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史,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公元1949年)这段文学史。
民国文学史,是中国文学从近代跨入现代的文学史,分为“民国初期”、“五四时代”、“三十年代”和“抗日战争及胜利后”四个时期。其中“民国初期”和“五四时代”属于中国文学史近古期的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段。至此,中国文学史三古(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七段(上古期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全部结束。
据史仲文和胡晓林主编的《中国全史·民国文学史》称:“民国初期”,新旧文学交替,章太炎和南社柳亚子等为代表;“五四时期”,文学革命兴起,现代文学诞生,奠基作家为鲁迅、郭沫若与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社团流派,他们形成了第一个创作高峰期;“三十年代”是革命文学兴盛繁荣期,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与左联、东北作家群、新月派、现代派、京派为代表,形成了第二个创作高峰期。“抗日战争及胜利后”是现代文学革新发展期,国统区、解放区、港台都有自己的特点,文协、七月派、讽刺文学和解放区人民文学,形成第三个创作高峰期。”
民国时期的淮安文学的亮点是,一是戏剧大师的诞生,代表为通天教主王瑶卿和周信芳(因归属艺术史,所以不述);二是抗战文学中诞生了中国的果戈里陈白尘和军旅作家吴强;三是从淮安走出去了女作家赛珍珠,她以中国素材创作长篇小说《大地》而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节 民国时的淮安
晚清时,时局动荡。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建都南京。在太平军带动下,中国北方农民起义的捻军也活跃起来。当时淮安地区有捻军活动。山阳(现淮安市楚州区)人梁常保、盱眙王兆洪、刘万源等先后起义,加入捻军。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太平军陈玉成率军占领盱眙。第二年,捻军攻占清江浦(现淮安市区)。但农民起义军最后均告失败。
真正改变淮安命运的因素是漕运。还在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清江浦高家堰溃堤,运河漕运难通,清廷开始第一次海运且成功。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清廷第二次海运,并改征粮为征银。之后清廷放弃了运河漕运,淮安运河之都的地位改变,因运河而兴的淮安,也开始因运河而衰败。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清江浦(现淮安市区)人口减至十万。
行政机关也因此遭裁撤。江南河道总督撤销,漕运总督移驻清江浦,兼管河务,称河漕总督。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河漕总督改为江淮巡抚,同年再改为江北提督。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底,洋务运动开始兴起。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在洋务运动影响下,淮安开办有有立生洋行,挂英商旗号,开清江至镇江班船。之后几年,又兴起“四维”、“和丰”等九家轮船公司,有船四十余艘。
在洋务运动影响下,淮安还最先修了铁路。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十二月,江苏士绅张謇等到清江浦议修铁路,准备修建清徐(州)、瓜(洲)清、海(州)清等铁路。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集股兴建的臧家码头至杨庄22里铁路修成,五节列车,运送盐河里的盐至里运河。1911年,西坝(现淮安市淮阴区)盐商投资374万两白银,修成18里长的清(江浦)坝铁路,也用于运盐。西坝成了中国第一个通火车的小镇。但清江浦因洋务运动而起的近代工业,最终没有成气候。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兴起。传教士来到中国也多。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美国人)也来到清江浦,开办教堂。他的女儿赛珍珠,以中国农民为素材,创造出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从而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赛珍珠可算是淮安文学在民国文学中的亮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亮点。
各省书院改成了学堂。1905年后,清廷成立了学部。淮安也诞生了一批新式学堂,如江北师范学堂、江北农林学堂、淮安府中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任江北师范学堂教务长的张相文,翻译出版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驻清江浦北洋新军第十三混成协在赵云鹏、龚振鹏等鼓动下,于同年11月4日起义,清河县令邵承灏大开城门,欢迎起义队伍。不久起义队伍散伙。当地绅商成立保安公所维持地方秩序。11月12日,公选陆军参议官蒋雁行为江北提督。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月10日,袁世凯在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了北洋军阀对中国的统治。
北洋军政府在淮安设置淮扬道,道尹为最高长官,衙门设在清江浦。军事上设有淮扬镇守使。
1911年后,民族资本开始发展。淮安也办起了农事试验场、淮阴第四工场(纺织染整业)、增新祥蛋厂、淮阴大丰面粉厂,开通了汽车运输。
1919年“五四”运动中,淮安各界也多次集会,抵制日货。
1927年5月初,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击孙传芳军,进入淮安,设淮阴行政督察区。之后,淮安属国民党江苏省管辖。
1937年初冬,国民党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89军军长兼江苏省民政厅长、代理省主席韩德勤带着一批部队,由镇江、扬州一路向清江退来,将江苏省政府设在了这里。
1938年1月3日,日军进占盱眙。由此开始到1939年3月初,日军连占淮阴、淮安、涟水三座城市,淮属地区主要城镇和交通线均被日军占领。这时淮阴地区抗日武装纷纷成立。1940年6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三三四旅万余人南下,8月至10月进入苏北,创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共产党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下辖七个师,其中有五个师活动于淮安地区。
1945年9月6日下午,新四军攻占由伪军潘干臣占据的淮阴城(后命名为清江市),淮阴城(清江市)回到人民手中,1945年11月1日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联合成立民主政府——苏皖边区政府,政府就设在淮阴城(清江市,现淮安市区)。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大军围攻中共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同年9月,国民党军进攻苏北,新四军撤至山东,合编成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其三师则转战东北,编入东北野战军。
1948年12月2日,在淮海战役中,淮阴城及全境为人民解放军解放,成立苏北淮阴行政区专员公署。
§§§第二节 从淮安走出去的诺奖女得主赛珍珠
说她是镇江人,是一个小小的误读;说她的作品对中国不友好,是大大的误读。
她把写自淮安的中国名著《水浒传》推向世界,就是她心仪中国文化的一个例证。
她最喜欢的服装是中国的旗袍。在临终时,她身上穿着的是中国旗袍,她墓碑上所镌刻的仅是三个汉字——那是她的中国名字。她在领取诺贝尔文学讲时发自肺腑地说:“我最早的小说知识,关于怎样叙述故事和怎样写故事,都是在中国学到的。今天不承认这一点,对我来说就是忘恩负义……我认为中国小说对西方小说和西方小说家具有启发意义。”这些事,这些话,更是例证。
她,就是民国时从淮安走出去的诺贝尔文学奖女得主赛珍珠。
赛珍珠儿时生活地
她的父亲是传教士,名叫赛兆祥,1880年与传教士卞洛琳(Carie)结婚,然后受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遣,来中国传教。他们夫妻俩的足迹遍及上海、杭州、苏州、镇江等14个城市,最后选择在淮阴清江浦(现淮安市区)住下。
不幸的是,他的两个孩子连续死于霍乱和回归热病。1892年,当妻子再次怀孕时,赛牧师带着妻子回美国弗吉尼亚家中休假待产。同年6月26日,赛珍珠出生,三个月后,他们全家回到了清江浦,住在老坝口鸡笼巷。
赛珍珠(1892 — 1973年),美国名字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PearlS. Buck),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赛珍珠是她长大后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
不过关于赛珍珠儿时的生活地,有争议。本文的说法来自淮安民国时学者、文史学家张震南(字煦侯)先生《淮阴风土记》一书的记载。张震南先生为淮安府清河县人,博通文史,为江苏省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生。民国五年(1916年)毕业后,到省立第六师范、省立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和历史长达19年。1937年9月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扬州中学被迫解散,他回到家乡淮阴,后避于洪泽湖畔,开始写作《通鉴学》一书,对《资治通鉴》作了系统考证。该书1946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53年和1958年,台湾两次重印,1962年和1982年,由香港和安徽人民出版社再版。
1940年后,张震南被请出再执教鞭,解放后1953年受聘于安徽合肥师范学院。他还编撰了《国史通略》、《通志总序笺》、《中等学校应用文》等专著,著有地方史专著《淮阴风土记》、《王家营志》及《成语四论》、《修辞基本功举要》、《四史读记》、《先秦两汉文论》、《清政十论》等著作,另写有诗词数百首。
张震南的《淮阴风土记》第一章《清江区》,第一节为东郊巡礼,写作路线和小标题分别是“东门大街—慈云寺—文庙—轮船码头—大闸—越闸以东—仁慈医院—赛珍珠与淮阴—水渡口—黄河铁牛—诞登问禅—臧家码头一带—东土圩门—洋桥”。他在《赛珍珠与淮阴》一节中说:“其游侣除一妹外,皆当地之中国小孩。幼时有年老保姆教以华语。白发龙钟,所讲不外内地田家生活,以及荒年忍饿,瘟疫连村,土匪四起,一家不得安枕之种种悲剧。女士资性聪敏,兼富同情心,所居为城外一小洋房,地势高夏,境界闲僻,临窗可睹村景,入夜可闻角声,会心不远。稍长读书上海,十七赴美,在佛吉尼亚州肄业大学,毕业又来华。一九二八年遂写其名作《大地》于南京。此书全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近又有胡仲持君译本,风行中美两邦。若论其著作动机、描写对象,则以幼时教语扶行之白发村媪,实有极大关系。盖女士过去生活中,在中国者已二十七年,而淮阴尤其第二故乡也。”
张震南先生作为著名学者和与赛珍珠同时代的人,他的记载当时是可信的。
另一个证据是英文的《赛珍珠小传》中的这段记载:“Absalom was eager to get back to his work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so they soon traveled inland to Tsinkiang.”译成中文是:(赛珍珠父亲)赛兆祥牧师渴望回到他工作过的中国农村,于是他们再度返回了中国内陆城市清江。
赛珍珠的中国情结
赛珍珠在中国淮安的清江浦长到17岁,接着回美国弗吉尼亚州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她再回到自己所热爱的中国,到了镇江,接替母亲的教会工作,兼授润州中学和崇实女中的英文课。1917年,她与农学家约翰·洛辛·布克(John Lossing Buck)结婚,住在安徽宿县并在教会学校教书,1919年与丈夫一同来到南京。
现在南京大学北园还有赛珍珠的故居。当时南京大学叫金陵大学,她的丈夫担任了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她则在金陵大学外文系和国立东南大学教英语。
1922年起,她根据保姆王氏讲述的中国农村的故事,开始写长篇小说《大地》。1931年书写完并发表,此书因其“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诺奖评语)而立即成为畅销书,最后被译成了百种文字,风靡全球。于是,在1932年,她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当年《大地》还改编成剧本,在纽约上演。当年,她再写出《儿子》,再于1935年写出《分家》。这三部书后来被合称为“大地三部曲”。1936年,《大地》还被拍着电影,女演员路易丝·雷纳还因此获得了奥斯卡金奖。
在此期间,她用四年时间把施耐庵在淮安写就的《水浒传》译成了英文,于1933年在英、美两国同时出版,英文的名字也起得好,叫《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这既是一句中国的江湖成语,又是一句能让西方人明白的中国话。学贯中西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卓有成就的双语作家林语堂这样评介她的译著:“这在一切英译中国小说的事业上,可谓破天荒的工作。”由于赛珍珠译著的流行,施耐庵在英美有了“东方荷马”之称。(林语堂《〈水浒〉西评》)
1934年,她离了婚,然后回了美国;1935年,她与约翰·戴公司的总经理、《亚细亚》杂志主编结婚,并在公司里担任编辑。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农庄里专事写作。1936年,她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
赛珍珠写作十分勤勉。她一生写了百余部作品,其中有小说、传记、儿童文学作品、政论文、广播剧和文学评论。
1938年,她从三十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也是全世界唯一得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两项文学奖的女性作家,也是因中国题材而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诺奖评委会描述她获奖的理由是:“赛珍珠杰出的作品,使人类的同情心越过遥远的种族距离,并对人类的理想典型做了伟大而高贵的艺术上的表现。”
如此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本应得到人们的爱戴。但她却因为心地率真而不讨各方的欢心。
她赞扬过蒋介石,但在1938年,她在哥本哈根接受记者采访中,当有记者问到中国的前途时,她说:“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是和平的唯一希望,但蒋介石因无视农民而失去了他的机会。”为她这句话,中国国民党代表拒绝参加她的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国民党政府还阻止了米高梅公司在中国拍摄《大地》影片的计划。
由于她的作品有大量的中国大陆的文化元素,美国中央情报局将她列入亲共者名单。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她长期受到监视。
再者,由于在《大地》等作品中实事求是地描写了中国农民和农村的落后面,她的观念与共产主义世界观格格不入不说,也为中国人的情感所不容。如鲁迅先生、茅盾先生、巴金先生都对她的《大地》执批评态度,当然她也因此长期不受共产党中国的欢迎,被称为“美国反动文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赛珍珠备受鼓舞,她向新闻界表示,自己想再回中国大陆。但中国政府当即予以拒绝。