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赤脚财神
2359500000003

第3章 穷苦少年(3)

虞洽卿一愣,忙问:“虞叔,阿姆说,好像让我去赵家钱庄?”

“你阿姆准听错了。”虞叔明显有些支吾。虞洽卿看到秃头得意地笑着,忽然明白,这一路虞叔让秃头买通了。瑞康号只有八百银两资本,三个伙计,远没有赵家钱庄雄厚,似乎去赵家钱庄会更有出息。精明的秃头在船上就打听到了消息,买通虞叔掉了包。事已至此,虞洽卿只能安慰自己,说不定庙小阎王大,发达得快一些。

一路上,大雨滂沱,虽然打着伞,衣服仍然淋湿了。“这倒霉的天气!”虞洽卿心想,这副狼狈样见老板,会给人家留下什么印象呢?包袱里虽然还有一身干衣服,可是远没有这身湿衣服体面,算了,听天由命吧!虞洽卿迈着泥巴巴的脚进了瑞康号的店堂,心情竟有几分紧张。地上潮湿泥泞,一不小心,竟把持不住,仰面摔倒。糟糕!娘说过,仰面倒在人家店铺里不吉利。他慌忙站起来,难过地低下头。虞叔回头瞪了他一眼,尽量压低声音说:“你怎么这么毛手毛脚的!”

这时,一个中年人走过来,指着虞洽卿说:“庆尧,这就是你要给我介绍的伙计吗?”虞叔点头道:“正是,正是。阿德,还不见过奚老板。”这中年人正是瑞康号颜料店的老板奚润如。虞洽卿连忙过来,诚惶诚恐,深深一躬,不敢言语了。奚老板似乎没生他的气,笑着说:“你们猜怎么着,昨夜我梦见赤脚财神要光临我的瑞康号,应验了。你们再看这个小兄弟,长面大耳的,像不像门上的财神爷?”说完极开心地笑着。众人顺着奚老板的手望去,虞洽卿与画上的财神果然有几分像,不禁暗暗称奇。虞叔毕竟在市面上混了几年,第一个回过神来,连忙贺道:“恭喜恭喜,奚老板这下可要发大财了。”众人也跟着附和:“恭喜恭喜。”

当时,在店里避雨的人很多,瑞康号请进赤脚财神的奇闻在华界很快传开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时有人来瑞康号一睹这位赤脚财神真身,瑞康号也因此声誉大增,营业额不断上升。虞洽卿也自庆幸,这一跤不但没有惹祸,反而摔出些福气来,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下来,心中多了几分感激。心想这奚老板随和、平易,一定是个好师傅。就这样,虞洽卿在瑞康号落了脚,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谁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这个小学徒成为上海首屈一指的巨亨,更不会想到,他的成功居然是从这个不起眼的小小瑞康号开始的。

上海出过有许多有名望的富豪,如朱葆三、叶澄衷、傅筱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年轻的时候都很穷,都在别人的商号里做过学徒,经过个人的不懈努力,最终一步步发家致富。看来富贵有高低,人本无贵贱。那个与虞洽卿同来上海的小同乡秃头,虽然谋得了赵家钱庄的职位,可最终没能混出样来,后来竟跑到虞洽卿处,欲攀高枝,虞洽卿不计前嫌,顾念同乡之情,安排他在自己的商号做了个小管事,倍受照顾。

第二天,天刚放亮,虞洽卿就睡眼惺忪地起了床。他和其他三个师兄挤在店后面的一间偏房里。头天晚上,几个师兄就说,这起早贪黑的事往后就有劳师弟了。果然,次日早晨,三个师兄翻身挪背,似乎已醒,却没有一个起身。虞洽卿不在意这根“接力棒”,黎明即起,清扫庭院。他娘从小就教导他勤奋,所以他一直有早起的习惯。他轻轻拉开师傅的房门,蹑手蹑脚走进去,取出马桶。他不敢多看一眼,因为他知道师娘躺在里面。吃晚饭的时候,他就感到纳闷,师娘没有出来,饭是由大师兄送进去的。睡觉时他悄悄问大师兄:“师娘怎么了?”几个师兄挤眉弄眼,告诉他:“师娘病了。”

“病了,病得重吗?”虞洽卿不安地问。

“不重,小师弟,你可要好好侍候。”说完,三人哈哈大笑。虞洽卿如坠雾中,不知他们笑什么。

第二天,倒完马桶,他来到柜上,打来一盆水,将柜台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又将货架上的颜料理了一遍。他读过几年书,略通文墨,包装上的说明一看便知,他是个有心计的人,一边整理,一边将各货用法默默记下,整理利落。没用两天,他已把店里各式货色了解个大概。他感到每个早晨都很有意义,至少不会在白天卖货时摸不着头脑,手忙脚乱的。这时,奚老板走进来,冲他满意地点点头,虞洽卿心里感到一丝欣慰,恭敬地说了句:“师傅您早。”奚润如迈着方步从他身边走过去,拉开店门,一缕阳光从外面映进来,店里一下子亮堂许多。

虞洽卿回到后院,师娘仍病着,他想去照料一下。师娘半卧半坐着,没有下床的意思,虞洽卿飞快地将屋子收拾干净,然后将脏衣服捡在一起,放进一个大木盆。突然,他看见一件内衣上满是红红的血,很是诱人。他自小怕血,不禁担心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不知道该不该问师娘,正踌躇着,只听师娘训道:“还不快去洗?”

“可是……这血,您身体要紧吗?”

师娘的脸竟有些嫩红,她向虞洽卿招招手,虞洽卿不解其意地走过去,脸上重重挨了一巴掌。

“以后不要多嘴。”师娘说。

早晨的好心情瞬间即被打破。虞洽卿感到委屈,一番好意竟不得回报。这一掌让他清醒了许多,他是店里的小伙计、小学徒,而不是给人带来好运的赤脚财神。其实那奚老板并没做什么赤脚财神之类的梦,他见虞洽卿跌倒,心中忌讳不已,但当着众人之面,不好发作,商人那种随机应变的秉性使他随即胡诌出一个故事,一则去去晦气,二则可图个吉利。这夫妻俩对待伙计向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一出双簧,早已把这个新来的小伙计治得诚惶诚恐、五体投地了,哪敢再偷半分懒,惜半分力。

趁奚老板不在,三个师兄凑过来:“小师弟,师娘怎么样?”

虞洽卿心里明白,恐怕这三个师兄早领教过了,于是装出一副得意的样子,说:“师娘还夸我呢。”

“夸你?”

“当然啦,师娘说我人小腿快,还给了我一块糖吃。”虞洽卿早晨打扫房间时,见地上有几片糖纸,知是师娘所吃,故有此说。

三个师兄心想师娘爱吃糖,这新来的小师弟断然不知,想来他的话不会有假,心道:“这两天的好事怎么都让他占了!”

虞洽卿的主要工作是做杂活,打下手。几个月下来,奚润如看他做事精细,悟性好,有时就安排他随大伙计跑跑街,见见市面。虞洽卿心中暗自欢喜,照例来说,做学徒的头几年,一般只做杂务,很难摊上正经差事,老板破例让他跟着跑街,这里包含着看重的意思,所以他办事更加卖力,遇事也格外留心。

此时的上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变成了一个富丽繁华的大都市,洋商、豪绅、地主、富户、政客、传教士、学生、雇工、商贩宛如蜂拥,成了三教九流、良莠参差的大杂院。既有西装革履、出入乘着洋车的体面人,也有招摇撞骗、欺行霸市的流氓地痞。虞洽卿经常跑街,厮混其中,耳濡目染,长了许多见识,心胸也开阔许多。他终究是读过书的人,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易接受,尤其是他这样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时过不久,虞洽卿对颜料店的业务就熟悉了。什么颜料什么价钱,什么样的价钱达到什么样的质量,什么时候买进,什么时候抛出,对客户怎样笼络,对批发商怎样杀价,怎样周旋,他都心中有数。而且他还发现,最不好办事的地方是洋行。洋行的伙计虽然也是奴才,但自诩为洋人办事,高人一等,说话口气不同。为了好办事,虞洽卿花了三块大洋从当铺买了一件八成新的西装,穿上后去洋行办事效果的确不一样,大家彼此相当,可以坐下来平等地谈生意。上海这地方最是考究衣着,商界中尤其如此。要是衣服漂亮,人家不奉承也来奉承,万一衣服朴实,连问一个信人家也当你是乡巴佬,也要哄骗你。有句谚语,叫做“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佛尚如此,何况是人?因此上海人多在衣服上炫耀,宁可家中断炊也在所不惜。外地人来上海大多会吓一跳,说上海人天天打扮得像吃喜酒的样子。虞洽卿自打穿上了西装,觉得自己也像个地道的上海人了。

转眼年根到了,几个师兄相继回家探亲,只剩虞洽卿一人帮师父上下打点。他本来也想回家,可摸摸口袋,只有一块大洋,心中不禁黯然,回家拿什么孝敬老娘!他来店里已有七八个月,学徒是没工钱的,每月只给些钱买鞋袜,叫做鞋袜费,他用三块钱买了西装,还有一些其他零用了,总的算下来竟所剩无几。

晚上,他回到房里,一头扎在床上,以往几个师兄挤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从来没有感到像今天这样冷清。他回想起拾蛤蜊的那段时光,整日无忧无虑的,决不像现在,凡事都要动番心思,凡事都要留心眼,处处陪着小心,还要处处提防着别人算计。他回想起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小玉,一口一个阿德哥,甜甜的小嘴,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上海滩虽然遍地是钱,却没有他的份,初来上海时的激情在短短的数月之间黯淡了许多。困苦是最足以锻炼人的,虞洽卿此时也成熟了许多。每次跑街,他都被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所打动,但他现在不像小时候渴望糖饼那样,连看都不敢看一眼,他会看好大一会儿,并对自己说,总有一天,我会有钱的。应该说,上海是有钱人的地方,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只有买不起的人。金华的火腿,绍兴的花雕,云南的鸦片,良乡的栗子,拉萨的皮货,应有尽有。穿梭其中,哪一个会不动心,哪一个不热血澎湃?

“和德,想家了?”奚润如不知什么时候走进来,笑着问。

“老板,您还没有睡。”他连忙起身让坐。

奚润如嘴上叨着一根雪茄,深深地吸了一口,说:“你怎么不回家?”

虞洽卿笑笑说:“几个师兄都回去了,店里上上下下一摊子事,您身边没有一个人哪行呢!”这话说得恰到好处,即不献媚又不落俗,他看到奚老板满意地点点头。这大上海确实锻炼人,虞洽卿此时已经不是那个不善言辞的小毛孩了。

奚润如拍拍他的肩,连声说:“好好……你们几个中,你年龄最小,属你最懂事,好好干。”

“谢谢奚老板。”他恭恭敬敬地说。

奚润如从怀里掏出两个大洋,放到虞洽卿手里:“这是给你的奖赏,过年了,你一个人冷冷清清的,别闷着,去堂子里找个阿姐乐乐。”

虞洽卿眼泪刷地流出来,感激得不知说啥好。经此一事,在这以后的日子,就连师娘也不断地夸奖他,说他在几个伙计里是最勤快的一个。可是,店铺里最好的位子——跑街,被大师兄占据着。这个跑街相当于现在的营销员,是店里最重要的工作,是老板的左右手。虞洽卿偶尔跟着大师兄跑街,自然晓得其中的奥妙,这买与卖之间有许多学问,油水很大。这位大师兄早已满师,出外办事从未出过纰漏,深得老板信任。所以,虞洽卿在很长时间内只能白白羡慕着跑街的位置。

偏偏有一次,大师兄出了一码事,机会终于被他抓住了。大师兄名叫宝拴,身高体壮,白白净净,在几个师兄弟中最有才干。在上海打工的单身男人很少有不去堂子的,有些人甚至将一年挣的钱都扔在堂子里。大师兄也喜欢泡堂子,他有这个本钱。可是,这一次宝拴泡的并不是堂子里的红花绿草,而是那里的鸨母。鸨母年轻时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苹果阿红。阿红那时在长三堂子一带小有名气,与她来往的客人多是场面上的人。不出几年,阿红攒足了赎身的钱,本来可以择人而嫁,可她认识的客人均是萍水相逢,有谁是知心人?而且场面上的人谁肯讨一个堂子里的大姐做正式夫人?至于那些地位低微的,她常年和那些大老爷们厮混惯了,眼界已高,又有些瞧不起。除非做人家姨太太,但她自由惯了,哪肯低头伏小,因此便这样一天天蹉跎下来。那一年有个洋行买办来过几次,对她很有意思,可那买办年纪已经五十多了,阿红不太满意。不过,有一样,这买办没有家室,很想找个贴心人,对阿红也是情真意切,而且对阿红有求必应,花钱很爽快,拖了很长一段日子,阿红终于动了心。就这样,阿红做了那个五十多岁老头的续弦。她是在堂子里混惯了的,除了每月例假那几日,其余时光均耐不住寂寞,那老头儿早已精力不济,经不起她这般需求无度,没到两年,便一命呜呼了。这一下,阿红卷到的钱财自然不少。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她风韵犹存,但不愿意再正式嫁人,索性买了许多女孩子,教养三五年,然后抬高身价卖出去。不出几年,手中积累了三四万块钱。有了钱,她也不怕没有男人了,今天张公,明天李生,格外放纵。这些年,她横竖不嫁,专做露水鸳鸯,三个月一个姘头,六个月一个情夫,搂上这个,抱上那个。到她四十多岁的时候,那些有头有脸的姘头渐渐地嫌她人老珠黄,很少来往了,即使不肯相弃的,无非恋着她这只秋末的肥蟹,油水尚多。这时候,阿红才想到找一个老老实实的人,白头共守。她虽然四十多岁,仍不惜本钱涂脂抹粉,人家瞧了故意逗她:“你打扮得不过二十七八岁,谁也瞧不出你是四十多岁的人。”她听了这话比什么都欢喜,嘴里却说:“不行,不行,我是个老太婆了。”所以她忘了自己的年纪,决意找一个年轻力壮的郎君。于是她就姘上了宝拴。

宝拴并未真心看上这个比他大许多的老鸨,可他喜欢她的钱。阿红这一次是真心实意的,自然倒贴了不少。在上海混久了的宝拴第一次尝到有钱人的喜悦,过去很多欲望一下子都满足了,而且有些收不住了,麻将、牌九、骰子样样都学。初时逢赌必有进项,逐渐上瘾,不料后来手风不顺,竟背上一屁股债。阿红见他进出赌场,早对他死了心,索性断了他的财路。宝拴债台高筑,时常有债主找上门来,宝拴自是无力偿还,于是把黑手伸向了瑞康号。

这奚润如四十多岁,花心正盛,早看够了老婆的黄面孔,私下在堂子里姘个相好的。他老婆精明,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就拉拢宝拴,想通过控制宝拴来控制奚润如的花销。所以,柜上的事全赖宝拴做主。因此,起了贼心的宝拴很容易下手。但他做梦也想不到,那个不起眼的小师弟虞洽卿正留意他呢!

宝拴从瑞康号挪了钱,暗自欢喜。不料,终于东窗事发。奚老板要送宝拴见官,宝拴磕头如蒜,求放他一马,说一定将亏空补上。师娘说:“我早就看宝拴不可靠。”奚老板只关心亏空,答应放宝拴一马。宝拴只好去求他的老相好阿红,阿红倒是有情有义,为他补了亏空。但瑞康号却再也容不得宝拴了。宝拴一去,跑街的位置当然非虞洽卿莫属。从这件事上可看出,虞洽卿从小就有韬略,他的机敏,他的忍性,远非常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