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成就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23775600000010

第10章 话说到圆满,事才能做到圆满(5)

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得到他人真诚的赞美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要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赞美别人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加以表达,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适合赞美的时机,把握赞美的角度,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给对方以别出心裁的赞美。倘若不分对象、不看时机、不讲分寸地赞美对方,不仅不能达到赞美的效果,反而会被认为是油嘴滑舌,阿谀奉承。

人们都渴望得到赞美,但人们更渴望得到的是坦诚相见、真诚相待。所以,赞美要自然真诚,赞美的内容要确实存在,赞美的同时要给予对方微笑,亲切自然,真情流露。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赞美的度,使赞美恰如其分、触动对方内心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赞美的对象

社会交往中,我们要注意交际对象的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爱好、特征等,赞美对方时要因人而异、把握分寸,如果是新交,则更要小心谨慎。比如,对于事业有成的女强人,你可以赞美她温柔贤惠;对于成果丰硕的学者,你可以赞美他气质非凡;对于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你可以赞美她勤奋刻苦。如果你对一个为自己身材过于肥胖而愁眉不展的女孩说:“你的身材真的很好!”对方一定会认为你是在取笑她而大为不快。但换做是一个身材较好的女孩,你说出这句话,就可以使对方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增加很多。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喜爱结交“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这些人喜欢“直言不讳”,你越是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不足,他就越喜欢你;相反,你若恭维赞美他,他就会讨厌你。同这类人交往,使用赞美一定要慎之又慎了。

2.注意赞美的时机

赞美的时机往往很重要,恰到好处的赞美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一旦发现对方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就一定要及时大胆地赞美对方,别错过了时机。不适时机地赞美,无异于南辕北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还应该注意一点:当朋友发现自己的某种不足而正准备改正时,你却对朋友的这种不足大加赞赏,这种赞赏是绝不会令朋友满意的。

3.注意赞美的尺度

赞美的尺度往往直接影响赞美的效果。恰如其分的赞美能够让一个人在交际场上更成功。倘若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进行空洞的奉承和过度的赞美,只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有时候甚至感到难堪、肉麻、厌恶。当然,赞美程度不够的话有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你对一位字写得比较好的人说:“你写的字是全世界最漂亮的!”结果极有可能使双方难堪,但如果你这样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朋友一定会很高兴,说不定他还要向你描述一番他练字的经过和经验呢!

在和上司的交往中,如果你经常说一些很夸张的赞美之词,上司会认为你是在拍马屁,言不由衷,以后就不会再轻易相信你了。如果你干脆就不去赞美,或者赞美得不够,那上司又会认为你骄傲自大,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工作中也不会给你好脸色看。

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赞美也不例外,千万不要太肉麻,能表达你的意思就够了,而且也不宜太夸张,否则会让人感觉不真实。

4.不要在众人面前只赞美其中一人

如果部门经理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特别指出:“这项工作能够如期完成,多亏了张宁!”那么在座的同事心中必定愤恨不平:“经理怎么可以这样呢,实在是太过分了,明明是同一部门的同事一起做的!”“他只不过运气好些而已!”“这个成绩可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呀!”如此一来,办公室战争就会永无休止了,这对公司而言绝非好事。

一般人会认为:“既然是如此光荣的事,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下对其进行表扬呢?”事实上,除非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称赞,否则极易引起其他员工的嫉妒与不满,所以,这种赞美可以在私底下告诉他,也可避免造成对方的困扰。

而非要在公开场合说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表扬每一个人的辛劳,比如:“这个项目之所以完成得这么顺利,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诸位的辛劳我已向总经理报告过了,他非常高兴。”这才是最完善的赞美之法。

及时恰当地说出你心中赞美的话吧,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赞美的人和事。给予别人赞美之辞,给双方创造一个和谐的谈话环境,将有助于你的事情办得圆满。

表扬不可过满,要留给他人继续进取的动力

有一位喜剧演员做了这样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众多观众表演,可是全场竟没有一个人笑,甚至没有一个人为他鼓掌。后来他说:“即使让我一个星期赚20万美元,这种生活也是没有意义的。”其实,不只是演员需要鼓掌,如果我们平常人缺少了赞扬和鼓励,同样会丧失自信的。

每个人都需要表扬,尤其是当他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否则,他就会感到被冷落,做事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因为没有了继续进取的动力。恰当的表扬能给人以进取的动力,然而,如果表扬不适当,则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韩非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意思是以雕刻来比喻为人处世的道理:鼻子刻大,还可以修得小一点,如果鼻子刻小了,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同理,眼睛刻得小,还可以再加大,但是如果把眼睛刻大了,就没法再缩小了。为人处世亦如此,凡事要留余地。在表扬别人的时候,一定不能夸大其词,把别人说得天花乱坠。

李林刚刚当上部门主管,他厉兵秣马,准备大干一场。学管理专业的他深知笼络人心的重要性,所以他决定,在员工取得成绩时,一定要大加赞赏,极力地表扬员工为公司做出的贡献,他为自己的用人策略很是满意。

一天,下属小王超额完成了销售任务,李林很高兴,把小王叫到办公室说:“小王,你这次做得真是太出色了,我翻看了公司的销售纪录,你是公司成立以来最优秀的员工,就数你的效率高,况且你还刚来公司没几年呢。我为公司有你这样优秀的员工感到骄傲和自豪。从你刚来公司的那天起,我就看出你是一个销售天才,好好干吧,你是我们公司最优秀的员工。”小王听后不禁飘飘然起来,真的认为自己是销售天才,把自己当做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在工作中常以为公司立过汗马功劳的元老自居,渐渐失去了进取之心,结果,没过多久他的工作业绩便直线下滑。

不光小王这样,其他员工经李林一番表扬后,每个人都和小王想法一样,觉得自己已经建立了功勋,不必再艰苦工作了。而且在工作中,彼此瞧不起对方,员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刚当上主管的李林怎么也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其实,错就错在他把员工给吹上了天,使员工骄傲自满,失去了继续进取的动力。

所以说,表扬一定要适度,在表扬之余,还要鼓励员工继续努力工作,继续进取,只有这样,员工才能保持一颗永远追求上进的心,你的表扬也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有一家盈利可观的私企,公司里的员工都能时刻保持进取精神,在工作中争分夺秒,唯恐不出成绩。某报记者对此问题特意去采访这家私企的老板,记者发现这家私企的老板年轻帅气,看起来还有点稚气未退。这不禁使记者更加想知道一个如此年轻的领导是如何把一个企业搞得蒸蒸日上的。

年轻的老板把成功的秘诀告诉了记者:“我们公司能取得成功就在于表扬的艺术,我也是从员工走过来的,知道员工取得成绩后就需要表扬和鼓励,但是,要让员工一直保持竞争力、不断进取的关键不是表扬,而是表扬的尺度。每次表扬的时候,我都不会夸大其词,而是适度地表扬员工,不让他们产生自满的想法。在表扬的最后,我还要提示员工,他们的能力只发挥出了一点点,就取得了成绩,今后一定要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表扬人的时候,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说得太满会让对方认为自己已经是顶级,不需要再进取了,这样会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下来。所以,我们在与人接触时、在团结激励人时,一定不要夸大其词,而是客观恰当地给人以激励,这样才能让人的进取心大增。

不是所有的表扬都由领导来执行,你可以不是领导,但是却不可以不去表扬人。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路人,在合适的时间、恰当的地点,给予适时的表扬,不夸大,也不缩水,让别人感到真实而兴奋,同时又不至于因满足而停滞不前。

有时含蓄要比打开天窗说亮话好

说话要分场合,看对象,在有些场合或者面对某些谈话对象时,使用语言不恰当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一些让人为难的场面,需要你发言时,你会发现有些话不好说出口,或者面对别人的质问时,你会发现有些问题不好回答。比如在正式的外交场合,面对一些故意刁难的问题,有时需要采取含蓄的方法来予以回应,不让对方抓住继续攻击的把柄。

含蓄说话是社交场合中一种机智的回避,也可以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说话方式。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某些原因而不愿或不便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对方,此时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来应对,避免把话说死,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这样便可化被动为主动,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批评他人时总是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的。直截了当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会伤害双方之间的感情。因此,在批评时适当使用一些模糊的言辞可以使双方都摆脱困境。

某公司的员工近一段时期以来,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所松懈,部门经理便准备在员工大会上进行整顿。开会时经理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部门的员工大多都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过也有极少数迟到早退现象,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共创佳绩。”

经理在发言时使用了“大多”、“少数”这样的模糊用语,既保全了员工的面子,也将问题及时指出,效果自然会比直接点名批评要好很多。

王元泽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儿子。一次有位客人到其家中拜访,看到关在一个笼中的獐和鹿,知道年幼的王元泽无法辨认,便故意刁难道:“你能分清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吗?”

只见王元泽不慌不忙,沉着应答道:“鹿旁边那头是獐,獐旁边那头是鹿。”

听了王元泽的回答,客人只好作罢。

王元泽机智巧妙地运用模糊的语言回应了客人的刁难,让对方无言以对。可见,在面对对方的挑衅性提问时,采用模糊的语言可以顺利帮自己解围。

日本有位影星叫中野良子,她到35岁时还是单身贵族,所以记者总会问及她的婚姻问题。有一次她在上海出席一项活动,又有记者问她什么时候结婚。中野良子面带微笑地说:“如果我结婚,就一定到中国来度蜜月。”

中野良子这样的回答巧妙地回避了正面回答结婚时间问题,还表现出对中国的友善。这样含糊其辞的回答,既避免了使用“无可奉告”、“我还没打算结婚”等直面回答所带来的尴尬,又保持了和谐的谈话气氛。

话中有话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说话者故意在语言中暗含弦外之音,所强调的往往不是其表面的意思,而是另有所指。当你遇到不便直言或不能直言的情况时,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你表达更深的意图,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讽刺效果。

马克?吐温就非常善用这种方法。不仅他的作品充满了诙谐的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马克?吐温亦出语犀利,充满了诙谐的情趣。

有一个为富不仁的大富翁,左眼失明了。后来,他花了很多钱装了一只假眼。这只假眼睛做得非常好,惟妙惟肖,跟真的眼睛没有两样,很难分辨真假。

这位富翁非常得意,逢人便问:“你猜我的眼睛哪一只是假的?”只要人家猜错了,他就会喜形于色,得意非凡。也有不少人恭维他:“阁下真是财大命好,连假眼睛都做得跟真的没有区别。”这些马屁话往往说得他心花怒放。

一天,他遇到了马克?吐温,为了再次炫耀他的假眼睛,他又提出同样的问题,让马克?吐温猜他的眼睛哪一只是假的。

马克?吐温丝毫没有犹豫,指着富翁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富翁很不识相地继续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马克?吐温说:“因为这只眼睛里,我看到还有一丝慈悲。”

很明显,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那位大富翁的真眼里没有丝毫的慈悲。

需要注意的是,要说出含蓄的话语,需要足够的机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这样能够在恰当的时候不动声色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让对方心中明白却无力回击。

含蓄说话应该表现出说话者的智慧,但并不是说可以词不达意,答非所问,这样就是失败的沟通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需要说话人表明立场或态度时,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大敌当头之时,说话绝对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以免让对方觉得你立场不明,在战斗中则可能会贻误战机。所以,使用模糊语言只是缓兵之计,不能经常使用,否则,所有问题都停留在那里,剪不断,理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