瑞典作家赛尔玛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波普尔每年都会重读至少一遍这本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把那些藏书读了很多遍。通过这些书,他不仅学会了如何说话,更加让思想得到升华。可以说,他能成为世界着名的哲学家,一半的功劳都来自于父亲的书。

从波普尔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无论对于说还是写,都有着积极意义。正是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才能让他安心思考,最终获得了后来的成就。

波普尔的事迹,一定会给做父母的带来很多启迪。想要孩子爱上读书、主动读书,父母就应该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欢的、高趣味性的阅读材料,还可以放宽孩子的阅读范围,让孩子自由地阅读他喜欢的图书,自由地发挥他的阅读天性,从而使他爱上阅读。

一般来说,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

1做孩子的榜样。

所谓读书环境,它包括了硬性与软性两个方面。硬性就是指读书的场地,软性就是父母的影响。

可以说,在很多时候,软性环境比硬性环境更重要。父母有阅读的习惯,孩子就会学着父母那样做,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看书。

父母做出读书的榜样,优点还在于当孩子在阅读中遇到了困难或体会到了快乐,会和父母说个不停。如果父母不爱阅读,身边没有书,没有熟练的阅读技巧,没有个性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自然就和阅读少了一份亲近,少了一位模仿的榜样,少了一个求教的对象,家里也少了一种氛围。

所以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大人对书的态度非常关键。家长要多和孩子一起阅读,全家人坐在一起聊书,一同看书读报,遇上好玩的段落,爸爸为妈妈读一段,妈妈也可以为爸爸读一段,那种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会很自然地传导给孩子,何愁孩子不爱上书、不从书上学习那些优美的词汇呢?

2书香满家园。

现代的家庭,即使条件不是那么好,但是让孩子尽可能读书,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可以用书来装点日常家居环境。在孩子经常出没的地方设立“书点”,让他们想看书的时候可以随时看。

张先生本来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恰巧刚刚买了新居,于是就在家里设立了专门的书房。别看书架上的书不少,但是那里几乎没有一本女儿的书。

难道,张先生不支持自己的女儿读书吗?恰恰相反,张先生很鼓励孩子读书。为了让孩子可以方便地读书,他把女儿的书大部分都放在了客厅电视柜旁边的架子上,还有一部分放在了孩子的床头柜上。这些书非常方便孩子取阅。

除了这两个地方,张先生家里还有一个“书点”,那就是饭厅的玩具架旁。这个点是女儿自己设立的。在她的观念中,图书也是玩具之一,所以她会将自己最喜欢的图书放在那里。每次玩完玩具时,她都会主动地拿起一本书,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与张先生不同的是,武女士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但是,她依旧想办法为孩子打造一个读书的天堂。武女士说:“女儿刚出世时,家里居住面积小,书又多,她的小床上都铺了厚厚的一层书,就这样女儿在书堆里长大,她玩书也看书,读书也为大家讲书里的故事。她上中学时口才就显得特别出众,老师和同学都说她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嘴。”

其实,能否给孩子打造一个读书环境,这和家庭经济状况并非有那么直接的联系。父母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小书架,摆上孩子喜欢的图书,例如童话、寓言故事、传说、儿童画报、名着等。

像书架这些东西,有能力的父母甚至可以为孩子动手做一个。一旦有了自己的书架,孩子就愿意在自己的书架下停留更长的时间。这也为孩子获取知识、锻炼口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为的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最终是为了让孩子在阅读中积累知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孩子才会说出有内涵的话,才会锻炼出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