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易经养生全书
23601600000030

第30章 求医不如求己(7)

治咽喉痛,井穴、荥穴、原穴显神通

如果你平时经常会咽喉痛,又不想吃药,在这里给你介绍一些非常管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历代医家的医案中都有记载,经过无数咽痛者的实验收到了神奇的疗效。按照中医理论,人体的各条经络都从咽部经过,咽喉痛也就是咽痛经络堵塞不通的缘故。所以,只要打通咽部的经络,就能解除咽喉疼痛的病灶。

疏通经穴可以选经络中的“井穴”,井穴就是主管每条经络的主要穴位。比如,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古人曾用针刺少商穴放血的方法来治疗咽喉痛。这里要告诉朋友们的是,有时候咽喉痛刺激少商是不能得到缓解的,这是因为身体每一条经络都经过咽部,如果不是手太阴肺经的问题,刺激少商穴是无效的。这就涉及到怎样来找出有问题的经络。

可以参照下面表中经络的井穴,然后逐个进行按揉,比如说,按到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商阳”时,有明显疼痛感,就可以在这个穴位上放血;不疼、不敏感的井穴,就证明本经络没出问题,就可以不用放血了。放血时,可以用三棱针,刺破皮肤,挤出一滴血来,没有三棱针用缝衣针,必须用火烧一下进行消毒。

十二正经井穴十二正经井穴

手太阴肺经少商足太阳膀胱经至阴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足少阴肾经涌泉

足阳明胃经厉兑手厥阴心包经中冲

足太阴脾经隐白手少阳三焦经关冲

手少阴心经少冲足少阳胆经足窍阴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足厥阴肝经大敦

可能有些患者认为放自己的血,有些血腥和残忍,下不去手。其实,比起吃大把的药不见效,还是可以选择的。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十二正经的荥穴上外贴药物。荥穴有祛火功效,将壅塞在咽部的火气祛除,对治咽痛效果也很好。还可选一些有祛寒补气效果的药物进行穴位处敷,贴荥穴只贴右十二正经原穴外贴药物手太阴肺经太渊穴枸杞(撕开表皮)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桑葚(捣碎)手少阴心经神门穴白参(切片)足太阴脾经太白穴白参(捣碎)足厥阴肝经太冲穴桑葚(捣碎)足少阴肾经太溪穴白参(捣碎)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甘草(捣碎)手少阳三焦经阳池穴何首乌(打粉)手太阳小肠经腕骨穴白参(切片)足阳明胃经冲阳穴党参(捣碎)足少阳胆经丘墟穴何首乌(打粉)足太阳膀胱经京骨穴白参(切片)穴位药物左前谷穴和左足通谷穴葵花子(捣碎)左劳宫穴和左行间穴天麻片左二间穴和左内庭穴甜杏仁(捣碎)左鱼际穴和左大都穴薏米(捣碎)左液门穴和左侠溪穴清开灵冲剂第二种方法就是在十二正经的原穴上贴药物,也能见效。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原穴上贴药时,两侧穴位都要贴,也是在按着有疼痛感的穴位上贴,没有感觉的地方就不贴。

侧就可以。贴时逐个穴位地贴非常麻烦,这里有个窍门,就是贴前先按,按时有疼痛感的穴位再贴。

对付扁桃体炎的大将——尺泽穴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说,身体哪块感觉痛酸,一定是这个地方的经络出了问题,气血运行不够通畅。缓解或是治愈这种不适的办法就是打通经络,只有身体得到气血营养物质的灌溉、滋养,才会健康。

其实,有很多扁桃体发炎的患者,多数与身体遭受了有害微生物的侵袭有关。我们都知道,扁桃体是呼吸道的防卫机关之一,如果这里出现故障,呼吸道和食道就会变得相当脆弱,这时各种有害病菌就会趁机而入,抵抗力差或是身体正被其他病菌感染时,更容易出现咽喉疼痛、身体怕冷、发热等症状如果扁桃体肿得过大,还会影响鼻子的畅通呼吸,导致全身都不舒服。

对待这种顽疾,首选左胳膊上的尺泽穴来缓解病情。尺泽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合穴,身体脉气由四肢末端至此,达到极点。打个比方来说,这个穴位的力量就像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的江河,再由此一起汇入大海。可见,只要把尺泽穴疏通了,运行在经络中的气血物质才会正常运行,这样你的“小病”才会缓解或是痊愈。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央,把肘横纹一分为二,取与大拇指对应的那半边,再找到中点,就是尺泽穴。

有一位发炎情况很严重、近乎化脓的患者,医生在经过一番了解后,决定采用扎针的方法来治疗。先取一根一寸半的针灸针,对着他左肘窝处的尺泽穴扎下去,留针两小时左右,并且每5分钟动一下针,以保持刺激强度。大概一刻钟的时间,他惊喜地告诉医生,疼痛不像来的时候那么剧烈了。将近两小时起针时,他的咽喉疼痛已经全部消失了。可见针灸的效果尤为显着。

对于一般患者,也可以在左侧尺泽穴上通过外敷药物来治疗,这种方法无论对急性,还是慢性患者,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这种方法作用迅速、易学易用。通过外敷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效果。方法很简单,买些桑葚,捣碎,贴在左侧尺泽穴上,再用医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即可。

另外,用药期间不要贪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羊肉、狗肉等。对于化脓性扁桃体炎和发作次数较多的患者,则要根据病情,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7.孩子最需要的护理专家

生命可贵也可敬,对于小幼苗一样的孩子更是如此。重视孩子的家庭护理,就是在奠基他的一生。要知道,只有拥有健硕的根苗,才能结下累累的果实。

孩子食积了,摩摩腹再喝喝粥

生活中,娇嫩的孩子常常嚷嚷肚子胀、肚子疼,难受起来,不思茶饭,连觉都睡不好,严重的时候,还会表现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手足发烧、精神委靡等症状,让家人担心不已,这多半有可能是积食造成的。

这是食物在孩子胃里捣乱,因为给孩子吃得太多了,他这个年龄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这样繁重的“任务”,胃肠消化不了,自然就会越积越多。时间久了,肠胃排便系统怎么能不受牵连呢?在此,建议家长,每天尽量在饭后30分钟,给孩子做5分钟的摩腹运动。

摩腹时,用右手掌心贴附在孩子的肚脐处,左手叠放在右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按摩,再由小到大逐渐扩大到全腹。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因为这个方向绕脐摩腹为泻,这样才能打通消化系统,让堆积的废物尽快排出;如果逆时针方向揉腹,则会逆肠道而行,病情反倒会加重了。

宝宝积食了,无论是突然发生的,还是慢性的,积食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可以选择新鲜的米粥、米汤或奶粉,还可以搭配些蔬菜汁。用粳米、糯米、红薯、山楂、山药这些食物熬制的粥羹就是一道不错的佳肴,可以很好地养护孩子的后天之本——脾。把脾保护好了,孩子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被身体消化和吸收,这样才会长得结实又健康。再比如,用新鲜的山药和莲子给宝宝煲粥喝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这道粥一定要煮得够烂。如果孩子还不到1岁,山药和莲子要尽量碾碎,再用米汤调成糊糊来喂宝宝喝,这样小儿脾胃不良的状况用不了几天就能够得到改善。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孩子食积的现象,但是如果症状特殊,一定要及时把宝宝带到医院儿科去就诊,不要自行处理。

驱散肺经上的寒气,不让“百日咳”缠上宝宝

小孩子咳嗽是最让家长操心的,有的时候即便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也会咳得面红耳赤,咳得眼泪、鼻涕一大把。相信每位家长看见这种情形,都会心疼不已。这是一种多发在5岁小儿身上的疾病,一般会持续3个月以上,故有“百日咳”之称,多数情况是年龄越小,病情越严重。

这种疾病与身体的肺器官关系密切。从中医理论来看,肺是专门负责呼吸的,就是说一个人呼吸系统是否通畅,与肺有直接的关系。

不过这个肺还有个别称就是“娇肺”,这里的“娇”就是娇弱、娇嫩的意思。就是说,肺天生受不了刺激,一旦外邪入侵,它就会呻吟几声。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本来身体就没有发育完善,如果此时再把这个“娇肺”伤害了,那麻烦就更大了。

流鼻涕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肺在液为涕,就好比管道出了问题,里边的蓄水自然会溢出。于是,弱不经风的小孩儿就会一个劲儿地流鼻涕,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而且,孩子还会咳个不休,严重时伴有哮喘,或是腹泻。

既然是肺出了问题,就要从肺经上找原因,驱走窝藏在那里的寒邪,修复好脏腑器官,孩子自然会平安无事。这里所说的肺经是小儿推拿里面的一个穴位,在无名指的最后一节,掌侧指腹处。操作时在无名指指腹上旋推,为补肺经,适合咳嗽气喘、虚寒怕冷的孩子,可以补益肺气,治疗肺经虚证引起的不适。如果朝着指根方向直推,则为清肺经,能缓解肺经实热证引起的不适,比如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等症状。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为孩子准备些有养肺作用的食物,比如花生、百合、芝麻、鲜梨等。深秋季节,如果孩子的肺比较娇弱,容易感冒、咳嗽,可以多吃些葡萄、石榴、柚子、柠檬、苹果、猕猴桃、山楂等水果,积极预防上呼吸道疾病,不过辛辣油腻的东西一定要藏得紧紧的,千万不可让孩子贪吃。

孩子流口水,不让心阴虚留下后果

有的小朋友都到了长牙的年龄,还会不停流口水,每天脖子上要挂个围嘴;有的洗澡时,嘴边会边吐泡泡、边流口水;也有的入睡时睡得香香的,可是一旦睡着,就会不自觉地流口水。如果你的孩子长期有流口水症状,就不能继续掉以轻心,应考虑是不是心阴虚的问题。

在《易经》理论中,唾为心之液。这里的“唾”就是我们常说的口水,即“唾液”,在《易经》中叫“津”,素有“留得一分津液,更有一分生机”的说法,是人体正常体液的总称。如果孩子总是流口水,就会耗散心的津液,容易出现心阴虚,甚至还会引起其他更为严重的疾病。

对于这种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患儿采取不同的对策。如果孩子不单流口水,脸色也白,手脚摸起来冰冰凉,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就是脾胃受了寒邪,此时先要养好脾经,才能会治标又治本。

方法是按揉外劳宫穴,此穴可以调理脾胃虚寒症,恢复孩子的健康。另外,推三关穴也有此效果。三关穴为线状穴,在小儿前臂桡侧,从腕到肘成一直线。推时用右手食指、中指,从孩子腕部一直推到肘部。

如果孩子流口水的同时,脸色萎黄、胃口也不好,给人病怏怏的感觉,就要考虑脾胃气虚的问题。这是因为脾胃运化水谷、容纳水谷的功能衰弱了,孩子才会不思茶饭,看起来病怏怏的,此时可以尝试用内八卦这个按摩法。“内八卦”是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名称,是环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方法是将孩子的左掌心向上,大人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孩子的左手背,以右手大指桡侧面作为接触面进行推运。

此外,脾胃积热也会引起流口水,同时还有口角糜烂、口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等症状,最好的按摩方法是揉涌泉100次,推六腑(在前臂伸侧面尺侧缘,从肘推至腕便可)200次,清胃经200次。

需要提醒的是,对待爱流口水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紧张,下巴要及时用清水洗净,再涂上薄薄的一层润肤油,保持滋润。如果因体内寒湿引起的,可以用半碗水把2~3片生姜、小半勺红糖煮开,再去冲调搅匀的生鸡蛋,每天早晨给宝宝吃一小碗,可以起到暖胃健脾、祛寒的作用,服用几次,症状就会消失。但是一定不要给孩子吃寒凉的食物。

体质卦象计算方法

体质卦的计算方法:(年支数+月支数+日支数)÷8,取余数所对应的卦数即可(余数为0取8)。

地支数:子一、丑二、寅三、卯四、辰五、巳六、午七、未八、申九、酉十、戌十一、亥十二

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例如:某人生于1980年3月6日,查万年历换成干支为庚申年戊寅月戊寅日,则(9+3+3)÷8=1……6,体质卦象为坎卦。

又如:某人生于1945年3月6日,查万年历换成干支为乙酉年戊寅月甲戌日,则(10+3+11)÷8=3……0,体质卦象为坤卦。

注:本书先天体质卦与体质卦象的计算方法均采用未来研究所研究员曾精卫先生的方法。体质卦象与第一章“《易经》告诉你不生病的智慧”中的先天体质卦(先天卦)计算方法不一样,曾先生的解释是:先天卦是反映人体先天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用能力,用六十四卦;体质卦象是指体质的大现象,用八个大卦。计算方法用地支,不用天干,是因为天干是五行的两极之道,亦即五行的阴阳变化;地支是阴阳之道产生变化而成的,是支持着阴阳变化的力量。也就是说,天干是法则,地支是现象,法则为体,现象为用。所以用地支,不用天干。

养生起居时间表

(卧)春:22∶00夏:23∶00秋冬:21∶(起)春秋:5∶30夏:5∶00冬:7∶注:以上时间系以地处北京及北京时间为基准,因地域时差等原因,应根据当地太阳出没时间进行调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起卧时间前后调整半小时即可,少数地区调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