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23835600000005

第5章 文心解疑(4)

四、《镜花缘》传达了怎样的人生观?

很多人在看到”镜花缘”三个字后,都会联想到”镜花水月”这句成语。事实上,作者李汝珍在书中也多次点出这句成语。第一回百花仙子对百草仙子说:”小仙看来,即使所载竟是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写唐小山海外寻父来到小蓬莱,可是小蓬莱的岭竟然叫镜花岭,村叫水月村,岭下还有一荒冢,名字居然是镜花冢。在泣红亭中还有一块匾,上面写着”镜花水月”几个大字。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暗中点题。在小说结尾,做为全书结语的一段文字,也是紧扣这三个字做文章:

嗟乎!小说家言,何关轻重。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正是:镜光能照真才子,花样全翻旧稗官。

“镜光”扣着”镜”字,”口吻生花”、”拈花微笑”、”花样”扣着”花”字,”是亦缘也”扣着”缘”字。

那么,这三个字分别代表了什么呢?让我们先来说”缘”字。缘本是佛教名词,因缘的意思。佛门讲因果,即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固有的原因和条件,此谓”因”谓”缘”,合称”因缘”。万事万物随缘而起,简称”缘起”。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缘”或”因缘”这个词时,也常常兼指结果,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比如用来指人物遇合的金玉缘、再生缘等等,是缘分的意思,实际把因和果都包括进去了。按古人的理解,缘常常是天定的(前定的),所以在古代常有”天缘”、”宿缘”的说法。

《镜花缘》第四十四回写百草仙子变化成道姑来点化唐小山时,自称”百花友人”,小山暗暗惊诧道:”莫非『百花』二字与我有甚宿缘?”小山前世本是蓬莱山的百花仙子,与百草仙子是朋友,所以在这里才可以说宿缘∣∣前世的缘分。百草仙子化道姑点化唐小山,有几句话更为意味深长:

今日相逢,岂是无缘;不但有缘,而且是宿缘;因有宿缘,所以来结良缘;因结良缘,不免又续旧缘;因续旧缘,以致普结众缘;结了众缘,然后才了尘缘。

十二句十一个缘字,宿缘、旧缘、良缘、众缘、尘缘,《镜花缘》写的就是这种缘∣∣仙岛上的百位花仙和人间的百位才女之间”天命造定”的奇妙因缘。

再来说”镜花水月”。”镜花水月”又作”水月镜花”,原来也是佛家的比喻,据考证,原出唐人裴休《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后来在流传过程中,把”像”字改成了”花”字,因为更为贴切,便延续下来。明朝文人谢榛在他所著的《四溟诗话》卷一中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水中之月非真月,镜中之花非真花,都是虚幻的映象,千万不能过于认真,因为一旦认了真,那便是猴子捞月了。

佛家讲”色即是空”,认为俗世的一切都空幻不实,”镜花水月”一语表达的恰正是这种观念,人生人世,全都像镜中花水中月一样虚幻无常。所以人们要看破红尘,超脱于人事。裴休说大达法师”水月镜像,无心去来”,说的正是超尘脱俗。道家讲”有生于无”,以虚无为宇宙本原,所以人要”清净无为”。用这种观念来看待尘世,自然一切也都是镜花水月,不必耿耿于怀、孜孜以求了。

李汝珍拈来”镜花水月”做题目,不仅因为和他写的群花贴上个”花”字,更为重要的是他要借”镜花水月”表达他的人生感受∣∣他对佛家的色空观、道家的虚无论是认同的,至少从书中看是如此。

李汝珍以”镜花水月”的观念写缘,这样一来,佛家的”镜花水月”和佛家的”缘”便接上了头。李汝珍写的这场百花贬为百女的奇缘,便成了”镜花水月”之”缘”。

当然,这”镜花之缘”首先在于事情的”奇奇幻幻”、”渺渺茫茫”。这不仅仅说明这桩”群芳被贬”的公案本属虚幻,而且百花仙子因为和嫦娥、风姨发生口角而牵连群花一起降贬凡尘,历尽磨难,她们的命运也被神秘莫测的”群花定数”所支配着。仔细想想,这”缘”岂不是如同”镜花水月”般空幻渺茫吗?

其次,仙岛群花化作人间百女后的际遇,也更为深刻地寄寓了作者”镜花水月”的感慨。她们都是”巾帼奇才”,有过登科中举的风光,吟诗作对的欢乐,但唐小山寻父”历尽劫磨”,众女也在同武家军的战斗中”寿夭不齐,辛酸满腹”(第四十八回)。作者用百花仙子在蓬莱山的住处薄命岩、红颜洞,以及泣红亭的对联”红颜莫道人间少,薄命谁言座上无”,明明白白指出”红颜薄命”四个字。泣红亭的玉碑记录着才女们的荣耀,但亭的名字”泣红”二字,分明是为红颜薄命而泣。

第七十一回师兰言说:”只望望那个泣红亭的『泣』字,还不教人鼻酸么?”而小蓬莱的”镜花冢”更指出了这群”金玉其质”、”冰雪为心”(第一回)的”巾帼奇才”的最终归属:最终不过就是一座荒坟和荒坟里的一堆朽骨。阴若花说:”原来此墓所葬却是镜花,不知是何形象?”作者有意设下一道让人细参的玄机。这就使人联想到《红楼梦》的”悼红轩”,”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元、迎、探、惜(原应叹惜),都是对女子命运的感叹:你们美则美矣,丽则丽矣,无奈红颜薄命,都是”镜花水月”啊!

在作者笔下,这种对红颜薄命的感叹更进一步地提升到对人生感叹的境界。在小说的第九十回,麻姑说:

人生在世,千谋万虑,赌胜争强,奇奇幻幻,死死生生,无非一局围棋。只因参不透这座迷魂阵,所以为它所误。

人生是一局棋,当局者只顾争强好胜,因而执迷不悟,种下祸根。书中说百花仙子就是因为和麻姑下棋耽误了事而被贬的,唐闺臣(唐小山的改名)在泣红才女碑上的判词就是”只因一局之误,致遭七情之磨。”人生是迷魂阵,人人都被酒色财气所困。

唐闺臣的别号是”梦中梦”,这又是说人生如梦了。作品的后五回,写文芸率众公子才女打破武家兄弟的酒色财气四关,就是告诫人们:人生繁华都是黄粱梦,如过眼烟云,镜花水月。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参透俗世欲望的迷局和迷魂阵。

百花仙子被贬凡尘后,先后有百草、百谷等仙子变化成道姑来点化她。百草仙子对唐小山说:”我从不忍山烦恼洞轮回道上而来”,”我要到苦海边回头岸去”。人生在世不忍则有烦恼,烦恼则堕轮回,”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岸上有”返本岛”,”还原洞”(第四十四回)。百谷仙子则说”我从聚首山回首洞而来”,”我到飞升岛极乐洞去”。道姑用这些暗含禅机的虚构地名,来唤醒百花仙子已被尘缘所迷的本心,令其幡然觉悟,返本还原,重续旧缘。而更深层的意思则是作者在劝诫人们勘破尘欲,给自己的心灵之中讨得一份安静。无欲无求,便是极乐世界。

我们无法从历史文献中清楚地了解李汝珍的思想,不好给他戴个什么主义的帽子。其实大凡古代文人都喜欢搬来色空虚无这样的观念,李汝珍大抵也是这样,倒不一定多么笃信佛道。更何况他是在写小说,以文为戏,不是写哲学论文,对此大可不必过分认真:”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