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23495800000020

第20章 自我救赎,困境重生(3)

从16岁到21岁,奥瓦尔陆陆续续换了18种不同的工作,可是每次换工作之前,他从来都没有仔细想过:“他到底要的是什么?”直到他把那些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列出来。后来奥瓦尔发现,自己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小到大一直很热心,很喜欢帮助别人,同学数学不会他很喜欢教他,别人篮球打得不好他会自告奋勇地过去教他。

因为奥瓦尔相信,只要自己可以做到的别人一定也做得到。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奥瓦尔参加了一个激发心灵潜力的课程,它给了他非常大的震撼。他发现自己上了那么多的课程,学习了那么多的资讯,却没有任何一个课程比得上他的老师安东尼·罗宾在短短的8小时当中所分享给他的那么多。

奥瓦尔想,假如他以后也能做别人所做的事情,把一些真正对人们有帮助的资讯,不管用何种渠道,书籍也好,录音带也好,或是录像带也好,都能够分享给想要获得这些资讯的人,那该有多好!奥瓦尔发现,这个工作完全符合他所列出来各种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当他了解到这件事以后,他知道,这就是他毕生所寻找的方向。

奥瓦尔曾经听他的老师这样说过:“世界上的每一项工作都很好。但是,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比他目前所做的更有意义。”

这句话让奥瓦尔决定一辈子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经过了七八年的坚持,他终于可以在这个行业崭露头角,让非常多的人得到非常具体的帮助。

大家所熟知的一些名人,他们在未出名之前也都是一些普通的默默无闻的人,甚至有的还被认为是很愚笨的。直到他们真正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投入了全部的热情精力才最终成为一个不同凡响的人。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达尔文数学、医学学得呆头呆脑的,但一摸到动植物就灵光焕发……

爱迪生在校学习时,老师以为他是一个愚笨的孩子,经常责怪他,而爱迪生的母亲却发现了自己儿子好奇心强、爱探究的天赋,用心培养他,后来他终于成为发明大王。

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当代世界最着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果然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下边这个案例是某广告公司总经理初入广告界的经过:

在20岁以前,这位总经理渴望成为一名技师,在学校时他就很努力地充实自己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有一次,他想卖掉手边的唱机和唱片,于是选择了几位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分别写信问他们,看谁愿意买。其中一位朋友看了信之后非常愿意购买,在给他的回信当中,这位朋友称赞他的文笔流畅,颇具有说服力。因此便建议他,既然能写出如此有魅力的推销信函,为什么不投入广告界从事撰写广告的工作呢?

朋友的这封信就像一块小石头丢入水中,激起阵阵涟漪。他受到朋友的启发,立志投入广告界做个出色的广告人。后来,他果然成功了,成为一个出色的广告经理。

伟大的作家鲁迅、郭沫若原来都是学医的,作为医生他们并不出类拔萃,后来改搞文学才成为文坛巨人,如果他们坚持学医,那就可能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由此可见,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潜力,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对他的工作、事业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社会上奋斗的人们每天都有许多事可做,但有一条原则不能变,那就是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最擅长做的事。

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做事不能漫无目标、毫无原则地跟着感觉走,做事必须掌握正确的原则。否则,许多事都会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原则而功败垂成或者从一开始就难以进行下去。因此,人们往往坚持以下的几个做事原则来进行。

有位父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几年前,他可以很自信地对女儿说:“恐怕在20万个父亲中,你才能找到一个像我这么了解孩子的人!”但在女儿进入高中后,他的这种信心逐渐动摇了。在一次按约同老师通话后,他的信心基本崩溃了。因为老师毫不留情地说出他女儿一大堆“必须及时改正”的缺点,并得出了“没有数学脑子”、“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等可怕的结论。在这种压力下,他那曾经是快乐的、争强好胜的女儿,终于说出这种话:“爸,我厌学了……”这样苦苦挣扎到高三,他把女儿送到了美国,在经历过一段痛苦的适应期后,好消息不断从大洋那边传来。

几个月后,他女儿不但取得了很好的考试成绩,还得到了几份美国老师写给大学的推荐信。这些信给他的女儿斯蒂芬很高的评价,她在国内曾经被老师批评为“没有数学脑子”,而她的美国数学老师却说她“在数学和解决难题方面有显着特长,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

语法老师说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运用”,能用轻柔的语言“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英文老师称赞她“对学习感到兴奋”,能在学习中“探索智慧”。“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丝毫不应该怀疑!”指导老师概述性地说,“斯蒂芬表现得很完美。”“她的所有老师都有共同的想法,‘她太不可思议了,请再给我们20个像斯蒂芬这样的学生!’”

同一个人获得的评价为什么如此不同呢?这实际上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半杯水有人看到的是空的那一半,有人看到的则是有水的那一半。我们当然不能糊里糊涂地把半杯水看成一杯水,但更不应该只看到那空的一半。在因严重缺水而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只有半杯水”和“还有半杯水”这是两种不同的信念,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对一个人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如此,积极而正确的评价可以给一个人巨大的前进动力,而消极的评价,尽管也符合事实,则往往使人失去奋斗的勇气和生活的乐趣。因此,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们都要尽可能地把其最好的一面挖掘出来。

某位知名作家在成名前曾换过十几份工作,在一次应电视台《夜来客谈》栏目之邀参加一个以“换工作”为主题的座谈会上,他发表了自己的一些体悟和见解:

主持人问:“你为什么一直在换工作呢?”

他说:“18年来我一共换了13个工作。换工作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可说因人而异,我不断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给自己寻找一个哈当的位置。

“我认为,人类的痛苦大都因为把自己摆错了位置。18年来,从一开始‘为生活而工作’,到目前‘为理想而工作’,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只有你为理想而工作时,工作、生活与娱乐才可能合而为一,这时你将领悟到,为寻找这个位置所付出的任何牺牲与代价都是非常值得的。多年来不断地换工作,我有两点体会:

第一,选择工作时,除了追逐财富之外,别忘了心灵的满足。若一味地追逐财富,到最后必定彷徨不已,因为追求财富只是手段而已,人生真正追求的目标是和谐、快乐、幸福。

第二,社会就像一部大机器,是由轮轴、齿轮和许多小螺丝钉组成的。对一部机器而言,轮轴与齿轮固然重要,但小螺丝钉也是缺一不可的。因此,与其去当一个不能胜任、痛苦不堪的轮轴,不如去当一个胜任愉快的小螺丝钉。

对于想换工作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清楚换工作只是手段而已,真正的目的是在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在换工作前,不妨拿一张纸与一支笔,描绘出自己3年后的样子,如果描绘出的景象自己很满意的话,就不要随意更换;相反的,如果描绘不出自己3年后的样子,或画出的景象并非自己期望的,那就表示目前的工作有问题,应该赶紧转变方向。”

最后,这名作家不无感慨道:“只有在为理想而工作时,工作、生活与娱乐才可能合而为一。而一个人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找不到自己的优点,进而摆错了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怎样给自己定位,将决定其一生成就的大小。志在顶峰的人不会甘于落在平地,甘心做奴隶的人永远也不会成为主人。

成功的含义对每个人都可能不同,但无论你怎样看待成功,你必须有自己的定位。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换了另一个工地,不过还是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面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三个同样起点的人对相同问题的不同回答,显示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定位;十年后还在砌墙的那位胸无大志,当上工程师的那位理想比较现实,成为老板的那位却志存高远。最终,他们的人生定位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想得最远的走得也最远,没有想法的只能在原地踏步。

盲目行动的人不会有未来可言,因为他完全没有把握自己的方向,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准目标,这样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树立目标,掌控命运

目标是做事人的灯塔人们所有的精力与力气都是为它储备的。目标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成功事情的大小。正如拿破仑所说:“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用拿破仑那句“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的名言来形容韩国三星企业集团董事长李秉哲标榜的“第一主义”可说最恰当不过了。

李秉哲是韩国的首席企业家,他所拥有的32家关系企业包含了制糖、毛织、食品、电子、建筑、造船、金融、保险、证券、报纸、旅馆、百货公司、医院等,几乎网罗了各行各业,企业共有员工12万人,为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并跻身世界大企业排名第23。

基于李秉哲的“第一主义”,他提出“事事第一”与“利润第一”的经营口号,并且要求所有的三星企业都必须做到“第一”。

盖肥料工厂时,他要求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兴建电子厂时,其面积也要超过日本最大的电子厂;到日本,他要住东京最大的大仓大酒店;订做衣服,他要求用最好的料子。

李秉哲常说:“生产品质低劣的产品,虽不犯法,但有失公德,将受社会正义的挞伐。”所以每当三星要开发新产品时,他都会先到世界各国搜集同类的高级产品,以之为学习对象。

有一次,三星投资兴建新罗观光大酒店,他指示必须是韩国首屈一指的旅馆。结果,其设备输给了几乎与“新罗”同时落成的乐天大酒店。为了此事,他大发雷霆,把施工负责人找来痛骂一顿。他最在意的就是不如人。

此外,“人才第一”也是李秉哲重要的经营哲学,他六亲不认,唯才是用。每年的2月11日,所属三星关系企业的负责人将因个人业绩表现,或奖或惩,或升或降,毫无人情可讲。任何不称职的企业主管都将在这一天遭受申斥之后,并予免职。

“三星”在韩国的知名度极高,已达妇孺皆知的地步。常听韩国人说:“‘三星’是韩国商场上的大白鲨,不管什么行业,‘三星’一插手,别人就甭想混了!”由此可见“三星”在韩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了。

李秉哲说:“谁不想成为第一呢?三星的第一是靠智慧、力量与机缘所造成的。”

虽说目标能够刺激我们奋勇向上,但是对许多人来说,拟定目标实在是不容易,原因是我们每天单是忙在日常的工作上,就已透不过气,哪还有时间好好想想自己的将来。但这正是问题的症结,就是因为没有目标,每天才弄得没头没脑,焦头烂额,这只是一个恶性循环罢了!

另外有些人不敢去承诺是因为他们不敢接受改变,与其说是安于现状,不如说那是没有勇气面对新环境可能带来的挫折和挑战,这些人最终只会是一事无成!在人生旅途上,没有承诺就好像走在黑漆漆的路上,不知往何处去。而所谓的承诺就是你对自己未来成就的期望,确信自己能达到的一种高度,这种承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目标。目标为我们带来期盼,刺激我们奋勇向上,当然,在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可能遭遇挫折,但仍能精神抖擞。

美国的一份统计显示,一个人退休以后特别是那些独居老人,假若没有任何生活目标,每天只是刻板地吃饭和睡觉,虽然生活无忧,但他们后来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七年。心理学家说:“没有了目标,便丧失了生存的目的和方向,而潜意识地决定生存也没有什么意义。”

清晰的目标能协助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冤枉路,就好像赛跑选手一样,他们都是朝着终点进发,目标就是第一个冲线。

更重要的是确定目标能使我们集中意志力,并清楚地知道要怎样做才可以获得要追求的成果。怎么说呢?因为必须设定了有什么样的收获,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去实现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影像研究所主任乔治·布森对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他将这些人分为两类:一是设定好目标,再制定一套行动策略去实现目标的人;一是没有特别设定目标的人。结果,有目标的人平均每月赚7401美元;没有目标的人平均每月赚3397美元。正如所料,奋勇向前的那一组人,看来较有冲劲,对生活及工作很满意,婚姻很和谐,身体也很好。

事实上,随波逐流、缺乏目标的人永远没机会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在职场中打拼的我们一定要做个目标明确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不幸的是,多数人对自己的愿望,仅有一点模糊的概念,而只有少数人会贯彻这模糊的概念。一般人每日上班的理由是为了重复昨天的工作。假使这是今天去上班的唯一理由,那么你今天的工作很可能与昨天一样。想来真是可悲,许多人在公司工作了五年却没有五年的经验,只能说有五次一年的经验。他们一再重复过去的表现,对于来年从不订立特定的目标。

美国作家福斯迪克说得好:“蒸汽或瓦斯只有在压缩的状态下才能产生推动力,尼亚加拉瀑布也要在巨流之后才能转化成电力,而生命唯有在专心一意、勤奋不懈的时候才可获得成长。”

不论是个人、家庭、公司还是国家都需要目标,目标牵涉的层面很广,为达到目标,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

当亚历山大帝拥有远景,而远景盘踞他的心时,他便能征服世界。当他的远景或梦想一旦消失,却连一只酒瓶也征服不了。正像美国《成功》杂志的创办人奥里森·马登说的那样:“没有目标的生命是盲目的,成功的人生就是一个个目标组成的美妙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