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清华正能量
23450800000015

第15章 爱国正能量(1)

清华学子用满腔热血支撑起的献身精神

唯物论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马克思精辟地向世人展示了精神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成也精神,败也精神。一个人在一生中的得失成败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具备了强大的精神能量。精神是一种励志成才的巨大能量,它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奠基石。没有精神,个人成败、民族兴衰、国家兴旺也就无从谈起。精神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爱国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等等,这是一种潜在的信念,也是一种长期发展起来、虔诚忠贞的意识形态。所以,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大的精神体系作为支撑,而在这个强大的精神体系里面,爱国奉献精神是核心和本质。

清华精神内涵:爱国就是要敢于献身

清华精神所体现出的最重要的内涵就是清华独特的、与生俱来的、不断传承发展的爱国奉献精神。清华是在民族的耻辱中应运而生的,正因为这样的缘故,清华人身上具有因民族屈辱而激发出的爱国精神,清华人立下誓言:“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人民主权。”在中华崛起和复兴之路上,许许多多的清华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被称为“真人杰”、遭段祺瑞政府杀害的清华学子韦三杰,淞沪会战中驾机撞击日本军舰的沈崇海,坚贞不屈的外交官杨光泩等这些为国献身的清华英烈,他们的爱国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随时都做好为国献身的准备。在抗日战争时期,虽然许多清华学子没有直接投笔从戎,但是他们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为中华的崛起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如清华校长叶企孙安排他的助手到抗日根据地研制炸药、地雷、炮弹,这些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愿以身许国”——清华人王淦昌在原子弹研制的问题上如是回答,他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王淦昌是九三学社第十届名誉主席、我国着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院士是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楷模,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无私奉献、精忠报国。他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无数清华学子,他们承前启后,秉承“献身祖国,创新钻研”的优良传统成就了清华园的长盛不衰。王淦昌参与了“两弹”的研制,在环境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忘我奉献,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卓着的贡献;此外,他还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兴业之士,如李政道、冯平贯。王淦昌在科学上取得的卓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给国家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而且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

爱国献身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情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需要倡导这样的清华正能量。作为一个有为青年,就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在那里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可是现在不少人懒惰,怕吃苦,怕累,整天幻想着过安逸的生活。实际上,为国献身不一定要作出多大的贡献,只要能尽力而为,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国贡献的本分。曾荣获2005年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的冯志远老师,响应国家支持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不顾妻子的反对,自愿来到干旱荒凉的大西北任教。冯志远老师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有些学生买不起学习用具,他主动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给需要的学生买学习用具,只为把自己微弱的能量留给那里求知的学生们,以至于和妻子的关系越来越淡,这使妻子多年来都不谅解自己的丈夫。但他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到最后他双目失明了,可是依旧慢慢凭自己的记忆给学生们上课,直到身患重病、无法自理的地步,他才放弃了支教生涯。他说:“我这一生最大的愿望是讲课,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妻子。”一个老师可以如此伟大,把自己的一点一滴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这是何等的情怀和风范。相信这种献身祖国的精神也会激励一代年轻人前仆后继地奔赴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把中华民族这种勇于为国献身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当听到这嘹亮的歌声的时候,会让人自然而然想起清华人那些爱国奉献的往事。新中国成立后,清华人肩负起了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不忘国耻,奋发向上,在祖国的各个领域努力拼搏,目的就是要让祖国强盛,洗刷耻辱。这种想法激励清华人奋勇向前,在祖国的国防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邓稼先是我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专家,1950年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迅速回国,义无反顾地接受了祖国的核武器研制任务,先后担任过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务,并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其实,早在邓稼先读书时就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他一边关心国家大事,一边努力学习,学成后义无反顾地为国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邓稼先主要从事的是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在生死关头总会站在第一线,他的这一做法鼓舞了和他一起为祖国核武器事业无私奉献的研究人员。记得有一次,试验场降落伞出现了事故,原子弹掉在了地上并且摔出了一个很大的裂痕,邓稼先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检验原子弹碎片。事后妻子不放心,强迫他去北京做检查,检查发现,放射物已经侵入了他的骨髓。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这项伟大的事业,仍然带病坚持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实验,获得了巨大成功,一时震惊全世界。回到北京后,因医治无效病逝。邓稼先曾经对妻子说:“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过得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我也值得了!”邓稼先的事迹告诉后人,爱国一定要有“以身许国”的献身精神。

清华学子在学校里受到传统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母校的那些爱国献身故事,令大家备受鼓舞。清华爱国献身的正能量不仅要传递给一届又一届清华学子,而且还要把正能量传播给整个民族。不一定献身才是爱国的表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只要能满足祖国和人民需要都可以。献身以求民族大义,以求天下太平,以保持高尚的爱国情操,此时应当献身。在祖国现代化建设时期,就需要国人用自己的才华献身于祖国需要的各个领域,找到一个人自身应有的价值,实现甚至超越这个价值,此生就死而无憾。相信以清华精神内涵为主导,清华人定能担负起振兴中华民族大业的重担。

清华人对国家虔诚备至——将自己奉献给祖国914年梁启超在清华演讲时,以《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学生,清华的校训由此应运而生。如今清华校训被解释为“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崇尚团队精神,兼有厚实的美德和宽阔的胸怀”。在清华人的努力下,清华形成了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向世人传递出清华人对国家心存虔诚,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爱国主义的正能量。同时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如今爱国主义价值观缺失的人上了一课。

虔诚的爱国主义自古有之,清朝道光时期,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难以获得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纷纷向中国走私鸦片。其用心和目的昭然若揭,一是掠夺中国财富,二是想占领中国这块诱人的原料产地。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出了英、法、美殖民者的用心,纷纷上书道光帝,请求查禁鸦片,而这一批有识之士中,当属林则徐立场最为坚定,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于是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理鸦片事务。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调查鸦片走私情况,并发布通令:外国商人将所有鸦片如数上缴,并保证不再运鸦片到中国,否则予以严惩。这个通令只对一些英国人起了作用,仍有部分顽固派不愿意执行。林则徐当机立断,果断维护国家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向其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别无他法,只好缴出鸦片。839年6月3日,林则徐把收缴来的鸦片放到虎门海滩予以销毁,这就是着名的“虎门销烟”。这个举动大大提高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林则徐以他坚定的决心和无比的勇气坚决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由此可以看出,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有了国家的强大,才有个人存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近代血淋淋的屈辱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代文学家、翻译家巴金先生说过这样的话:“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这句话表现出他对祖国是何等的热爱。人纵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宋代李清照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学术不分国界,却有国别,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爱国情怀,这种爱国情操是值得国人学习和尊敬的。

世界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冲破美国政府的层层阻碍,乘船回到了祖国,并致信给留学美国的学生,鼓励海外学子学成后报效祖国。华罗庚曾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筹建数学研究所,为中国培养了陈景润、王元等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并发表了多篇有世界影响力的论文,还发起创建了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到了晚年,虽患有心肌梗塞,但是仍孜孜不倦地为祖国勤奋地工作着。1985年6月,华罗庚应日本交流协会的邀请,率代表团访问日本,并在东京大学报告厅做演讲。在报告中,华罗庚神采飞扬,通过流利的中文和英文讨论了有关的数学问题,他洪亮的声音,精湛的论述,让人为之倾倒,会场时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人们都沉浸在华罗庚深入浅出的演讲中,为能听到这样伟大的数学家演讲而感到满足,人们不断用响亮的掌声向这位伟大的数学家表达自己的敬意。华罗庚越讲越兴奋,原定只有四十五分钟的演讲,在大会主席的同意下又延长了二十分钟。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他突然说了一句难以听清的话就从座椅上倒了下去,永远离开了我们。华罗庚这种为学术、为祖国虔诚备至的精神是清华人的一个缩影。

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都不愿苟活于世,都希望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而这种不平凡人生的体现,不就是需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吗?从清华学子贺霖身上可以看到一个青年人应有的抱负、志向,这给当代中国青年带来了励志的正能量。他说:“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才是一个清华人应有的追求和理想。”贺霖200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南昌陆军学院军事学学士学位,现任南京军区某部连长。贺霖在初中时就迷上了《孙子兵法》,因为父亲是军人,受其影响,从小就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9年发生了一起令国人难以忘怀的事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三枚激光制导导弹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这事件影响了当时像贺霖这样的热血青年,重塑了他们的价值观。事件发生后,青年学生义愤填膺,自发到美国使馆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热忱。2004年“台独分子”气焰嚣张,这极大地刺激了贺霖,更加坚定了他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终身的信念。面对他人的质疑,他发出这样的反问:“面对严重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台独”分裂势力,难道我们能袖手旁观吗?”他说:“作为一名时代青年,特别是一名清华的学子,钱多钱少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舒适的生活更不应该是当代清华人的唯一追求,只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才是清华人应有的追求和理想。”他毅然请求将自己分配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正是清华传递给社会的爱国主义正能量,国人要向清华人学习,以清华人为榜样,继续传播清华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要有为祖国奉献的决心,这样才有大境界,才有大作为。别人说细节决定命运,格局也可以决定命运。乡野村夫和国家兴业之士的区别在哪里,他们有着同样的智慧,同样是生活,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生,这一切都因为他们的格局不一样。乡野村夫整天想着个人的私事,想着怎样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好;而兴业之士则想着怎样把自己的聪明才干奉献给国家,不留私利,甚至为国家奉献毕生精力。清华人心存国家,无私地把自己奉献给国家,让世人深刻感受清华的精髓所在。

清华人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是出自顾炎武《日知录》中的一段话,同时也是顾炎武整个思想历程的精髓,他旨在向世人宣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就与国家命运、民族兴衰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庚子赔款”的民族屈辱激起不断发展的民族救亡运动,也使清华学子树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踊跃地投入到救国救民的历史洪流中,这也是清华大学立校精神的源泉。共产党员施滉是清华最早的留美学生,同时也是众多优秀清华学子的代表之一。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大厅的北壁上镶嵌着一面大理石纪念碑,上面有着这样的诗句:

他是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

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

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