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植株先发生雄花,后发生雌花。雌花发生节位的早晚,因品种而异,在主蔓上第10~18叶节着生第一朵雌花,此后间隔三至七叶节又着生雌花。侧蔓可以在第一至第二节即有花,但多数侧蔓连续发生许多雄花后才发生雌花,因此苦瓜的结果数少而分散。雌花为子房下位,子房、花柄长,柄上有一苞叶,花冠5瓣,黄色,雌蕊柱头5~6裂。雄花花冠为钟形,花瓣5片,鲜黄色,雄蕊5枚,5个花药,花冠下有萼片5片,绿色。花柄细长,柄上着生盾形苞叶,绿色。
苦瓜发育成熟的花蕾,从凌晨2~3时起陆续开放,到7~8时几乎全部开放。雄花、雌花的受精结籽能力均以开花当天最强,一般凌晨5时至下午5时开放花的花粉萌发率均高于80%,而以上午9时的花粉萌发率最高。苦瓜主蔓上雌花结果率有随着节位上升而呈降低的倾向,产量主要靠第一至四朵雌花结果,采种时应注意留瓜节位。
三、制种技术
北方地区采用地膜覆盖小畦搭架栽培,由于生育期长,要做到春季早育苗,培育壮苗。
1.育苗定植晚熟品种3月初育苗,早熟品种3月中旬育苗。苦瓜的种皮厚硬,发芽缓慢,播前在40℃~50℃温水中浸种4~6h,在25℃~30℃、浸湿的锯末中催芽。经过2d开始萌芽,3d有70%以上萌芽即可播种。播种后经15~20d便可育成有4~5片真叶的壮苗,苗床管理、定植与冬瓜相同。双行栽植,株距25~30cm。
2.土地准备苦瓜是异花授粉作物,昆虫传粉,容易与其他品种串粉混杂。苦瓜生长期可连续开花,不能采用时间隔离,品种间隔离1000m,与其他葫芦科作物短距离隔离。选择小麦、水稻等茬口,忌与瓜类作物连作。施草木灰667m2%100kg,腐熟有机肥667m2%2000~3000kg,复合肥667m2%15~20kg作基肥。土地深耕后做畦,畦宽1.0~1.2m,高0.2~0.3m,畦沟宽0.3m,畦面平直,移栽前5d在畦两侧覆膜、灌水。
3.田间管理苦瓜生长快,吸肥力强,应多次追肥。在缓苗后花前期,追施鸡粪水667m2%500~700kg,或尿素667m2%15kg,复合肥667m2%10kg。在雄花开放时、雌花坐果后,各重施一次肥料,开花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苦瓜的病害有白粉病和炭疽病,白粉病可喷施40%多硫悬浮剂200倍液,或25%粉锈宁1200倍液防治。炭疽病用70%可杀得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
4.整枝搭架苦瓜蔓细长,分枝力强,需搭架栽培。一般用竹竿或木秆插架或搭成篱笆架,引蔓上架,伸蔓结果期后及时整枝。整枝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保留主蔓,将基部40~60cm侧蔓摘除,促使主蔓和上部子蔓结瓜;另一种是留主蔓侧蔓坐瓜,在主蔓l.0m时摘心,促使发生侧蔓,选留基部粗壮的侧蔓2~3个,当侧蔓着生雌花后摘心。
5.辅助授粉早晨6~9时,摘取开放的雄花在开放的雌花上涂抹花粉,涂抹要均匀。如果隔离条件达不到1000m标准,应该套纸帽授粉。每株坐瓜4~5个,坐果后主侧蔓打顶、摘心,摘除侧蔓和雌花。
6.收获留种苦瓜果实生长迅速,从开花到种子成熟只需20~25d。当种瓜顶部由绿色转成黄色或橘黄色,果实发软时采收。种子被鲜红的果瓤所包围,果实顶端极易开裂,散出种子,采收种子可依据种瓜成熟度分次进行。种子采收后发酵6~12h,搅拌使种子和瓜瓤分离,用清水洗干净。在纱网上通风处晾晒,不宜曝晒,制种产量667m2%30~60kg。
苦瓜杂交制种有人工杂交制种和强雌系杂交制种两种方法。本书主要介绍强雌系制种技术,田间管理与常规制种相同,人工杂交制种技术参照强雌系制种。
1.强雌系选育将自交系经过5~6代单株或集团选择,自交纯化,后代的生活力衰退,畸形瓜率增加,雌性增强。生产中将主蔓雄花在10朵以下的植株称为强雌株,强雌株在90%以上的株系称为强雌系。在加强其雌性选择的同时,注意优良经济性状的筛选。
2.强雌系制种技术要点用强雌系作母本,人工辅助去雄、授粉,是目前较经济可行的苦瓜制种方法。利用强雌系苦瓜配制一代杂种以及繁殖强雌系时,必须严格隔离,品种间隔离1000m。父母本比例1∶5~6,父本集中种植。母本定植株行距25cm×20cm,密度667m2%3500~4000株。把母本主蔓雄花过多的植株拔除,留下强雌株,将其基部侧蔓全部摘除,摘除强雌株上出现的少量尚未开放的雄花蕾。选第二天将要开放的雌花套纸帽,人工授粉。主蔓控制在2~3节位结瓜,每株选留2~4个瓜,尽早摘除发育不良的幼瓜。
§§§第八节瓠瓜制种
瓠瓜(Lagenariasicerariavar.hispida),英文名Calabash、Bottle%gourd,又称瓠子、扁蒲、吊葫芦,葫芦科(Cucurbitaceae)葫芦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产印度和非洲,在中国广泛分布,南方为主。以幼嫩果实供食用,成熟果作容器,非洲以嫩苗和嫩叶作菜。瓠瓜可用作嫁接西瓜的砧木防西瓜枯萎病,也用于观赏、雕刻。
一、生物学特性
瓠瓜为浅根系,侧根较发达,主要分布在表土20cm内,再生力弱。
茎蔓生,中空,上被白色茸毛,蔓长3~4m以上,卷须分叉。分枝力强,茎节易生不定根。单叶互生,心脏形或肾脏形浅裂,叶缘有尖齿,叶柄长,顶端具腺体两枚,被茸毛。雌雄异花同株,单花腋生,偶有两性花。花白色,多在夜间以及阳光微弱的傍晚或清晨开放。雄花多生在主蔓的中、下部,雌花则多生在主蔓的上部。侧蔓从第1~2节起就可着生雌花,以侧蔓结果为主。雌雄花萼片和花瓣各5,被柔毛。雄花,雄蕊3,花药合生成头状;雌花花柱短,柱头3,膨大,2裂,子房下位。瓠果扁圆,长圆或有束腰等形状,嫩果绿色,果肉白色肉质,胎座发达。老熟果肉变干,外皮坚硬,黄褐色,茸毛逐渐消失。单果重1~3kg;种子卵形,扁平,白色,千粒重约125g。
1.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动至第一雌花开放前。种子在充足的水分、空气和较高的温度(30℃~35℃)下迅速发芽出土。子叶展开后,地下部生长快,地上部生长较慢。当第4~5片真叶展开后,生长加快,节间伸长,叶腋开始发生卷须。
2.生殖生长阶段雌花开放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和开花结果同时进行。雌蕊受精后,子房和子房壁一起发育成果实。
瓠瓜为喜温植物,不耐低温。种子在15℃开始发芽,30℃~35℃发芽最快,生长和结果期的适温20℃~25℃,15℃以下生长不良,10℃以下停止生长,5℃以下开始受害。短日性植物,苗期短日照可以使主蔓提早产生雌花。用乙烯利1000~2000mg/L(ppm)处理也有同样效果,日照和乙烯利处理只有在雄蕊原基短于0.4cm时才有促雌效应。
对光照和水肥条件要求较高,不耐旱又不耐涝,结果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不耐瘠薄,以富含腐殖质的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
二、品种类型
瓠瓜根据果实形状分为五个变种,染色体数均为2n=2x=22,可相互杂交。
1.瓠子(var.clavataMakino)又叫瓠茄,果实长,分为长圆柱形和短圆柱形两类。长圆柱形的果实长42~66cm,最长达1m;短圆柱形瓠子,果实较短,长20~33cm。
2.长颈葫芦(var.cougourdaMakino)果实圆柱形,蒂部圆大,近果柄处较细长,嫩果食用,老熟后可作盛器。
3.大葫芦(var.depressaMakino)果实扁圆形,嫩果食用,老熟后可作盛器。
4.细腰葫芦(var.gourdaMakino)果实蒂部大,近果柄部较小,中间缢细,嫩时可食,老熟者作盛器用。
5.观赏腰葫芦(var.microcarpaMakiino)果实小,长10cm,中部缢细,下部大于上部。观赏用,如小葫芦。
三、制种技术
瓠瓜种皮较厚,不易透水,直播出苗不整齐,多育苗移栽,直播必须催芽。
1.育苗在3月下旬阳畦育苗,4月底至5月初定植。播种前浸种催芽,参照苦瓜制种。播种后5~6d即可发芽出土,苗期温度保持20℃左右,经过15d,2~3片真叶时移栽露地。最长苗龄不超过30d,终霜后定植,苗期的管理同黄瓜相同。
2.土地准备瓠瓜品种间容易杂交,隔离距离1000m,与南瓜等瓜类有共同病害,也需要隔离。播前施足基肥,深翻整平、作畦。不设支架栽培可按1.5~2.0m的距离开沟作畦,畦沟宽20~30cm,深20cm,栽2行;支架栽培时作成宽1.0~1.2m的畦,栽植2行。
3.定植管理瓠瓜定植根据栽培品种和栽培方式而异,不支架栽培的株距40~50cm;支架栽培的,株距30~40cm,保苗667m2%1500~1800株。定植缓苗后,中耕2~3次,在生长前期适时灌水、中耕和追肥,雨后及时排水,结瓜盛期应及时灌水。瓠瓜生长发育过程中需多次施肥,定植缓苗后冲施10%人粪尿或尿素667m2%15kg,摘心后施分蔓肥1次,植株进入大量雌花形成时追有机肥1次。果实迅速生长时施保果肥1次,追施30%人畜粪尿667m2%500kg,或速效氮肥667m2%15kg。生长前期应及时防治蚜虫和病毒病,中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
4.植株调整瓠瓜主要是侧蔓结瓜,在侧蔓第1~2节叶腋有雌花1~2朵,以后隔数叶再开雌花。支架栽培时可先将主蔓绑架,蔓长到2m时摘心,促生侧蔓结瓜。侧蔓坐瓜后,留3片叶摘心。不支架栽培时,茎叶在田间均匀分布,在主蔓50cm以上时压蔓,主蔓6~8叶时摘心,促侧蔓早发。侧蔓结果后,留2~3片叶摘心,使分枝依次结瓜。
为促进早结果,可在幼苗4~6片真叶时用150mg/L(ppm)乙烯利喷洒2次,可使8~9节到20节内节节生雌花。晚熟品种在主蔓结果后对主侧蔓摘心,促进幼果生长和孙蔓发生。
5.收获留种瓠瓜留种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生长强壮、抗病力强、结果早的植株,选第2、3瓜留种,人工授粉可增加着果率。坐瓜后增施磷肥,促进种子充实。当种瓜外皮发黄、茸毛完全消失、果皮坚硬时采摘,后熟20~30d剖瓜取种。或将种瓜采收后挂于通风干燥处,于第二年播种时剖取种子。
§§§第九节其他瓜类制种
除以上瓜类制种外,常见瓜类还有丝瓜、金丝瓜以及南瓜中的观赏南瓜、观赏黄瓜等,制种技术与黄瓜、冬瓜、南瓜等相似。
一、金丝瓜制种
金丝瓜(CucurbitapepoL.var.medullosaAlef),英文名Golden%towel%gourd,又名金瓜、瀛洲金瓜、搅丝瓜,葫芦科金丝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为美洲南瓜(西葫芦)中果肉经搅拌成丝状的一个变种,以老熟瓜供食。瓜瓤隔水蒸煮后成丝状,做凉菜;含有的葫芦巴碱有减肥、抗癌作用。
(1)植物学特征植株蔓生,主蔓长3~4m,茎蔓较粗,有棱或沟,有刺毛,节间长10~12cm,分枝较多。叶掌状分裂,互生,叶柄长15~20cm。主蔓从5~8节着生第一朵雌花,以后每隔2节分化出雌花。金丝瓜为雌雄异花同株,主蔓结瓜为主,一般每株可结2~3个,甚至更多。果实椭圆形,果皮乳白色,成熟后果皮、果肉均呈金黄色,果肉丝状。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金丝瓜是喜温作物,耐热,有一定耐寒力。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最适温度25℃,生长适温20℃~29℃,当气温高于35℃或低于10℃,都会造成植株发育不良。开花结果的适温25℃~27℃,高于35℃时,花器不能正常发育,受精不良,易化瓜。既不耐旱也不耐涝,耗水量多。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在育苗期短日照利于植株雌花增加及着花节位降低,提早成熟。光照不足,不易坐果,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
金丝瓜有短蔓品种和伸蔓品种,主蔓坐瓜,制种技术参照南瓜制种。
二、丝瓜制种
丝瓜(Luffacylindrica%(Linn)Roem),英文名Sponge%gourd、Snake%gourd,又称水瓜、天丝瓜、天络,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草本,老熟果肉内纤维(筋)发达,俗称丝瓜络、丝瓜筋,可做药用或做洗涤用具。以嫩瓜食用。原产于印度热带地区,丝瓜属的另一个种为丝瓜(Luffaacutan-gula(L.)Roxb),也做菜用。
1.植物学特征丝瓜根系发达,分布深而广,再生能力较强,根系吸收能力和抗旱能力强。茎蔓生,多分枝,但一般只分生一级侧枝。主蔓从第六节开始生大量雄花,侧枝雌花早而多。叶片掌状裂叶或心脏形,互生。花生于叶腋,雌雄同株异花,花冠黄色。雌花单生,异花授粉,昆虫传粉。花在下午4~5时以后开放,黄昏时开放最多。果实圆筒形或长纺锤形,瓜皮绿色,老熟瓜为褐色或黑褐色,果面分为有棱和无棱两类,有棱的称为棱丝瓜,无棱的为普通丝瓜。嫩果表面生茸毛,种子生于丝瓜络内。种皮革质坚硬,光滑,棱丝瓜的种皮较粗糙,有不明显的刻纹。种子扁平椭圆形,黑色,千粒重100~180g,寿命5年。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丝瓜喜温耐热,生长适温18℃~24℃,开花结果期温度为26℃~30℃,30℃以上也能正常生长发育。丝瓜幼苗低于15℃时生长缓慢,种子发芽适温28℃,20℃以下时发芽缓慢。抗旱,耐潮湿。短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在短日照条件下,雌花发生较早而且较多,开花坐果良好。对土壤和肥料的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广。施肥以氮为主配合施入磷、钾肥,有利于提高产量。
丝瓜制种可参照苦瓜制种进行,搭棚架栽培。基部不留侧蔓,主蔓上架时留上部2个侧蔓坐果,留8~10叶摘心。再留主蔓上部2个侧蔓坐果。当果实成熟,瓜皮变枯黄时采收,切去种瓜顶部或顶部开几个小孔,挂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瓜内水分迅速散发,待瓜条充分晾干后再掏取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