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23899500000009

第9章 社交中的谈话资本(3)

竹竿子能捅下高空侦察机吗?陈毅同志回答的显然是一句错话。但却错得极妙!试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回答方式呢?如实相告,就会泄露我国的军事机密,当然不行;但按一般方法说“无可奉告”,会使会议气氛过于呆滞、凝重,而“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这句错话,却听起来煞有介事,既维护了国家机密,又造成了幽默轻松的谈话气氛,真是一举两得,怎能不叫人拍手叫绝!

可见,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真话变为错话,曲折地说出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当有人求自己帮忙,但却实在是办不到,此时若直言拒绝,一定会使对方难堪或伤害对方,那么该怎么办呢?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待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林肯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自嘲来表达自己的拒绝意图。既没让人难堪,还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到林肯的意图。有时候为了避免直言相告,还可巧妙地寻找借口来为自己解围或是保全他人的面子。

舞会上别人邀请你,你内心实在不想跟他跳,可以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下。”既达到谢绝目的,又不伤别人的自尊心。

别人与你相约同去参加某一活动,但你却忘记了,未去赴约。直接说出原因,将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一般情况下,失约的可能原因有身体不适、家中有事、客人来访等,你可挑选较合情理的一种,作为事后的解释。

为了避免直言,运用各种暗示,以含蓄、隐晦的方法来向对方发出某种寓着自己真实想法、态度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这也不失为一个妙招。

一次,某乡党委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曾在乡属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刚调到机关传达室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项工作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听了他的活,乡党委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着镜子左照右看,总感到自己的两颗“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当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时,导演一见到他就很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掉了,我们的影片已不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好的品质,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聊天也要有水平

聊天是说话中一种极无功利性的交谈形式。紧张工作之余,节假日之际,人们凑到一起,几盏清茶,一碟瓜子,不为利害,只为“闲聊”。人们充分放松,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无拘无束地“侃”出来,从而使精神松弛,心情愉悦,得到有益的消闲和休息。所以,聊天已成为人们极喜爱的一种谈话方式。聊天的水平主要表现为:

1.要找到可聊的话题

聊天时,开头同样很难,它犹如源头,话题有兴趣,则加入的人多,谈得才尽兴;若话题只三言两语,不能深入,则使人索然无味。会聊天的人,首先不在于他说了些什么,而在于他出了个什么话题,使参加者能全神投入,聊得畅快。这应从分析聊天的对象入手。一般来说,同窗故友,忆旧便是最好的话题;中年朋友,家庭、事业是最有体会的话题;对老年人,健康活动是较适宜的话题;情趣高雅者,墙上的字画,桌上的读物,便是最好的话题;涉世未深者,事业功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而最能适应所有对象的话题是新闻。

2.语言宜轻松

有了好的话题,但谈话过程中语言过于正统,过于严肃,往往使聊者听而却步,一本正经地聊则是最乏味的。善于聊天的人,经常使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听起来话语随意,多取譬喻,幽默风趣,创造出宽松愉快的交谈气氛,使大家在交谈中得到松弛和愉快,这样的人会成为聊天的主角。

3.“听”话亦助“聊”

许多人认为聊天必得开口,甚至有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独霸聊坛。其实,聊天要能顺利进行,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艺术——以听助聊。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话题,成为聊天中的主要听众,给发话者以呼应,或赞成,助其深入;或反对,引起思考。听是聊的一种辅助,听后的简短呼应反馈,也能表现听者的说话水平。

4.善于断话题

聊天随意谈来,却也有“雅”、“俗”之分。高雅的聊天能给人以有用的信息、口才的锻炼,有助于身心的健康,而低俗的聊天却无异于浪费时光、谋财害命。清人敦诚对聊天水平的高低之别早有论说,他认为聊天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上乘、中乘、下乘、最下乘。他说:“闲居之乐,无逾于友,友集之乐,是在于谈;谈言之乐,又在奇谐雄辩、异趣横生;词文书史,供我挥霍,是谓谈之上乘。衔杯话旧,击钵分盏,兴致亦豪雅间出,是谓谈之中乘。议论不尽知之政令,臧否不足数之人物,是谓谈之下乘。至于叹羡没交涉之荣辱,分诉极无谓之是非,斯又最下乘也。”

聊天要以对人有益为准。但聊者形形色色,可能会说出荒诞不经甚至粗俗下流的话题,这时,你若能适时巧妙地让大家转移到别的话题上,可以说你掌握了聊天中适时截断无益话题,使聊天健康进行的语言艺术。如当人们聊凶杀、奸淫话题时,你若能说:“这些都和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自然而然地把话题引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与社会问题的探讨上。反之,你若用生硬的话说:“你们谈这些真无聊,还不如谈谈物价……”那么你将会打断人们的谈兴,破坏聊天的气氛。避之巧妙,才称得上水平和艺术。

逢人只说三分话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我们在社会中与人交往,不必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说出来。

一个社交老手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会认为他们很狡猾,是不诚实的。其实说话前先要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不是可以言谈的人,你说三分话就已经不少了。

科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为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

年轻人正是把话说绝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将“一切”换为“大部分”,爱迪生便不会反诘他了。

即使词用对了,修饰程度不同,说起来分寸就不一样。如“好”一词,可以修饰为“很好”、“非常好”、“最好”、“不好”、“很不好”等,这些比较级的使用要慎重。如果你没听天气预报,即使听了,明天还没到,便不可以说:“明天一定会下雨。”一个人的文章写得一般,客气地说也只能是“还好”,怎么能说“非常好”呢?

好的修饰词使意思表达完整,恰到好处;过于夸张或过于缩小的修饰词,则会与客观实际相冲突,陷入两难境地。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中,皮卡索夫与罗亭有一段对话:

罗:妙极了!那么照您这样说,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

皮:没有,根本不存在。

罗:您就是这样确信的吗?

皮:对。

罗:那么,您怎么能说没有信念这种东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有一个。皮卡索夫在此用一个“根本”,把话说绝了。因此,遇到不十分有把握的事,一定要多用“可能”、“也许”、“或者”、“大概”、“一般”等模糊意义的词,使自己的判断留有余地。

小白与同事们一起到外地做业务考察。一路上,总是听到其公司的主管不断地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许多员工私底下都相视而笑,无奈地摇头。到了目的地,拜会有关单位时,轮到这位主管做简报,只见他站在大众面前却脸红脖子粗,结结巴巴,讲不出像样的业务简报。

话多的人,常求发言而后快,不考虑听者的感受,也不让他人有讲话的机会,所以容易“招怨”。其实,话讲得最多者多半是讲自己的私事,或东家长西家短,易滋生事端。

不该说的不要乱说

在社交场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说不同的话。在说话的同时一定要慎重,不该说的千万不能信口乱说。

打工妹燕子找到了一份在饭店做服务员的工作,却只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辞退了。其实她的条件并不是很差,也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不小心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

那天,燕子刚一上班,店里就进来了三位客人,她随即拿出菜单,去让这三位客人点餐,第一位客人点的是糖醋里脊,第二位客人点的是宫爆鸡丁,第三位客人点的是京酱肉丝。但是,他特别强调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倒啤酒。很快,燕子将这三位客人所点的菜,用盘子端了出来,一边朝他们坐着的方向走来,一边还大声地向这三位客人问道:“你们谁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盛酒……”

就凭燕子的这一句话,老板当然会毫不客气地向她下辞退令,因为她的问话使老板脸上无光。

在工作中,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同样,在社会交际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恰到好处地说好该说的话。

说话不仅要根据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要根据前后话语相互联系而恰当地选择语言。

几位年轻的员工去慰问一位退休老工人,见面以后问道:“您老身子骨真够硬朗,今年高寿?”老工人回答说:“七十九啦。”“人生七十古来稀,厂里数您最长寿吧?”“哪里,××活到了八十四呢!”“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将军啊。”“不过,××去年驾鹤西行了。”“唷,这回可轮到您了。”那几位员工说道。谈兴正浓的老工人听到这句话,脸色陡变。毛病就出在“这回可轮到您了”这句话上。前面老人刚说完老同事逝世的事,他们却接下去说“轮到您”,这不就使老人产生误会了吗?如果这几位年轻员工能控制好前后话语,把话说成“这回长寿冠军可轮到您了”,也就不会出现不快了。

讲究说话的艺术对于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塑造起好的气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只贪图自己一时的痛快而无所顾忌地说了不该说的话,则只会给自己制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要坚持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

喜欢听好话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当来自社会、他人的赞美使其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时,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说话者产生亲切感,这时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因赞美而缩短、靠近,自然就为交际的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背后说一个人的好话比当面恭维说好话要好得多,你不用担心,你在背后说他的好话,很容易就会传到他的耳朵里。

对一个人说别人的好话时,当面说和背后说是不同的,效果也不会一样。你当面说,人家会以为你不过是奉承他,讨好他。当你的好话在背后说时,人家认为你是出于真诚的,是真心说他的好话,人家才会领你的情,并感激你。假如你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说你上司的好话,你的同事们会说你是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而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另外,这种正面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果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险。你的上司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会说你不真诚。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门、上司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这些好话终有一天会传到上司的耳中的。

有一个员工,在与同事们午休闲谈时,顺便说了上司的几句好话:“陈征这个人很不错,办事公正,对我的帮助尤其大,能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没想到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陈征的耳朵里去了,这免不了让陈征的心也有些欣慰和感激。而同时,这个员工的形象也上升了。连那些“传播者”在传达时,也顺带对这个员工夸赞了一番:这个人心胸开阔,人格高尚,真不错。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能极大地表现你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的效用。比如,你夸上司,说他公平,对你的帮助很大,而且从来不抢功。以后,你的上司在“抢功”时,可能会有那么一点点顾忌,也会手下留情。如果别人了解了你对任何人都一样真诚时,对你的信赖就会日益增加。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不带私人的动机的。其好处除了能给更多的人以榜样的激励作用外,还能使被说者在听到别人“传播”过来的好话后,更感到这种赞扬的真实和诚意,从而在荣誉感得到满足的同时,增强了上进心和对说好话者的信任感。

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

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做官为宦,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凑巧这时黛玉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结果宝黛两人互诉肺腑,感情大增。

因为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自己三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好话不但是难得的,还是无意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小性子的林黛玉恐怕还会说宝玉打趣她或想讨好她呢。

别人说坏话你不要插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很敏感的。特别是在办公室这种场合,几个人在一起就闲聊起来。有时说到某个人时,还会说出一大串的坏话。在这种时候,很多把持不住的人,也会跟着附和说起某人的坏话来,其结果可想而知,这种坏话不久便添油加醋传到他的耳朵里,别人不仅对你有了看法,还有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你的坏话或打击报复你。

某公司企划科李某升为科长,同一间办公室坐了几年的同事忽然升迁了高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刺激与震动。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竞争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总让人有那么一点酸酸的感觉。企划科李某的几个同事背后嘀咕开了:“哼!他有什么本事,凭什么升他的官?”一百个不服气与嫉妒就都脱口而出了,于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某数落得一无是处。

王新是分配到企划科不久的大学生,见大家说得激动,也毫无顾忌地说了些李某的坏话,如办事拖拉,疑心太重等。可偏有一个阳奉阴违的同事A,背后说李某的坏话说得比谁都厉害,可一转身就把大家说李某坏话的事说给了李某。

李某想:别人对我不满说我的坏话我可以理解,你王新乳臭未干有什么资格说我,从此对王新很冷淡。王新大学毕业,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还经常受到李某的指责和刁难,成了背后说别人坏话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