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谈老北京文化
23481800000014

第14章 街巷地名篇(6)

八方风与北京地区的风向 古人根据农业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这对于指导农业生产生活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直到今天还有着实用价值。

古代还紧密结合二十四节气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风向,归纳总结出比较符合科学规律的认识八方风。所谓八方风,就是除了方向比较正的东西南北四风外,还有偏方向的四风,即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古代,把这八方风紧密同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大体上划分为:每年春季,基本上从立春开始到春分,多为东风;春分到立夏多是东南风;每年夏季,基本上从立夏开始到夏至,多为南风;夏至到立秋,多为西南风;每年秋季,基本上从立秋开始到秋分,多为西风;秋分到立冬,多为西北风;每年冬季,基本上从“立冬”开始到“冬至”多为北风;“冬至”到“立春”之前,多为东北风。

具体到北京地区的风向来说,就有它自己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受地形影响,所以同古代归纳总结出的普遍规律季节性的风向多少是有差异的。仅拿冬夏两季来说,北京地区的常年风向,冬天以偏北或西北风为主,夏天以偏南风为主。因为就一般风向来说,它是同河谷、山脉走向是呈现一致趋势的。根据有关北京气候著作里记载,例如:古北口、密云一带的河谷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因而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全年以东北风为主。永定河谷地区,其河流是西北、东南走向,所以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全年以西北风为主。延庆盆地的周围,群山环抱,只在西南方没有高山,它的官厅水库地区以西南、东北走向伸入境内,东南方有不太高的山口和昌平相通。因此,冬季以偏西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全年以偏西南风为主。西部沿山边缘地区(如门头沟、房山等)的山脉是东北、两南走向的,因而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全年东北风和偏南风差不多同样多。

但从大的方面来说,北京地区的风向也毫不例外,仍然是没有脱离开古代人的八方风的范围。

以风、雨、露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

春风胡同宣武区:东起小寺街,西至牛街,南到沙栏胡同。门牌1号~21号,2号~40号。

新风街西城区:东起德胜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外大街。门牌1号~7号,2号~6号。

新风北街西城区:北起北环西路,南至新风街。无门牌。

新风南里西城区:东起新风街,西至新明胡同。北接北京拖拉机厂,南到皮鞋厂。门牌1排~19排。

新风北里西城区:东直新风北街,西至北京第46中学,北接中山林场,南到汽车修理厂。门排1排~4排。

青风夹道宣武区:东起小力胡同,南至大力胡同,门牌1号~25号,2号~24号。

青风巷宣武区:东起青风夹道,西至朱芳胡同。门牌3号~15号,2号~10号。

敝风胡同 西城区:北起富家胡同,南至安康胡同。门牌1号~19号,2号~8号。

风氏园 宣武门外,南下洼,亦作“封氏园”。

清风巷 “正阳门”(俗称“前门”)外,煤市街西。

清风营崇文门外大街。

春雨胡同 东城区:北起新开路胡同,南至建国门内大街。门牌1号~41号,2号~48号。

春雨一巷东城区: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春雨胡同。门牌1号~15号,2号~42号。

春雨二巷东城区:南起春雨一巷,西至春雨胡同。门牌1号~47号,2号~62号。

甘雨胡同 东城区:东起东四南大街,西至王府井大街。门牌1号~57号,2号~44号。

雨儿胡同东城区: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门牌1号~45号,2号~32号。

甘露胡同 西城区:北起鼓楼西大街,南至后海北沿。门牌1号~17号,2号~12号。

南露园胡同西城区:东起露园二条,西至露园十条。门牌1号~17号,2号。

北露园胡同西城区:东起扣钟南七巷,西至扣钟南十一巷,门牌1号~13号。

露园头条 西城区:北起中露园胡同,南至展览路。门牌1号~35号,2号~22号。

露园二、三、四、五、六、七、八条,其地点和门牌号,就不一一例举了。

雪、冰、雹与北京街巷地名

雪、冰、雹,同风、雨、露一样,则亦是属于三种不同的自然现象。所以,北京不仅是有以风、雨、露命名的街巷地名,还有雪、冰、雹命名的街巷地名。

这里,需要从雪说起。一般说来,降雪前是先下霜的。故霜在前,雪在后。霜同雪一样是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先谈一谈霜。

人们对霜的认识是比较早的。如《诗经·豳风·七月》篇里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何谓霜,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作了比较符合科学认识的解释:每年一到秋天农历“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所以,将寒露后的节气,定名为霜降。

按照现代科学的认识和解释,霜则是属于空气中的水分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温度在0℃以下)而凝华在其上的白色结晶。一般出现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晚秋产生的霜叫“早霜”,早春产生的霜叫“晚霜”。有霜时,则往往伴有霜冻。霜的出现受局部地区影响很大,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内,则不一定都能普遍见到霜。

对霜降节气的反映,例如:草木黄落。每年一到霜降节气,天气开始渐渐转冷,大地上的百草树木皆被霜打得变黄,并渐渐脱落。古人将秋季反映出来的这种自然现象归纳概括叫做“草木黄落”,即大地上的百草树木,皆“渐渐色黄而摇落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以,将霜降节气二候的候应,称为草木黄落,亦被列入七十二候中。

蛰虫咸俯每年一到霜降节气,随着天气渐渐寒冷,蜇虫亦开始渐渐处于垂头不食不动昏睡的状态。对此,古籍《月令气候图说》里作了比较透彻的解释:“咸,皆也(指所有的蜇虫)俯,垂头也,此时(指每年一到霜降节气),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所以,将蜇虫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这种反映称为蜇虫咸俯,作为霜降节气三候的候应亦列入七十二候中。

水始冰人们将一年四季最后一个季度阴历十月至十二月,名为冬季,俗称冬天。每年一到霜降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所以,将霜降后的节气名目为“立冬”,以示冬季的开始。

每年一到立冬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逐渐下降,许多地方开始渐渐结冰。人们对冰的认识比较早。如《荀子·劝学》里记载:“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或者叫做“水寒而凝结也。”(《月令气候图说》)

按照现代科学认识和解释则是属于水在零摄氏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名为冰。所以,自古始,冰亦被选列人七十二候中,作为立冬节气一候的候应,概括叫做水始冰。

雪,亦有大、小之别。每年一到立冬节气后,阴历十月问,则开始进入降雪的季节,并且自古始,人们将雪就区分为有大、小不同。即将立冬后降雪强度较小的雪,称作为小雪,按照古人们认识和解释,就是每年一到冬季,阴历“十月中,雨下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雪,谓之小雪,“大者盛也”,故言之为大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按照现代科学的认识和解释,雪则是属于因气温较低,水汽在空中直接凝结所致。空气中因所含水汽多少,温度高低等不同,所形成的雪花形状就不同。归纳概括说来,雪是从云中降落具有六角形白色结晶的固体降水物。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内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雪,称作为“小雪”。将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5毫米的雪,称作为“大雪”。

雹,其形状和特征为球形、圆锥形或其形体为不规则的冰块。降冰雹的原因主要来自升降气流特别强烈的积云中。雹一般是水汽在积雨云中随气流多次升降,不断与沿途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具有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冰块。当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因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即降落到地面。雹的直径大小不一,常见的5~50毫米。降雹持续时间虽不长,但降落大雹块时,常打坏农作物或击伤人畜等,有很大的破坏性。

雪、冰、雹,这三种自然现象,其中特别是冰和雪,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归纳总结,将纯净清澈比喻为冰雪。比较突出典型的例子,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中云:“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以冰、雪、雹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

冰窖口胡同 西城区:东起德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外大街。门牌1号~5号,2号~6号。

冰洁胡同西城区:东起西直门南小街,西至阜成门北顺城街。门牌1号~35号,4号~28号。

冰窖厂胡同崇文区:东起冰窖斜街,西至后营胡同。门牌1号~29号,2号~32号。

冰窖斜街崇文区:东北起大江胡同,西南至西湖营胡同。门牌1号~57号,2号~54号。

冰窖口后巷西城区:两南口均在冰窖口胡同。门牌1号~43号,2号~44号。

老北京城,以“冰窖”命名的街巷胡同地名还有很多。据《京师地名对》里记载:“冰窖,(则)东华门外,南池子,景山,西雪池,地安门外,什刹海,其余城外,(以“冰窖”命名者)甚多。”

雪池胡同西城区:北起房钱库胡同,南至陟山门大街。门牌1号~17号,2号~10号。

雹子胡同西城区:西四牌楼北,明汉经外厂也,正红旗官学在北。

石与北京街巷地名

怪石,自古以来就倍受文学家、画家和造园艺术大师们的重视。如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承恩就将怪石引人人胜地写进《西游记》第一回里,说花果山有丹崖怪石及吸引人的峭壁奇峰前有麒麟独卧。经过文学家精心的艺术加工,将丹崖怪石与被神化了的花果山周围的景物浑然一体,顿生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怪石的突出特征是“丑”。对此,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作了恰到好处的解释,他说:“怪石之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所以,著名画家郑板桥以丑石自喻,他画的几幅竹石画,最突出之处就是均未离开奇丑的怪石。因此,他在画题中说:“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

丑石能称“雄”见“秀”,反映出来最基本的特点是瘦、透、漏、皱。我国太湖地区所产的湖石就有这些特点。瘦,指山石必须体态苗条,有迎风而立之势;透,是说石纹的贯通“纹理纵横、笼络起稳”;漏,是指大孔小孔,涡洞相套,上下贯穿,四面玲珑;皱,是指山石表面凸凹褶皱,千奇百怪的形态。太湖石,据说自唐宋以后便著名于全国。造园艺术大师们都将太湖石用来点缀风景,增加园林自然情趣。如上海豫园里就有一块一丈多高的太湖石,其特征为玲珑剔透,百窍通达。所以,它不但被人们誉为玉玲珑,而且成为江南园林三大奇石之一。(另二大奇石是苏州“瑞云峰”、杭州花圃“绉云峰”)

怪石中比较突出的有如今横卧在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庭院的青芝岫。它是清乾隆皇帝下谕旨将它运进颐和园中的。这一巨大怪石,怪就怪在每年一到夏秋季节,它全身苔藓斑驳,翠绿欲滴,因此被命名为青芝岫。并且至今,此怪石上尚有清秀可见的乾隆皇帝及大臣们的题咏多处。

该巨怪石,长8米,宽2米,高4米,产于房山县大山里。原被明代官僚太仆米万钟发现,认为该石是一巨大怪石,欲移至当时他自己经营的勺园(现已无存)内陈设。所以,米万钟雇用了许多人,用四十匹马拉车搬运这一巨大怪石。但其结果,由于财力竭尽,半途而废,将巨石弃置良乡镇(今房山县境内)路旁。后来就传说米万钟因搬运这一巨大“怪石”而败家。所以,人们将它又俗称为“败家石”。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清漪园(即今颐和园)时,将米万钟弃置路旁的巨大怪石移至园内,作为园林中的点缀,以供观赏。

以“石”取名的北京街巷地名例举

石头胡同宣武区:北起铁树斜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门牌1号~129号,2号~80号。

大石作胡同西城区:北起陟山门街,南至景山前街。门牌1号~49号,8号~28号。

小石头胡同宣武区:东起石头胡同,西不通行。门牌1号~13号,2号~8号。

石门村路 朝阳区:北起百子湾路,南至广渠路。门牌(顺)1号~4号。

石门东路 朝阳区:北起百子湾路,南至广渠路。无门牌。

石羊胡同 宣武区:东起牛街,北至西大胡同。门牌1号~7号,2号~12号。

石猴街宣武区:北起大耳胡同,南至三井胡同。门牌1号~15号,2号~10号。

石雀胡同东城区:东起新太仓胡同,西至东四北大街。门牌1号~43号,2号~26号。

石虎巷宣武区:东起长椿街,南至广安门内大街,西不通行。门牌1号~39号,2号~14号。

石桥胡同 东城区:北起东四八条,南至东四六条。门牌1号~35号,2号~42号。

石桥东巷东城区:北起东四七条,西至石桥胡同。门牌1号~23号,2号~24号。

石缸胡同西城区:东起西单北大街,不通。门牌1号至11号,2号~8号。

石灯胡同西城区:东起承恩胡同,北至光彩胡同,南至温家街。门牌3号~15号,2号~18号。

石板房头条西城区:东起后达里,西至西板房胡同。门牌1号~2号。

石扳房二条西城区:东起枣林大院,西至西板房胡同。门牌1号~19号,2号~8号。

石板房三条西城区:北起石板房胡同,南至灵境胡同。门牌13号~29号,14号~18号。

花、鸟、鱼、虫与北京街巷地名

花卉,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特别是每年一到春天,农历三四月问,正值桃花、杏花、樱花、海棠、杜鹃、牡丹等花盛开的季节。各种各样鲜艳而美丽的花朵不仅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它们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花中之王——牡丹。群木之中有长,而百花与群木一样,亦不例外,亦有花中之王。那么为什么将百花中的牡丹,为称作是“花中之王”呢?古时,人们比较注重芍药,而不注重牡丹。因芍药用在食品中有调和滋味之用处。而牡丹,就不具有芍药这种特征了,因为牡丹不适于口。特别是唐代以前,还没有牡丹之称。但实际上牡丹这种花早就有了,初不说牡丹,而是称为“赭红”、飞来红”等杂名。

牡丹,其所以能够成为名花,在古籍《五杂俎》一书里,作了比较透彻解释性的记载:“自唐高宗后苑赏双头牡丹,至开元,始渐贵重矣。”在《群芳谱》一书里也有记载:“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长安。”不仅如此,在古籍《本草纲目》里记载:“群花品种以牡丹为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也”。

桃花人们对百花中的桃花认识与观赏都比较早。如《诗经·周南桃天》里,就已经有这样的句子:“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苏东坡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皆属于我国历史上观赏桃花的绝妙佳句。

桃花,色艳丽,花朵茂美,有红、粉、白、红白相间等色;花瓣,有单瓣和重瓣。桃花与众花不同的突出特征是: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正如俗语所说:“桃李满天下”。每年一到春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真是云蒸霞蔚,如火如荼,蔚为壮观。

桃花每年一到春季惊蛰节气始开花,所以被选列入七十二候中,作为惊蛰节气一候的候应,称为桃始华(古时,华同花)。显然,桃花虽然没有花王牡丹那样名贵,但它与牡丹相比较,对农业二十四节气,却做出了具有科学价值的贡献。

生活中,人们多年来逐渐归纳出适合赏花的季节来,即春兰秋菊冬赏梅,夏赏荷。所以,古人石贯在《和主司王起》诗中说:“春兰秋菊异时荣”,又“古语云,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古人洪兴祖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