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谈老北京文化
23481800000015

第15章 街巷地名篇(7)

花中君子——兰花 它的突出特征是: “不以无人而不芳”。例如,现在北京养兰花的人越来越多,常见的就有春兰、葱兰、建兰、墨兰、台兰、寒兰等。兰花是历史悠久的盆栽观赏植物之一,但它原本是长在山涧泉边和林木茂密之地的。有人形容它“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并给它“花中君子”的美称。所以要称它君子,大约是因为它具有“不以无人而不芳”的高洁品格吧。

由花想到人,如果“不以无人而不芳”这种品格能体现在众人身上,特别是能体现在青年一代身上,那我们国家岂不是处处会“清艳含娇,函香四溢”吗?做到默默无闻地工作,对于一些人是不容易的。有一些同志,做了点事后总想让别人知道,他们也许认为这样方可抬高身价,殊不知有的人恰恰为此而降低了人格。

秋菊菊,为我国传统观赏的名花之一。它与花中之王牡丹一样,亦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自古始,不知有多少诗人,因之而产生了多少名篇佳作。花鸟画家比较喜欢画菊,笔下生花,真是维妙维肖。

春秋战国时,菊花的颜色主要皆为黄色,所以,菊被别名为黄花。古时,讲究菊以“黄”为正色。因“黄者,天地之正色也。”(《五杂俎》)

古时,“华”同“花”,自古始,大地上,“[百]草[树]木皆华于阳。”(《月令气候图说》)所以,每年一到农历三、四月间,春天阳光温暖为百花盛开的季节。然而,菊却与众花格外不同,因只有“独菊华于阴”,即每年一到秋季农历九月间,霜降前,寒露节气时,始开花。

对秋季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的认识,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作了比较透彻解释:“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故名曰为寒露。但每年一到农历“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故称之为霜降。

因菊与众花有着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在天高气爽、露结霜重、群芳尽落的清秋季节盛开并迎霜挺秀。所以,被选列入七十二候作为秋季寒露节气三候的候应,称为菊有黄华。

冬赏梅每年一到冬季,数九寒天,朔风凛冽,百花都在体眠,然而金黄色的蜡梅花,恰恰就在岁寒的时节而破蕊怒放,吐出芬芳的香气,以别具一格的丰姿惹人喜爱。

我国比较著名的赏梅胜地有杭州西湖的孤山,广东大庾岭的罗浮山,武昌东湖的梅岭,苏州的邓尉,无锡的梅园。以无锡的梅园和杭州西湖的孤山为例,这两个著名的赏梅胜地各有不同的特征。无锡的梅园,在江苏无锡市西南浒山上。以园内遍植梅树故名。原是清末进士徐殿一小桃园旧址。1912年成为荣氏私园,植梅数千株。园林布局,以梅饰山,倚山饰梅,别具一格。杭州西湖的孤山,其孤峙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亦得名为梅屿。海拔38米,地广约20公顷。杭州西湖的孤山,即是风景胜地,又是西湖文物荟萃之处,并且还是著名的赏梅胜地。尤其是来游览孤山,若能遇上雪后赏梅的机会,那简直太妙了,会使人们观赏到“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绝妙美丽的景观。

腊月与梅花腊,为古时农历十二月祭名,始周。如每年一到农历十二月,民间百姓生活中讲究“猎禽兽以岁终(即指农历十二月)祭先祖”,并将祭先祖之日称作为腊日。不仅如此,而且古代人们每年一到农历十二月,讲究腌制肉类,并把腌制的肉类,统称之为腊肉。所以,人们把农历十二月别称为腊月。然而蜡梅这个花卉的美名,曾引起不少人的误解,一是误认为蜡梅开放在腊月而名的;二是误认为是梅花的一种,其实并非如此。

螬梅芳名的由来 实际上,蜡梅并不是梅属,则是蜡梅科,落叶灌木。其特征是:叶对生,椭圆状卵形,全椽。每年一到腊月始开花,花芳香,花被多片,外部的黄色,内部的紫褐色。瘦果多数,生于壶状花托内。蜡梅本非梅属,所以,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年)在《梅谱》里明确指出:“蜡梅本大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故名蜡梅。”明代时的一本《花疏》里亦指出:“蜡梅是寒花绝品,人言腊时开,故以腊名,非也”,则认为因“色正似黄蜡”,而被誉名为蜡梅。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则认为是因为香如梅花、色似黄蜡,所以,被人们才给它起了蜡梅这芳名。

蜡梅品种 蜡梅有不同品种:磬口梅,特征是:花虽盛开,但仍然为半合,其形状如磬口,所以被起名为磬口梅。荷花梅,它的突出特征是:花形象荷花,花瓣亦像荷花瓣微尖的,故被命名为荷花梅;檀香梅,则属于蜡梅中的上品,有着格外不同的特征,就是花小色淡,而香气甚浓,故被称作为“檀香蜡梅”;素心蜡梅,主要是根据花瓣完全呈淡黄色,而被称素心蜡梅。著名的泰山瑶池有一株蜡梅,高四米,传说是明末清初的珍贵遗物。

然而,有趣的是蜡梅,还被人们美名为“东风第一枝”。不仅如此,东风第一枝与“九九消寒图”又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这里将东风第一枝与九九消寒图结合在一起谈一谈。

东风第一枝即梅花。一年四季的风向是很有规律的。每年立春至春分期间一般多刮东风。因此,古七十二候中将立春开始第一候的候应,概括叫做东风解冻。取“东风”以示春意,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梅花也因此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梅花与“冬九九”又有什么联系呢?冬九九,即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个段落,每一段落为九天,称头九、二九、三九……九九。人们把冬九九亦称为数九寒天。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所以人们说“冷在三九”。对冬九九气候变化的规律;古人颇为注意。《北平风俗类征》记载:“冬至日,俗谓数九,或面纸为八十一圈,每日分明阴晴图一圈,证明阴晴多寡,谓之九九消寒图。”而画家大多爱画梅、兰、竹、菊,将梅、兰、竹、菊美称为“四君子”。于是画家将梅花与冬九九相结合创作出一种“九九消寒图”。在明代文学家刘侗的《帝京景物略·春场》里记载:于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作八十一花瓣,不著色而逐日渲染其一。图成而九九尽,天气转暖,寒意消除,亦名为九九消寒图。

夏赏莲荷花,即莲花,古称芙蕖。我国对荷这种植物的认识甚早。如《尔雅·释草》中载“荷,芙蕖……其实莲。”莲花是属于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花。它于每年的伏天开放,花色洁白,淡红。盛夏,每日清晨逐渐张开花瓣,至午后三时左右又逐渐闭合,翌日再开再闭,很有规律。百花之中,莲花的色、香、形、神,均别具一格。它除了淡雅的色彩、硕大的花形、绰约的风姿及“远而益清”的香气外,还因“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风度倍受人们赞赏,被誉为“花中君子”。

我国有悠久的赏荷的历史。如南方,古时已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观莲节”,并以此日为荷花生日。顾禄《清嘉录·荷花荡》中载:“沈朝初《忆江南》词云:‘苏州好,廿四赏荷花。’其注曰:‘六月廿四日,为荷花生日’。”老北京时,什刹海就是赏荷的好去处。花开时,北岸风景最佳:“绿柳垂绦,红衣腻粉,花光人面,掩映迷离,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矣。”(《燕京岁时记》)在济南的名胜大明湖“小沧浪”上,有这样一副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期。”

荷花,不但在人们文化生活与习俗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如生于泥水中的藕不仅可以制作成藕粉,用沸水调冲加糖食用,而且还可制成各种美味可口的佳肴。荷的成熟种子,即人们所说的莲子,经过加工制作后,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高级补品。它含有维生素C、莲硷、蛋白质、棉子糖、脂肪、多量淀粉等。食莲子有益人们身体健康。《神农本草》中说:“莲子甘、平、涩、无毒,食莲子能“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将莲子作成莲子粥,食之可以治疗失眠症、心率过速及神经衰弱等症。

荷全身都是宝。就连荷叶、荷梗、荷蒂等均可入药。如荷叶:性平、味苦,能解暑清热,主治暑热泄泻、头昏等症。知道这些后,当我们站在湖边,再来欣赏这些“花中君子”时,定会更加有所感慨吧!

不仅如此,而且花还被先列入城市街巷地名,而北京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有许多街巷地名也是用花来命名的。

以花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例举

大菊胡同 东城区:东起东直门南大街,西至新太仓胡同。门牌1号~33号,2号~36号。

菊儿胡同在今东城区:东起交道口南小街,西至南锣鼓巷。门牌1号~57号,2号~22号。

小菊胡同 东城区:东起东直门南小街,西至新太仓胡同。门牌1号~33号,2号~36号。

莲花胡同宣武区:东起烂缦胡同,西至西砖胡同。门牌1号~15号,2号~16号。

丁香胡同东城区:北起北京站西街,南至船板胡同。门牌1号~7号,2号~6号。

桂花胡同 东城区:南起报房胡同,北不通行。门牌1号~13号,2号~12号。

杏花天胡同 西城区:西起地安门大街,门牌号1号~8号。

棠花胡同 西城区:北起鼓楼西大街,西至德胜门内大街。门牌1号~47号,2号~10号。

翠花街西城区:东起赵登禹路,西至翠花横街。门牌1号~25号,2号~20号。

翠花胡同 东城区: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北街。门牌1号~51号,2号。

南翠花街西城区:北起新帘子胡同,南至西松树胡同。门牌1号~57号,2号~44号。

翠花横街西城区:北起富国街,南至大茶叶胡同。门牌1号~9号,2号~54号。

莲花池东路西城区:东起广安门北滨河路,西至三环中路,东段南侧,则属宣武区管辖;西段北侧,则属海淀区管辖;南侧,则属丰台区所管辖。

东花市大街崇文区:东起白桥大街,西至北羊口街。门牌1号~315号,2号~216号。

西花市大街崇文区:东起北羊市口街,西至崇文门外大街。门牌1号~14号,2号~142号。

花市,又分为:上下中若干条。

莲子胡同崇文区:北起巾帽胡同。南至东兴隆街。门牌1号~11号,2号~12号。

莲花河胡同宣武区:北起莲花沿,南至广安门外大街。门牌1号~35号,2号~14号。

莲花河东里宣武区:东起莲花河,西至莲花河胡同,北接莲花河沿,南到莲花河南里。门牌1号~90号。

莲花河的街名,又分为西里、南里、北里。

花枝胡同 西城区:东起德胜门内大街,北至三不老胡同。门牌号1号~19号,2号~24号。

花枝巷西城区:北起什坊小街,南至锁链胡同。门牌号1号~9号,2号~12号。

花梗胡同东城区:北走香饵胡同,南至大兴胡同。门牌1号~25号,2号~24号。

北梅竹胡同东城区:东起王府井大街,西不通行。门牌2号~13号。

东花枝胡同 东城区:东起林家胡同,西至礼拜寺街。门牌1号~11号,2号~8号。

西花枝胡同东城区:东起礼拜寺街,西至德胜门外,大街。门牌1号~3号,2号~8号。

花园胡同 东城区:西起北锣鼓巷,南至东辇店胡同。门牌1号~27号,2号~332号。

花园北巷东城区:西起北锣鼓巷,南至花园胡同。门牌1号~27号,2号~26号。

什锦花园胡同 东城区:东起东四北大街,南至大佛寺东街。门牌1号~57号,4号~38号。

花园大院西城区:北起长安街,南至东绒线胡同。门牌8号~26号。

花园宫胡同西城区:北起按院胡同,南至成方街。门牌23号~141号,2号~46号。

花园北巷东城区:东起花园胡同,西起北锣鼓巷。门牌1号~17号,2号~12号。

北京以花取名的街巷地名,不仅上述这些,而且还有许多,就不必一一例举了。

鸟的种类繁多。其中,亦包括观赏鸟,如黄鹂、画眉、百灵等。候鸟。亦称“知时鸟”,或者叫“候应鸟”,如大型游禽大雁和小燕等。鸟类与人们的生活比较密切,并且它们在许多方面对人类社会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它们被选列入城市街巷地名中,北京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亦有街巷地名也是用鸟来命名的。这里先从鸟类说起。

黄鹂亦称之为黄莺、黄鸟、仓庚等,它是属于一种观赏鸟。人们对这种鸟的认识是比较早的。如《诗经·豳风·七月》篇里记载:“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唐代诗人杜甫在诗里写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仓庚(即黄鹂)这种鸟有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即每年一到春季惊蛰节气,就会出现黄鹂婉转悦耳的鸣叫声。人们结合农业二十四节气的需要,将它与大雁和小燕一样列入七十二候中,称为“仓庚鸣”,作为春季惊蛰节气候的候应。

画眉声声养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画眉鸟的眼圈为白色,向后延伸成娥眉状,像是描的。

画眉善鸣,喜欢与别的鸟争鸣。据说画眉能学十余种鸟叫及虫鸣声,比如能学喜鹊和知了叫等。有人将画眉喜欢学喜鹊叫的现象,与古代七夕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风俗通》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人们传说,为了赞扬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所以,画眉特别喜欢学喜鹊叫。画眉还会学知了叫。蝉蜕(蝉脱落的壳)可以入中药。蝉每年夏至开始鸣叫,自古被当作夏至节气的候应,概括为蜩始鸣。养鸟人说,画眉赞扬知了对人类作出的贡献,所以喜欢学蝉鸣。养鸟人的这些说法主观色彩很浓。

知时鸟有大雁和小燕。雁的生活习性很有趣,一旦找到伴侣就结为终身夫妻,一对双雁,当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再也不配偶了,而失去配偶的孤雁,就成为专门为双双对对的雁群守夜打更,即雁群如遇袭击,则呜叫报警。人们将这种孤雁名为“雁奴”。雁很准时,春来秋去。每年春秋之际,迁徙的雁群,便在天空中排列成整齐的“人”字或“一”字形队伍,缓缓地摇动着翅膀,不时地发出“嘎—嘎—嘎”地鸣叫声。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诗人写出了多少名篇佳作,如王勃《滕王阁序》:“雁群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陆游的《函居》诗:“两霁鸡栖早,风高雁群斜”。卢纶《奉和太常王卿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生活中,人们一说起知时鸟自然就会想到有大雁和小燕,古时,小燕名为玄鸟。小燕(即燕子)每年春天来,秋天去。大雁每年“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月令气候图说》)因大雁和小燕,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突出典型,因此被人们看作是知时鸟。由于大雁和小燕皆被选列入七十二候的候鸟,人们将春分一候的候鸟,概括为玄鸟至;将秋季白露节气二候候鸟,称为玄鸟归;将春季雨水节气二候的候鸟,称为候雁北;将秋季白露节气一候的候鸟,称为鸿雁来。

戴胜降于桑戴胜,属于一种鸟类,嗜食昆虫,常见于园地或郊野。戴胜鸟的羽毛长的很漂亮,人们形容它好像似穿了一身花衣裳。头上的羽冠,呈美丽的棕栗色,而又有黑色的端斑,并且有的羽毛黑斑下,还有白斑。颈和胸部的羽毛,同头上的羽冠相比较,为略淡一点的棕栗色。下背和肩羽呈黑褐色而又有淡棕色的横斑。翅和尾大部分为黑色。

戴胜这种鸟尾脂腺能分泌臭液,这是用来抵御敌害的,能起保护自己的作用。尽管它外表羽毛长的漂亮好看,但因分泌臭液,所以不被人们所喜爱。不能作为观赏鸟,故被人们称作为是“臭姑鸪”。

一般说,许多鸟皆为本能辛勤劳动做巢(或者叫做搭窝)。巢内亦比较干净,卫生。然而,戴胜与众鸟却格外不相同。它营巢于树洞或墙窟窿间,巢内粪便等脏物层层堆积,臭气横溢,戴胜鸟懒得很,从来不清理巢穴,故又被人们誉名为“懒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