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23899500000008

第8章 社交中的谈话资本(2)

你回答:“××队会很好,虽然有几个老将已经离队,然而几位新人都很不错。”

“你听到过一个叫刘龙的队员吗?”他急着问。

你的确听说过这个球员,而且猛然发现此人和刘龙长得很像,立刻判断刘龙定是此人之子。于是你说:“他是一个强壮有力、有技巧,而且品行很好的青年。××队如果少了这位球员,恐怕实力将会大减。但是刘龙快要退役了,以后这个队如何还很难说。”

这位乘客听了这话,便兴高采烈地谈了起来。

你终于激起了他的兴趣,特别是他对自己儿子的慈爱之心。

你对做父母的人称誉他们的孩子,甚至表示你对那孩子感兴趣,那么孩子的父母很快便会成为你的朋友了。给他们一个谈论他们孩子的机会,则他们会很自然而又无所顾忌地滔滔不绝了。

如此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会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可以依原题急转直下,问得不对,根据对方的解释又可顺水推舟,在对方的生活上畅谈下去。

陌生人见面,还可以通过慷慨的给予帮助来激发他们的谈话欲望。一般说来,初次相见或不太熟悉时,没有谁愿意向有困难的陌生人施舍什么帮助,因为他们怕不清楚对方的底细帮出麻烦来。这种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正是这“一定的道理”把自己结识别人的大好机会给赶跑了。善于交际的人是不会这么想的,他们认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有放下顾虑、慷慨解囊,才能赢得别人的感激与好感——这恰是一座沟通感情的桥梁。有一位赴京的文化打工者小陈,在一家出版社打工,但没有住处,租房的房租又特别贵。同来打工的当地人小冯见他愁眉不展,便与他搭讪问他怎么了。当小冯得知因由后,坦率地对刚认识的小陈说:“如果你不嫌弃的话,那就在我那儿搭个铺吧,大话不敢说,住个一年半载是没问题的。”见小冯如此慷慨,小陈心里顿时热乎乎的,心想这个人是一位值得交往的朋友。就这样,两个人都有了一种心灵中的默契,于是小陈主动同小冯谈起了自己的家事,他们成为朋友自是情理中的事了。

主动关心他人,善于倾听也可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望。

刚刚大学毕业走上社会的小林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见旁边一中年人独自深思,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便找话与他搭讪:“大哥,你怎么了?看你好像是热得不舒服,来杯咖啡吧。”“谢谢,我这儿有。”那人笑着答道,并说,“你是不是觉得我有些无聊?说句话不怕你笑话,有时我可真想能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那样,我肯定会以另一种不同方式来生活的。”小林诧异道:“你这指的是什么呢?能同我谈谈吗?”中年人缓缓说:“过去,我不肯相信任何人,包括老婆、亲戚、朋友,到头来得到的,瞧——孤身一人。你知道,我有二十多年没见过任何一个家人了……”那人把小林当成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慢慢地诉说着自己的过去,小林则把他的过去当成一堂教育课耐心地听着。尽管两人素昧平生,但却成为好朋友。

对于那些腼腆的人,交谈者应主动寻找话题,消除对方的紧张感。一个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一家报社工作,报到时,单位的老同志主动询问:“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呀?”逢到这个时候,新职员不得不张口说话:“我毕业于××学校……”这样一来,如果学校不是名校,则可说:“没关系,许多成功者都不是什么名牌学校毕业,可以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工作实践很重要。”毕业生听了很高兴且受到了很大鼓舞。假如是著名的学府的话呢?则可以说:“你真了不起,毕业于那样一所名牌大学!”“你在学校是学什么专业的,……你们学校的管理怎么样……”,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著名的学府,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毕业生总是喜欢谈及自己的母校的。由于提起了学校,使刚刚报到的大学生消除了紧张腼腆的心理,对母校的感情使他一下子健谈了起来。

朋友相交,重在交流,由陌生人到朋友需要通过交流才会相互了解,要在掌握交谈艺术的同时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彼此加深了解,从陌生走向熟悉,进而成为朋友。

对陌生人要不吝惜赞美

人际交往中面对众多的陌生人,你只要主动、热情地同他们说话、聊天,并在话语中逐渐摸索、试探,总会找到投机的话题。初次交谈,窘迫心理在所难免,如果你有足够的信心和超人的勇气,主动开启你那如金的“贵口”,成功肯定属于你。

一位靓丽的“摩登女郎”在一个首饰店的柜台前看了很久。

售货员问了一句:“这位女士,您需要买什么?”

“随便看看。”女郎的回答明显缺乏足够的热情。可她仍然在仔细观看柜台里的陈列品。

此时售货员如果找不到和顾客共同的话题,就很难营造买卖的良好气氛,可能会使到手的生意溜走。

细心的售货员忽然间发现了女郎的上衣别具特色:“您这件上衣好漂亮呀!”

“啊!”女郎的视线从陈列品上移开了。

“这种上衣的款式很少见,是在隔壁的百货大楼买的吗?”售货员满脸热情,笑呵呵地继续问道。

“当然不是!这是从国外买来的。”女郎终于开口了,并对自己的回答颇为得意。

“原来是这样,我说在国内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上衣呢。说真的,您穿这件上衣,确实很吸引人。”

“您过奖了。”女郎有些不好意思了。

“只是……对了,可能您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要是再配一条合适的项链,效果可能就更好了。”聪明的售货员终于顺势转向了主题。

“是呀,我也这么想,只是项链这种昂贵商品,怕自己选得不合适……”“没关系,来,我来帮您参谋一下……”

聪明的售货员正是巧妙运用了语言这门艺术,搭起相识的桥梁。然后顺势引导那位陌生的女郎,最终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商品。

怎样跟外向型的人说话

通过倾听,了解到对方的性格,猜透了他的脾气,明白了对方需要什么样的赞美,就能一拍即合。

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口若悬河,说起话来像连珠炮滔滔不绝的人,那么你可以初步判断他属于外向型。外向型的人一般不会控制自己的愤怒或掩饰自己的得意,他们以那特有的大嗓门向听者传达自己的思想。

与外向型的人交流,是一件很轻松、很容易的事。因为他本身就非常的擅长社交。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大嗓门再加上有些夸张的手势,使现场气氛往往很热烈。不过作为倾听者的你,千万得记住,此时他是绝对的主角,你是配角,你千万别有争夺他光彩的意思,否则他一跟你较真,就有你好受的。所以,当碰到有冲突的观点时,你最好保持沉默。

外向型的人比较单纯,说话办事不拘小节,因而很容易相处,也很容易看透他的内心。他会如机关枪一样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观点和盘托出,敢说敢做,一般不会隐瞒什么事情。但是,外向型的人支配欲都很强烈,一般不喜欢听到你说“不”,当他的观点被你理解或接受时,他就会喜形于色,要是你再赞美他几句,他往往会忘了自己姓什么。这种人不喜欢你冗长枯燥的说教,轻松简洁明快的赞美他最乐于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外向型的人,就是爽快干脆,所以你对他也要爽快、干脆,拖拖拉拉、犹豫不决最让他难以忍受。碰到外向型的人,最好是竖起耳朵闭上嘴,即使你不问他,他也会告诉你他的喜好。这时你只要顺着他的意思,引出他得意光彩之事,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向精明的王先生非常生气,因为他最喜爱的一件新外套被洗衣店的人熨了一个焦痕。他决定找洗衣店的人赔偿。但麻烦的是那家洗衣店在接活时就声明,洗染时衣物受到损害概不负责。与洗衣店的职员做了几次无结果的交涉后,王先生决定面见洗衣店的老板。

进了办公室,看到高高在上的老板面无表情地坐在那儿,王先生心里就没了好气。

“先生,我刚买的衣服被您手下不负责任的员工熨坏了,我来是请示赔偿的,它值1500元。”王先生大声地说道。

那老板看都没看他一眼,冷淡地说:“接货单子上已经写着‘损坏概不负责’的协定,所以我们没有赔偿的责任。”

出师不利,冷静下来的王先生开始寻找突破口。他突然看到老板背后的墙上挂着一支网球拍,心中便有了主意。

“先生,您喜欢打网球啊?”王先生轻声地问道。

“是的,这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喜爱的运动了。你喜欢吗?”老板一听网球的事,立刻来了兴趣。

“我也很喜欢,只是打得不好。”王先生故作高兴且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洗衣店的老板一听,更高兴了,如碰到知音一样的与王先生大谈起网球技法与心得来。谈到得意时,老板甚至站起身做了几个动作。而王先生则在旁边大加称赞老板的动作优美。

激情过后。老板又坐了下来。

“哎哟,差点忘了!你那衣服的事……”

“没关系,跟您上了一堂网球课。我已经够了!”

“这怎么行!小李,”一个年轻人跑了进来,“你给这位王先生开张支票吧……”

一切就这么简单。

这位王先生可说是位察言观色的高手。一般来说,外向的人都比较喜欢运动。并且办事爽快,吃软不吃硬。王先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巧用心机,使洗衣店老板能够在别人面前一展风采,心灵获得满足的时候,什么话都好说。

怎样跟内向型的人说话

俗语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知道了怎样应付外向型的人,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去应付内向型的人。

内向型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寡言少语,他处理事情都是以低姿态进入。他外表温柔,文静,虽然不善言辞,但说出来的话却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很富有说服力。

内向型的人有点像一个隐士,他把自己的一切深深地掩藏起来,要了解看透他真不容易,因为他对外界怀有强烈的警惕心,不轻易相信人,不轻易赞美和抨击别人。他可以说是一个“温柔杀手”,他会谋杀你交流的激情,他不会轻易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对于你来说,他倒可能成了一个倾听者。如果此时你不考虑进行一下角色转换,让他继续担任主角,那你们的交流肯定是沉闷的。由于内向型的人不如外向型的人善于交际应酬,当面对陌生人时,常令他发窘。并且由于他的敏感,该拿主意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但他却喜欢思考,内向型对头皮发麻的数字、理论等枯燥无味的东西可能会感兴趣。虽然他不喜欢被人指挥和吩咐,但他却喜欢别人赞美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面对这种人,你就应该担当起主角的重任,用他感兴趣的事激起他的热情。当他把你当作知心人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他狂热的一面。某单位新来了一位领导张总。新官上任就烧起了第一把火——召见手下各部属,进行人事调整。如果能给新领导一个满意的第一印象,以后的日子自然好过,因此被召见的人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出于意料的是,那些员工满腔热情地进去,垂头丧气地出来。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人是公关部的谭某。失意的同事马上围住了得意洋洋的谭某,向他求教被委以重任的玄机。“这或许都是一根别针的功劳吧!”谭某故作神秘地说。

“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发现那里几乎变了一个样。原来杂乱不堪甚至落满灰尘的书桌变得干净整齐,各件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再看到老总那严肃却又显得游移不定的脸,我便对他的性格和脾气有了几分把握,因此决定按方抓药,用相应的办法去应付他。结果不出我所料,我成功了。”“老总是什么性格?你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同事们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别急,别急,让我慢慢说给你们听。首先,老总的性格是内向型,这可以从办公室的变化和他的神态大致揣测出来,这种类型的人,一般都注意细节,爱干净、整齐。注意到这一点,我决定与他在这方面取得一致。向他问了好以后,我便坐了下来,接着我顺手从地上拣起了一根别针,把它放在桌上。老总看了那别针一眼,脸上露出了笑容。接着,在介绍我们部门时,我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以证明我们部门取得的成绩,并对当前的形势作了一些分析。然后,我就高兴地出来了。”

“怎么我就没看到那根别针呢?”听完谭某的话,旁边一个同事自言自语地说道。

“那根别针是我坐下去时扔的,你们当然见不到了。”谭某笑着说。看完这个例子,你一定很佩服谭某看人及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本事。你是不是也很想学会这一招?学会这一招并不很难,只要你平时待人接物时多长个心眼,多动动脑,你也马上会成为一个高手。

选择与外国人交谈的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机会与外国人接触和交往。同外国人在一起应聊些什么呢?以下几点供读者参考。

1.选择外国人喜闻乐道的话题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对诸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等方面的话题大都是感兴趣的。

了解对方的志趣爱好,有助于创造良好的交谈气氛。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公务繁忙,来去匆匆,可是有一些中国记者却经常能见缝插针地同“老萨”侃上一通。侃的就是他酷爱的集邮。一番神聊之后,记者的专访任务也就同时完成了。他们的成功归功于选准了话题。

2.选择双方都熟悉的话题

与外国人接触和交往,如能找到双方都熟悉的话题,就等于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将大大地有助于彼此间的理解和沟通。

如果外国人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我们应当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同外国人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否则,非但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3.要回避外国人忌讳的话题

通常下列话题在同外国人交谈时是不宜选择的。

其一,过分的关心和劝诫。中国人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外国人却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能将中国式的善意关心和劝诫施之于外国人,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场面。

其二,个人的私生活。同外国人交谈,不要随便询问对方的年龄、住址以及其他家庭生活方面的情况,这意味着打探个人隐私,动机不纯。

其三,令人不快的话题。如衰老与死亡等,与外国人交谈时不宜谈及。

其四,他人的长短。谈论人际纠葛和他人的过失被视为无聊之举。对外国人的政治主张、宗教信仰等不要妄加非议。另外,在交谈中,一旦遇到外国人回避或不愿谈及的话题,应立即转移话题,必要时向对方道歉。上述原则,仅供大家参考。原则不是模式,重要的是在交往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应付自如。

说话要学会绕点弯子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常常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但在与人交往时,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为了更好地赞美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等等之时,都必须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而不能做所谓的“直肠子”,快人快语,结果事情搞砸得也快。

陈毅同志当外长时曾主持过一次有关国际形势的记者招待会。会上陈毅谈到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骚扰我领空的事情,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有个外国记者趁机问道:“外长先生,听说中国打下了这架侦察机,请问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的?是导弹吗?”只见陈毅用手做了一个用力往上捅的动作,说:“我们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与会者无不捧腹大笑,那个记者也知趣地不再追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