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作物制种技术
24259700000032

第32章 茄果类蔬菜制种(8)

每个花序有花蕾30~40个,多的有60~70个。每天开花3~4朵,温度较高的晴天可开5~6朵,从花序基部依次向梢端开放。每朵花的花期3~4d,每个植株的花期20~30d,一个品种群体的花期可持续40~50d。甘蓝的花器构造与大白菜相同,雌蕊具有受精能力是从开花前6~7d到开花后4~5d。开花前l天花粉已有受精能力,自然条件下生活力可保持3~4d,开花后ld生活力已明显降低。花粉发芽的最适温度20℃,4℃以下或40℃以上不能发芽。甘蓝是虫媒异花授粉作物,自花受精极少。授粉后2~4h花粉萌发,36~48h完成双受精,合子细胞开始分裂。虽然自花授粉极少结籽,但蕾期人工自交,结籽基本正常。甘蓝受精后50~60d种子发育成熟,常温下生活力可保持4~5年。

四、甘蓝采种方式

甘蓝采种方式有四种,即成株采种、小株采种、扦插采种、老根采种。其中成株采种适于繁殖原种,小株采种适于繁殖生产种,后两种方法较少采用。

第一年培育结球种株,冬季收获时按品种标准性状严格选择优株,假植在阳畦内或贮存在菜窖里过冬,来年春季定植在隔离区内,花期自然授粉采种。

秋季推迟播种期,在冬前形成尚未结球的较大植株,叶龄达到莲座期,约10~20片叶。严冬来临前15d左右,选优株定植在隔离区过冬,第二年春季采种。露地不能安全过冬的北方地区,可将种株假植在阳畦或拱棚中过冬,春后定植采种。春季定植方法与成株采种相同,但是定植密度大,株行距较成株采种小。

五、制种技术

1.种株培育及选择

(1)种株培育。种株培育田的播种育苗、定植后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项工作和大白菜栽培基本相同,播种期向后推迟,甘肃河西地区早熟品种7月中下旬,晚熟品种7月上中旬播种较为适宜。成株采种的植株种球不能过于紧实,否则春天定植后抽薹困难,花期推迟;也不能播种过迟,否则收获时尚未结球,无法选择。贮藏种株结球直径8~14cm,茎粗1~1.5cm,例如:北京早熟、金早生的结球直径5~10cm,茎粗0.6~1.0cm时为贮藏种株标准。

(2)种株选择。在苗期、叶球成熟期和抽薹开花期分次选择。苗期或定植前先选叶色,叶形、叶缘、叶柄等符合本品标准性状的植株,然后在初选的植株中再选节间短、茎上叶片着生密集、心叶略向内曲,叶腋无芽的植株。叶球成熟收获前根据叶球形状和大小、外叶数量、外叶颜色、蜡粉多少、株幅大小等特征特性,选择符合本品种特性的植株作种株。定植前结合切菜选侧芽未萌发、不裂球、不抽薹、中心柱短的植株,抽薹开花前淘汰抽薹过早的植株。注意茎生叶宽大的植株是“营养型”植株,其后代结球性好;茎生叶窄小的植株是“生殖型”植株,其后代结球性差,因此也可根据茎生叶选择。

(3)种株越冬。种株贮存有阳畦或温棚假植、菜窖贮存等,和大白菜结球种株一样,采收后先晾晒几天,到“小雪”前后视天气情况入棚、入窖。入窖初期和后期要勤翻倒菜垛,防烂菜。平时要注意通风换气,窖温保持在1℃~2℃,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即可安全过冬。

阳畦或温棚假植过冬,秋末收获时,将入选的种株带根挖出,连同外叶一起分行紧实地假植在阳畦或温棚中,灌水1次,此后除定植前灌第二水外,整个假植期内不再灌水。气温达到0℃时盖草帘保温,0℃以上揭帘见光。每日有7~10h使棚温保持在0℃~10℃之间,或菜窖温度0℃~2℃,即可安全越冬。

2.制种田准备繁殖自交系原种隔离2000m,生产种制种隔离1000m。在隔离区内不能栽植甘蓝种内的其他变种,如菜花、球茎甘蓝、抱子甘蓝、芥蓝、青花菜、甘蓝型油菜和其他甘蓝品种的开花植株。土地施肥耕作和大白菜相同,作畦宽度为50~60cm,用70~90cm地膜覆盖,畦间距40~50cm。

3.切菜定植定植前要切开叶球,使花薹容易从叶球中抽出。方法是:在叶球顶部切一个“十”字,深达短缩茎生长点之上,约为叶球高度的三分之一;也可以将叶球切成三面锥体或6cm见方的长柱体。种株的定植和大白菜一样,在不遭受冻害的条件下愈早愈好。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行距60~80cm,栽2行,株距:早熟品种30~35cm,中熟品种35~40cm,晚熟品种45~50cm,定植时将根系四周的土壤踩实。

4.田间管理种株定植后不灌水,7~8d后灌水,此后多次中耕。5月上中旬种株进入花薹伸长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667m2%15~20kg,氮磷复合肥667m2%20~25kg,以后7~10d灌水1次。盛花期再追肥1次,施尿素667m2%15kg。整个花期内不可缺水少肥,否则花序中上部花蕾发育受阻,易干枯,子房小,产量低。在6月中下旬进入终花期和绿荚期,控制灌水,否则种株基部及叶腋又会重新萌发出新的侧枝,耗费养分,影响已坐角果内种胚的发育。10~15d灌1次水。7月中旬部分种角开始挂黄,停止灌水。7月下旬70%种角变黄后,及时收割晾晒,种荚枯黄干燥后脱粒,制种产量667m2%80~100kg。

十字花科植物的自交不亲和现象是1926年发现的,美国的Peason.O.H(1932)第一个提出利用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一代种子的构想,1950年日本泷井种苗公司首先育成了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配制了杂一代品种。中国大面积推广了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单交种,中国在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中走在世界前列。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甘蓝杂交种,其模式和大白菜的相同。即每年要生产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原种种子,同时要用亲本原种生产杂交种子。

1.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甘蓝杂交组合的亲本之一或两者是自交不亲和系的,需要对其进行保持繁殖,普通自交系的繁殖技术与常规品种种子生产的方法基本一致,自交不亲和系主要用蕾期人工授粉的方法生产,也可用隔离区花期自然授粉的方法生产。

(1)蕾期授粉。采用成株采种方式培育种株,在苗期、莲座期、包心期以及抽薹开花期针对各自交不亲和系(或自交系)的特征特性进行多次严格选择,淘汰非典型植株。亲本原种一年繁殖、多代使用,防止混杂和减缓退化。在植株上选开花前2~4d的花蕾,用镊子取雄露出柱头,然后选开花当天或开花后一天的同系植株花粉,抹在露出的柱头上,避免单株自交。剥蕾与授粉动作要轻,避免扭伤花柄和碰伤柱头。每个花序选20~30个适龄花蕾授粉,其余全部摘除。授粉时各自交系单独操作,严禁人员、工具互相串用,防止人为混杂。授粉时更换工作服,用酒精擦洗手和工具。

(2)花期自然授粉。制种田的空间隔离距离达到2000m以上。在3月中下旬将结球种株露地定植,开花后,任凭昆虫自由传粉,大面积制种时放蜂传粉效果更好,种子成熟后混合收获留种。甘蓝自交不亲和系花期自交亲和指数很低,用花期自然授粉的方法生产种子,单花结籽数很少,为了提高结实率,普遍使用的方法是花期喷洒食盐水溶液。张文邦(1984)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用5%的食盐水喷花,30min后人工授粉自交,结果使花期自交亲和指数提高7~10倍,牛俊义等(1985)对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盐水喷花也有同样效果。花期喷食盐水溶液后的自然授粉,可以替代蕾期人工授粉用于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原种生产。盐水喷洒方法是在早晨10时前用5%的食盐水,将制种田内所有花序均匀喷洒一遍,然后任由昆虫传粉。从始花期开始,每隔3d喷洒一遍,到盛花期末结束,约10余次。

2.利用自交不亲和系杂交制种技术

(1)播种期调节及父母本比例。用成株采种法进行生产,播种期推迟20~25d,可以用保护地生产和露地生产。在阳畦及温棚等保护地内生产杂交种子,可以利用保护地内小气候,人为地调节双亲的始花期,使之相遇,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北方地区多采用露地制种,父母本定植比例1∶1。父母本行距40~50cm,株距33~40cm。若双亲株高差异过大,开花后高大亲本遮挡了低矮亲本,昆虫难以在双亲之间传粉的品种,按2∶2行定植,有利于媒介昆虫对低矮亲本的访问和双亲杂交率的提高。若双亲花期长短差异过大,或有效花数差异过大,按2∶l行定植,可以通过增加花数较少或花期较短亲本的株数,提高双亲间的杂交率。若亲本之一自交亲和指数略高,可增大亲和指数较低的亲本的比例;若父本为自交系,则可按2~4∶1的比例种植自交不亲和系母本与自交系父本。

(2)花期调节。如果两亲本的生长开花期不同,可通过调整播种期使其花期相遇。在阳畦或温棚制种可以利用棚内南北小气候差异调节,将晚花亲本定植在北面,使之在温度高、光照强的有利气候条件下提前转入生殖生长,达到早抽薹早开花的目的;相反把花期较早的亲本定植在南面,使其在温度低、光照弱的不利气候下,缓慢生长发育,达到推迟抽薹开花的目的。抽薹开花时,如发现双亲花期不遇,用摘心整枝的方法补救。若双亲花期只差3~5d,可将早花亲本主花茎摘心,若双亲花期相差7~l0d,除主花茎之外还要将一部分一级分枝摘心。摘心后要加强水肥管理,并重施速效氮肥,促进二级分枝抽生。如果一个亲本已全部谢花,对另一个亲本上的花序以及花蕾应予摘除,防止姊妹系自交影响杂种纯度。

(3)割除父本。开花后期根据植株长势,必要时要设支架防倒伏。种子收获可视杂交组合而异,如果杂交两亲本均为自交不亲和系且正反交差异不大时,可将父母本种子混收;正反交差异显著时,则应分开收获分别使用或根据制种要求在盛花期过后及时清除父本。如果双亲之一为自交系,则只能收获自交不亲和系上的种子,及时清除父本。

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方智远院士领导的课题组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甘蓝雄性不育材料的引进和选育研究,获得了世界首例甘蓝雄性不育系,并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加速该不育系的转育,解决了不育系扩繁问题,使甘蓝雄性不育系制种获得成功。在1999~2001年,选育的中甘10、16、17、18、19、20等六个甘蓝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推广,中甘21获得国家新品种权。其中:中甘17、中甘21等早熟春甘蓝品种,在早熟性、品质、产量及抗逆性等方面显著优于国外引进品种,在中国北方及西南地区20余个省市推广1.5*104%hm2,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取得了发明专利。

1.甘蓝显性核不育系原种生产原种生产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利用温敏型显性核不育系,在不同温度下育性不同的特点繁殖亲本原种。二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不育系原种,组培繁殖基本程序是:4~5月开始选取不育株花枝或侧芽在实验室进行组织培养扩繁,9~10月将扩繁的组培苗移植大田,冬季保护越冬春化,翌年长成组培苗作为杂交制种的母本,或者继续在4~5月采取花枝、侧芽进行组织培养,反复进行。

2.优良显性雄性不育系的生产用显性雄性不育系做母本,用筛选出的保持系做父本,两者按3∶1的行比定植于网室隔离区内自由授粉,由纯合显性雄性不育系植株上收到的种子即是用于配制一代杂种的显性雄性不育系种子。

3.临时保持系和父本自交系的繁殖父本自交系采用常规自交系方法繁殖。临时保持系一般选用自交亲和系,在网罩隔离条件下用蜜蜂授粉繁殖;如果临时保持系是优良自交不亲和系,则还需靠蕾期人工授粉繁殖。

§§§第四节花椰菜和青花菜制种

花椰菜(Brassicaoleraceavar.botrytisL.),英文名Califlowe,又名菜花、花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内的一个变种,二年生蔬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花椰菜在北方制种技术不成熟,有待广大种子工作者进一步提高。

青花菜(BrassicaoleraceaL.var.italicaPlench)英文名Broccoli,别名西兰花、绿菜花、意大利芥蓝、木立花椰菜等,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甘蓝种中以绿色或紫色花球为产品的一个变种,是野生甘蓝进化为花椰菜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演化中心为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它与花椰菜差别在于:主茎顶端产生的不是由畸形花枝所组成的花球,而是由完全正常分化的花蕾组成的青绿色扁球形的花蕾群,叶腋的芽活跃,主茎顶端的花茎及花蕾群摘除后,下面叶腋便抽出侧枝,在侧枝顶端又产生花蕾群,可多次采摘,是一种高档蔬菜。

一、花椰菜生物学特性

主根基部粗大,须根发达,分布在30cm以内的土层内,不抗旱。营养生长时期茎稍短缩,随叶片递增而长高。普通花椰菜的顶端优势强,腋芽不萌发,直立,开花时抽出花薹(绿菜花在主花球收获后,各腋芽能萌发形成侧花球)。叶片狭长,披针形或长卵圆形,深绿色(绿菜花为深蓝绿色,紫色品种的茎叶略紫)。叶片厚,叶面被有蜡粉,叶柄上有不规则的裂片。单株30~50片叶构成叶丛(绿菜花20余片),叶片在生长期间有正常脱落现象,应保持外叶数12~13片以上。花球显现时心叶向内弯曲保护花球,花球由花轴、花枝、花蕾短缩聚合而成,半圆形,质地紧密。每个主轴上生小花球体60余个,只有一部分花枝顶端能正常开花,多数干瘪或因其他原因而腐败。花序复总状,完全花。异花授粉,虫媒花。长角果,成熟后爆裂,含种子10余粒。种子呈灰褐色或黑褐色,圆球形、种皮有网状,千粒重3~4g,寿命3~4年。绿菜花种子较饱满,千粒重3.5g。

花椰菜生育周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莲座期、花球形成期、抽薹期、开花期、结果期等7个时期。

1.发芽期从种子萌动至子叶展开,真叶显露,约7d左右。

2.幼苗期从真叶显露至第一叶序5个叶片展开,需20~30d。

3.莲座期从第一叶序展开到莲座叶全部展开,历时20~80d。

4.花球形成期从花球始现至花球成熟,需20~50d,花球始现时,叶面积与花球同时增长;叶面积增长减速缓时,花球迅速生长增大。

5.抽薹期从花球边缘开始松散,花茎伸长到初花,需5~10d。

6.开花期从初花至整株谢花,需25~30d。

7.结荚期从花谢到角果成熟,需要20~4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