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中等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发展与列德涅夫
24013000000007

第7章 1945-1985年期间苏联普通学校教学计划的特点

普通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培养怎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问题。在贯彻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掌握人文及自然科学、美学的基础知识;应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个性。教育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课程,科学分配教学时间。苏联普通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的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战后40年来,苏联普通学校的教学计划可以划分为三个各具特点的阶段:1945-1954年、1955-1964年、1966-1984年和1965/66学年的计划具有过渡性质)。

(一)1945-1954年教学计划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特点首先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见表1),各课程和时间分配的变动相对来说不太大。仅仅在1952/53学年,根据联共(布)中央1946年10月4日《有关中等学校逻辑学和心理学教学的决议》,增设了逻辑学和心理学。

在这些年代里所实施的教学计划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方面的课程。

(二)1955-1964年教学计划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工作是从50年代开始的。首先,当时苏联国内面临着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和科学技术进步要求加强学校与生活的联系,改善青年就业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帮助他们选择好职业,因此学生要大规模地参加生产活动。这一阶段尤其重视对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培养。当时新的教育思潮首先反映在55学年中。在初级学校里,手工劳动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恢复了学时/周)。在1955-1958年期间,在七年制学校里开设了手工劳动实践课,从每周10个学时增至12个学时;在8-10年级开设了有关农业机器制造业和电子学的实践课(此课程在1956-1957年曾改为《生产基本原理》课)教学生产实践从2周延长到4周(4小时/天)。

表2中等学校的课时分配(各课时数课程学年课程学年1954/551955/561956/571957/581958/59天文学11111化学1010.51010.510.5心理学11-11逻辑学1--外国语言2020202020体育2020232020绘画66666书写44444唱歌46646普通教育课程的学时分配倾向于减少人文系列课程的学习时间(见表2)。1958年该课程为141学时,占总教学时间的48%。这一阶段增加了劳动教学时间和美学课学时,但取消了《逻辑学》课程。

50年代中期出现了新的趋势,这种趋势在1959-1965年期间充分表现出来,按照1958年的法律制订了十一年制学校的教学计划。众所周知,当时实行普及八年制义务教育,而作为对青年实施完全中等教育的中等学校的主要形式是中等普通教育与生产教学相结合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在这个时期为八年制和实施生产教学的普通中学制订了独立的、新的教学计划,这从根本上改善了劳动教学(见表3)。

表3八年制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劳动系列课程的学时分配课程学年1959/601960/611961/621962/631963/64每周时数课程学年1959/601960/611961/621962/631963/64每周时数生产基本原理-33--每学年时数社会生产(教学生产)实习18084228138138在实施生产教学的十一年制学校中教学计划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由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1959年10月29日批准的有关兼施生产教学的中等普通教育劳动综合技术学校的条例规定生产教学和生产劳动的教学时间应占教学总时数的1/3。十一年制的农村中等学校平均20%的教学时间用于生产教学,然而,学生的生产劳动一年占756小时。

这一阶段的课时分配反映出,人文系列课程与自然-数学课程之间的比例趋向平衡,例如,1953/54学年的教学计划中人文和自然-数学课程的比例分别为54%和36%,而在1963/64学年中相应地为38%和31%。1963-1964年美学系列课程的课时由1954学年的10课时增加到15课时,这使美学教育有所加强。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计划中从1962/63学年开始列入《社会学》课。

从以上材料看出,制订1955-1964年的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大大地加强学生的劳动和生产教学,比较均匀地分配人文和自然数学系列的课程学时,提高美学系列课程的作用,开设综合性课程和选修课。所有这一切从客观上完善了苏维埃学校在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个性方面的活动。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思想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实现。在劳动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因为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缺乏科学的合理性。在学生准备从事劳动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理论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这样就导致在1954年政府通过新的决议中把中等学校的高年级减去2年,大大削减综合技术课程和生产教学和生产劳动的学时。为了恢复十年制中等教育,编写了中等教育高年级的过渡性教学计划。在1964-1965年是九年级开始执行,1965-1966年十年级开始执行。其中保留了过去九--十一年级所学的教学课程,把一年中原来的2712学时减为2100学时。

九--十一年级的生产教学和生产劳动的学时从原来的1356减为708学时。高年级的过渡性教学计划有助于缩减中等学校的教学期限,但基本上仍保持高年级学生普通教育和生产教学应达到的水平。

八年制学校的教学计划总的来说是保持原状,只是略为减少四年级的俄语和自然,五年级的俄语,六年级的文学,八年级的外国语和劳动教学的学习时间。

(三)1966-1984年教学计划的特点

这一阶段教学计划的编写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为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苏共二十三大(1966年)制定了完成普及中等教育的方针。方针的主要精神是为适应科学知识、技术和文化的现代化水平,更新教学内容。1966年11月10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中等普通学校的措施的决议》。

1966年,苏联教育部赞同中等普通学校的标准教学计划,在这个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了1966/67学年的教学计划。实际上除了劳动系列课程(只保留了劳动教育)外,重复了十一年制学校的课程。每周一小时漫谈苏联社会,它代替了《苏联宪法》课。从七年级开始开设选修的课程,这有助于深入学习物理、数学、自然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在新的教学计划中,人文系列课程的学时约占43%,自然-数学课程约占36%,劳动教学占9%,体育占7%,美学系列课程占5%。

1966/67学年的教学计划的特点,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科学基础原理上。

表4课程及课时分配(1966-1985年学年一周总时数人文系列课程自然、数学系列课程美学系列课程体育和初级军事训练劳动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1966/6729012543103361552172691980/8128412243101361352482481984/852801184210136135248.5248.5这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反映出,对青年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劳动教学和夏季实习,忽略了有目的地吸收学生参加社会公益生产劳动。

学生的职业定向工作较薄弱。在普通教育学科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不少缺点。首先在自然-数学系列的教学中教学方法落后,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电子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原理。

1985年2月12日苏联教育部部长所批准的新的标准教学计划体现了普通学校改革的主要思想。学生的劳动教育和职业教学的作用大大加强了。社会公益生产劳动作为必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开设了《生产基本原理》、《职业选择》课程。劳动系列课的课时占15%,增加数学的学习时间,并开设《信息基本原理和计算技术》课程。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化学、生物课的教学时间减少了,自然-数学系列课的比重在总的教学时间中降到32%,人文课程--39%。

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和美学教育,新的教学计划还注意到综合性课程,增加社会学课程的时间,开设新课程《逻辑学和家庭生活心理学》。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认识周围世界》的新课程。学生的美学和体育教育还保持原来的比例,约占5%。除标准教学计划以外,还规定有选修课(14小时/周)以及劳动实习课(82天/年)。

苏联普通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经验教训:

1.应重视学生的普通教育和劳动准备之间最适宜的比例。两者之间比例的失调,在对青年教育的总体规划中,贬低劳动教学的作用以及把重心转到青年的职业定向的做法经济会产生,是制订教学计划中失败的原因。

2.人文和自然-数学系列课程之间应有的合理比例同样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必要条件。这种比例是变动的,它取决于社会和教育因素的相互关系。但是,经验证明,各门课程教学时间分配比例上的不当会对教学教育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

3.解决综合性课程在教学计划总的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苏联普通学校发展的历史证明,开设这些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

4.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深化他们的知识,必须把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起来。美学和体育系列课程应该是教学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长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