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谈老北京文化
23481800000007

第7章 饮食文化篇(6)

榆钱糕北京传统应时甜点。明《帝京景物略》:“四月,榆初钱,面和糖蒸食之,曰榆钱糕。”《本草纲目》:“榆未生叶时,枝条问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清稗类钞》:“京都点心之著名者,以面裹榆荚,蒸之为糕,和糖而食之。”民间韧为救荒之品,后为宫廷与民间尝新美品之一。

绿豆糕北京传统风味糕点。用绿豆加豌豆、糖、桂花经煮豆、磨粉、拌料、成形、蒸、晾而成。块形方正,干香可口,有清热解酒之功。明《本草纲目》:绿豆“可以作饵顿糕……为食中要物。”

美蓉糕北京传统风味糕点。如萨其玛制法,糕面上撒红糖,色艳如芙蓉即是。松绵可口,有浓郁的蜂蜜香味。“正明斋”产的有名。

槽子糕又称“鸡蛋糕”。北京传统风味糕点。用鲜鸡蛋加适量白糖、面粉、香料入模烘烤而成。小圆饼状,顶部棕红,底部微黄,入口松软清香。《清稗类钞》:“京人讳‘蛋’字,蛋糕日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

太阳糕又名“太阳鸡糕”,一种北京传统应节糕点。唐宋以来,每逢“中和节”人们做“太阳糕”祭日,以祈丰年。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传自唐始。……京师于是日以江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偏巷,叫而卖之,日太阳鸡糕。”制法奇特,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杖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

蜜供北京传统应节糕点。《清稗类钞》:“所谓蜜供者,专以祀神。以油,面作夹,砌作浮图式(塔形),中空玲珑,高二三尺,五具为一堂,元日神前必用之。”清代北京崇文门外药王庙设“蜜供局”,专供皇室。应市名店则有前门外煤市街的“正明斋”,承接订做,重量随意。由长3厘米、宽1厘米的小点心条码砌而成,可作塔形。成品浅麦黄色,上浆后通体光亮,甜香松酥,稍硬,不粘牙。

萨其玛 亦名“萨齐玛”,北京传统风味糕点。《燕京岁时记》:“萨齐玛乃满洲饽饽”,以冰耱、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析津志》:北京“西山滑石根,名之日不灰木,以之为粗布,不畏火。”清代多由北京内城的“满洲饽饽铺”制售。道光二十八年《马神庙耱饼行行规碑》:除国家供享、筵宴外,“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今前门外,“正明斋”所产有名,成品块形方正,高2厘米、径5厘米,表面果料均匀,底部米黄色,入口松酥绵软。

桃酥 北京传统风味糕点。用面粉、油、糖、水混合后烘烤而成。有白油桃酥(用猪油)、素油桃酥(用花生油)、蛋黄桃酥(猪油加鸡蛋黄)数种。成品扁圆,入口香酥,是大众喜食糕点。

巴拉饼 北京传统风味糕点。用面粉、糖、油、核桃仁、桂花、苏打等混合成形烤成。小圆饼状,顶都有小坑与红戳记,嵌了粒瓜子仁。清代多由内城“满洲饽饽铺”制售。

江米条北京传统风味糕点。用江米粉(即糯米粉)加油、糖、桂花拌匀、切条、油炸、桂浆、拌精而成。色浅棕,入口酥脆香甜。儿童多喜食之。

酒皮京八件北京传统风味糕点。用面粉、白糖、苏打水加绍兴黄酒制皮、包馅,烘烤而成。馅分八种:“上四样”名为山楂细饼、玫瑰细饼、白糖细饼、葡萄细饼,烘成金黄色;“下四样”名为椒盐点子、枣泥点子、豆沙桃、青梅杏,烘成乳白色。有小酒皮八件与大酒皮八件之分,做法相同,规格有异,均有红戳记或喷红色,十分美观,是旧时年节馈赠常品。

酥皮京八件北京传统风味糕点。用面粉、梧、油和面制度、包馅、烘烤而成。馅分八种(同“酒皮京八件”),为旧时年节馈赠佳品。

糖火烧北京传统风味糕点。通县“大顺斋”出品的最为著名。用面粉、红糖、芝麻酱、桂花、香油等经烘烤而成。扁圆状,深棕色,入口酥松香甜。

月饼北京传统应节糕点。用面粉、油、糖、核桃仁等制成。有“自来红”、“自来自”、“提浆”等品种,前门外“正明斋”出品有名。《燕京岁时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这是苏武月饼;另有“通三益”的山西式月饼与“佛照楼”的广东式月饼应时。月饼一般为巴掌大小,“大者尺余”,“有径二尺者”。《燕京岁时记》:“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茯苓饼北京一种著名风味礼品茶点。色白,质脆,味绵甜,因其形似中药白茯苓片,故名。系由明末清初时传入中国的“西洋饼”演化而来。饼模钳为其特之具,今法仍本于此。将八成绿豆淀粉和二成精面粉调成浆,舀入铜质(或铁质)饼模内上火钳平,磕出后撒上松仁、桃仁、白糖、蜂蜜和桂花等,再两两相台,即成茯苓饼。本世纪30年代,北京的茯苓饼以前门大栅栏聚顺和的较为著名。

玫瑰饼又称“内府玫瑰火饼”,一种北京传统节令糕点。面粉、白糖、香油和面制皮、是以玫瑰糖馅,烙烤而成。形扁圆,面乳白,底金黄,质酥松绵软,味香甜盈口,清初已为宫廷美点,清末朱彝尊《食宪鸿秘》:“内府玫瑰火饼:面一斤、香油四两、白糖四两(热水化开)和匀,作饼。用制就玫瑰糖加胡桃自仁、棒松瓜子仁、杏仁(煮七次,去皮尖)、薄荷及小茴香末擦匀作馅。两面粘芝麻熯熟。”近人徐珂《清稗类钞》:“玫瑰花作馅:去玫瑰花橐蕊,并白色者。取纯紫花瓣捣成膏,以白梅水浸少时。研细,细布绞去滴汁,加白糖,再研极匀,瓷器收贮。最香甜。可为点心之馅。”

藤萝饼 一种北京传统节令糕饼。制法同玫瑰饼,惟以藤萝花调糖蜜为馅。近人徐珂《清稗类钞》:“藤萝花作馅:要藤花洗净,洒以盐汤,拌匀。入甑蒸熟晒干,可作点心之馅。”

总而言之,北京传统风味糕点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生活饮食禁忌

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人们应该努力适应这个时代。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在生活饮食方面,学会科学的生活。而学会科学的生活,人们就应该在生活饮食方面十分注意。要切忌误用食物,这才有利于身体强健,延年益寿。

其实,占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不断摸索,归纳总结出了不少切忌误食的宝贵经验,并且延用至今,亦是值得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作参考的。

下面,就举上一些例子:

韭菜切忌与茶叶共食

韭菜和茶叶,是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植物,前者属于植物蔬菜类的一种食用菜,后者属于植物饮料类里受人们欢迎的一种饮料。

古时,人们从生活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一条生活中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宝贵经验,叫做副食蔬菜中的韭菜,切忌与茶叶共食之,食之对身体不利。为什么?开始,需要从副食蔬菜中的“韭菜”先说起。

韭菜自古始,就属于生活中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一种蔬菜,如炒韭黄、鸡蛋炒韭菜等。它的别名,也有不少,如名丰本、扁菜、草钟乳、起阳草、懒人菜、长生韭、壮阳草等。按照现代科学和中医的认识和解释,蔬菜中的韭菜,与许多菜蔬一样,既属于食物,又属于药物。它不仅具有特殊气味,其叶还含有甙类、硫化物、苦味质等成分,而且有温中行气、补肾壮阳、止血散血、下误吞服金属物品等作用。

而植物中的茶叶,别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甙元,以及少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有助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除充当饮料外,还是制茶碱、咖啡碱的原料。中医认为它苦、咸、酸、凉,人心、肺、胃经,有止渴除烦、清心明目、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作用。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喜欢吃韭菜炒鸡蛋,或者比较喜欢吃韭菜馅的饺子等,最好食用后不要立刻饮用浓茶,因为不利于身体健康。用古人的话说,叫做:韭菜不可共茶食,“会令人身重”。所谓“会令人身重”,是指:会使人感觉身体沉重,严重者会致使人行动不利。对此,孙思邈在《千金食治》里明确指出:

茗叶:味苦成、酸、冷、无毒。可久食,令人有力,悦志,微动气。黄帝云:“不可共韭食,食人身重。”

切忌芥菜与兔肉共食

植物中的芥菜,从科属来说,为十字花科。其生长的规律与特征是:一、二年生草本。其花,亦较小,黄色。苔茎有叶柄,不抱茎,为芥菜类与白菜类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之一。一般说来,芥菜这种植物,耐寒性较强。从我国的种植情况来看,南方北方皆有栽培。南方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北方以秋播为主。生长期中,则需要肥水充足。从这种植物的种类来说,有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三类。原产于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植物中的芥菜,与副食蔬菜中的许多蔬菜一样,既属于食物,又属于药物。

那么生活中,究竟为什么要切忌芥菜与兔肉共食,其害处又是什么呢?概括简要说来,芥菜与兔肉共食,会导致恶邪病。所谓“邪病”,这里可以阴邪和阳邪为例子说明。阴邪,指病邪之属阴性者,如寒邪、燥邪、湿邪等。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清王士雄按:“寒统燥湿,阴也。”燥邪致病,多发于秋凉季节,故称阴邪。所以说,每年秋凉季节,更应该注意切忌芥菜与兔肉共食,食之而有害,即会使人患阴邪之疾病。阳邪,是指病邪之属于阳性者,如风邪、暑邪、火邪等。叶香岩《外感湿热篇》清王土雄按:“暑统风火,阳也”。所以说,每年夏季炎热的季节,尤其需要讲究切忌芥菜与兔肉共食,不然则就会使人患阳邪之疾病。孙思邈在《千金食治》里指出:

莽菜:味辛、温、无毒。归鼻。除肾邪;大破欬(咳),逆下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食温中。又云:寒中。其子:味辛,辛亦归鼻,有毒。主喉痹,去一切风毒肿。黄帝云:“芥菜不可共兔肉食,成恶邪病。”不仅如此,而且亦指出:“鸡、兔、犬肉和食必泄痢。”

饱食桃切忌入水浴

桃俗名为桃子,为植物桃树的果实。其别名,因品种不同,有蟠桃、水蜜桃、甜桃、毛桃等名称。水果中的桃,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它与许多别的食物一样,即属于食物,又属于药物。其药物性,以及功效与应用等方面,不仅在许多古医书里有记载,而且在现代科技性质的书籍里也有写到。如《饮食治疗指南》一书里指出:桃,其“[功效]生津、润肠、活血、消积。[应用]便秘、闭经者宜食。夏日食之可生津消渴。含钾多含钠少,水肿者宜食。”

然而,人们从生活实践中,还归纳总结出这样有趣的俗语,叫做“杏伤人,桃饱人,李子树下抬死人”。其意思说,杏吃多了伤胃,会使人感觉胃难受;桃,适当多食,则不伤人,所以人们说“桃饱人”。李子好吃,多食了,会撑死人。

总之,水果中的桃,属于人们比较喜欢吃的一种水果,而且可以适当多吃。虽然是这样,但是人们在生活中,还应该注意和讲究不要吃饱了桃立即去洗澡。为什么呢?古人:“饱食桃入水浴,成淋病。”

那么何谓“淋病”呢?归纳概括说来,就是因淋病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性病。这种疾病,主要发生于尿道和生殖系统。急性淋病,其主要症状,有排尿痛、尿道流浓;慢性淋病,在某种刺激条件下,亦可转化急性。在女性可引起盆腔炎,有痛经、不孕等症状;在男性无明显症状,但仍有传染可能,亦可形成尿道狭窄。总而言之,淋病,一般分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五种。中医学上,称之为“五淋”。

患淋病的原因,虽然有多种因素,但不能排除“饱食桃入水浴,成淋病。”所以,自古始,并且至今,应值得引起人们注意为好,以防万一。对此,孙思邈在《千金食治》里明确指出:

桃核人:味苦,甘、辛、平、无毒。破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治欬[咳]逆上气,消心下鞭,除卒暴声血,破癥瘕,通月水,止心痛。七月采。凡一切果核中有两人者并害人,不再用。其实味酸,无毒,多食夸人有热。黄帝云:“饱食桃入水浴,成淋病。”

五种黍米合葵食之而有害

“五谷杂粮”中的五种黍米合葵食之,食之而有害。为什么?开始,需要从“黍米”先说起。

黍从种类来说,主要有三种类型:圆锥花序较密,主轴弯生,穗的分枝向一侧倾斜的为黍型,即黍子;圆锥花序较密,主穗轴直立,穗分枝密集直立的为黍稷型,即糜子;圆锥花序较疏,主穗轴直立,穗分枝向四面散开的为稷型,即稷。

总之,不论是属于黍型、稷型,还是“糜子”型,人们对“五谷杂粮”中的“黍”的认识相当早,如《释名·释饮食》里记载:“糜,煮米使糜烂也。”《礼记·月令》里亦有记载:“[仲秋之月]行糜粥饮食。”

葵属于一种植物名,即“冬葵”。植物中的“葵”,为我国古代时重要的蔬菜之一,并且人们对它的认识亦相当早,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记载。如《诗经·豳风·七月》篇里的“七月烹葵及菽。”不仅如此,在后魏的著名的《齐民要术》里,其内容的组成,则首先将《种葵》列为蔬菜类中的一篇,并且所谈的栽培方法也比较详细。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里,亦将“葵”称之为“百菜之主”。现在江西、湖南、四川等地仍然有栽培,但是已远不如古代重要了。

古时,人们从生活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切忌五种黍米合葵食之,食之而有害,就是说白、赤、黄、黑、褐五种颜色的黍米,不能与葵合食,食之会使人患痼疾之病。

当然,正像俗话所说,生活中,人们吃五谷杂粮,哪有完全不得病的。并且生活中人们患的痼疾亦有各种各样的。“痼疾”,亦作“固疾”、“锢疾”,属于一种久治不愈的病。如《后汉书·安帝纪》里,对于痼疾这种疾病作了记载:“平原王素被痼疾。”不仅如此,《三国志·蜀志》里也说:“后俨[指韩俨]痼疾废顿。”

当然,生活中患有“痼疾”这种疾病的原因,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排除五种黍米与葵合食,食之会使人患“痼疾”。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一书里,也作了这样的记载:

白黍米:味甘、辛、温、无毒。宜肺、补中益气。不可久食,多热,令人烦。黄帝云: “五种黍米合葵食之,令人成痼疾。”又以脯腊著五种黍米中藏储食之。云:“夸人闭气。”

豌豆切忌合鲤鱼蚱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