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易经养生全书
23601600000029

第29章 求医不如求己(6)

牙痛了,身体就是我们的大救星

有牙痛病的人,只要遇冷、热、酸、甜等刺激就会出现牙齿疼痛、牙龈红肿、头痛、口渴、口臭、便秘等症状。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龋齿、牙髓炎、牙根尖周炎、牙外伤等疾病也会引起牙痛。治疗牙痛时,一定要找出引起牙痛的原因,再对症治疗。

外感风邪牙痛。患者通常在遇风后发作,牙齿会出现一阵一阵的疼痛,受热后会加剧,并伴有牙龈红肿,全身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白干等症状,治疗以祛风泻火、通络止痛为佳。按摩合谷、颊车、下关三穴,每穴按3分钟,对牙痛很有效。

胃火炽盛牙痛。这种原因引起的牙痛,一般牙龈红肿较严重,还会出脓渗血,有口臭、便秘、舌苔黄厚等症状,治疗以清胃泻热、凉血止痛为原则,可以在按合谷、颊车、下关三穴的基础上,配上内庭与二间穴一起按15分钟即可。

肾虚火旺引起的虚火牙痛。会出现隐隐作痛或微痛、牙龈微红、微肿、牙齿浮动、咬物无力、午后疼痛加重的现象,治疗宜滋阴益肾、降火止痛。这种牙痛一般会在劳累过度后引发,按合谷、颊车、下关,然后配按太溪、行间穴,15分钟即可。虚火牙痛者要特别注意休息。

如果牙痛反复发作,就用手按揉与疼痛牙齿同侧的经渠穴,如果症状有所减轻,就用捣烂的大蒜泥,敷在这个穴位上,几小时后,这里会起一个小疱,挑破这个小疱,牙痛便会痊愈。

特别爱牙疼的人,在生活中必须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用茶水、花茶漱口的效果更好。有牙龈病者要及早治疗,饮食上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荠、芹菜、萝卜等;不吃或少吃过酸、过冷、过热的食物,睡前少进食;情绪避免急躁,尽量保持心胸豁达、情绪宁静。

止鼻血的灵丹妙药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把流鼻血当回事,其实,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引发鼻黏膜萎缩、贫血、记忆力减退、视力不佳、免疫力下降等不适反应,严重时还会引起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对于这种突发事情,我们又该如何认识,谁又是它的大救星呢?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子出现病症,一般来说,与肺和肝等部位出现异常有很大关系。肺气过热时,人就会流鼻血,同时眼底还会带血或出血。预防这种突然性的鼻血就要避免肺热,做到少喝酒,少吃一切可能生热的食物及辛辣的食物,可以吃些苦瓜、绿豆汤、西瓜、冷饮等清热降火的食物。

另外,肺金克肝木,所以说流鼻血也与肝有关。泻肝火很重要,怎么泻呢?最有效且容易实现的好方法就是,多结交性格开朗豁达的朋友,多听相声,多看小品、喜剧片。要知道,笑也是能治病的,心主笑,笑在五行中属火,而五行中肝木生心火,火为木之子,根据“实则泻其子”的五行理论,大笑能疏散肝经的郁积之火。如果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流鼻血的次数就会减少。

身体健康的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流鼻血,多半与气虚有关;如果还自觉浑身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少气懒言,这更是气虚了。而通过补气的方法就能应对这种突发事情,补气效果最好的是人参。买一小段人参随身带着,或是放在家中,经常闻闻,就能起到补气的作用。

最后,再为大家介绍一种应对突然性流鼻血的方法,一边用卫生棉球把鼻子堵住,一边抬头后仰,举起双手,这样就能尽快止血了。

家人还可以将凉毛巾敷在患者额头或鼻部,头部和鼻子温度降下来了,出血症状也会减轻。如果鼻腔内流血过多,很难止住,就应该及时去看医生。

治鼻炎,补足正气最关键

鼻炎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汽车尾气、化妆品、装饰材料和食物添加剂等都能引起鼻炎,发作时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胸闷、精神委靡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起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脑梗死、高血压、突发心脏病。所以当你或家人、朋友患了鼻炎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当及时治疗,以免延误时机。

事实上,人不管得什么病,都与自身的正气强弱分不开。一般来说正气强的人不容易患病,哪怕是外邪也会让他三分,甚至会绕开他;正气不足的人免疫能力就下降,哪怕一点小风寒身体就会耐不住。鼻炎也一样,就是鼻子正气不足所致。

补鼻子的正气,也可以用人参。当咀嚼人参的时候,它的气味会通过口腔传到鼻腔,这就补足了鼻子正气,鼻炎也就能得到缓解。

天天咀嚼人参,恐怕很多人都觉得不实惠,当然,也有一种实用有效的按摩方法,只要坚持做,效果也很明显。具体操作就是每天搓鼻梁两侧,来回搓200下,然后揉迎香穴200下,最后按揉两侧合谷穴各200下,揉时用力以能忍受为宜。这样不仅可防止鼻炎的复发,还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

除了做好上面这些工作,日常预防也要注意,避免吸入灰尘及有害气体;补足营养,加强锻炼,以增强免疫力;改掉挖鼻的不良习惯。及时治疗鼻部疾病,如鼻出血、鼻窦炎等;在冬天,还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

银翘配侠溪,鼻孔发干不再愁

气候干燥时,有些人常会鼻孔发干,有时还会流鼻血,这是因为鼻黏膜上有一块毛细血管比较脆弱,在气候干燥或寒冷的时候,毛细血管会发生破裂,就会流鼻血。这时可以试着往鼻孔里滴几滴麻油。也有的人,在这种干燥气候的影响下,晚上睡觉会打鼾、嗓子鼻孔发干、呼吸困难,这时不妨在卧室养几盆绿色植物,尤其是水仙、吊兰等可以浸在水中的植物,当然也可以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

如果在气候并不干燥的时节,鼻子也发干,那就要注重内养了。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通常是体内邪火在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作祟,治疗以清除胆经上的火气为主,可以选择在侠溪穴上贴清火药物的方法。

侠溪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左侧荥穴,消火功效显着。而清火药物可以用银翘片,此药由金银花、连翘及其他清热解毒药组成。每天睡前先按3分钟侠溪穴,再将捣碎的银翘片贴在穴位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早上取下即可。这种方法祛火效果立竿见影。另外,如果家里没有祛火药物,也可以直接按侠溪穴来缓解鼻孔干燥,只是效果慢一些。

此外,吃了过多辛辣、大热的食物时,也会感到鼻子像冒火一样。所以,平时要少吃易上火的食物,如果不慎吃了,引起鼻子干燥,可以买些冰糖、银耳、梨,放在一起炖汤喝,这个方子可以很好地清除肺火、缓解鼻孔发干的问题。白天多饮水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一定要做到每天8杯水。

金银花——鼻疮的得力助手

患有鼻疮的人,往往会出现鼻翼红肿、鼻孔内疼痛的症状。《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中说:“鼻者,肺之官也”,因此鼻子生疮与肺有关,肺有邪火作怪,鼻子就会生疮。其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原则,选用肺经上的尺泽穴来泻过盛的肺火,用具有清火功效的金银花来做穴位外敷药物。金银花是兑卦食物,得兑泽之气,有非常好的清火功效。《易经》中兑卦对应肺,所以,用金银花祛鼻子生疮是一绝,只要把金银花捣碎后外敷在尺泽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晚上敷,早上取,金银花的药性就会一路直达肺脏,对抗肺中的邪火。

这个方法只用两次就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此外,患者也要注意,敷药期间,不能吃烧烤、煎炸的食物以及荔枝、葵花子等热性食物,还要少吃竹笋;米汤能补益肺气,帮助发散掉多余的火气,不妨多喝一些。如果患者鼻头发红,且鼻头和鼻周经常痈肿生疮,这是体内脾胃湿热所致。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简单的按摩来缓解,每天空闲了就按,按之前必须洗净双手,以免细菌侵蚀皮肤的破损处,加重生疮面感染。具体方法是用中指指腹向下轻轻按摩鼻子两侧,左右两侧各按摩3次;然后指腹紧贴鼻沟,缓缓上下动次,另外,做到不抽烟、饮酒,不贪食辛辣食物,保持乐观情绪也很重要。

耳尖放放血,麦粒肿不见了

“麦粒肿”是医学中的名字,平常称它为针眼、睑腺炎。针眼是长在眼睑边缘或眼睑内的小疖,刚刚长出来的时候有些微痒,局部有红、肿、热、痛。几天后小疖慢慢成熟,就会自行溃破流脓,这时也就快要好了。虽然说这不是什么大病,但眼睛上长出小疙瘩,生活中还是很不方便的。

不用去医院,也不用眼药的快速治针眼的方法就是“耳尖放血”。这种方法能管用吗?当然管用。中医认为,麦粒肿是气壅、经泄不畅、郁而化热所致。耳尖是气血聚集的地方,皮又很薄,所以只要用耳尖放血,不到5分钟就能将壅滞的气血放出来,气血一放,气壅现象一消失,麦粒肿很快就消退了。在给耳尖放血的时候,用三棱针是最合适的,如果家里没有三棱针也可以用普通的缝衣针。用针之前必须在火上烧一下,消毒,以防感染。

此外,经常长针眼的人,要注意不可过度用眼;不用不干净的手揉擦眼睛;不吃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巧克力等;如果症状较严重,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淋巴结肿大,就找侠溪和光明帮忙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口腔、面部等处发生急性炎症时,下颌部就会有疼痛感。用手一摸,在下颌处会触到一个或几个如蚕豆大小的“小疙瘩”,又硬又痛,那就是淋巴结。淋巴结就像一个“御敌哨兵”,随时准备与细菌进行斗争,当淋巴细胞“吃掉”大量细菌后,它的“肚子”就会越来越大,整个淋巴结会肿大疼痛。

中医认为,淋巴结肿大与胆气壅塞有关。因此,治淋巴结肿大时,主要以疏散胆气为原则。常用的简易方法是按摩与肿大淋巴结同侧的侠溪和光明两个穴位。

颈部淋巴结肿大,就是西医中的淋巴结炎。在中医看来,足少阳胆经从颈部淋巴结区域经过,淋巴结肿大,主要是足少阳胆经的经气壅塞,堵住了颈部淋巴结所致。

要想疏散淋巴结壅塞的胆气,就必须打通胆经。这里选用的是侠溪穴,因为它是足少阳胆经的荥穴,刺激它就能疏通胆经中壅塞的热邪,使热邪从体表散发出去。

足少阳胆经上的光明穴与眼睛相连,刺激它就能把胆经中壅塞的经气从眼部赶出。所以,要将堵住淋巴结的胆气疏散,也离不开光明穴。

淋巴结肿大患者要特别注意,如果肿大是良性的,会随着炎症的消退而恢复;如果没有炎症,无故发生淋巴结肿大,可能是因为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引起,必须积极治疗,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预防淋巴结肿大,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要多吃水果、蔬菜等;长期从事重油烟工作的人,要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关注身体健康,每年最好去检查一次身体;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声、挥发性有害气体及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摆脱咳嗽的神来之药就在我们身上

在西医看来,咳嗽只是一个症状,许多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肺炎、咽喉炎等均可能出现咳嗽现象,治疗上主要是以消炎、止咳为原则。在中医看来,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鉴于引起咳嗽的原因之多,有时候医生也很难分辨清楚引起咳嗽的真正原因。中医认为,人体所有的经络都有分支通向肺,无论哪一条通向肺的经络出问题,都会引起咳嗽。平时,人们常患的咳嗽是外邪所致,身体着凉、感冒都是咳嗽的原因,所以简单地吃一些感冒药或者吃些祛风散寒的药就能治好。但是,对于吃了很多药都无效的慢性咳嗽患者,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把每一条通向肺的经络都找出来,然后看看到底是哪条出了问题,并在出问题的经络上加以治疗,这样对症治疗,很快就能把咳嗽止住。

怎么找呢?你可以循着上表中的12条经穴来找,每个经穴按3分钟,如果你在按的时候,发现咳嗽有所好转,那就证明找对穴了。

比如说,你按经渠穴没啥反应,再按到间使穴时感觉咳嗽症状有所减轻,这就说明间使穴所属经络出了问题,也就是手厥阴心包经在通向肺经的途中出了状况,这时你就按着表格中所指出的药物,贴在间使穴上,每天临睡前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次日早上揭下即可。这种方法对治疗不明原因的顽固性咳嗽效果非常好,你不妨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