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庸处世智慧
2429800000036

第36章 “优位”思考,精确选择(11)

然而,不管多么困难,不能接受的爱情总是要加以拒绝的。只是,要选择好方法和时间。

态度要坚决,表达要委婉。拒绝难免是一种伤害,但不能因此而犹豫不决。既然是爱上你的人,对你的言行都非常敏感。如果你拒受的态度不够坚决,很容易造成对方的误会,最后往往带来比拒绝更大的伤害。而所谓委婉,就是表明态度的同时要选择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尽力维护对方的自尊。为了减少拒绝给对方的心理伤害,也使对方更易于接受,就必需设法维护对方的心理平衡,尽量减少对方的内心挫折。具体说来,你不妨先对对方的人品和才华等加以赞许,然后说明你为什么不能接受求爱的理由;说出的理由要合乎情理,最好从对方的角度提出有利的方面,让对方觉得拒绝也是为了他(她)好;如果必需向旁人作出解释,你不妨把消极原因归因于自己,避免给人单单造成一个你拒绝了他的印象。

选择恰当的方式。应该考虑到你们平素的关系和对方的个性特点,选择或冷处理、或面谈、或书信等方式,但建议你不要采用托人转告的方式,因为这显得对对方不够尊重,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选择合适的时机。一般来说,不要在对方刚表白了爱情时立即加以拒绝,因为此时对方很难接受;但也不可拖延太久,给对方造成误会。当然,具体选择什么时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5.扬长避短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淮南子》

孔子说过:“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写道:“朋友,以义合者。”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朋友之间,一旦出现什么问题,有人常常拿友谊开刀,或者就像去储存友谊的银行取款,进而挥霍,这样,总有一天会把友谊取光的。朋友之间合作不愉快,往往导致朋友关系紧张,对此有人感叹:“朋友只能是朋友,不能合作做生意,一合作就没又朋友了”

合作是一定需要原则的。合作不能仅靠合作者之间你来我往的忍气吞声。成功的合作一定是发挥个性,形成目标一致的结果。所以必须有相同再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目标!要有享受成果的规则,要有碰到困难如何对待的规则,要有解决问题的规则。最好,还要有一个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第三方——适时进行规则的考评。

总而言之,合作不是消磨各自的个性,它不是个性的融合,而是能力的结合!

每个人的性格、知识与社交能力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各自的劣势,你与人合作干事情,就看你们相互之间如何扬长避短。

有责任帮助朋友扬长避短。你自认为有能力,但决不能嫌弃对方,或是清高。你可以原谅朋友的过失,但是你决不可以轻易原谅自己的过失;你可以忍受朋友的伤害,但是你决不可以轻易伤害朋友。我们说话办事情,总不能事事如愿,件件称心,正因为如此,不能苛求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我们就能拥有朋友。

俗话云:“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分工愈来愈细的时代,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讲求一种群体的合作与协调。

朋友得协调彼此的能力。不管你是与他人合作,还是朋友合作都要协调彼此的关系和能力。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更需要发挥身边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协调各种能力的高手,也最终赢得了胜利。

同什么人合作,各人的能力用在什么地方,要搞清楚,否则可能出现短者更短的局面。比如,你们是合作办一家经营性公司,那么有冲劲有主见的人可以让他负责销售,做开拓市场的先锋;为人温厚随和可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等。

求同存异,量才适用,互谅互助,相信你一定可以把合作者的关系处理好。

其实,朋友之间每个人都是各有长短的,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与不足,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不那么出众,那就尽量扬长避短。当然也别风头太劲,留一些发挥的空间给朋友,否则变成你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朋友也会有怨言的。

四、顺逆安危——怎样把握事物相反相成的规律

1.顺境中要考虑祸患发生的可能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周易》

天机的奥妙是不可思议的,不要说未来的事不可逆料,就连目前的事也很难推断。有时让人先饱受磨难后再春风得意,有时让人先得意一番后又陷入困苦挫折之中。有高深修养的人对此看得很清楚,并有一套最佳的对付之方:逆来顺受,居安思危。他们也很清楚,祸福、得失、苦乐在人自取,人能求福,也能避祸。求福与避祸,也全在自己。他们安而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危就可以求安,虑退方能得进,惧乱然后可以保治,戒亡然后可以求存。

姜太公曾经对周文王说:“涓涓流水不堵塞,将来有成为江河的可能。星星火炬不扑灭,就会燃烧成熊熊烈焰。大树两边的障叶不除去,以后怎么用斧子去砍伐呢?”管仲说:“祸患没有发生之前就应该做好预防的准备。”这是古代圣贤在成事、立业、治国及治天下时,不得不慎戒机微的原则指示。

《易经·系辞篇》中说:“君子知道事理微妙隐秘的变化,知道事理明白显露的状况,知道因应处置的态度,应当柔弱,还是刚强。”世人因疏忽而造成的大灾祸,其后果令人触目惊心、惊心动魄!比如由于商店员工工作的不小心——包扎货物时的不小心,应付顾客时的不小心,而使商店失去的顾客和金钱不知有多少。由于铁路员工的疏忽,扳道工和机车司机、机械工的不谨慎,使无数乘客丧失了生命。

为了事情能顺利地完成,因此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忧后乐,与人同忧,与人同乐,一个人能做到这个地步就不错了。可是当一个经营者做到这种地步,这样就不及格了,多少要有先忧后乐的精神。“忧”,不只是担心挂念。挂念的解释应该包括思考、创新和构思。所以“先忧”的意思就是比他人先一步思考、创新和构思。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如不能完全做到“先忧”的要求,也至少要有这个念头。

在工作中,精确与对工作的忠诚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员工做事精确的良好习惯,要远远超过他的聪明和专长。为什么有些人做事总是免不了犯各种错误呢?究其原因,或是由于观察得不仔细,或是由于思想的不缜密,或是因为缺少足够的理智,或是因为行动的粗劣。工作中绝对的正确和精细,是从事任何职业的重要资本,有了这种资本,自然会受到器重,会得到信任。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物质社会高度文明,社会生活十分安定,人们不需要为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日日颤颤惊惊了。然而,谁也保证不了在风和日丽的春天,不能响起晴空霹雳。因而,我们时时要有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如果每个人能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人人都能谨慎小心地工作,那么不但生命的丧失、身体的损伤、物质和金钱的损失,可以比现在大大地减少,而且人们的人格与品质,也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2.居安思危是给自己卖一份保单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韩非子》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人们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逆境时则垂头丧气,自暴自弃。智者对此则有独特的理解,因为他们认为顺境和逆境并不是截然相反的,顺境往往来自于逆境时的奋发,逆境则往往来自于顺境时的狂傲。所以他们提出,在顺境时不要太过得意,而要战战兢兢,如临薄冰;逆境时不要太过灰心,而应埋头苦干。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一生经常处于顺境之中。

在《荀子·宥坐》中有这样一段话:啊,哪有太满了而又不倾覆的!子路说:请问对待满有什么方法吗?孔子说:“一个人拥有聪明圣知,要表现出来愚笨;一个人功盖天下,要注意谦让;一个人勇敢盖世,要表现出胆怯;一个人富有天下,要注意谦虚,这就是对待满的抑损方法。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吃亏时要甘愿吃亏,该聪明时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处世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这才是“真人不露相”。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帝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道:“先帝要是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说罢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入宫,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担任入内都职务的任守忠,是个反复无常的奸邪之人,他秘密探听到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之间进行离间。韩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对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公一定有自己的说法。”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的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除去蠹虫,而仍然不失忠厚。所以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处世的高境界,大谋略。

《荀子·仲尼》中说:所以聪明的人办事,盈满的时候想到不足的时候,安全的时候想到危险的时候。十分小心地预测将来,仍怕惹来祸患,所以他们做什么事都不会失败。

而孙叔敖无疑是得居安思危之道的真意的。据《韩诗外传》载:孙叔敖碰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对他说:“我听说,有三种有利的事,也一定有三种有害的事,你知道吗?”孙叔敖一下子变了脸色,说:“我不聪明,怎么能知道呢?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一定会妒忌他,官做得大的人君子一定会提防他,俸禄多的人别人一定会怨恨他,指的就是这个。”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志向就越低;我的官越大,我的心气也就越小;我的俸禄越多,我施舍的人也就越多。这样做可以躲避灾祸吗?”狐丘丈人说:“你说得太好了,尧、舜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缺陷!”

3.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境况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孟子所举的例证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其实,为人所熟知的,还有姜子牙的故事。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借用悲剧哲学家尼采的话来说,是要求我们“去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快乐的科学》)

因为,痛苦与希望本来就同在。说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说得好:周文王被拘美里而演《周易》,孔子困陈蔡而编《春秋》,屈原遭流放而赋《离骚》,左丘明失明而写《国语》,孙胺脚残而着《兵法》,吕不韦迁蜀地而出《吕览》,韩非子被秦国囚有《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多都是发愤所作。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心气郁结,奋发而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缘故。

至于死于安乐者,历代昏庸之君,荒淫逸乐而身死国亡,其例更是不胜枚举。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我们现在所说的儒学,主要指的是原始儒学,原始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它所张扬的是,一种天下意识一种忧患意识,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具有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从孔子、孟子就开始一直发展。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一种就是古代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在《易经》里边,所表现的一种思想呢,叫做“天行健 君子当自强不息”,那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士人,中国古代的诗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国家、天下联系起来,他们的诗歌最主要的是,在表现这样一种精神。我们说中国古代伟大诗人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不是关心社会,是不是关心人民,是不是关心国家,是不是关心天下事,如果要是他没有关心,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一切内容的时候,他可以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但是他不是伟大的诗人。

4.困境中最不能丢失的东西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兴之量,有内圣外王这业,而后不忝于所生,不愧为天地的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闲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耀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