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23495800000019

第19章 自我救赎,困境重生(2)

一个人只有了解了自己的价值才能在职场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因此你可以没有“知人之智”,但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知之明”。

一位自认为有才华的年轻人总是得不到单位的重用,他感到非常的苦恼,于是就质问上帝命运为何对他如此不公。

上帝从路边随便捡起一块小石子,又随即扔了回去,问年轻人:“你能找到刚才扔下去的那块石子吗?”

“不能。”年轻人摇了摇头。

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扔到石子堆中去,又问年轻人:“你能找到我刚才扔下去的金戒指吗?”

“能。”而且没多久就找到了金戒指。

“你现在明白了吗?”上帝问道。

年轻人犹豫了一阵,兴奋地回答:“明白了。”

其实,当一个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时,许多的情况恰恰是:他只不过是一块小石子,而远远不是一块金子。好好看清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是人之“明”者。对自己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把握,使自己充分发展是一个人成功者的必要条件。因为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是一块金子还是一粒再普通不过的石子了。

善待自己、珍惜自己是认识自己为前提的,而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就要首先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如同下面这个故事,身处的环境不同,所值的“价钱”也就不同。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了他的徒弟一块圆圆的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这块石头很大很好看,但师父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最多能卖多少钱。”这个门徒去了。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以做很好的小摆件,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是几个小硬币。那个人回来后说:“它最多只能卖到几个硬币。”

师父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真的卖掉它,只问问价。”从黄金市场回来,这个门徒高兴地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1000元钱。”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商那儿问问那儿的人,但不要卖掉它。”他去了珠宝商那儿,他们竟然愿意出5万元钱。他不愿意卖,他们继续抬高价格,最后出到10万元。但是这个门徒说:“我不打算卖掉它。”他们说:“我们出20万元、30万元,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卖!”这个门徒说:“我不能卖,我只是问问价。”他不能相信:“这些人疯了!”他自己觉得蔬菜市场的价已经足够了。

他回来了,师父拿回石头说:“我们不打算卖它,不过现在你应该明白,我之所以让你这样做,主要是想培养和锻炼你充分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力。如果你是生活在蔬菜市场,那么人只有那个市场的理解力,你就永远不会认识更高的价值。”

如果你要了解自己的价值,就不要在蔬菜市场上兜售自己,为了“卖个好价钱”,你必须让人把你当宝石看待。因此,你首先应该相信自己是一块宝石、毫不畏惧地把自己放在珠宝商的专柜里明码标价。当然,你必须至少具有一种可贵之处。其次,把自己放在“宝石”的行列里,努力向精英看齐。当然,你需要看齐的是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学习它,而不是盯着人家的瑕疵以此来自慰。这样,你除了自己的“硬件”不能改变之外,“软件”完全可以改变,可你的价值也就可以确定了。

自我价值的确认是一个职场人士生存的支柱,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对人事就不会有明晰的看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样的人常常受制于他人,一旦灾难降临,就会不知所措。而有坚定的价值观念的人,为人处世总有一定的原则,即便是身处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是一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有一位技术工人因为工厂破产而下岗了,他的同事们为了谋生各有各的生财之道。面临着这突然的改变,有的不知所措,有的“病急乱投医”转到其他行业上,但也只是眼下之举,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有的甚至怀着“天上也会掉馅饼”的暴富念头,将时间与金钱花在研究买彩票上,一时之间忘掉了自己还有什么价值。但是,这位技术工人却在心里盘算着:一要靠自己的劳动致富;二要靠自己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可轻易放弃自己多年来练就的技术。正是靠着这样非常朴素而又坚定的认识,他从报纸上招聘栏中获得信息,到一家修理厂去应聘做了一名修理工。他一边勤奋地工作,一边在心里筹划着开一个自己的修理部。通过几年的艰辛劳作,他有了一定的积蓄,这时正赶上一家修理厂转让,他便兴奋地去洽谈,将这家修理厂买了下来。由于他高超的修理技术和诚实的经营之道,几年以后,他的修理厂已是远近闻名,规模虽然不大,但却是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事业。

其实,在困境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境中丧失了自我。然而,一些人在困境中是非常容易看不清自己的价值的。当然,这个时候是价值观最容易混乱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自我的迷失。如果说上面说的那些为了生计胡乱改做他事的人,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那么想靠歪门邪道来暴富的人,就完全迷失了自己,丧失了自己的价值。

抛弃自卑的意识

自卑在一个人的成功过程中构筑了障碍物使其成为生活中的弱者,所以要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克服自卑,让自己拥有积极的心态。“凡事都能做”这就是克服自己的良方。

你是否曾经想过准备在这个城市开创自己这一生中最大的事业,但却心存这样的疑虑:如果成功的话将对我产生无比的意义,但若不幸失败我将会失去所有的一切。真正苦恼你的事是你始终无法对自己产生自信。对于任何事你都没有把握,甚至无法确信自己是否真的能顺利完成一件事。通常在事情尚未开始着手之前,你的意志便不由自主地消沉下来,事实上你已经相当泄气了。或许你已是40岁的中年人,却一直受因于自卑感的烦恼,对自己总是抱着否定的态度,所以在职场上一直总是碌碌无为。

你是否曾经或正在为在公司中交往的对象大都是相当优秀的人而那些人多半具有大学学历在大学时代也都是十分活跃的成员而感到十分自卑?你是否经常会为自己过于平凡的背景而叹息?不管你是不是自幼生长在贫穷的环境中,没有进过大学之门,也无缘接触大学社团,你都不应该表现出妥协之意。如果你总自觉本身的背景、条件远不如公司中的其他同事,基于这种心理影响,你为了与伙伴取得平等地位,因而往往四处炫耀和过分表现自我,以弥补自我压抑的潜在意识,这样只会让你遭受到上司的唾弃。

有一位企业家曾经谈及有关他公司内一名前途相当看好的年轻人。他说:“我计划大力栽培他,但是……我却又不能让他参与任何具有机密性的工作,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否则,我将能造就他成为我事业上的助手。”这位经营者表示唯有一项缺点,就是他相当多话。即使他本人无意如此,但无论什么秘密只要让他知晓,必然泄露无疑。经过心理分析的结果显示,这名年轻人之所以多话,且守不住秘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卑感的关系。换言之,他是为了弥补自卑感的心理,才忍不住向他人透露秘密,以炫耀自己。

在公司中,这位年轻人有不少参与公司重要会议的机会,也经常陪同上司参加各种会议。因此,他可轻易地得知相关的重要消息、决定或其他资讯。这位年轻人于是把这些所谓的内幕消息当作法宝向公司同事炫耀,而这种做法也的确满足了他本人的自我表现欲望,公司同事对他投以钦羡的眼光,着实令他感到相当有成就感。而这位年轻人的上司,也就是前面提及的那位企业家,乃是一位为人和善且深具判断力的人,当他注意到年轻人这项缺点时,便给予他适合的工作让他发挥才能,也让他逐渐了解原来自己屡屡泄露秘密竟是自卑感作祟的结果。经过这样的自觉与自省之后,年轻人终于能够认真工作,并发挥自信心的力量,结果成为公司中担当大任的精英分子。

作为一个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你应该放松心情,并非每件事都能达到预期的理想结果。成功固然美好,但即使失败了明天的风仍是继续地吹着,希望依然存在。你所需要的只是增长信心,而非能力的原因。当无法确认自己的强项是什么的时候,一个人最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

世上遭自卑感缠身的俘虏或背负不幸命运的人为数不少,但是若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克服自卑感,这种痛苦就可轻易地获得解脱。

若要克服自卑感就得找出自卑感的源头,要找到自卑感的源头就必得花费不少时间分析,但这是绝对必要的重要步骤。我们必须学习科学家的做法,以科学方法来探究这种生活病态的原因。不过,这件事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答案,再者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这是一种为达到永久治愈目标的治疗法,因此对你的迫切需要并不适宜。但是还有一个方法可以临时应急,以解决你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这里可以给不自信的职场人士开一贴处方,若能好好运用,想必能有效解决你的困难。每天晚上,当你走在街上时,不妨重复默念着这句话“自信给了我无比的力量,凡事都能做”。等你回到家,躺在床上时,也要对自己重复说上几次。待隔天睡醒时,记得在起床前把这句话说上三次。倘若你本着虔诚的心意来做这件事,你将会获得足够的能力面对这个问题。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尝试花些时间去进行分析问题的本质是再好不过的事。

人们也曾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努力探究自己自卑感的原因所在,以及如何去除长久以来的自卑感。造成自卑感的因素很多,原因之一是没能发挥自己的强项而屡遭败绩。假如你总是表现自己的弱项,肯定会产生许多失望,对做事失去信心。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应该如何拥有信仰,并信守某些特定的训诲。慢慢地,你就会拥有强大、坚定不移的信心,那么任何事情对我们而言都不再是难以掌握的困难了,而是完全由我们自己来操控安排。这样的变化实在令人惊讶,大量事实的确如此。曾经失落的人格再也不似昔日般消极悲观,而是充满积极与斗志,这样,你不仅不会与成功绝缘,相反的,更能将成功拉向自己。尤其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你已经对于自己本身的能力真正具有信心了。

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

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擅长做的事,要取得成功就要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定位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有兴趣,他才会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或者成就不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人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许多人盲目地去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因此失败或成就很小是必然的事。

例如,一个人自小就喜欢音乐,渴望将来成为一个音乐家,于是成年后便把自己的追求目标定位在音乐上,可以说他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事实证明所有的音乐家都是这样成材的。假如他不喜欢音乐,一直讨厌五线谱,那么如果强迫他去学唱歌或学习演奏乐器,他必定不会有多大成就,最多只能把从事这项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

有一位名人讲过一句话:“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有一位机械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想转行,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因为他已经学了20几年的机械,如果突然换一份其他工作,会感到很不适应,尽管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他无法抛开累积20多年的机械专业知识。

他想改变但又甩不掉过去的包袱,自然无法突破。这是个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继续做下去也不会有兴趣,就应该果断地做出决定: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令人兴奋,也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最终取得卓越成就。

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要让自己更有自信,要让自己做事更有成效,我们就必须做出更好的决定,采取更好的行动。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很困难的,大多数的人多半都在做他们讨厌的工作,却又必须逼迫自己把讨厌的事情做到最好。

在工作中他们经常失去动力,时常遇到事业的瓶颈而没有办法突破,他们不断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却还是照着一般的生存方式在进行,凡事没有进展,原地踏步,这些当然不是他们想要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当中却很少有人试着去改变自己的状况,其实,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只需要把自己认为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列出来就一目了然了。

看看下面这位颇有名气的心理学专家在叙说寻找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时的经历:

运动和数学一直是奥瓦尔很喜欢做的两件事。从小到大奥瓦尔一直是运动健将,不仅担任过体育组长和篮球、乒乓球队长,也是校田径队的杰出运动员,奥瓦尔曾经想过要如何把兴趣发展成自己的职业。

奥瓦尔不断地问自己:这些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奥瓦尔愿意把运动当成自己一辈子的终生事业吗?后来奥瓦尔告诉自己:靠体力过生活并不是奥瓦尔真正喜欢过的生活,虽然奥瓦尔非常喜欢运动。

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奥瓦尔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他也曾经想过,要当一位数学教授。奥瓦尔发现,当一位数学教授并不能达到他理想的工作条件,于是他又开始寻找另一个可以当成他终生事业的工作。

17岁的时候奥瓦尔接触了汽车销售业,因为他很喜欢车子,他想自己应该可以做得不错;真正进人了这个行业之后,他发现他的个性似乎并不适合这份工作,于是他又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