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跳法是弹跳跳法中难度最高的一种。将装备绑于脚踝上,弹跳者站在跳台上背朝后,弹跳者倒数5、4、3、2、1后即展开双臂,向后空翻,此种跳法需要强壮的腰力及十足的勇气,可以体验绑腰、绑脚弹跳的方式。
5.绑背弹跳
这种跳法被人们喻为最接近死亡的感受,弹跳者将装备绑在背上,倒数5、4、3、2、1后双手抱胸双脚往下悬空一踩,仿佛由高空坠落,顿时感觉大地旋转,地面事物由小变大,非常刺激。
6.双人跳
这种跳法为你让你的恋人向您宣誓爱的证言的最高境界,两人在空中反弹时,弹跳绳将两人紧紧扣在一起,要求其中一方必需要有弹跳经验才能进行此项甜蜜又惊险的双人跳。
7.飞天蹦极
最近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飞大蹦极,吸引了众多爱好者。飞天蹦极俗称蹦极球。外形像热气球,下挂完全裸露在外的坐椅,绑好安全带,再加上几个增重的沙袋,此时你只需双脚向地上一蹬,几秒钟后即可飞上数十米的高空,体会云中漫游的感觉。
飞天蹦极作为一项新型的休闲娱乐项目,对经营场地要求不高,资金投入小,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有主力绳、保险绳、紧急绳和强力开关绳四重保险),特别适合在海滨、旅游区、度假村和体育场经营,其球体广告的收益也十分可观。同时还可用于高空定位摄影、辅助表演和高空照明,用途十分广泛。飞天蹦极既无玩热气球的麻烦,又无须具备操纵滑翔伞的技巧,但却拥有和它们同样的升空体验,使人们感受到其惊险、刺激和新颖,成为一项崭新的休闲体育娱乐项目。
七、登山
登山运动概述
体育运动的一类。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攀登各种不同地形的山峰或山岭。可分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阿尔卑斯式登山和技术登山等数种。
全字塔形兵站式登山
一种依靠大量雇佣人员的高山登山活动。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际登山运动日益发展,攀登的高度不断上升,装备与食品的重量和运输量迅速增长,登山者本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在全部登山过程中所需物资的运输任务,故需大量雇用当地山区居民为登山队服务。登山队的人数与雇佣人员的人数比例一般为一比三,即一个登山者配备三个辅助人员,组成金字塔形的层层设站,站站留人的“兵站式”运输和支援线。此种登山活动已逐渐失去原先的体育意义。70年代中期起,国际登山组织”开始大力提倡阿尔卑斯式登山活动,以恢复登山的体育运动意义和作用。
阿尔卑斯式登山
一种不依赖他人,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从事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因系阿尔卑斯山区登山运动的早期活动形式,故名。20世纪20年代后逐渐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所取代。7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5月意大利登山家莱茵霍尔特·梅斯纳尔和彼得·哈贝勒首次不用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1980年8月莱茵霍尔特·梅斯纳尔又单人从海拔6400米的营地不用氧气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这一登山活动形式的发展开创了新途径。
技术登山
一种依靠熟练的攀登技术和各种技术装备专门攀登悬崖峭壁的登山活动。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著名难攀的阿尔卑斯山三大险峰(玛达霍隆、埃格尔和古兰特·焦拉斯)的北壁路线均已被各国登山者征服。80年代起,随着攀登陡险山崖峭壁所用的各种装备不断改进,此种登山活动已从欧洲的低山区引向亚洲的高山区。
登山装备
登山运动中使用的器材、工具、服装等的统称。分三类:第一宿营装备。包括帐篷、炊具、寝具和各种燃料等。第二技术装备。包括登山绳、氧气装备、测量仪器、高度计、干湿度计、钢锥、登山铁锁、升降器、挂梯、滑车、雪铲等。第三个人装备。包括登山服装、登山鞋、高山靴、头盔、电筒、手套、防护眼镜等。其特点是:轻便易携,坚固耐用,便于拆卸,一物多用。
登山铁锁
登山运动装备。有十多种型号。常用的有D形、阿兰形、O形和混合形四种。另有安全环锁与下降专用锁。用途广泛,诸如结组、保护、渡河、攀登、救护和运送伤员等均需使用。多以钢或铝合金制成,抗拉力均需达1800公斤。
登山钢锥
登山运动装备。攀登陡峭岩壁和冰坡时,用以打入岩石裂缝或坚硬而光滑的冰壁,造成新的人工支点,以悬挂绳梯(包括小挂梯等)攀越难险地段。用于岩石峭壁的称“岩石锥”,其品种和形状多样,根据不同地形、岩质及裂缝大小、走向分别使用。用于冰坡或冰壁的称“冰锥”,按不同地形和冰质分别使用。
登山绳
登山运动用装备。分主绳与辅助绳两种。主绳长60-100米,直径约10毫米,每米重量要求在0.08公斤左右,抗拉力要求不小于1800公斤。过去多用黄麻制作,近已改用尼龙纤维作原料。另有一种直径为8-9毫米的主绳,每米重0.06公斤,抗拉力不小于1600公斤,用于攀登险岩壁。辅助绳长度根据各地区的活动要求而定,无统一规格,绳直径为6-7毫米,每米重量不超过0.04公斤,抗拉力不小于1200公斤,原料与主绳相同,用作自我保护和在主绳上使用中种辅助绳结进行保护,以及搭绳桥渡河,用牵引绳桥运输物资等。
登山绳结
登山运动中发挥绳索作用的手段之一。有30多种式样,常用的主要有六种;第一种拴马扣。国际上称“布林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第二种通过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或固定绳氛第三种抓结。用于上攀下降的保护,以及渡河搭绳索桥时,将横挂在两岸支点的绳子绷紧。第四种马镫结。也称“双套结”。攀登陡峭岩壁时与抓结并用。用于双脚上攀。第五种平结。用于连接两条绳子。第六种交织结,用途与平结同。
登山升降器
登山运动装备。用于攀登陡峭岩壁。分上升器和下降器两种。上升器原是德国陆军山岳师团用以攀登岩壁和冰壁的工具,名鸠玛尔(JUMAR),故又称“鸠玛尔式上升器”。只需一人首先登上岩壁,后继者即可用之向上攀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高山登山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日渐为各国登山者用作通过危险地区时的重要自我保护装备。型式有钩式和片式等多种。下降器为用于沿垂直的陡壁(岩、石或冰)下降时的轻便装备。型式有8字形、双环式等多种。
登山氧气装备
登山运动器材。用于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或因登山缺氧而产生的各种高山病的抢救。由钢瓶、面罩、输气管道、流量调节器、气压表和背架组成。
登山营地
为登山运动员的适应休息和运输物资等需要而设置的营地。攀登海拔5500米以上高峰时,一般设“基地营”和“中间营地”两种。前者是一次登山活动的指挥部和后勤供应总站,也是登山队员经过适应性行军后,在突击顶峰之前进行休整的营地。设置位要求:安全(天洪水、滚石、冰雪崩),便于观察所登目标的消线,便于取水,能避风,日照时间长、地势平坦,能以汽车与附近城镇进行联系。后者主要为登山者适应高山特殊环境(缺氧等)而设置。在升高过程中,能逐步适应环境对人体各部器官的基本要求和运输物资供应需要。营地之间的距离适中。一些国家的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大多建立六个营地,其高度大致为5300米(基地营)、6100米(1号营)、6400米(2号营)、6900米(3号营)7400米(4号营)。7900米(5号营)和8500米(号营)。
登山旅游
一种不登顶峰的旅行游览活动。登山爱好者背负必须要的登山食品和装备结组进入山区,观赏奇峰险岭,进行摄影和采集标本等活动。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登山运动的发展而兴起。
登山保护
登山运动术语。安全措施之一。是登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自我保护与互相保护。前者指依靠自己的保护措施做好本人的保护工作。如在身后的可依托保护物(如突起的岩石或打好岩石锥)上固定好保护自己的绳索等。后者指在攀登陡险的岩壁或冰裂缝地区等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地区时,队员与队员之间相互进行的各种保护措施。最基本的方法为“立式”与“坐式”两种保护方法。
登山结组
登山运动、登山旅游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按全队成员的性别、年龄、体力、体质,以及登山经验、技术水平和处理突然事件的能力等,编成便于以强助弱、安全登山的小集体,并由有组织能力和登山经验的队员担任组长。通过地形复杂和危险地段时,必须使用绳索或其他保护措施,有组织的安全通过。
登山三点固定法
登山技术名词。登山运动中攀登陡峭坡面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安全攀登方法。在攀登较陡峭的岩石峭壁时,双手和双足形成人体用力的四个支撑点,轮流使用其中三个点,使之保持于岩面上呈暂时固定状态,而移动一手或一足继续向上攀登。
登山挂梯
登山运动装备。用于攀登缺乏自然支点、地形陡峭的岩壁或冰墙。有长梯、短梯和小挂梯三种。长梯一般长5米,梯边用全股的细钢丝(抗拉力要求在2000公斤左右),梯梁(即横梁)用空心铝管(抗担力要求在300公斤)制成,两个梯梁之间的距离为30-50公分,两条长梯可以从任何一端互相连接,用于攀登7000米或8000米以上高峰时跨越陡险的冰墙、雪坡和裂缝区。短梯一般长1-1.50米,梯边用辅助绳构成,梯梁长12厘米,宽3厘米,厚3-5毫米的用铝片制成,梯梁之间距离为50厘米。小挂梯一般只有两条梯梁,有时也制三条梯梁,形式与短梯同;近又有用尼龙带制成的软式小挂梯,更为轻便。
之字形攀登法
登山技术名词。在攀登比较陡险的草坡、碎石坡或冰雪坡面时,为减少直线上攀所产生的难度和滑坠危险而采用的上攀法。因采曲折蛇形路线,形似“之”字,故名。三拍攀登法登山技术名词。攀越陡峭、雪坡时的基本方法。如在较硬的雪坡上攀登时,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双手横握冰镐头的两边,将镐底钉插进斜坡雪内。第二随即以足尖用力蹬坡雪的表层,构成一个支点。第三再将另一足提上前,蹬坡另一部分雪的表层,再构成一个支点。因按三个步骤构成等高的台阶形脚迹逐步上攀,故名“三拍法”。
牵引渡河法
登山运动技术名词。基本技术之一。主要用于山间水流急湍,水深,河底多尖石,水温低而河面不很宽的河流。先将牵引绳捆扎于河一端树上,由一人涉水或绕道上游过河,将绳另一端固定于河对岸较低树干或地面上,后继者即以滑车或铁锁在牵引绳上滑行渡河。山间危险登山运动术语。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危险,一般分两大类:天然危险和人为危险。前者指自然界对登山者构成威胁的各种危险。如滚石、雪崩、冰崩、冰裂缝、山间急流、日晒、大风、大雪、低温、云雾和雷电等。此类危险常给登山者造成伤亡。后者主要指登山者由于不熟悉山间自然变化规律。或缺乏必要的装备和不注意保护,失足滑坠跌人冰裂缝中(或悬崖冰壁下),也有人为引起雪崩和滚石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
雪崩
山地大量积雪突然崩落的现象。由积雪本身重量,大风,新旧积雪面摩擦力减少,积雪底部融解,气温骤升,以及地震、暴风雪等引起。一般多发生在25-40。之间的斜坡上。登山者误入雪崩区,切断了积雪表面的平衡,也能导致雪崩的发生。
雪盲
高山病的一种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表面的强烈反射对眼部所造成的损伤。患者开始两眼肿胀难忍,怕光、流泪、视物不清3经久暴于紫外线者可见眼前黑影,暂时严重影响视力,故误认为“盲”。登山运动员和在空气稀薄的雪山高原上工作者易患此病。配备能过滤紫外线的防护眼镜,可起预防作用。
雪线
终年积雪区与人夏积雪融化区之间的分界线。其高度一般随各地区纬度的不同而差异。例如西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只有海拔2500米左右;中国天山的平均高度为海拔4400米;珠穆朗玛峰附近喜马拉雅山中国一侧高度为海拔5600米。
雪洞
登山运动中在雪坡上人工挖筑的宿营地。多在山坡陡峭,风力较强,不适于支设帐篷的深雪坡面上挖筑。可避风,比帐篷舒适而暖和。
坡地难度等级
登山运动攀登难度的分类。分三级:第一容易。仅用双脚即能登上的山坡。第二稍难。除双脚外,尚需借用双手才能登的山坡。第三难度大。除四肢外,尚需使用各种绳索和攀登器材才能登上的山坡。从第二级开始,登山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山间常识并掌握一定的攀登基础技术,如三点固定法、三拍法、之字形攀登法以及特殊地形攀登法等。
八、攀岩
攀岩概述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竞技运动项目。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前苏联,是军队中作为一项军事训练项目而存在的。
攀岩技巧
1.系完保险扣要请教练检查,最好请教练给你系“双八结”或“水手结”,这样会较安全。
2.攀爬时,身体应尽量贴近岩壁,以节省力气。脚要横跨岩点上的小窝,可有效防滑脱。
3.手指并拢,才能牢牢抓住岩点。
4.手脚轮流用力可节省体力,必要时向上“悠”一下更会事半功倍。
5.下降时面向岩壁,四肢伸开就不会在岩壁上碰疼。
6.攀岩时宜穿小半号的薄底鞋。
7.攀前观察岩点、选好路线,可提高攀岩速度。
攀岩装备
安全带:攀岩有专用的安全带,登山用的安全带也可以。
下降器:“8”宇环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
安全铁锁和绳套:它是攀登过程中,休息或进行其他操作时自我保护之用。
攀岩鞋:是一种摩擦力很大的专用鞋,穿起来可以节省很多体力。
镁粉和粉袋:手出汗时,抹一点粉袋中装着的镁粉,立刻就不会滑手了。
绳子:攀岩一般使用直径9-11mm的主绳,最好是11mm的主绳。
铁锁和绳套:连接保护点,作为保护攀登必备的器械。
攀岩的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在其他的运动已有长足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只是被多数的户外运动者忽略了。随着攀岩运动的竞赛化与商业化,体能训练才逐渐唤起攀岩者的重视。
1.周期性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