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24043500000010

第10章 宠爱有度,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必需的(1)

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宠爱有加,使他们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一旦碰到挫折,便心灰意冷,甚至产生不良的行为反应。让孩子适当受点挫折教育,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益。融入教育智慧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1.不要把100分的疼爱变成101分的溺爱

禾苗干涸,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是不能太足,充多了就会胀破;生命很短暂,需要关爱,但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

疼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从孩子生下来,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关心自己的孩子:为他们的吃穿操心,为他们的教育发愁。当孩子生病了,父母任劳任怨地照顾他们;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给他们安慰;当孩子受到挫折,父母会支持和鼓励他们。正是有了父母无私的爱,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由于我小女儿的残疾,他需要家人全方位的照顾,我必须有力量抱她。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她的身体也越来越重,大女儿刚生下时有八磅多重,我喂奶时还要把胳膊靠在沙发上,否则胳膊就会发酸。而我是个极其文弱的人,整个小学我都是免上体育课的。记得中学时我根本跑不动,为了能照顾好我女儿,能照顾得动她,从6年前我就持续健身,一直坚持锻炼,而现在我的小女儿五十多磅了,我还是能抱得动她。我的付出是出于对女儿的疼爱,为了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希望多多疼爱子女一些,让他们能更幸福。

但是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疼爱程度把握不好,就会转化成溺爱。比如有时候孩子犯错误了,父母因为孩子年纪小总是原谅、包庇,想着等长大了就好了;孩子是宝贝,所有的愿望都满足,父母更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父母觉得孩子太小很脆弱需要更多保护,孩子被严格地“圈养”起来;三代同堂,爷爷奶奶更宠爱孩子,孩子有了靠山更不听话了;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觉得用物质可以弥补,孩子要什么家长买什么。

很多父母都有上述做法,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表现一:无法面对挫折。主要原因是温室的花朵,无法抵挡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打。表现二: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原因是孩子小时候家里人迁就维护,长大后就为所欲为。表现三: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原因主要是孩子小时候家人众星捧月,长大后不会为别人着想。表现四:

不遵守集体规定。主要原因是孩子在家为所欲为,毫无规矩可言。表现五:没有责任心。主要原因是孩子的事情家长包办代替,什么事都不用管,孩子长大后很难承担事情。

表现六:自制力差。主要原因是孩子小时候犯错误大人不及时纠正,毫无纪律可言。表现七:眼界狭窄,没有丰富的人生。主要原因是家长过度的保护使孩子缺乏勇气和闯劲,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差,没有宽大的胸襟接受不同的世界。表现八:身体素质差。主要原因是家长照顾过度,孩子缺乏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

由此可见,溺爱使孩子缺乏自信,让孩子变得无情,溺爱削弱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事实上,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时候由于一时的心态或情境让父母总是多付出一些爱,在不知不觉中把疼爱变成溺爱,将100分的疼爱多加了1分,疼爱变成了溺爱,善意的初衷换来的却是难过的结局。

父母的溺爱就好像甜美的慢性毒药,让孩子在幸福中慢慢中毒,当毒发了才意识到问题所在。有人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里,它会马上本能地跳出来逃跑。

可是把一只青蛙放在冷水杯里,在水杯下放上酒精炉,点燃后慢慢加热,青蛙在杯中觉得很舒服,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温度,最后被活活煮死却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家长的溺爱好像慢慢加热的水,对孩子的伤害不知不觉,等到孩子铸成大错才后悔莫及。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使你迟早有一天不得不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

就像一首诗写的:禾苗干涸,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是不能太足,充多了就会胀破;生命很短暂,需要关爱,但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因此父母要给孩子适度的爱,把你的爱心藏起来一半,当你觉得自己的爱有点多的时候,赶快收回一点,把爱控制在一定的界限内,让藏起来的那半爱成为教导和严厉。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就是说,疼爱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不要让他变得骄奢淫逸。虽然疼爱与溺爱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也无法把握爱的尺度,但是我们要学会引导,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勤奋,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才是爱。我们要凭借科学的关爱,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的将来尽责。

我朋友的孩子去年进了耶鲁大学,进去没几天学校就给新生举行了个活动:10个人一组,到一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没有洗澡设施、没有肉吃的小村庄去生活一个星期。每个人负责一件工作,吃的东西要自己做。

我朋友的孩子负责养鸡,他们要自己做饭,也没有什么作料,他们每天把面条和做沙拉的菜煮在一起,放上酱和在一起吃,天天差不多都吃这个,没有肉,只有鸡蛋。他们要在这个活动中学会团结一致,自食其力。这些学生都是新生,互不相识,一个星期后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乃至回到学校以后每星期都要聚会一次。

我想,对每个孩子来说,这次新生活动既辛苦又难忘,孩子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会自食其力和团结。也许有些父母不能理解,觉得孩子这么优秀没必要受这份罪,但我们的孩子正逐渐缺少这样的“受罪”经历,这给他们的人生和生活更多不同体会。所以父母不妨放手,让孩子体会生活的另一面。

国内也曾经出现过吃苦夏令营,目的是锻炼娇生惯养的孩子。假期参加夏令营对孩子很有好处,体验集体生活,培养自理能力,但训练的时间毕竟很短,如果父母将“吃苦精神”延续到家庭中,不再溺爱和娇惯他们,渐渐地孩子的行为将会向好的一面转变。

疼爱与溺爱没有明显界线。对孩子的疼爱人皆有之,其实父母知道孩子需要管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规矩。但是孩子在小时候很不好教导,我假设了下面几种情景,家长可以参考解决方法。

情景一: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孩子跑来跑去,您会说……

a.不要给我跑;

b.不要跑;

c.请你用走的,不要打扰别人。

解说:和孩子一起去公共场所,小孩子乱跑,家长要说“不要跑,你这样会撞到别人的”。答案c最明确,直接了当的告诉孩子用走的。答案a则不恰当,因为“给我”两个字,让孩子误会是为了妈妈才这样做,而不是因为要遵守规矩。

情景二:您在厨房做饭,孩子一直看电视,您会……

a.走过去关掉电视;

b.一边做饭一边喊“关电视”;

c.花几分钟与孩子沟通先做好作业。

解说:a的作法,孩子会有点惊愕。b是最无效的方式,会导致孩子养成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的毛病。

情景三:对于孩子的书包,您会……

a.帮孩子整理好;

b.盯着孩子整理;

c.孩子自己会整理。

解说:最好状况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自觉整理书包。a的状况让孩子无法培养责任感,以后没有家长孩子就会一团糟。

情景四:孩子考试得了100分,您会说……

a.真棒,你一定认真检查了;

b.考了100分,很好;

c.作为奖励,妈请你吃麦当劳。

解说:如果孩子平时做事粗心大意,a是引导孩子细心的一种方法。b的赞美只强调结果,可藉其为诱导机会鼓励孩子建立好习惯,如预习、主动检查等好习惯。c会误导孩子为物质而努力,而不会自动自发。

情景五:当孩子只顾着玩,不做作业,您会说……

a.老是惹我生气,说什么都没用,为什么不做作业……

b.来做作业啦,告诉妈妈今天有哪些作业……

c.做完作业,妈带你去吃麦当劳。

解说:a是命令口气,有炒作情绪的字眼,孩子会觉得很烦。这种方式没有什么效果,而且会削减长辈的权威性。c做作业是应该的,不能用条件交换。

2.牵着孩子走,不要抱着孩子走

不要提前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不要替他做决定。

让孩子思考每种选择带来的结果,锻炼孩子的综合思考能力,以后他可以找出最正确的答案。

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的生活中应当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孩子一遇到困难家长就先冲上前去解决,因为这样孩子既得不到锻炼,也不会成长。孩子生来是单纯稚嫩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要碰钉子,如果父母总是为孩子打点好一切,孩子今后也不能真正了解这个世界,迟早会吃大亏的。就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从生下来就不让他走路,一直被别人抱着,那么他以后也不会走路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放手,适当的进行放养,但是放养不意味着放任,孩子成长时是迷茫的,父母要牵着孩子,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方向。

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很长时间,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的样子于心不忍。于是,他就用剪子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但是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痛苦的挣扎,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还没有体味这个世界就死去了。被家长抱着走的孩子就像这只蝴蝶,没有经历挫折,没有自己独立面对问题,孩子不可能成长。现在很多年轻人心理年龄偏低,延迟成熟,二十多岁的人不能成熟理智地解决问题,因为从小到大都是家长为他们做决定,为他们打点好一切,但是没有挫折的成功,没有过程的结局,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以前听一些年轻人说过“我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这样的话,他们的父母听到后一定会后悔没有对孩子及时放手。该让孩子自己走的路一定要让他自己走,该经历的一定要经历,身经百战的人才会成熟坚强。

我在动物园看到过母猩猩教育自己孩子本领,很有感触。新生的猩猩幼仔,总是抓住母猩猩腹部的毛毫不松手,母猩猩必须让它摆脱这种习惯,否则小猩猩将无法学会独立生活。饲养员介绍说,母猩猩在幼仔出生后的第10天,就把幼仔的手脚从自己身上掰开,让它学会抓住笼子的铁栏。但是母猩猩教了3个多月,仍没有效果,小猩猩依然无法抓住铁栏。于是母猩猩就把小猩猩放到地上,自己爬到笼子顶上。离开了妈妈的小猩猩尖叫起来,无可奈何地朝母猩猩爬去,这时母猩猩爬过来伸出一根手指给幼仔,小猩猩立刻抓住这根手指爬上去。母猩猩用一根手指拉住小猩猩,然后让它自己爬。小猩猩没有了依靠,为了不从顶上掉下来就不自觉地抓住铁栏,逐渐地学会独立行动。

我感叹于母猩猩居然也了解这样的教养方式:放手让受教育者摆脱依赖,学会独立,在实践和挫折中学会东西。

鱼儿生下来就要在水中游泳,斑马生下来就要学会站立和奔跑,否则就会被野兽吃掉。不让孩子对世界有自己的体会,以后他就不能独立解决问题。都说“授人以鱼”比“授人以渔”更容易,那是因为给现成的鱼比教给他捕鱼的技能更容易,掌握一种方法和技能需要很多时间,很多磨炼,一旦学成就不必依赖别人,想吃什么鱼就捕什么鱼,很自由。家长扮演的就是教授捕鱼技巧的人,指导孩子学习生存的能力。

初秋时节,一群高中生到一个蓄水湖郊游。午后的太阳很毒,当活动告一段落后,大家都热得汗流浃背了。这时有人提议去游泳,得到不少男生的赞同。有几个男生脱下衣服就扑通扑通跳下了水。岸上有一个男生在犹豫着,他刚喝了点啤酒,由于酒量不大,已经有点醉了。当他看见别的同学下水游泳时也很想下去,然而他明白自己的水性并不太好,不过没有犹豫多久也跳了下去。大家玩得很愉快,过了一会儿,这位同学竟然独自一人游到远离人群的地方,溺水了。由于他离人群太远,没人能听到他的呼救声,他就这样溺水身亡了。

这个孩子由于缺乏常识犯了一个大错误,水性不好,酒后下水,又游到远离人群的地方。如果孩子了解这些知识,或者之前做好功课就能避免溺水。孩子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要提醒他应该注意什么,告诉他一些基本常识,挫折要经历,但人身安全是底线,在平时生活中慢慢灌输一些生活常识、自救常识和成年人的经验让孩子参考。比如孩子去夏令营,家长可以提醒他找些当地资料,检查孩子带的东西,如果你觉得还有什么遗漏可以提醒或给一些建议。父母和孩子谈话时最好用鼓励和商量的语气,如“我觉得要是这样会好些,你认为呢?”等类似的口气。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比如你7岁的孩子给你看他写的作文,而你发现上面的字写得歪歪扭扭,这时你不应该说:“写得这么乱,什么啊,重写。”你可以婉转的跟他说:“你能写得比这更好,是不是?为什么不试着重写一遍。”委婉的指导比责骂更有用,同时还能赢得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也许某一天你听到孩子说了一些不礼貌的话,虽然孩子因为过于伤心和愤怒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父母应该立刻制止,然后对孩子说明理由,比如:你这样做很没礼貌,因为冲动而伤害别人,自己也会难过,对不对?教导孩子的时候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

在教导孩子的时候,父母不要高高在上站在旁边对孩子指手画脚,而要放低自己,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握大方向。就好像孩子是一个迷路的人,父母不要把孩子直接带到终点,要从更高更周到的角度引导孩子,让他们看清方向,具体怎么走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当我们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时,他们会做得很出色。

不要提前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不要替他做决定。让孩子思考每种选择带来的结果,锻炼孩子的综合思考能力,以后他可以找出最正确的答案,由于是自己做出的决定,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才会更勇于承担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助跑器,孩子借助父母的力量发挥自身作用,家长给予太多外力,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孩子永远不会独立。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慈爱的长者、智慧的引导人,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