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清华正能量
23450800000014

第14章 创新正能量(3)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它是一所大学传统理念、办学思路、发展走向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反映。如果一所大学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那么学风建设就是重中之重。清华人正是通过他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铸就了清华的百年基业。从清华的发展史中人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它让人们明白应该怎样去汲取清华的正能量,让人们变得更加优秀。奥运冠军张怡宁就深刻地汲取了清华的良好风气,铸就了自己良好的品格。1993年进入国家队,2001年荣获第五届女子世界杯冠军后,连续获得19个世界冠军。后来她在总结自己前面的经验时这样说道:“我是把所有的错误都犯过以后,才知道不能这样走。四年里,感觉路走得特别艰辛,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积累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从2003年到2004年这一年,我有过状态最好的时候,也有最不好的时候,什么样的球都赢过,什么样的球都输过,这些经历都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对于张怡宁来说,领奖台是一种精神的高地,一种品质的巅峰,正是因为张怡宁勇于攀登、敢于战胜自我、坚定不移、执着追求的优良品质,使得她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同样,清华优良学风之所以日久弥新,关键是清华的创新氛围给了她源源不断的能量,可以这样说,创新氛围是支撑清华学风的不二法则。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甚至对一个学校的影响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即可说明,两个人,一个在人类社会中成长,而另一个和动物一起成长,等他们都成年后,就会发现,在人类社会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在人类社会生存的技巧,而和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就会拥有动物的习性,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人、对一所学校的重要性。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没有良好的氛围也是难以形成的,所以,创新氛围是支撑清华良好学风的关键。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清华和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原始性的创新成果太少;第二,师资队伍相对落后;第三,博士生水平相对落后。虽然我们论文发表了不少,可是我们原始性创新做得实在不够,这一点相当关键。”从王大中校长的话语中,人们可以领悟到创新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创新的活力,才能让清华的明天走向繁荣,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清华优良学风。

创新意味着变革,创新意味着弃旧迎新……但无论怎样,都是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一提起IT,人们都会把目光投向美国的硅谷,美国硅谷是世界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的王国,因为那里总是不断地生产出世界上最先进、最好的产品。美国硅谷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并以世界一流的大学为依托,营造了“允许失败的创新,崇尚竞争,平等开放”的创新环境,硅谷成为创业者的摇篮,激发高科技人才的梦想和灵感,先进的产品不断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硅谷的科技发展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难以媲美的,它吸引着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不断涌去。中国也学习美国,在北京建立了中关村,以清华大学为依托,以IT为目标。所以,创新氛围在创新中特别重要。良好的创新氛围能给创作者带来无尽的灵感和才思,能给像清华这样的学校不断创造辉煌机会,能够让中国加速实现现代化的梦想。

清华的成功得益于它传递给清华学子、乃至国民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正能量,而这种正能量也得益于清华人不断营造的创新氛围的支撑。在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成为社会竞争的自然选择。不管是个人、企业、学校还是国家都开始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都在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创新氛围,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能获得一方领地。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营造创新氛围,强化人才优质培养”为办学理念,足以见其对创新氛围的重视。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许多国有企业固守陈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走向破产,但是有些国有企业能够顺应社会的变化,转变思路,勇于创新,在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我国很多民营小企业,自知不如那些大企业,于是,领导者就有意识地给员工营造创新氛围,不断地推陈出新,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脱颖而出,做强做大,最终笑傲江湖。所以,创新氛围是创新的奠基石,更是个人、企业、学校、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看清华百年,看的不是辉煌,而是清华所带给大众勇于创新的正能量。

创新求知才能一往无前

在社会发展节奏变得飞快的今天,人们更加意识到创新的意义。而事实上,不论任何时代,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学校,甚至是国家,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须要创新,而创新就需要无止境地学习、求知。

竺可桢1890年出生在浙江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他三岁时就学会了很多字,会背唐诗;五岁时开始接触四书五经;七岁练习写作文,文章经常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了为止。他嗜学如命,在上海读书期间,几乎从没请过假。母亲逝世后,为告慰她的在天之灵,竺可桢更加发奋苦读。在获得清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后,竺可桢来到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在美国期间学习非常刻苦,且经常利用假期去美国南部考察,后来又在哈佛攻读地质学,获得气象学硕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竺可桢发表了《台风中心之若干新事实》、《中国之雨量及风暴学》、《远东台风的新分类》等论文。建国后,他一边做行政工作,一边研究地学通论、气候学、气象学科学,为我国的地理学和气象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资料。竺可桢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他那些卓越的地理学、气象学成就,还有那嗜学如命的求知精神,他通过不断地求知,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那么前卫的科学成就。

有人说:“即使你学习一辈子,你所掌握的知识也仅仅只是海洋里的一滴水。”这说明一个道理——学海无涯。因此,人们要不断地去追求知识,超越自我。量的积累到达极限的时候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一家钢铁企业想要知道炼钢炉里面的温度是多少,于是请来了一群工程师。工程师们想设计专门的仪器来测试温度,可是实验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就在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老师傅走了出来,他说他知道一种不用仪器就能测出炼钢炉内温度的方法。工程师们向那位师傅投去了鄙视的目光,心中说道:“切,就凭你肚子里面的那点墨水?”只见老师傅口中点燃一根香烟,重重地咳嗽了一声,然后向炉壁上吐了点口水,眼睛注视着手表,过了一会儿,他就把温度说了出来。工程师们不明白他是怎么得出这样一个温度的,老师傅告诉他们,只要计算口水蒸发的时间乘以一个常数就会得出所要的温度。工程师们不以为然,后来他们研制出了测量仪器,测了温度,结果和老师傅说的一模一样,工程师们深感羞愧,有的还主动要求老师傅教他。

成功是每一个人都渴求的,然而成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牢牢把握“求知、创新”四个字。我国着名的科学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工程的奠基人王选先生对成功的理解就很好地诠释了“求知、创新”的含义,他说:“我想,真正的成功,还是要积累,有绝招。我一直鼓励这些年轻人,需要长期积累,在年轻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刻苦的精神,而且不能够急功近利。我非常赞赏西方的一句话,心里想得诺贝尔奖,反而得不到诺贝尔奖。我当年做这一切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报酬和荣誉。所以我始终有这么一种看法: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没有好的洞察力和执着的精神,想成就大的事业还是有困难的。”王选一针见血地说出成功就是要懂得创新,他要求年轻一代一定要有刻苦钻研的求知精神。那些成功的故事给后来者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成功的方向,只要人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积累,在时代的召唤下,果断拿出自己的“绝招”,定能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机会。

求知让一个人变得博学多才,求知让一个人受人尊敬,求知让一个人变得完美,求知使一个人成功。只有做到求知,才能做到创新。而创新可以让一个人领先于人前;让一个企业更快地占领市场,获得快速的发展;使一个国家变得富强。所以说,只有不断地求知、不断地积累,才符合量变的规律,才能完成一次创新的过程。求知让创新变得简单,创新的完成能让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国家在康庄大道上一往无前,走向辉煌。

感悟清华的智慧,接收清华释放的创新正能量,体验清华人传统的优良学风,探寻清华的成功根源,可以启迪世人的智慧,教人如何成长,从而造就完美的人生。不断激发世人、社会的无限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有用性,让世界变得更完美、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