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24043500000009

第9章 教育孩子没有绝对的性别界线(3)

一个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孩子总会得到贵人相助,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快走向成功。所以说,孩子品质的培养,无关乎性别。

5.有些生存技能,男女都需要

我们的孩子将来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让孩子拥有尊重多样文化的世界眼光,站在世界的高度,包容理解与你不同的人,将来才能懂得合作。

现代社会男女分工不再像过去那么明确,生活需要的是多面手,很多生存技能无论男孩女孩都需要。比如理财能力、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自理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等,以及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事实上,掌握这些生存技能比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生存技能和良好的品质就像人的两只脚,支撑着我们前行,品质的培养是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而生存技能是现实和实用的。

生活不会同情弱者。孩子长大后最主要的就是面对工作和生活两方面,无论男女最基本的就是要料理好自己的生活,父母不妨在孩子小时候让他们收拾自己的屋子,告诉他们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好。孩子的玩具和书,一定让孩子自己收好,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家长不能包办代替,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东西乱放,自己的房间总是很邋遢,那以后在工作中也不会井井有条,生活更是一团糟。好的习惯是从生活中培养出来的,人生的锻炼从做家务开始。

艾森豪威尔是一位天才军事家,也是美国的第34任总统。他的父母从小培养孩子们做家务,即使是男孩也不例外。

在学习之余,家里的孩子还要做饭和打扫卫生。他们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家规,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一年,艾森豪威尔的弟弟染上了猩红热,因为人手不够,妈妈就把烧水做饭的任务交给了艾森豪威尔。他根本不会做饭,但他还是决定把饭做好。开始母亲手把手地教他,因为从来没有做过饭,所以他感到还有几分新鲜,做得极其认真仔细。刚开始手艺不精,常常饭菜做好了,家里人吃得皱眉头,难以下咽。后来,他越做越熟练,还练就了一个拿手好汤,家里人都非常喜欢喝他做的汤。艾森豪威尔高兴极了。

后来,艾森豪威尔上了中学,每次和同学一起出去郊游,他都会和另外一个面包师的儿子负责给大家烧饭。他凭着自己童年时的手艺,不但会做烤土豆,还会烧牛排,尤其是他做的馅饼令大家赞不绝口。大家诧异极了,都很喜欢这个做得一手好饭的小伙子。直到晚年,艾森豪威尔还对自己少年时期的这段经历记忆犹新。他常常津津乐道地给别人讲起这件事。

童年时在家中的劳作,让艾森豪威尔在处理问题上得到了早期的锻炼,让他在将来的独立生活中处事不惊,一个会做饭会料理家务的男孩子不仅在人际关系上加分也更受青睐。美国着名儿童教育家杜威认为,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与生活打成一片,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要与人交往,人际交往技能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一生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会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据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一万人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聪明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则主要是由于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人每天都处在社会关系这张大网中,它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所以父母对孩子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从我的经验来讲,在将来的工作中,职业角色要求怎么样,你就应该怎么样,不要太强调自己的性别。但是如果在符合职业角色要求的同时,你又能灵活运用性别优势的话,那就更好了。比方说,细心地一面使你在工作之余体恤下属,宽容的一面有更好的亲和力,这些都可以帮你扫清职业发展中的障碍。

现在的孩子总是沉浸在电视、网络中,被动地接受信息,想象力和主动性都受到了限制,与人的接触逐渐从现实世界转移到网络。但是,人与人在现实中的接触是别的方式无法取代的,通过语言、肢体、神态的交流,让人的各种感官和心智得到发展。

父母要让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当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家长尽量放手让孩子解决,这是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与别人在处世方式和感受上的差异。让孩子学会与亲戚、朋友交往,让孩子充满爱心和力量,接纳亲朋好友,不论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种神奇的东西,成为“亲情”或“友情”,你不知道它何时发生、如何发生,但却知道它总会带给我们特殊的礼物。

当我带着女儿回国求医的时候,有些亲戚朋友因为怕麻烦,都躲得远远的。但也有人正好相反,他们没有变得冷漠,仍然无怨无悔地爱我们,愿意接纳我们。我丈夫的一个表妹,我从来没见过她,得知我们的情况后,常常来看我们,给孩子买许多东西,在患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使我至今难忘,感恩不尽。现在,我每次回国再忙都要带礼物去看她,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觉。

一个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能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批判性思考能力就是要求孩子思考“这是什么”、“真的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能否有其他变化”、“怎样着手”、“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种种的理由是什么”这样一层深过一层的问题。这是具有怀疑精神的思考能力。美国对21世纪公民的要求:第一条是能够理解、接受、体谅并容忍文化的差异;第二条就是能够以系统的批判方式进行思考。美国人相信,批判性思考能力是让人从平庸走向优秀的最佳道路。

如果一个人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后,就会表现出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不满足现状和现成的答案,对范围广泛的各种各样题材产生探究的兴趣;对权威和传统的信条会提出质疑和挑战;自信具有理性能力并可应用为创造性能力;思想开放而能接受多元观点;在考虑多种方案和多样意见时有极大的灵活性;能充分理解别人的意见,无论与自己的意见是否一致;能公允评价各种观点及理由;能公正地觉察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陈规等消极因素。拥有这些品质的人,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人。

无论男孩女孩,作为家长都希望他们能有所成就。对男孩来说,批判性思维可以助他开创事业;对女孩来说这种能力能让她超越别人,成为杰出人士。

我们的孩子将来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让孩子拥有尊重多样文化的世界眼光,站在世界的高度,包容理解与你不同的人,将来才能懂得合作,这也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的条件。

在将来的社会,更加提倡男女平等,无论从安身立命还是其他方面,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没有性别之分,一种本领也许都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帮助你。

6.尊重孩子的天性最重要

自由不是放纵,目的是要孩子释放内心,表达真实的自我。为人父母应该放心地给孩子自由。

每当看见女儿时,我都感到很幸福。想一想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好像灿烂阳光下的向日葵。上帝赋予孩子美好的天性,让他们灵动可爱,生机勃勃。孩子们总是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不可思议的想法,贪玩调皮的性格,充满幻想的浪漫。他们总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大人,然后又会提出不可思议的问题。但是很多家长总是残忍地扼杀孩子的天性,把灿烂生长的向日葵折弯,砍下。

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天真等。让孩子顺应天性地成长,这样孩子的天赋才能渗透出来,如果早早地扼杀了孩子天真爱玩的这些天性,孩子的才能也无法显现出来,只会让他们过早地枯萎。

有位生物学家曾用老鼠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群老鼠放在一个桌面上,让它们一个一个往下面两个门跳,跳向左边的门,会碰得头破血流;而跳向右边的门,门会自动打开,门后放着甜美的奶酪,鼠辈们尽可以放开肚皮吃。经过几次训练,老鼠们尝到了甜头,乐滋滋地争先恐后往右门跳去。

就在老鼠们的选择方式固定了的时候,生物学家把奶酪从右门移到了左门。这下糟了,老鼠还没有回过神,仍争先恐后朝右门跳。自然都碰得鼻青脸肿。还好,经过最初的慌乱,老鼠又渐渐熟悉了新的情况,转身跳向左门。

刚尝到甜头,情况又变了:生物学家把门的颜色重新漆过,把奶酪一会儿放左,一会儿放右。这时,老鼠们惶惑了,投足趑趄,反应也迟钝了。渐渐地,一个可怕的场面出现了:老鼠们变得固执起来,你就是明明白白把奶酪放在左门边,让它看见,它仍旧不顾一切地朝右门跳去,哪怕碰得血肉模糊也在所不惜。如果此时继续强迫它去做跳左或跳右的选择,场面就更可怕了:老鼠或四肢乱颤口吐白沫,或吱吱乱叫着狂咬自己,直至最后昏死过去……由此,生物学家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强迫动物去不断地改变行为方式,在它应变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坚决拒绝,甚至以自残和自杀来抗拒。

人也是这样,家长常常用大人的意志来左右孩子。当孩子刚回家,家长就命令他们做作业复习,孩子想出去玩,家长会说:“你看同学都学习,你不学就落后了。”要是孩子不听,家长就立刻变脸。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还要上兴趣班,很多天真开朗的孩子都变得不爱说话,只会顺从,失去了活力,孩子因此也变得叛逆、反抗,甚至走向堕落或离家出走。这不就是这个实验的现实版本吗?无休止的命令和指标,孩子早就麻木了,更谈不上创造力和天分了。

只有纵情发展孩子们的天性,才能培养出大胆创新、勇敢质疑的头脑。如果一心要培养顺从的“乖”孩子,就不可能培育出有智慧、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优秀人才。

伊莎多拉·邓肯是美国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被誉为“现代舞之母”,就连芭蕾也受到了她锐不可当的激进观念的影响。她是舞蹈家、编导、教师,现代舞的先驱。

作为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用飘逸自如、浪漫不拘的曼妙舞姿征服了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叛逆的梦想家,她推崇自然和自由表达之美,开创了现代舞的新时代。

邓肯的母亲是一位钢琴教师,她认为所有的矫情做作都是极其荒谬的行为,离婚后她独自带着四个孩子闯荡世界。每天晚上,邓肯的妈妈都会坐在钢琴前,一弹就是几个小时。孩子们作息没固定时间,母亲也从不用各式各样的规矩来约束他们。有一次,母亲好不容易凑够了一笔钱把邓肯送到三藩市一个着名的舞蹈教师那里去,谁知邓肯只学了三次就再也没有去了。她告诉母亲,老师教的舞蹈在她看来全是些没有生气的柔软体操,和自己理想中的跳舞完全不同。母亲听完后,不仅没有责备她,反而说:“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舞蹈才可以真正地表现自己,那么就勇敢地去跳自己的舞蹈吧。自由地表现艺术的真理,也是生活的真理。”

邓肯曾在自传里写了这么一段话:“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应该从小时候做起。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的所谓‘教育’,恰恰使孩子变得平庸,剥夺了他们展现和创造美的机会。”

为人父母应该放心地给孩子自由,自由不是放纵,目的是要孩子释放内心,表达真实的自我,如果邓肯当初被母亲阻止,被要求乖乖上学,也许世上会多一个女教师,而没有这位现代舞的开拓者了,那她的妈妈就等于磨灭了一个舞蹈天才。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自由独立的空间,不要用苛刻的规定抹杀孩子的天性。

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写到他对教育孩子的看法:“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作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中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将儿童的心理特点归纳为七点,其中第一点就是“小孩子是好游戏的”。他认为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身心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要引导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还可以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如果孩子年龄小,游戏时最好有大人在旁边监护,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都是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家长既不要过分保护,也不要放任。

着名文学家冰心先生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儿童的成长好比有自我生长能力的植物,如果用拔苗助长或其他手段破坏生长规律,植物就会失去天然的魅力或者枯萎。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家长的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正确的引导,但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两样相辅相成才是成功的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