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鲁迅主编或参与指导主编了《语丝》、《莽原》周刊等。就在这个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里,鲁迅还培养出了不少的青年作家,造就出一大批新战士,鲁迅非常热心帮助他们编选集、写序言、校对文稿等。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我国著名的京剧演员和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梅兰芳出身于京剧世家。八岁时,就开始学唱京剧,十一岁就登台开始表演。演过青衣兼演刀马旦。早年梅兰芳常试演《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戏。继王瑶卿之后,在长期的舞台艺术表演实践活动中,经过精心刻苦钻研,他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大。被世人称为“梅派”。
梅兰芳的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游园惊梦》、《杭金点》等。梅兰芳曾先后赴日、美、苏等国进行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为国家争了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期间他居住在香港、上海等地,在敌伪统治下蓄须明志,拒绝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故居 在今日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故居坐北朝南,现有面积716平方米。大门上悬挂有“梅兰芳纪念馆”的横匾。梅兰芳从1950年直至逝世前(1961年8月8日逝世),一直在这处寓所居住。
梅兰芳故居的基本情形是:梅兰芳居住前新建了前院的倒座房。倒座房中的三明一暗原先是大客厅。二门内的三合院,其正房北房正中间是小客厅,小客厅的两侧是梅兰芳的书房,名为“缀立轩”。梅兰芳有时候就在他的书房的大理石面红木桌上写作或者绘画。在两侧的书房缀立轩内,据说,内藏剧本多为喜本、孤本,且还悬挂有张大干“为畹华先生写”的山水画。这里说的为畹华先生写的山水画,其“畹华”,就是梅兰芳的字。小客厅的东侧是梅兰芳的起居室。故居且还有两跨院,有一排西房。
齐白石故居
在今日北京西城区辟才胡同内跨车胡同13号。故居坐西朝东。这位中国画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自50岁开始,直至逝世(1957年)一直居住在这处三合院带跨院的住宅里。三问北房是当年的“白石画室”,因屋前安有铁栅栏,故被别称为“铁栅屋”。
齐白石故居,格外不一般,这座故居充分反映出国画大师齐白石是很有个性的人。北房明间檐下悬挂有齐白石亲自撰刻的长3.3米、高0 84米的篆体“白石画屋”横匾。其落款大意是:“南狱下有□侯书屋尚存千秋敬羡,丁已全余五十来岁来京华,心胆尚寒,余城西买一屋卖画,屋绕铁栅,如是年九十矣尚自食其力,其屋自书白石画屋,不遗子孙,留为天下人见之一叹,而后或为保管千秋,亦如郓侯书屋之有幸也。庚寅九十岁白石”。此外,齐白石故居还表现出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39年他在大门口贴上亲笔写的:“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的纸条,就是专指不见日本侵略者。1940年又贴有“画不卖与官家,窃窥不祥”的字条。接着又书写有“中外长官,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人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怒不接见。”等。
王府井和东安市场
王府井街名的由来
有人说王府井的由来是年岁较长、威望较高的秦、晋等十王建造的十个王府,因此而得名的。对于这种说法,人们持有各种观点。《京师坊苍志稿》中将此街一分为二,东长安街以南为台基厂,以北为王府井大街;而长安街以北的王府井大街,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明代时,人们取其多数之意“十王府”而衍化成的。“井”到底有没有呢?《王府井》一书里非常明确地指出:“在今王府井大街南段路西,具体说就是东安市场靠北的西门对面便道上稍北,约今王府井茶叶烟酒店门前。”可见,“王府”与“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然就不会逐渐演变成为今日的王府井大街了。
然而,这里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王府井》一书里也讲到“东长安街迤南的王府大街,系清代之安亲王府、裕亲王府等府邸坐落于该街而名为王府街”的,再加上王府街,其北段也确实有井,故被名为王府井街。
那么究竟始于何时才正式被改名为王府井大街的呢?据《北京史苑》(第三辑)《王府井大街的兴起和发展》一文中指出:“民国以后,1914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由于考虑到这条街比较长,北段又较冷落,于是将一条街分成了三截:北段仍称王府大街;中段新称八面糟;南段因路两胡同内有一眼甘冽的甜水井,就改称王府井大街了。”
王府井大街的兴盛和繁荣
自从改革开放后王府井大街的变化就更大了,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具有北京特色的一条商业街了。街上不仅有高耸的现代商业大楼,还有老北京特色的老字号。每天到王府井游览购物的人络绎不绝。不论是从前老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还是今日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其所处的位置都是寸土寸金之地。可见,其在北京商业界的重要地位。
东安市场的出现,对于王府井大街来说,从商家的眼光来看,它在京城不但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商业区的兴盛繁荣起了推波助澜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王府井大街兴盛繁荣开始的重要标志。
老北京人买东西,喜欢赶庙会。庙会通常按固定日期开市,商贩经营的商品有不同的分工和侧重。但因庙会分散在四城,赶庙会的日期固定,给市民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自从创办了东安市场,就格外不同了。东安市场不但有摊位而且小铺众多,百业俱全、百货繁多、特色鲜明。一年四季不论春秋冬夏,不论是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天天开放,地点集中,交通也非常便利,所以赶庙会的老北京人,就逐渐被王府井东安市场吸引住了。这样,也就促进了王府井大街兴盛繁荣。
今日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不仅成为购物天堂,还成为一条旅游性质的大街。
王府井东安市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实行“新政”的时候,为了整顿京城市容,就将皇城东面的东安门外的御道改修成为百姓都可以行走的马路,并将原来御道两旁的商贩全部都迁进了“练兵场”(即东安市场)。这个练兵场,既有现成的围墙,又有现成的大门,具有传统性格局。因为创办的这个市场临近东安门,因此,被称为东安市场。
创建起来的东安市场都是从“御道”迁来的商贩,大多都是摆地摊,搭棚子,出售大众化的日用百货,儿童玩具等。当时,有的是推辆小车,或者是在占的地方,架上个案子,再摆上几条凳子,就地卖些地方小吃。每天早晨出摊,过了晌午收摊,各自经营各自的商品,没有组织,非常自由。
开始的时候,在今日北京著名的金鱼胡同,从北至南建起了一条主干线。这样,就形成王府井东安市场的主干线。在这条主干线上,商家经营以百货、食品为主。
在东安市场的主干线上,出现了当时比较著名的店铺有:东升五百货店、中兴百货店、华兴蔚绸布店、文信成服装店、美华利鞋店、正大袜厂、亚美利首饰店、预康东纸烟杂货铺、稻香春南味店、美香村食品店、森春阳食品店等。
吃、喝、玩、乐样样体现在老北京的东安市场里。
宫廷食品——奶酪东安市场是听戏、看戏的好地方。如“吉祥戏院”,当时,有许多名演员到此演出,往往要到丰盛公吃碗奶酪。不仅如此,明清时代,知识界、文化界人士比较喜欢光顾东安市场,吃碗奶酪。对此,清人《都门杂咏》里,就记述了北京居民比较喜欢食用奶酪的情趣:“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脂滑,寒沁心脾爽似秋。”
东来顺的涮羊肉 东安市场的这家涮羊肉,与京城其他家的涮羊肉,格外不一样,涮羊肉相当讲究。不但涮羊肉的选料讲究,而且其刀工精湛,切出的羊肉片铺在青花瓷盘里,透过肉片,隐约地能看到盘上的花纹。吃前在沸水中一烫即熟,再配上精制的调料,吃起来鲜嫩美味,绝无膻味儿。
五芳斋黄蟹制的菜肴 因江苏馆五芳斋以蟹黄烧制出的各种名菜,很有特色,水晶肴蹄,皮白肉嫩,晶莹光洁,食之不腻,并以姜丝、香醋为佐料,其味道格外鲜美,因此非常有名。
清蒸鲥鱼别瞧不起东安市场里的一些广东馆或者小小的酒家,各家都备有海味、山珍和烧烤卤菜,除各种名菜,如“清蒸鲥鱼”、“雪白双眩”,可随时供应外,还可以食用到有滋补药膳作用的汤肴,如淮山杞子炖鸽、烧牛鞭以及烧冬菇、煨鸡汤等,深受顾客们的欢迎,尤其是广东顾客和华侨更为喜爱。
老北京人喜爱的豆汁东安市场里的一家姓何的豆汁摊,相当有名气。这家豆汁摊,已是三代祖传专营此业,享有盛名。何掌柜出售的豆汁,货真价实,豆汁是用制作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制作而成的。将发酵后的浆熬制成豆汁,再盛在砂锅里,煨在小火炉上。据传说,当年梅兰芳时常派人带着保温瓶到东安市场何掌柜家打豆汁,用以招待客人。
北京风味小吃——爆肚 刚有东安市场的时候,有姓王和姓冯的两家回民相继开业,摆出了爆肚摊,竞争激烈,各自创出了特色,吸引顾客。后来日子久了,这两家在东安市场都有名气了。老北京人差不多都知道东安市场里有两家卖爆肚的,所以人们将它们分别简称为“爆肚冯”、“爆肚王”。
东安市场的东来顺,不仅是让人们能够吃上北京风味的涮羊肉,据说东来顺还没有可容纳一百多人能够及时上餐的“大板凳”。所谓“大板凳”,就是指:卖的饺子、馅饼。其突出的特点是油大,斤饼、斤面、玉米面贴饼子,份量足,价钱便宜,质量味道都好。所以,特别吸引京城搬运工、拉三轮的、拉洋车的、做小买卖的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北京人传说,丁掌柜常常和人们讲他的生意经:“穷人身上赔点本,富人身上往回补!”穷苦人们听了这话,心里很舒服,就互相传告,这样,给王府井东安市场招来了更多的顾客,起到了不用花钱打广告的作用。
老北京时,王府井东安市场的戏院子和耍杂技也很兴盛。例如,曾经有许多著名的演员,在东安市场吉祥戏院演出过。如杨小楼的《夜奔》、杨小楼与梅兰芳合演的《霸王别姬》、梅兰芳演的《嫦娥奔月》、荀慧生演的《埋香》、马连良演的《一棒雪》,郝寿臣、尚小云等也都在吉祥戏院演过戏。
当然,王府井东安市场里,还有茶馆、落子馆等等,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欣赏水平的人们,在艺术精神生活上的享受。
逛王府井东安市场不单纯是指买卖东西而言,更为重要的是逛东安市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享受。
王府井大街的其他建筑物
老北京时,王府井大街之所以兴盛、繁荣,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按照东西南北城来说,王府井大街所在的东城,居住的人层次比较高。老北京时,东城区除了有清代遗留下来的很多处王公府弟外,民国以后又新添了不少相当讲究的“宅门”。
总而言之,居住东城的这些人,不论是封建遗老遗少,还是官僚、政客、军阀、寓公,他们的突出的特征是奢侈的追求生活享受,而寸地寸金王府井大街,就成了这些人生活享受和购物的好去处。所以说这些人,客观上促进了王府井大街的兴盛繁荣。
二、1915年,美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曾预购买王府旧址,并于1921年9月开办了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
1917年,中法实业银行在北京王府井南口盖起了七层高的北京饭店(在当时北京城来说,算是最高层的楼了)不仅如此,其东面也出现了好几家西式旅馆和放映外国影片的平安影院等。这样,王府井大街上,华服盛装的外国人就逐渐多了起来。
三、1928年,王府井大街修成了柏油马路。不仅中国人在这条街上开办的商店添上了更多的“洋货”,还有不少的外国人,也看到了北京王府井是能赚钱的宝地,所以,很多外国商人纷纷进入王府井大街开办商店。
据1934年10月《北平商市会会员录》的记载,参加商会的中外商号共一百三十六家。其中外商开办的有:美商花旗银行、法商东方汇理银行、华俄道盛银行;以经营钟表、钻石、金银器皿为主的亨达利洋行、利泽洋行;以经营绸缎、呢绒、鞋帽为主的新华洋行、力古洋行等。
天、地、日、月与北京街巷地名
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北京,街巷地名非常繁多,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即与自然界、动植物、生活饮食、服饰用品、方位数目、人体等密切相关。
与自然界天地日月、山河井池,风雨冰雹等相关的街巷地名,如天坛路、地安门大街、日坛路、月牙胡同、山门胡同、泡子河东巷、三眼井、北池子、风氏园(故址在宣武门外南下洼“封氏园”)、甘雨胡同、冰洁胡同、雹子胡同等。
与动植物、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等相关的街巷地名,如孔雀胡同、鸟儿洼(故址在地安门外鼓楼东)、鸽子房、虎坊桥、马甸、驴市口、羊肉胡同等;花市、花园路、芳草地、西草园、槐树街、椿树巷、木樨地、木楼村、果子巷、豆牙菜胡同等。
与生活饮食、服饰用品等相关的街巷地名如包子、醋儿、炒豆、茶叶、烧酒、菜帮、官帽、卫衣、皮裤、胭脂、绒线、手帕、帘子、轿子、碾儿等胡同。
与方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奇偶数等相关的街巷地名,如东四、西四、北新桥、南小市(故址在三里河东,又名东小市),前门(即正阳门)、后门(即地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三里河、八面槽、千儿和五老胡同等。
与人体相关的街巷地名,如大耳、四眼井、抄手、心尖、穿心等胡同。
总之,北京街巷地名,不仅是很有趣味,而且在全国来说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古代人们将天想象成为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的主宰者。出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精神生活上的需要,我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祭天礼俗,如《周礼·春官·大司乐》里记载,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六舞”中的“云门”和“大咸”,就是属于当时用以祭祀天地的两种乐舞。从当时人们精神生活上的需要来看,祭天跳云门或者大成这两种乐舞,就是属于企图祈求天每年都能风调雨顺,使农业生产年年有个丰收的好年景。这才能使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明代时,朝廷为了表示重视农业生产,紧密配合帝王祭天祈谷这种精神生活上的需要。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正阳门外,为帝王祭天祈谷创建了一处比较理想的好地方,这就是天坛。它占地约276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同时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