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很为难,又想让萧何排第一,又不想逆了诸位大臣的意思,可是诸大臣却看不出刘邦的为难,依然坚持己见。这时候,关内侯鄂君看出了刘邦的心意,于是就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上前说道:“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那只是一时的功劳。皇上和楚霸王对抗5年间经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每次都是由萧何从关中派人来填补我军战线上的缺漏。楚军和我军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时常缺粮,也是靠萧何的帮助,军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还有最重要的: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得以顺利接济皇上,这些都是万世之功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又能有什么影响?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关内侯鄂君的这番话说到刘邦的心坎里去了,刘邦听后很满意,连连称好,于是下令把萧何排在首位。鄂君也因此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比他应得的多了近一倍。他凭借着自己察言观色和能言善道的本领,享尽了荣华富贵。而那些固执的大臣,说话时不懂得掌握分寸,惹得刘邦不满,这些都对他们的仕途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有的人说话没分寸,一言不慎,就会得罪朋友,引发极为尴尬的局面。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都快到点了,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有来,他心里很焦急,便自言自语道:“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怎么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人了!”于是有几位便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这种情况,更着急了,便说:“怎么该来的不来,不该走的却都走了呢?”剩下的一些客人一听,心想:“不该走的走了,那我是该走的喽!”于是又有几个人离开了。
主人更是感觉莫名其妙,又对着那些刚刚离开的客人的背影说道:“我又不是说你们!”这话一出口,最后剩下的那些客人心想:“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们了。”于是也起身走了。
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别人听了也会很舒服,从而增添对你的好感。如果说话没有分寸,对人出言不逊,当着众人的面揭人短处,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就很难赢得别人的好感。最终导致和同事关系不好,和朋友之间的友谊也维持不下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样的人缘怎能取得成功呢?
那么,谈话中有哪些禁忌的话题需要我们注意呢?
关于宗教信仰的话题:这是谈话的敏感地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就因此闹得连年发生冲突,国与国之间尚且如此,人与人之间就更应该避讳。
他人的隐私:包括年龄、婚姻、薪酬等话题最好不要触及,若谈起这些会让别人觉得你没有修养。尤其是和外国人在一起时,问别人年龄是很犯忌讳的,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个人的不幸:不要拿别人的不幸当话题,也不要说自己的不幸,那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没有礼貌,很肤浅。
低级趣味的话题:在职场或和异性相处,别讲荤段子。
把你的真诚带入你的言谈中
无论人们的性格有多大的差别,文化有多大的差异,语言有多大的不同,都阻挡不了人们体会到彼此真诚与否的那颗心。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容易被人感知的,只要你满怀真诚,你就能收获对方给予的真诚。把你的真诚带入你的言谈中,就能使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1.初次见面时问候要真诚
初次见面,如何在陌生的场合中顺利交谈?一般来说,问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同初次见面的人拉近距离,真诚是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利器。
一次,一位心理学家应邀到一处少年教养院,为那里服刑的青少年辅导。当他面对那些年纪轻轻的罪犯时,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对方。
若称对方为犯人,必然会使他们产生反抗心理,这样当然不利于辅导教育;称先生,显然也不太合适,最后他开口说“误触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
不曾想,这个称呼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那些少年犯听到这一称呼时都专注地凝视着他,有的甚至还激动得哭了。当然,这位心理学家的辅导自然顺利而有奇效。
一句问候语往往包含三层含义:我送给你尊重;我送给你亲切感;对于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十分珍惜。当我们把这三样礼物,通过一句问候语送给对方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热情、开朗、风度和涵养。
一位西方文学家曾说:“只要热情犹在,哪怕青春消逝。”因此,西方人见面时总是满面笑容地彼此问候“你好吗?”“早上好!”诸如此类的话,这些问候语也确实能够使我们和他人之间营造出和谐、友善、热情和尊重的氛围,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词语,都能显示出语言调适心灵的乐趣,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与人为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它们的作用。
初次见面一般习惯用“你好”、“久仰”等来问候他人,不过,这也并非一成不变。也有一些本来不是单纯的问候用语,却也可以在问候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言语包括:
(1)致歉语:对不起、很抱歉、劳驾、过意不去、失礼、请原谅等。
(2)慰问语:辛苦了、受累了、麻烦了等。
(3)同情语:太忙了、不得了啦等。
(4)拜托语:关照、承蒙关照、拜托、劳驾、麻烦、鼎力帮助等。
(5)致谢语:多谢、感谢、破费、费心、拜谢等。
以上这些言语虽然也可单独使用,但若将其同日常问候用语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可以使对方迅速做出预期的反应。值得提出的是,这些问候语需要不断地使用直到很熟练,只有这样,当你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才能够及时而恰当地使用。
2.人际交往中道歉要真诚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说错话、做错事,给他人造成一些伤害。严重时,甚至给对方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总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诚挚的歉意不仅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还可以促进彼此心理上的沟通,从而增进感情,使双方关系变得更为牢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道歉必须及时。倘若不能马上道歉,也要日后找准时机表示歉意。
认错、道歉还要真心实意,不必找客观原因做过多的辩解。如果真的是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最好将其安排在诚恳道歉之后,而不要一开口就辩解不休。这样只会扩大双方思想感情的裂痕,加深彼此间的隔阂。
诚心诚意地道歉,应该语气温和,态度坦诚直率,要堂堂正正,而不是躲躲闪闪、羞羞答答,更无需夸大其词、奴颜婢膝,一股脑地往自己脸上抹黑。那样,别人不仅不会接受你的道歉,反而还会认为你这个人非常虚伪,从而更加反感。
有时候,即使没有错也需要道歉。例如,变幻无常的天气、出乎意料的事故等,使你没能准时赴约或耽误了时机,给对方造成一定的麻烦和损失,这时候当然要道歉了。如果你只找客观原因,对方肯定会打心眼里对你有所抱怨,不利于维持和谐的关系或者增进友谊。
如果你求人办事,对方已经尽了全力,然而因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事情最终没能办成,而人家却为此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或者虽然事情办成了,可对方在此过程中遇到了超乎想象的麻烦。这时候,一定要向对方表示自己发自内心的谢意和歉意。这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以后再有求于他时,自己也好开口,人家也会很给面子。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做这些事情的宗旨就是为了让我们在繁杂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赔礼道歉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要把这个环节做好,关键就是要真诚,因为没有人会拒绝真诚。
顺毛摸永远强过逆鳞捋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说某个人是“顺毛驴”,意思是,在和别人说话时假如你顺着他的意思去说,他就会很顺从你,这样事情往往更容易得到解决;假如你逆着他的意思去干,那你最终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古籍《韩非子?说难》篇说:“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就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庶几矣”。君王一般都是十分厌恶大臣直言进谏的,假如触犯了他们,他们就会恼怒,所以在跟他们讲话时要顺着他们的意思去说,不要违背他们的意愿,否则自己也就会因此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以千百计的皇帝、诸侯等,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是听不进谏言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只知道寻欢作乐,不关心百姓疾苦,甚至对敢于直谏的大臣采取行刑的措施。
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权位至高无上,而其才学又是盖世超群的,但他所侍奉的楚怀王却是一个糊涂的昏君。屈原想开导他,经常忠谏上奏、言辞犀利,指斥楚怀王施政当中的许多失当行为。面对言辞犀利的屈原,楚怀王开始是冷落他,最后忍无可忍流放了屈原,使之从丞相骤然降至为一个“流人”。屈原满怀忧愤之后,撰写离骚诗篇,最后愤而投江。
曾经写下鸿篇巨制《史记》的司马迁,他跟屈原也是同病相怜的。
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也算是功勋卓著的君王,但是他却是一个听不得逆耳忠言的人。撰写《史记》的太史令司马迁是在接受了宫刑之后完成《史记》的,“宫刑”在当时是一种既残酷又屈辱的刑罚,它会使受刑之人从此再也抬不起头来做人。然而司马迁却没有因此而消沉,他经受住了这个沉重的打击,经过数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那么,如此有所作为的一个人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屈辱的刑罚呢?其原因就是司马迁是一个直言善谏的人,因他进谏时说了汉武帝不爱听的话而犯上。当时他对汉武帝谏言:“陛下不可视匈奴为外族,因为匈奴也是中国人,只不过他们是少数民族而已,并不是什么异族。还有就是您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李陵投降匈奴一事,他这样做也是万不得已的。假如您能够宽容匈奴和李陵投匈奴一事,那么您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司马迁说出所有肺腑之言,可谓大快人心,但是汉武帝听后大发雷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类似把匈奴也划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话,他的大汉族主义早已侵蚀了他浑身的每一个细胞,因此司马迁如此一说便使他龙颜大怒,司马迁也因此遭受到“宫刑”。
从以上的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联想到,现代社会中,无论你是政坛中的人物还是精明的商人,抑或是平民老百姓,你都不要忘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无论是对上司、对朋友、对商业伙伴,或是对偶然交往的陌生人,说话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很容易招来灾祸。
幽默的言语能使谈话氛围变得轻松融洽
幽默感是个人魅力中的重要一项。人人都喜欢有幽默感的人。幽默不但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旅程变得轻松愉快,还可以轻松缓解谈话的氛围,即当人们处于尴尬境地时,幽默往往会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火车进站了,老先生掏出香烟问乘务员:“现在能吸烟吗?”乘务员说:“大爷,什么时候吸烟都行,只是在列车上不行。”乘务员笑了,老先生也笑了。
笑声中,乘务员制止了乘客在列车上吸烟的行为,乘客也乐呵呵地接受了乘务员的意见,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山西万荣县以盛产笑话闻名。
这一天,有两个人在争吵:
“你怎么不讲理呢?”
“我本来就没理,还怎么跟你讲理?”
于是一场“战争”又被笑声制止了。在笑声中,有理的一方怒气全消,没理的一方既道了歉又不伤自尊。这显然要比强词夺理和直接认错的效果好得多。
幽默好比温润的细雨,好比潺潺的流水,好比融融的春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气氛变得愉快、祥和;幽默好比化学反应中的酸碱中和,往往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使剑拔弩张的双方相视一笑,握手言和。
倘若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几分幽默,少几分呆板,定然会使生活其乐无穷,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倘若工作中能够多几分幽默,少几分冷峻,一定会使工作的压力有所缓解,工作热情高涨!倘若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多一些幽默,少一些照本宣科,通过幽默增添一种融洽、轻松、和谐、友善的气氛,思想政治工作必将会增加许多吸引力、说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幽默不同于粗俗的闹剧,它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幽默不是嘲笑或讥讽,因为它不会使对方尴尬,伤害对方的情感,有辱对方的自尊。幽默是一种思想的健美操,需要经过长期的思想锻炼;幽默是一种文化的积淀,需要达到一定层次的文化水准;幽默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组成因素,体现着这个人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以及文化修养。
大凡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有内涵丰富的幽默感,他们往往一言九鼎,一句抵一万句。伟大的外交家则以其幽默赢得对方的钦佩。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幽默具有非凡的魅力,能化解很多外交场合的尴尬。周恩来的幽默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的幽默语言,寓意深刻,总能深深地吸引很多人。
建国初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外国记者突然向周恩来提出一个敏感的问题:“请问总理阁下,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意在讥诮中国贫穷,靠发行钞票维持市场的运作。周恩来看了一眼那个记者,然后不假思索、一板一眼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源嘛,据我所知,一共有18元8角8分。”这个数字令在场的中外记者为之愕然。稍停片刻,周恩来进一步解释到:“中国人民银行迄今发行了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等十种主币和辅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最后,周恩来还补充了一句:“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政府授予全权发行的金融机构,信誉卓著,币值稳定。”
货币发行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水平的标杆,是一个国家的绝密话题,怎么可能轻易为外人道呢?然而作为一国总理,又不好将此问题推给主管单位;更不便以“无可奉告”搪塞;就算是推给了主管单位,勉强应付过去了,也未必能做出如此巧妙、如此幽默、如此机敏而具体的回答。周总理运用幽默之妙,俨然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别把滑稽当成了幽默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幽默所表现的是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而非庸俗的笑闹,它不是以过分夸张地袒露自身缺陷作为“幽默”的资本,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扭曲人性。它不是噱头、调侃、贫嘴或者说教,而是对这些的超越。时下流行的文化活动中,伪幽默泛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中国人的幽默大致可以这样划分开来:大智若愚者的幽默和大愚扮智者的幽默。前者为真幽默、雅幽默,给人以启发,而后者则为伪幽默、俗幽默,使人感觉如蝇在喉,吐之为快。
生活中,幽默可谓无处不在。恰到好处的幽默会使人笑声不断,赢得满堂彩,而倘若不分时机和场合的幽默则可能会变成滑稽的笑剧。因此,制造幽默也要随情应景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就会沦为“伪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